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03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终身收入假说
基本结论:C=aWR+cYL其中,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年轻人和老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中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恒常收入假说
即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与莫迪利安尼相似,弗里德曼(M.Friedman)认为消费支出取决于长期收入水平,并提出了估算长期收入的估算方法。认为短期内收入经常变动,但是消费并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而是呈现出“惯性”。收入提高时,消费只是小幅提高;收入下降时,消费只是小幅下降。
450
I>S
I<S
图中纵轴表示支出,横轴表示产出 450线上任何一点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条件:I=S
Y
E
AE
B
O
Yd
I=S
注意:这里的储蓄和投资是意愿储蓄和意愿投资。只有意愿储蓄和意愿投资相等,宏观经济才达到均衡。
支出
收入
3.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3.3.1 消费函数3.3.2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3.3.3 线性消费函数3.3.4 消费函数之谜与其它消费函数3.3.5 储蓄函数
I
Y
O
S
E
-a
S
S>I
I>S
Y0
Y1
Y2
I>S:非意愿存货小于零; S>I:非意愿存货大于零
I
3.4.3 基本结论
总产出倾向于和总需求一致简单经济中,总量均衡表现为意愿投资和意愿储蓄相等总需求表现为可支配收入、自发性支出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函数净存货机制在总量均衡中作用重大总之:没有供给限制的条件下,总需求决定总产出
3.3.2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现期收入决定消费:C=C(Yd)平均消费倾向: APC=C/Yd边际消费倾向: MPC=ΔC/ΔYd如果收入和消费增量极小时:
财务管理第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使用储蓄函数分析收入决定:I+G=S+T
S/I/G O
S+T S
I+G
I0
Y
Y0
Y1
3.4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扩展
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进口函数与边际进口倾向
★进口函数 M M 0 mY
★边际进口倾向
∗ 每增加一单位本国国民收入所引发的进口增量。
3.4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扩展
★ 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 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 APC+APS=1,MPC+MPS=1
3.2 消费、储蓄与收入
⊙家庭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国民收入分配
∗ 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
★政府税收政策
∗ 实行累进税,社会消费曲线向上移动。
投资增量 (△I)
AD 增量 (△AD)
第一轮
100
100
第二轮
80
第三轮
64
…
总计
500
假设: b=0.8=MPC
NI 增量(△Y)
消费增量 (△C)
100 △I
80
80 △I*b
64
64
△I*b2
51
…
…
…
500 △Y
400
△Y=△I+△Ib+△Ib2+△Ib3+△Ib4+…...
3.5 乘数效应
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
Y=C+I+G C=a+b(Y-T) T=T0 +tY I=I0,G=G0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C=50+0.85×4000=3450亿美元
S=S0+sy= –50+0.15Y= – 50+0.15×4000=550亿美元
3、解: 已知: C=C0+bYd Yd=Y–T T=tY Yd=Y–tY C=C0+b(Y–tY) C= C0+b(1–t)Y B=T–G C0=50 b=0.8 t=0.2 I=70 G=200 (1) Y=C+I+G=50+0.8(1-0.2)Y+70+200 Y=889 T=t·Y=0.2×889=177.8 Yd=Y–T=889–177.8=711.2 C=C0+bY=50+0.8×889=761.2 (2) B=T–G=177.8–200=–22.2
两部门经济中乘数
K Y 1 I 1 b
乘数发挥作用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总的来说就是资源 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否则乘数就会相应的缩小
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AD=AS
在三部门中,AD= C+I+G;AS= C+S+T=Y。
三部门要达到均衡必须满足 AS=Y=C+S+T=AD=C+I+G,即 S+T=I+G。
久性的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暂时性的收入则是不稳定
的、意外的收入,例如彩票收入,加班收入。
弗里德曼认为:决定人们消费支出的是他们持久的、长期
的收入,而不是短期的可支配收入。也就是说,消费主要并不
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更多地取决于一生总收入,即收入高的年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家是合理的,可以促进资本循环,促进经
济发展。
3、还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边际消费
倾向递减体现出经济制度的稳定性功
能。
经济衰退时人们收入水平较低,在增加的收入中
将较大的比例用于消费。
经济繁荣时人们收入水平较高,在增加的收入中
将较小的比例用于消费。
这样,该规律在衰退时有利于扩大总需求,在繁
企业没有出售出去的产品,作为企业不想持有
的存货。
If y>AD,IU>0,y↓
If y<AD,IU<0,y↑
In Conclusion
• 总需求,即计划的总需求,决定了
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 在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时,非意愿存
货投资为0.
• 国民收入的均衡是通过存货的调
节来实现的.
2、总需求变动时的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无法售出的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
IU=实际产出(收入)- 支出
变动的AE如何决定国民收入(二部门)
包含两个层次:
1、AE如何变动的?
2、变动的AE如何决定NI?
一、总支出AE是如何变动的?
(凯恩斯消费理论和非凯恩斯消费理论)
AE=C+I+G+NX
我们首先分析消费如何决定。
一、消费和储蓄(Consumption and
(总支出)
总需求
E
收=支
供=求
AE=c(y)+i
c=c(y)
y*
总供给(总收入)y
3、均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述(I=S):
计划的投资等于储蓄
S、i
s=-α+(1-β)y
E
西方经济学模块10 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上)
E 45
c= α+ βy 消费曲线
Y
模块10 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IS-LM模型 AD-AS模型
c
c y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MPC=β
消费、储蓄、投资
c y
APC=c/y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乘数理论
APC=β+α/y APC>MPC
a
b MPC
随着收入增加,α/y值越来 越小,APC逐渐趋近于MPC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 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
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总供给=总需求
模块10 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IS-LM模型 AD-AS模型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E 直线上任一点均为 E=Y
E
E=Y
消费、储蓄、投资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收入=100
100
A
B IU<0
边际储蓄倾向 MPS =S/Y MPS=(26-20)/(120-100)=0.3 MPC=C/Y=14/20=0.7
模块10 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IS-LM模型 AD-AS模型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消费、储蓄、投资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乘数理论
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
消费理论 和绝投对机收需入求。假持说有货币、减少C I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中,消费取决于收入,消
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
消费、储蓄、投资 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
费倾向。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型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型1. 引言在现代经济学中,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一个重要工具,用于解释经济中收入的生成和分配。
其中,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型是最基础的模型之一。
2. 基本假设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型建立在以下基本假设上: - 假设市场经济中有两个关键组成部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 假设每年的国民收入都用来消费,没有储蓄。
- 假设政府没有干预。
3. 模型框架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型的框架如下:C = a + b(Y - T)Y = C + I + GT = tYG = G0I = I0•C代表消费支出,a代表固定消费,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Y代表国民收入,T代表税收,G代表政府支出,I代表投资。
•T是收入乘以税率。
•G是政府支出的固定部分。
•I是投资的固定部分。
4. 模型解释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型中,消费支出C的决定受到国民收入和税收的影响。
根据消费函数,消费支出等于固定消费a加上边际消费倾向b乘以国民收入减去税收。
同时,国民收入由消费支出、投资和政府支出共同决定。
税收根据税率t和国民收入的乘积得到。
政府支出和投资在模型中被视为外部因素。
5. 模型分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 首先,确定固定消费a、边际消费倾向b、税率t、政府支出G0和投资I0的数值。
- 其次,根据消费函数和其他相关方程,可以得到国民收入Y的数值。
- 最后,根据国民收入Y的数值,可以计算出消费支出C、税收T和其他相关变量的数值。
6. 模型应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型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分析宏观经济状况:通过此模型可以评估国民收入的产生和分配,帮助解读经济发展的表现和趋势。
- 制定经济政策:通过调整消费支出、税收、政府支出和投资等参数,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 预测经济变化:通过对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分析和预测,可以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
7. 结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型是一种基础的经济模型,用于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机制。
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引言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对于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其中,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他最著名的理论之一。
本文将对凯恩斯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最早出现在他的著作《通论》中。
他认为,国民收入的决定主要由四个因素影响: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为了更好地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凯恩斯提出了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消费在凯恩斯的理论中,消费被视为国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消费取决于可支配收入。
凯恩斯提出了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倾向消费理论,即人们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他们倾向于消费的金额。
这意味着消费与收入呈正比关系。
凯恩斯将这种关系表达为消费函数,即C = a+ bY,其中C表示消费,Y表示国民收入,a表示不受收入影响的消费基数,b表示边际倾向消费。
投资凯恩斯认为,投资是国民收入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投资主要以企业为主体,包括资本设备、房地产、股票等方面的投资。
凯恩斯的投资函数假设投资额取决于利率和预期收益。
他认为,当利率下降或预期收益增加时,企业更愿意进行投资。
因此,投资与利率和预期收益率呈负相关关系。
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被认为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自身的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
政府支出的增加会提高国民收入。
净出口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考虑了国外对国内商品的需求情况。
他认为,当国内国外需求国内商品时,出口会增加,对国内国内商品的需求将会减少,进口将增加。
因此,凯恩斯将净出口的变化作为国民收入决策的因素之一。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计算通过将这四个因素整合在一起,我们可以计算出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
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可以表示为:Y = C + I + G + NX,其中Y表示国民收入,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NX表示净出口。
第13章 总需求理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三、均衡国民收入与支出的变动
1、自主性支出(自发总需求)的变动 三部门经济中,自主性支出变量包括a、I 和G,其中任一因素的变动都将引起自主 性支出的变动,从而使计划支出线平行移 动。如图13-10(P397),假定政府购买增 加,E0将平行移动至E1。 而且,由于乘数效应的作用(扩张效应), △Y增加的幅度比△G更大(成倍数增加)。
第十三章
总需求理论: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一节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该模型假定:
①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即不考虑 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②价格水平既定。 ③利息率水平既定。即不考虑利息率变动对国民收 入水平的影响。 ④投资水平既定。
一、计划支出线
假定经济体为三部门经济,并把三部门愿意购买的 货(物)品和服务的总量定义为计划总支出,用E 表示,所以,E=C+I+G。
(二)三部门各种乘数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概念(P399)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 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 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公式: kg=Δy/Δg=1÷(1-β)
2.税收乘数的概念(P400)
1.税收乘数的概念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 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同时,应该注意,乘数是一把“双刃剑”, 即自主变量增加时,Y将成倍地增加,而当自主变 量减少时,Y也将成倍地减少。
二、乘数的种类(P399-404)
(一)乘数的概念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 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395) 乘数的公式: k=Δy/Δi 或: k=1÷(1-β)=1÷MPS 可见,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 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 乘数就越大。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exef
C3
A
C1 C2
C0
450
O
Y2
Y1
Y3
Y
消费曲线的平移
在微观经济学中曾经介绍过“消费量的变 化”和“消费的变化”的区别。 “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和“消费曲线的 平移”的区别:
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是反映消费量和收入变化 之间的关系; 消费曲线的平移是指除国民收入因素以外的其 它因素的变化对消费量的影响。
平均消费倾向(APC)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C)同可支配收 入总量( Y)的比值。 APC= C / Y
例题
设消费函数为C=200+0.8Y,Y=1000,请 问:自发性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 消费倾向各是多少? 答:
自发性消费量:200 MPC: 0.8 APC:1
450图和消费曲线
C
投资曲线
I
I0
I=I0
O
Y
四、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方法
利用消费函数,即(C+I)分析法; 利用储蓄函数,即I=S分析法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
利用消费函数得:Y=AE=C+I 利用储蓄函数得:I=S
(一)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
(利用消费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 I
投资乘数:I= Y / I= 1 / 1-b
图解中的投资乘数
AE
I a+I0
a 450
O
B
AE2
A
AE1
C
Y
Y1 Y2
Y
注:增加自发投资
量会使消费曲线上
移至AE1,此时均 衡国民收入为Y1。 如果在原有的投资
I0的基础上增加投 资I, AE1曲线就 会上移到AE2的位 置,这时均衡国民
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和IS-LM模型
<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例: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APC = c/y = 0.8
边际消费倾向 MPC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 c/ y
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 MPC = dc/dy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 1 > MPC > 0
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C=c/ y=( 94-80)/(120-100) =0.7
为多少? (3)若投资增到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1) 均衡收入y=(100+50)/(1-0.8)=750 c=100+0.8×750=700 s=y-c=750-700=50
(2) 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产出-需求=800-750=50
(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8) =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
均衡,不再变动。非意愿存货IU =0 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
公式:y = c + i = E 小写字母:意愿消费和投资 大写字母:实际支出
y>AE,IU>0,增加
投资=储蓄
均衡时: •E = y •E = c + i •y = c + s
c + i = c + s i = s
意义: 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是一个前提条件。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概述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概述简介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宏观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解释和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活动。
该模型旨在揭示国家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并提供对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概述一种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介绍其基本概念和关键假设,并探讨其在现实经济中的应用。
基本概念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的总收入。
国民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利润、利息和租金等各种形式的收入。
2.消费支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消费支出通常包括必需品和奢侈品两种类型。
3.投资支出:指企业和政府在购买资本品和增加固定资产上的支出。
投资支出是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4.政府支出:政府用于提供公共服务和执行经济政策的支出。
政府支出可以包括国防开支、教育支出、社会保障等各种项目。
5.净出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净出口是国际贸易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因素之一。
关键假设在这个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我们做出以下关键假设:1.消费函数:假设消费支出取决于可支配收入。
消费函数描述了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人们倾向于在收入增加时增加消费支出,但增加的幅度并非完全一致。
2.储蓄函数:假设储蓄等于收入减去消费支出。
储蓄函数描述了储蓄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当人们的消费支出低于收入时,他们将储蓄剩余的部分。
3.投资函数:假设投资支出取决于利率和预期收益。
投资函数描述了投资支出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当利率降低或预期收益增加时,企业倾向于增加投资支出。
4.政府支出:假设政府支出是一个外生变量,在模型中不受其他变量的影响。
这意味着我们将政府支出视为一个固定的数值,不受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5.净出口:假设净出口取决于国内收入和国际贸易条件。
净出口通常被认为是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其中国内收入增加和国际贸易条件改善都会促进净出口增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2.4. 储蓄函数
储蓄:家庭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后的部分。
❖ 储蓄与收入的关系
因储蓄与消费具有互补性,故一切影响消 费的因素也都同时影响储蓄。
7
1.2.1. 总供给与总产出
❖ 总产出或总收入,从产出和收入角度 反应了特定时期经济系统所生产 ( 供 给 ) 的总量,表示了经济的供给方面。
若将总产出定义为Y,则 Y ≡ Yd 其中:Yd为可支配收入
收入被用于消费或储蓄, 即 Yd = C + S
所以,总产出 = 总供给 Yd = C + S
❖ 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 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即: APC = C / Yd
❖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 入之比。即: MPC = ΔC / ΔY 若收入和消费增量极小时:
MPC = C / Y
33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实际收入指现期、实际、绝对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MPC)递减( 0 < MPC < 1); 平均消费倾向(APC)也递减,而且
政府部门 政府购买
商品流
政府进口 关税
居民进口
国际市场
进出口 资本往来
货币流
总产出 = 总支出 = 总收入
26
注入J,是往宏观经济货币循环流中注水 (注入货币),由三部分构成:I、G、X, 分别由银行、政府和外国部门控制阀门;
漏出W, 指从宏观货币循环流中抽水, 也 由三部分构成,S、T、和M,分别由银行、 政府和外国部门抽取。
28
2.1. 消费函数
❖ 在均衡条件 I = S 中,I 已被假定为常数, 故均衡与否的关键取决于 S 。
❖ 均衡条件中的意愿储蓄 S ≡ Yd-C,则 知道消费,就知道储蓄。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ki
y i
2、投资为什么具有乘数效应
各经济部门是相互联系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
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中引起
连锁反应,从而增加这些部门的投资与收入。
乘数原理:一、投资乘数(两部门)
投资 $
$ 生产投资品
居民b=0.8 $ 生产消费
100 投资品 企业100
100 要素
消费品品企业80
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
MPC c y
或MPC lim c dc y0 y dy
MPC递减 0《MPC〈1
平均消费倾向(APC):在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
所占的比例。
APC c y
APC递减 APC〈 = 〉1
APC 》 MPC
消费和储蓄:一、消费函数
某家庭消费—储蓄表
y 1 a i
1b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
y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16000 17500 18000 19000 20000 21000 23000
均衡收入的决定
c
s
i
9000 1000 2500
9800 1200 2500
10600 1400 2500
乘数原理:五、小结
y
1
1
b1
t
a
i
g
bT0
bT R
x
m0
k
11400 1600 2500
12200 1800 2500
13000 2000 2500
13800 2200 2500
15000 2500 2500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言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政府决策和经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一种经济学模型,用于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本文将介绍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模型假设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基于以下假设:1.经济封闭:假设国家的经济是封闭的,不涉及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
2.恒定收益率:假设资本收益率是恒定的,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3.宏观经济平衡:假设市场处于宏观经济平衡状态,供求达到均衡。
4.政府支出:假设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来推动经济增长,不考虑其他政府政策的影响。
模型结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可以用下面的方程来表示:Y = C + I + G其中Y表示国民收入,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
消费支出(C)可以表示为C = C0 + cYd,其中C0表示自发性消费支出,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Yd表示可支配收入。
投资支出(I)可以表示为I = I0 - bY,其中I0表示自发性投资支出,b 表示边际投资倾向,Y表示国民收入。
可支配收入(Yd)可以表示为Yd = Y - T,其中T表示税收。
政府支出(G)是政府决定的,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模型解释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通过上述方程的相互关系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首先,消费支出是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模型,消费支出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国民收入,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小于该单位收入。
其次,投资支出也是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模型,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减少,但边际投资倾向小于1,意味着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国民收入,投资支出的减少量小于该单位收入。
最后,政府支出是由政府决定的,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政府支出的增加会直接增加国民收入。
模型应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可以用于分析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和制定经济预测。
在分析国家经济政策影响方面,可以通过改变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支出等因素来预测国民收入的变化。
宏观经济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宏观经济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总收入如何决定。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基于一些假设和方程式,通过分析经济中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假设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建立在以下几个假设之上:1.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这是国民收入决定的起点。
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是经济处于均衡的条件。
2.劳动力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这意味着劳动力供给和需求都受到市场力量的影响,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能够反映供求关系。
3.产品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这意味着产品价格能够反映供求关系,而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产量来最大化利润。
4.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这意味着利率能够反映货币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投资和消费。
5.价格水平保持不变:这意味着价格水平不随时间变化,因此,国民收入的变化只反映在货币价值的变化上。
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方程式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Y = C + I + G +NX其中,Y表示国民收入,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NX表示净出口。
这个方程式基于以下几个假设:1.消费C是自发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的乘积。
自发消费是指不受收入影响的消费,而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1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
2.投资I是自发投资和边际投资倾向的乘积。
自发投资是指不受收入影响的投资,而边际投资倾向是指每增加1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投资量。
3.政府购买G是自发政府购买和边际政府购买倾向的乘积。
自发政府购买是指不受收入影响的政府购买,而边际政府购买倾向是指每增加1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政府购买量。
4.净出口NX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
当一个国家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时,净出口为正;当出口额小于进口额时,净出口为负。
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应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中的总收入如何决定,以及各个因素对总收入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三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三讲商品市场均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型国民收入核算等式: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从“总产出=总支出”来看,产出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因素。
从“总收入=总产出”来看,产出取决于资本、劳动、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个生产要素。
在经济危机后的大萧条时期,总需求是制约总产出的关键因素。
凯恩斯提出国民收入的大小由总需求决定。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围绕总需求分析,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仅分析产品市场。
在产品市场上,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总收入(Y)恰好等于总支出(E),则有Y=E,当Y=E时得到的均衡国民收入的模型称Y-E模型。
第一节消费一、消费与储蓄•消费(C)是居民户对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是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
•储蓄(S)是指收入中除用于消费外的余额。
(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1、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
如果用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消费函数是:C=f(Y)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
如果用S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储蓄函数是:S=f(Y)•②长期消费函数:C=by 其中b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长期储蓄函数:C=(1-b)y(二)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①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APC=c/y•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APS=s/y•②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MPC=△c/△y•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APS=△s/△y消费与储蓄的关系•Y=C+S•APC+APS=1•MPC+MPS=1(三)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凯恩斯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得越来越小。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NI-AE模型
c = c (y) A
Δy /Δy = Δc /Δy +Δs /Δy
d
• 即: MPC + MPS = 1
0
推断:若APC、MPC递减,则APS、 - d
45° y。
s =s (y) y
MPS必递增。
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
四、社会消费函数
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 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
➢ APC =c / y
APC
• < 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 =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 > 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 ➢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凯恩 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引起总需求不足的 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
s
S=- α + (1-β ) y
0
y
线形储蓄函数
储蓄倾向
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 率。 ➢ 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
APS = s / y
储蓄倾向
➢ 边际储蓄倾向:每增减1 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
变化。
➢ MPS =Δs / Δy ➢ 当Δs与Δy 趋于无穷小时,MPS = ds / dy
现均衡的可能。 经济含义是:由于存在着资源闲置,在固定价格水平下,
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
P
P0
Y
Oபைடு நூலகம்
AS
总供给的几何图形
4. 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 面决定——称为总需求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1、曲线关系
C a A C=a+bY
O S O -a
450
Y
S= -a +(1-b)Y
B
Y
2、若APC和MPC都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APS和MPS都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增。 3、MPC+MPS=1、APC+APS=1 因为:Y=C+S 所以:Y/Y=C/Y+S/Y=1 即: APC+APS=1 因为: Y= C+ S 所以: Y/ Y= C/ Y+ S/ Y=1 即: MPC+MPS=1
AE 收入
AE=Y
AE
B
支 出 Y O IU<0 450
IU>0 AE
450 O
YE
支出决定收入
Y
支出等于收入的45度线
二、投资等于储蓄
从支出的角度:AE=C+I 从收入的角度:Y=C+S 均衡条件:AE=Y 即:I=S
注意:经济要达到均衡状态,计划投资必须 等于计划储蓄。
均衡国民收入表
消费 投资 储蓄 总需求 总供给 经济趋向
C C=f(Y)
Y
消费曲线
1.边际消费倾向(MPC)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C)同可支配收 入增量( Y)的比值。(0<b<1) MPC= C / Y,或者:MPC=dC/dY从几 何意义上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 斜率值。 2.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 收入中的比率。 即:APC= C / Y
线性消费曲线
当函数是线性时,C=a+bY, a为自发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bY为引致 消费。Y表示的是居民收入,即从总供给方面 看的Y。而Y表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C C3 C1
A
O
450 Y2 Y1
Y3 Y
例题
设消费函数为C=200+0.8Y,Y=1000, 请问:自发性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和 平均消费倾向各是多少? 答:
第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 ——解决GDP为什 么会这样
3.1 均衡国民 收入的决定原理
和总需求相 等的产出
追根溯源:Keynesian Law
一、前提 1、短期分析:“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典型:技术不 变 2、价格刚性:价格一经形成,就不易变动。 二、背景 1929~1933年“大萧条” 1、资源闲置 2、AD↑→闲置资源被利用→产量↑、价格不变。 三、Keynesian Law: 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经济恢复均 衡,达到AD=AS状态,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津 16561
北 10318 西 9792
23200
14357 17858 11512 14750 10618
内蒙古 13994 辽宁 吉林 13280 11679
二、储蓄函数: 1、定义: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 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一般可表示为:S=f(Y)
由于Y=C+S,所以,S=Y-C
北 京 天
河 山
19934
黑龙江 10683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13118 10838
11450 11825 18489 11490 10926
四川 重庆
云南 西藏 陕西 青海 新疆
12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3335
11074 9685 11821 9613 10197
2010年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可支配 收入 (单位:元) 地区 收入 地区 收入 地区 收入 地区 收入
北 京 天
河 山
29072
黑龙江 13856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19945 15930
16058 16565 23897 17063 15581
三、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社会消费函数是家庭消费函数的总和。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 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相加,要考虑以下 限制条件。 乐队非乐手 1、国民收入分配。 简单加 2、政府税收。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重。 以上被称为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
325 400 550 610
50 50 50 50
-25 0 50 70
375 450 600 660
300 400 600 680
繁荣 繁荣 均衡 紧缩
3.2 凯恩斯的 消费理论
组成GDP的 排头兵, “三驾马车” 的第一驾
一、消费函数
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 关系。 即:C=f(Y)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1、假设两部门经济 消费和储蓄行为发生在家庭。生产和投资行为发生 在企业。利率不变。 2、假设不论需求量多少,经济制度均以不变价格提 供相应的供给量。价格不变。 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GDP、NDP、 NI和PI相等。
支出决定收入 或:需求决定供给
一、均衡产出的概念
1、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 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 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2、总需求:是一定时期内整个国民经济中对 商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 3、总供给:是国民经济的总生产能力,而生 产能力总是由生产要素的总和决定的,并 表示为W,r,π,R的总和。
四川 重庆
云南 西藏 陕西 青海 新疆
15461 17532
16064 14980 15695 13854 13643
津 24292
北 16263 西 15647
31838
22944 27359 15788 21781 15481
内蒙古 17698 辽宁 吉林 17712 15411
2010年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 全年消费性支出 (单位:元) 地区 支出 地区 支出 地区 支出 地区 支出
在线性条件下,
S=Y-(a+bY)=-a+(1-b)Y
2、储蓄函数曲线:
S=-a+(1-b)Y
S
S
O
Y
O
Y
线性储蓄函数
非线性曲线
3、MPS与APS
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 比值。 MPS= S/ Y = (Y—C)/ Y =1—C/ Y =1—MPC=1—b 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 值。 APS = S/Y=(Y—C)/ Y=1—APC
自发性消费量:200 MPC: 0.8 APC:1
我国居民的收入与支出
年份 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 农村 人均消费 城镇 农村
1990
2000
1510
6280
686
2253
1279
4998
585
1670
2009 2010
17175 19109
5153 5919
12265 13471
3993 4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