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
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一、安徽省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题型及考点分析
近年来,安徽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基本题型为:单项选择、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与探究(或分析与探究)等五种题型,题量变化不大,卷面分值为70分,其中,选择题为20分,非选择题为50分。
1.单项选择
中国古代史部分:注重对政治制度(如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政策(如闭关锁国政策)、民族关系(如古代中央政府对新疆或西藏的管辖)、外交成就(如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思想文化(如儒家思想、百家争鸣)等内容的考查。
(2)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注重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运动(如洋务运动、五四运动、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等)、列强侵略(如火烧圆明园、近代不平等条约、卢沟桥事变等)、国共两党关系(如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人民解放战争等)、新中国外交(如“求同存异”方针、中美关系、新世纪外交)等内容的考查。
(3)世界史部分:注重对重要改革(如雅典民主政治、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明治维新、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马歇尔计划)、三次科技革命(如蒸汽机的作用、交通工具的发明)等内容的考查。
2.组合列举
第一种形式是集中考查与某国或某地区有关的事件或人物(如非洲文明)。
(2)第二种形式是集中考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捍卫领土和主权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等。
(3)第三种形式是跨越年代和国界考查中外法制建设、中外历史名人、重大科技发明、社会的变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等。
3.辨析改错
辨析改错题考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判断三句话的对错,
并改正;另一种是查找一段话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近年来,考查形式以第一种为主。
(2)第一种考查形式主要是跨越考查中外历史相类似或相联系的知识,第二种形式是集中考查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某国或某地区的历史发展等。
4.材料解析
近年来,题量稳定在两题,前一题多考查中国近现代史内容,后一题多考查世界近现代史内容。
(2)中国史部分集中考查近代化探索、国共关系、教育发展、新中国外交成就等。
(3)世界史部分集中考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国崛起、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三次科技革命等。
5.分析与探究
近年来,探究题题型和分值基本不变。
(2)一般是联系社会热点,综合考查中外历史知识,集中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两次世界大战、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中日关系演变、中国和平崛起等。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安徽中考命题新趋势
就历史学科而言,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1.唯物史观
(1)概念: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史学观和方法论。
(2)目标要求:①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历史;②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
(3)基本原理:①人类社会及其历史是客观存在的;②人类社会历史按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规律向前发展;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⑥阶级分析方法;⑦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⑧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科学实验(指自然科学
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亦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等。
2.时空观念
(1)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关键,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
(2)目标要求:从中获取所需的历史信息,有意识地在一定时间、空间下来理解和解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相互关联。
(3)呈现形式: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
3.史料实证
(1)概念: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
(2)目标要求:①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出解释和阐述;②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③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培养“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3)呈现方式:史料分类(历史资料和图像史料)、史料辨析、史料运用、论证观点等。
4.历史解释
(1)概念: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
析与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
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
主要指标。
(2)目标要求:①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历史解释以不同形
式出现在历史叙述中,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②能够客观论
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③能够认
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
关系作出解释;④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3)呈现形式: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
趋势、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
5.家国情怀
(1)概念: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是学习历史
和认识历史在思想、关键、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育
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2)目标要求:①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②认
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③认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