高二语文试卷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67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匪我愆.(qiān)期盛.(chéng)以锦囊

洎.(jì)牧以谗诛尔卜尔筮.(shì)

B.以三矢赐.(sì)庄宗无食桑葚.(shèn)

身死国灭,为.(wèi)天下笑渐车帷裳.(chánq)

C. 修我戈.(ɡē)矛静女其娈.(1uán)

洵.(xún)美且异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组

D. 帝高阳之苗裔.(yì) 摄.(shè)提贞于孟陬

惟庚寅.(yín)吾以降扈江离与辟芷.(zhǐ)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大概匪我愆.(拖延)期

B.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本来静女其娈.(修长的样子)

C.此三者,吾遗恨.也恨:遗憾修我戈矛

..(古代的长柄武器)

D.原.庄宗所以得天下原:推究根源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贬职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火尚足以明.也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逸豫可以亡.身④且庸人尚羞.之

⑤将军身披坚.执锐.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素善.留侯张良⑧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⑨函.梁君臣之首

A.①⑦/②⑨/③/⑧/④/⑤⑥

B.①⑥/②⑨/③/⑦/④⑤/⑧

C.①⑦/②⑧/③④/⑨/⑤⑥

D.①⑦/②/③④/⑨/⑤⑥/⑧

4( )

A. 枝枝相覆盖及时相遣归

叶叶相交通

C. 会不相从许还必相迎取

出郭相扶将誓不相隔卿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自可断来.信.

B.所谓

..

..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府吏见丁宁

C.则遣从事

..

..以一少牢告庙。/ 叶叶相交通

D.可怜

..怀

..体无比/ 感君区区

6.阅读屈原的《国殇》,分析诗后各项,有误的一项是( )

国殇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袍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注】这是一首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

A.首段开头四句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激烈,凸现了我军将士的英雄形象。

B.首段后六句描写经过激战战场一片惨象,连天公神灵都怨怒不已。

C.“带长剑兮”二句是回忆牺牲的勇士们生前的雄姿。

D.第二段通过对“国殇”、英魂的礼赞,进一步歌颂这些死难将士为战胜敌人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孝”是一种被社会规定的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人人所应当遵守服从的道德操守,带有强制性和公共舆论性的监督性质。进入到21世纪的现代社会,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早已破除了“父父子子”长幼尊卑的传统儒家文化的家庭等级观念,以及养儿防老的“投入----回报”关系,而更多地体现出平等、尊重、关怀和理解。“二十四孝”

的历史故事中,把肉割下来给父母煲汤,发生在物质极度匮乏和贫困的情况下;“父母在不远游”产生于交通、信息极不便利,疾病频发的时代。而现代,除了献血捐肾等等特殊情况,父母亲需要的更多是我们平平常常的爱心。比如陪父母说说家常话、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买一些安全实用的老年保健用品;远游在外的儿女,能常常与父母通电话;条件许可的话,把父母接过来同住、与父母一起去旅游。在饮食起居之外,更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帮他们排遣孤独与寂寞。尊重父母的兴趣爱好、不干涉老人的感情选择等等,这种关爱,才是老人真正需要的。有的人在父母生前其实对父母非常冷落嫌弃,在父母过世后,却举办铺张的葬礼建立豪华的墓地。以此赢得一个孝的名声,或是炫耀自己的权势。这样的孝文化,不是当代社会所应提倡的。

面对无可回避的全球化浪潮,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复兴,在根本上取决于这个民族整体的文化教育水准。在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提取例如“责任”“良心”“国事家事天下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精华遗粹;在西方文化中,我们可以学到爱心、尊重、理解与人道主义原则。否则“道德重建”仍是空泛而无力的。在急速变化与转型的时代,“孝”不断遭遇“代沟”的拦截,于是,沟通与宽容,便成为两代人之间的精神通道。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清醒和勇气正视现实,我们会看到,传统意义上的“孝道”,

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高风险的时代,已经不可能按照传统的样式来复制和粘贴。游子们和虽不远游但身心疲惫压力巨大的儿女们,如何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长久地侍奉在父母身边?一个强大的民族不允许它的主要生产力,陷入老弱病残的拖累之中----由此,症结最后落在一个非亲情的实际问题上:如果没有相应完整的、人性化的社会保障,没有相对完善的社会服务,亲情只是一种虚幻或难以实施的愿望。这将是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实质性难题:游子们要有爱心,但爱心是以心的方式体现,还是以爱的方式显现?当“爱”(行动)与“心”(愿望)在时间的支配上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应当更多地服从于事业(即实现民族复兴的必要行为)还是服从于情感和道德(即文化传承)的要求?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冀着一种两全其美双向兼顾的结局,那么,社会保障和社会服

务的介入与完善,将是一个使亲情真正能够到达、迫在眉睫的基础建设工程。

(选自张抗抗《游子文化的现代性》,《读书》2005年第2期,有删节)

7.对本文中“孝”的含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是一种被社会规定的伦理道德规范。

B.它是人人所应当遵守服从的道德操守。

C.它仅指“父父子子”长幼尊卑的传统儒家文化的家庭等级观念。

D.它带有强制性和公共舆论性的监督性质。

8.关于传统意义上的“孝”与当代的“孝”的比较,下列说法列举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把肉割下来给父母煲汤,发生在物质极度匮乏和贫困的情况下;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买一些安全实用的老年保健用品。

B.“父母在不远游”产生于交通、信息极不便利,疾病频发的时代;条件许可的话,把父母接过来同住、与父母一起去旅游。

C.传统儒家文化的家庭等级观念,以及养儿防老的“投入----回报”关系;更多地体现出平等、尊重、关怀和理解。

D.在父母生前其实对父母非常冷落嫌弃;在父母过世后,却举办铺张的葬礼建立豪华的墓地。

9.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当代社会的“孝”应该包括在饮食起居之外,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帮他们排遣孤独与寂寞。尊重父母的兴趣爱好、不干涉老人的感情选择等等。

B.在传统文化中的“责任”“良心”“国事家事天下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精华遗粹和在西方文化中的爱心、尊重、理解与人道主义原则与“孝”是冲突的。

C.传统意义上的“孝道”,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高风险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可能得到实践,所以“道德重建”仍是空泛而无力的。

D.当事业与“孝道”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应当更多地服从于事业而不是服从于情感和道德的要求。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社会,孝顺从过去的“养老送终”逐渐转变了概念,生活逐渐走上富裕大道的父母辈更期望的是来自子女的精神慰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