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血管病分类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血管疾病-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脑血管疾病-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f3bfe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e.p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一、概 念
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通常在1h内恢复,可反复发作,不遗留神经功 能缺损。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
二、病因、发病机制
1. 动脉狭窄和血液动力学改变; 2. 微栓塞; 3. 血液成分改变; 4. 其他如脑实质内的血管炎、脑
• 颈内动脉 ×2
• 前循环 • 左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 • 右颈总动脉起于头臂干
• 椎动脉× 2
• 后循环 • 起于两侧的锁骨下动脉
脑血管系统
上循环:S
前循环:A
后循环:P
下循环:I
前循环和后循环通过Willis环连接
• 前循环
大脑中动脉
首先经由颈部到达脑血管系统
• 后循环 随后经由颈部并通过
(TGA),发作时对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但谈话、 书写和计算能力保持;③双眼视力障碍发作 3.可能出现的症状:①吞咽障碍、构音不清②共济失调 ③意识障碍伴或不伴瞳孔缩小④一侧或双侧面、口周 麻木④交叉性感觉障碍⑤眼外肌麻痹和复视⑥颅神经 交叉性瘫痪。
四、辅助检查
头颅CT或MRI检查大多正常,部分病例可见脑内有小的梗死灶或缺血灶。 DSA/MRA、CTA或彩色经颅多普勒(TCD)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
• 主干闭塞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引起脑干广泛梗死,出现脑神经、锥体 束及小脑症状,如眩晕、呕吐、共济失调、 瞳孔缩小、四肢瘫痪、肺水肿、消化道出血、 昏迷、高热等,常因病情危重死亡。
或仅有轻度意识障碍。
颈内动颈脉血内栓动形成脉系统(前循环)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
一、概 念
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通常在1h内恢复,可反复发作,不遗留神经功 能缺损。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
二、病因、发病机制
1. 动脉狭窄和血液动力学改变; 2. 微栓塞; 3. 血液成分改变; 4. 其他如脑实质内的血管炎、脑
• 颈内动脉 ×2
• 前循环 • 左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 • 右颈总动脉起于头臂干
• 椎动脉× 2
• 后循环 • 起于两侧的锁骨下动脉
脑血管系统
上循环:S
前循环:A
后循环:P
下循环:I
前循环和后循环通过Willis环连接
• 前循环
大脑中动脉
首先经由颈部到达脑血管系统
• 后循环 随后经由颈部并通过
(TGA),发作时对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但谈话、 书写和计算能力保持;③双眼视力障碍发作 3.可能出现的症状:①吞咽障碍、构音不清②共济失调 ③意识障碍伴或不伴瞳孔缩小④一侧或双侧面、口周 麻木④交叉性感觉障碍⑤眼外肌麻痹和复视⑥颅神经 交叉性瘫痪。
四、辅助检查
头颅CT或MRI检查大多正常,部分病例可见脑内有小的梗死灶或缺血灶。 DSA/MRA、CTA或彩色经颅多普勒(TCD)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
• 主干闭塞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引起脑干广泛梗死,出现脑神经、锥体 束及小脑症状,如眩晕、呕吐、共济失调、 瞳孔缩小、四肢瘫痪、肺水肿、消化道出血、 昏迷、高热等,常因病情危重死亡。
或仅有轻度意识障碍。
颈内动颈脉血内栓动形成脉系统(前循环)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
脑血管病的分类PPT课件
![脑血管病的分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7dfe126529647d2628520b.png)
脑出血的分类
+ 壳核出血:大脑基底节为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脑出 血的60%。
+ 脑桥出血:常突发起病,起病初可有意识,数分钟内进 入昏迷,以交叉性瘫痪、凝视瘫肢、针尖样瞳孔为特征 性症状。
+ 小脑出血:可发生枕大孔疝。常诉一侧后枕部剧烈头痛 和眩晕,呕吐频繁,发音含糊,病变侧肢体动作共济失 调,但瘫痪不明显。
3、腔隙性梗死
4、出血性梗死
5、无症状性梗死 6、其他
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血
+ 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内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病变 出血,以动脉出血为多见,血液在脑实质内积聚形成 脑内血肿。
+ 小量出血是血液仅渗透在神经纤维之间,对脑组织破 坏较少;出血量较大时血液在脑组织内积聚形成血肿, 血肿的占位效应压迫周围脑组织、撕裂神经纤维间的 横静脉是血肿进一步增大,血液成分特别是凝血酶、 细胞因子血红蛋白的溶出等,致使血肿周围脑组织可 在数小时内形成明显的脑水肿、缺血和点状微出血, 血肿进一步扩大导致临近组织受压、移位以致形成脑 疝。
护理专科查房
+ 抢3床 张金凤 71岁 + 住院号:003341663 + 诊断:脑梗死
脑血管病分类
脑血管病CVD
定义:是一组由脑血管发生血液循环
障碍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疾病。
脑血管病的分类
+ + + + + + + + +
短脑脑高颅颅脑其颅脑
暂卒血血内内动他内部
性中管压动血脉动静静
脑 性性脉管炎脉脉脉
缺 痴脑瘤畸 性瘤血
血 呆病 形 疾、栓
发
病静形
作
脉成
脑血管疾病.ppt
![脑血管疾病.ppt](https://img.taocdn.com/s3/m/7d72343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4.png)
临床表现
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 病人
起病:较缓,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 1-3天达高峰
先兆:部分病人在发作前有前驱症状(头 痛、头晕等),约25%人有TIA发作史
多数病人无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的改变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病灶对侧偏瘫
偏盲 偏身感觉障碍 失语、失认等
脑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CVD )
概述
血管源性脑部病损的总称
急性脑血管病或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中风) 呈急骤发生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高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
颅内动脉 破裂 闭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塞
流行病学调查
中老年人最主要和常见疾病原因之一 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成为三大主要死因 患病率 719/10万 发病率 219/10万(年新发120-150万) 死亡率 116/10万(年死亡80-100万) 近7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和 痴呆(致残率高)
T1低信号T2高信号 血管阻塞 多正常
低密度影
T1低信号T2高信号 血管阻塞 腔出血
(一)脑内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 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 主要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 少见病因:血管异常、肿瘤、血液病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按起病缓急:急性和慢性脑血管疾病。
出血性
按性质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
缺血性
TIA 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脑血液循环
脑血液循环
/ /
颈内动脉:
脑血管疾病知识PPT课件
![脑血管疾病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9ec9590912a21615792964.png)
47
腔隙综合征
纯运动性轻偏瘫(PMH):表现为对侧面部及上下肢大体相同程度轻偏瘫, 无感觉障碍、视觉障碍和皮质功能障碍如失语等
纯感觉性卒中(PSS):较常见。特点是偏身感觉缺失,可伴感觉异常。病 变主要位于对侧丘脑腹外侧核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病变对侧轻偏瘫伴小脑性共济失调,偏瘫下肢重于上肢, 可伴椎体束征。病变位于脑桥基底部、内囊或皮质下白质
32
治疗要点
急性期治疗 溶栓、调压、防水肿 抗凝、扩管、高压氧 脑保护、中医治疗
康复期治疗
33
治疗要点
一、防止血栓进展及溶栓治疗 1、溶栓 rt-PA 尿激酶 链激酶 6小时内 2、调整血压 3、防止脑水肿
甘露醇、利尿剂、激素、白蛋白、甘油盐水 4、抗凝 肝素 5、扩血管 (发病2-4周) 6、高压氧 7、脑保护 8、中药治疗
4、缓慢进展型: 症状在2周以后仍逐渐发展,多见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栓形成。
29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脑脊液 CT和MRI 脑CT扫描:
在24~48小时后可见低密度梗死灶; MRI:
可在数小时内检出脑梗死病灶。
30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1
诊断要点
年龄、病史 发病情况: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起病 症状、体征 CT、脑血管造影等
到高峰,为脑血管疾病中起病最快的一种 栓子来源:心源性、非心源性、来源不明
39
40
病理与病理生理
多见于颈内动脉系统,尤其是左侧大脑中动脉,病理 上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
病理生理 栓子突然堵塞动脉,侧支循环不能迅速建立,供血区 急性缺血,同时常伴有血管痉挛,故起病时脑缺血范 围较广,症状较严重,当痉挛缓解,栓子碎裂、溶解, 侧支循环建立时,症状可有所缓解。
腔隙综合征
纯运动性轻偏瘫(PMH):表现为对侧面部及上下肢大体相同程度轻偏瘫, 无感觉障碍、视觉障碍和皮质功能障碍如失语等
纯感觉性卒中(PSS):较常见。特点是偏身感觉缺失,可伴感觉异常。病 变主要位于对侧丘脑腹外侧核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病变对侧轻偏瘫伴小脑性共济失调,偏瘫下肢重于上肢, 可伴椎体束征。病变位于脑桥基底部、内囊或皮质下白质
32
治疗要点
急性期治疗 溶栓、调压、防水肿 抗凝、扩管、高压氧 脑保护、中医治疗
康复期治疗
33
治疗要点
一、防止血栓进展及溶栓治疗 1、溶栓 rt-PA 尿激酶 链激酶 6小时内 2、调整血压 3、防止脑水肿
甘露醇、利尿剂、激素、白蛋白、甘油盐水 4、抗凝 肝素 5、扩血管 (发病2-4周) 6、高压氧 7、脑保护 8、中药治疗
4、缓慢进展型: 症状在2周以后仍逐渐发展,多见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栓形成。
29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脑脊液 CT和MRI 脑CT扫描:
在24~48小时后可见低密度梗死灶; MRI:
可在数小时内检出脑梗死病灶。
30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1
诊断要点
年龄、病史 发病情况: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起病 症状、体征 CT、脑血管造影等
到高峰,为脑血管疾病中起病最快的一种 栓子来源:心源性、非心源性、来源不明
39
40
病理与病理生理
多见于颈内动脉系统,尤其是左侧大脑中动脉,病理 上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
病理生理 栓子突然堵塞动脉,侧支循环不能迅速建立,供血区 急性缺血,同时常伴有血管痉挛,故起病时脑缺血范 围较广,症状较严重,当痉挛缓解,栓子碎裂、溶解, 侧支循环建立时,症状可有所缓解。
脑血管病讲课PPT课件
![脑血管病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dcf3a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3.png)
脑出血:突然出现头 痛、呕吐、偏瘫、失 语、意识障碍等,可 伴有血压升高。
蛛网膜下腔出血: 突然出现剧烈头痛、 呕吐、面色苍白等, 可伴有意识障碍或 脑膜刺激征。
脑出血症状
头痛:突然剧烈 头痛,可伴有恶 心、呕吐
偏瘫:一侧肢体 无力或完全瘫痪
语言障碍:口齿 不清或不能说话
意识障碍:嗜睡 、昏迷或不省人 事
自我管理的关键: 坚持康复训练, 保持良好的心态 和生活习惯
长期护理和关怀服务
提供专业的康复训练,包括 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
定期评估患者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护理计划
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 整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建立家庭护理网络,提供必 要的家庭护理指导
脑血管病的科研进展和未来展望
07
科研进展和成果
诊断依据:根据 患者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结果 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等进行综合判 断
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
05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 药、抗凝药、溶栓药等
药物治疗是脑血管病治疗的 重要手段之一
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脑血 管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指 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避免误诊和漏诊, 及时治疗
诊断流程:初步诊断、确诊 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和流程
诊断标准:根据 患者症状、体征 和影像学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评估
鉴别诊断:与其 他神经系统疾病 进行鉴别,如脑 梗塞、脑出血等
诊断流程:从初 步诊断到确诊的 完整过程,包括 病史采集、体格 检查、实验室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 等环节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疾病严重程度达到一定程度 手术方法:开颅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等 手术效果: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部分患者可达到根治效果 术后护理:定期复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脑血管病的分类》PPT课件
![《脑血管病的分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76616116fc700abb68fcb5.png)
颅内动脉瘤
先天性动脉瘤 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感染性动脉瘤 外伤性假动脉瘤 其他
医学PPT
9
颅内血管畸形
脑动-静脉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 静脉性血管畸形 Galen静脉瘤 颈内动脉海绵窦瘤 毛细血管扩张症 毛细血管瘤 脑-面血管瘤 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脉畸形 其他
医学PPT
医学PPT
7
脑出血的分类
壳核出血:大脑基底节为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脑出 血的60%。
脑桥出血:常突发起病,起病初可有意识,数分钟内进 入昏迷,以交叉性瘫痪、凝视瘫肢、针尖样瞳孔为特征 性症状。
小脑出血:可发生枕大孔疝。常诉一侧后枕部剧烈头痛 和眩晕,呕吐频繁,发音含糊,病变侧肢体动作共济失 调,但瘫痪不明显。
血
供呆病 形 疾 、栓
发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
医学PPT
4
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 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 的脑血管病,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SAH。
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血管壁异常,血栓,栓塞以 及血管破裂等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
10
脑动脉炎
感染性动脉炎 大动脉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结节性多动脉炎 颞动脉炎 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其他
医学PPT
11
其他动脉性疾病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 淀粉样血管病 动脉壁夹层病变 其他
医学PPT
12
颅内静脉瘤、静脉窦及脑部静脉 血栓形成
20
谢 谢!
医学PPT
21
脑血管病分类
王碧芬
医学PPT
1
脑血管病CVD
是一组由脑血管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而
《脑血管疾病系列》课件
![《脑血管疾病系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56282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7.png)
病因: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 血压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 碍等
预防:控制血压、避免剧烈运动、 定期体检等
脑动脉瘤
定义:脑动脉瘤是一种发生在脑动脉血管壁上的异常膨出,类似于气球的膨胀 病因:可能与遗传、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 治疗: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和介入治疗
● 认知行为疗法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来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减轻脑血管疾病的 症状。
● 认知行为疗法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改变患者的认知: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使其认 识到脑血管疾病的危害,从而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b. 改变患者的行为: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使其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从而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c. 改善患者的 心理状态: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减轻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概念与实践
一级预防:针对健康人群,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等手段预防脑血管疾病的 发生。
二级预防:针对已患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段控制病情,防 止复发。
一级预防措施: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药物副作用: 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等
处理方法:调 整药物剂量、 更换药物、联
合用药等
副作用监测: 定期检查、观 察患者反应等
脑血管病的分类ppt课件
![脑血管病的分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f27a9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0.png)
02 缺血性脑血管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定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于局部脑或视 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且无责 任病灶的证据。
症状
治疗
TIA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 治疗,目的是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TIA的症状因缺血部位不同而异,常 表现为突发的一侧肢体麻木、无力、 言语不清、眩晕等。
脑血管畸形概述
01
02
03
定义
脑血管畸形是指脑血管发 育异常引起的血管结构和 数量的异常,导致局部脑 组织血流动力学紊乱。
分类
根据血管畸形的形态和血 流动力学特点,可分为动 静脉畸形、静脉畸形、毛 细血管扩张等。
症状
头痛、癫痫、颅内出血等, 严重者可导致偏瘫、失语 等神经功能缺失。
脑动脉瘤概述
定义
诊断与治疗方法
介绍了脑血管病的常用诊断手段,如CT、MRI等,以及治疗方法 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 精准医疗在脑血管病领域的应用: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未来脑血 管病的治疗将更加个性化、精准化,提高治疗效果。
•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针对脑血管病的新型治疗方法,如基因治疗、细 胞治疗等,将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脑血管病的分类ppt课件
目录
• 脑血管病概述 • 缺血性脑血管病 • 出血性脑血管病 • 脑血管畸形与动脉瘤 • 并发症与后遗症处理 • 总结与展望
01 脑血管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率
脑血管病定义
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血 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受损的 一组疾病。
发病率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 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脑血管病教学ppt课件教学幻灯
![脑血管病教学ppt课件教学幻灯](https://img.taocdn.com/s3/m/27eca4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d.png)
年龄、性别差异
我国平均发病年龄约在60岁左右
比较西方人群早10年左右
男性高于女性
WHO-MONICA调查: 1.5:1
其中美国约为:
1.3:1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二)辅助检查
3.脑血管造影:DSA、CTA、MRA;
(1)选择性动脉导管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 造影,DSA):是评估颅内外动脉血管病变最 准确的诊断手段(金标准)。但脑血管造影价格 较昂贵,且有一定的风险,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率约为 0.5%~1.0%。
(2)CTA(计算机成像血管造影)和 MRA(磁 共振显像血管造影):是无创性血管成像新技术, 但是不如DSA提供的血管情况详尽,且可导致 对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过度。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TIA发病机制有 (1)微栓子学说; (2)在颅内动脉有严重狭窄的情况下,血
中国脑血管病的发病情况
/10万人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219 185
100
0
发病率
116 142
死亡率 城市 农村
719 394
患病率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精选文档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b16cc9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8.png)
辅助检查
1. 血常规&生化检查 ➢ EEG\CT & MRI检查大多正常 ➢ 部分病例(发作时间>20min)MRI
弥散加权(DWI)可显示片状缺血灶 ➢ DSA可见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等
辅助检查
2. 彩色经颅多普勒(TCD) 可显示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
发作频繁可行微栓子监测
SPECT可发现局部脑灌流量减少程度 &缺血部位
概述
❖ CVD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 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 ❖ 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 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 ❖ 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概念
➢ 急性脑血管疾病:TIA、脑卒中 ➢ 脑卒中 Stroke ➢ 中风 Apoplexy ➢ 脑血管意外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症状&体征 ➢ 数min达高峰, 数min或10余min缓解,
不遗留后遗症 ➢ 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症状相似 ➢ 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
临床表现
1. 颈内动脉系统TIA ➢ 通常持续时间短, 发作频率少, 易进展为脑梗死 (1) 常见症状 对侧单肢无力&轻偏瘫, 可伴对侧面部轻瘫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前动脉皮质支
治疗
2. 药物治疗
(2) 抗凝药物
预防 心源性栓子引起TIA TIA复发 一过性黑矇发展为卒中
Θ 抗凝治疗不作为常规治疗 Θ 对伴发房颤&冠心病或经抗血小板治疗, 症状仍
频繁发作的TIA患者, 推荐使用抗凝治疗
治疗
2. 药物治疗
(2) 抗凝药物
➢ 低分子肝素4 000~5 000 IU, 2次/d 腹壁皮下注射, 7~10d
脑血管病讲课PPT课件
![脑血管病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c9c622a6c30c2259019ef2.png)
本课重点
TIA的临床特点,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TIA
的最常见的表现及特有症状 脑血栓形成的常见病因,好发部位,临床特 点及治疗重点 脑出血的常见病因,好发部位,临床特点, 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诊断要点,治 疗原则 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脑血管疾病
.
一、概述
脑血管病(CVD)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
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stroke)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
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
流行病学
脑血管病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了三大致死 疾病
患病率:719 ~745.6/10万人 发病率:约109.7 ~ 217/10万人 死亡率:约116 ~ 141.8/10万人 幸存者:50%~70%遗留严重残疾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多种学说 1、微栓子
2、血液动力学改变
3、脑血管痉挛
(三)临床表现:
1、颈动脉系统TIA: 常见发作性偏瘫或单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
特征性表现——一过性失明。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常见发作性眩晕、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复视、 共济失调、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交叉性瘫。
特征性表现 *猝倒发作(脑干网状结构缺血)* 少见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双眼视力障碍发作
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三偏症:偏盲、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如优 势半球病变有失语
4、辅助检查
CT:24~48h,梗塞区出现低密度灶。 MRI:显示病灶早 DSA:血栓形成部位及侧支循环 TCD:颈动脉及颈内动脉狭窄、粥样硬化 其他:常规检查:血常规、血糖、血脂、凝血 功能、血液流变学等。
防止进一步出血,降低颅内压,控制 脑水肿。维持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 适合手术的手术治疗
脑血管病PPT课件
![脑血管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d0edd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2.png)
形成中风囊。
type
大面积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皮质前型
皮质后型 皮质下型 出血性脑梗死 多发性脑梗死 多发性腔梗
Clinical Findings
老年人多见; 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约25%可有TIA病史; 睡眠或安静休息时发病; 出现局部定位体征(依血管而定); 早期缓慢进展; 无颅高压及脑膜刺激征,多意识清楚。
第一节 Introduction
一、Concept
各种原因的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 部疾病总称。
二、Cerebral Metabolism
代谢特别活跃 无糖和氧的储备 对缺血、缺氧特别敏感。
三、Cerebral Blood Circulation
四根动脉供血:两根颈内动脉+两根椎动脉。 在脑底形成Willis环。 主要动脉分为深穿支和皮层支供应脑组织。皮 层支吻合多,而深穿支细小,吻合少。 脑血流有自动调节能力。 脑静脉不与动脉伴行,而汇集至静脉窦。
Pathology
中心软化坏死,周边充血、水肿(半暗带) 继发出血 血管壁改变
Stage
超早期(1-6小时):脑组织常无明显改变; 急性期(6-24小时):脑组织苍白,轻度肿胀; 坏死期(24-48小时):大量神经细胞消失,
脑组织明显水肿; 软化期(3天-3周):液化变软; 恢复期(3-4周后):形成胶质斑痕,
Clinical Findings
老年人,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活动、紧张、激动发病 起病突然,数分钟~数小时达高峰 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常见部位出血特点
基底节出血:三偏征,优势半球伴失语。内侧型较重; 脑叶出血:高颅压+脑叶损害症状; 桥脑出血:少量:交叉性麻痹;大量:四肢瘫痪,深昏 迷、高热、针尖样瞳孔、呼吸改变,死亡率高; 脑室出血:少量脑膜刺激征;较多时深昏迷、高热、四 肢软瘫或去脑强直。 小脑出血:突发眩晕、呕吐、头痛、共济失调。
type
大面积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皮质前型
皮质后型 皮质下型 出血性脑梗死 多发性脑梗死 多发性腔梗
Clinical Findings
老年人多见; 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约25%可有TIA病史; 睡眠或安静休息时发病; 出现局部定位体征(依血管而定); 早期缓慢进展; 无颅高压及脑膜刺激征,多意识清楚。
第一节 Introduction
一、Concept
各种原因的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 部疾病总称。
二、Cerebral Metabolism
代谢特别活跃 无糖和氧的储备 对缺血、缺氧特别敏感。
三、Cerebral Blood Circulation
四根动脉供血:两根颈内动脉+两根椎动脉。 在脑底形成Willis环。 主要动脉分为深穿支和皮层支供应脑组织。皮 层支吻合多,而深穿支细小,吻合少。 脑血流有自动调节能力。 脑静脉不与动脉伴行,而汇集至静脉窦。
Pathology
中心软化坏死,周边充血、水肿(半暗带) 继发出血 血管壁改变
Stage
超早期(1-6小时):脑组织常无明显改变; 急性期(6-24小时):脑组织苍白,轻度肿胀; 坏死期(24-48小时):大量神经细胞消失,
脑组织明显水肿; 软化期(3天-3周):液化变软; 恢复期(3-4周后):形成胶质斑痕,
Clinical Findings
老年人,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活动、紧张、激动发病 起病突然,数分钟~数小时达高峰 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常见部位出血特点
基底节出血:三偏征,优势半球伴失语。内侧型较重; 脑叶出血:高颅压+脑叶损害症状; 桥脑出血:少量:交叉性麻痹;大量:四肢瘫痪,深昏 迷、高热、针尖样瞳孔、呼吸改变,死亡率高; 脑室出血:少量脑膜刺激征;较多时深昏迷、高热、四 肢软瘫或去脑强直。 小脑出血:突发眩晕、呕吐、头痛、共济失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二)脑梗死 • (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 (四)慢性脑缺血
4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 2、椎-基底动脉系统
5
(二)脑梗死
包括: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 死
• 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 (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 (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 (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 (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 (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 (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 • (7)其他
白塞病等) • 3、其他(药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
21
八、其他脑血管疾病
• (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 • (二)肌纤维发育不良 • (三)脑淀粉样血管病 • (四)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脑动脉病(CADASIL)和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 • (五)头颈部动脉夹层 • (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 • (八)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 (九)其他
19
七、脑血管炎
• (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 (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20
(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 1、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 端螺旋体、HIV、莱姆病等)
• 2、免疫相关性脑血管炎 • (1)大动脉炎、 • (2)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 • (3)结节性多动脉炎 • (4)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血管炎 • (5)其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
• (二)脑微出血(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 能缺损的脑实质内小量出血)
24
十一、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
•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 • (二)脑出血后遗症 • (三)脑梗死后遗症 • (四)脑血管病后癫痫 • (五)其他
25
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
• (一)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 (二)血管性痴呆
26
• 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 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 • 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9
(四)慢性脑缺血
10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 •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 (二)脑出血 • (三)其他颅内出血
11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 1、动脉瘤破裂 • (1)先天性动脉瘤 • (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 (3)感染性动脉瘤 • (4)其他 • 2、脑血管畸形 • 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4、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
6
• 2、脑栓塞 • (1)心源性 • (2)动脉源性 • (3)脂肪性 • (4)其他(反常栓塞、空气栓塞)
7
• 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 4、脑分水岭梗死 • 5、出血性脑梗死 • 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
态、 moyamoya病,动脉夹层 • 等) • 7、原因未明
8
(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二)血管性痴呆
• 1、多发梗死性痴呆 • 2、关键部位的单个梗死痴呆(如丘脑梗死) • 3、脑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
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微出血) • 4、脑分水岭梗死性痴呆(低灌注性痴呆) • 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SAH、硬膜下血肿) • 6、其他(如CADASIL)
卡因等) • 5、瘤卒中 • 6、脑动脉炎 • 7、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
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 • 8、原因未明
14
(三)其他颅内出血
• 1、硬膜下出血 • 2、硬膜外出血
15
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 闭塞(未形成脑梗死)
• (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 • (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 • (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 (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 • (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 • (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 (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 • (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 • (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 • (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 (2015)
1
目录
•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 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
(未形成脑梗死) • 四、高血压脑病 • 五、颅内动脉瘤 • 六、颅内血管畸形
2
• 七、脑血管炎 • 八、其他脑血管疾病 • 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 十、无急性症状的脑血管病 • 十一、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 • 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 • 十三、急性脑血管病后抑郁
22
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 (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 (二)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 • (三)直窦血栓形成 • (四)海绵窦血栓形成 • (五)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 • (六)脑静脉血栓形成 • (七)其他
23
十、无急性症状的脑血管病
• (一)无症状性脑梗死(未引起急性局灶 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
27
十三、急性脑血管病后抑郁
28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 5、原因未明
12
(二)脑出血
• 1、高血压脑出血 • (1)壳核出血 • (2)丘脑出血 • (3)尾状核出血 • (4)脑叶出血 • (5)脑干出血 • (6)小脑出血 • (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 • (8)多灶性脑出血 • (9)其他
13
• 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 • 3、淀粉样脑血管病 • 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
16
四、高血压脑病
17
五、颅内动脉瘤
• (一)先天性动脉瘤 • (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 • (三)感染性动脉瘤 • (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 (五)其他
18
六、颅内血管畸形
• (一)脑动静脉畸形 • (二)海绵状血管瘤 • (三)静脉性血管畸形 • (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 (五)毛细血管扩张症 • (六)脑-面血管瘤病 • (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 • (八)硬脑膜动静脉瘘 • (九)其他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二)脑梗死 • (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 (四)慢性脑缺血
4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 2、椎-基底动脉系统
5
(二)脑梗死
包括: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 死
• 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 (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 (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 (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 (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 (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 (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 • (7)其他
白塞病等) • 3、其他(药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
21
八、其他脑血管疾病
• (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 • (二)肌纤维发育不良 • (三)脑淀粉样血管病 • (四)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脑动脉病(CADASIL)和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 • (五)头颈部动脉夹层 • (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 • (八)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 (九)其他
19
七、脑血管炎
• (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 (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20
(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 1、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 端螺旋体、HIV、莱姆病等)
• 2、免疫相关性脑血管炎 • (1)大动脉炎、 • (2)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 • (3)结节性多动脉炎 • (4)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血管炎 • (5)其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
• (二)脑微出血(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 能缺损的脑实质内小量出血)
24
十一、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
•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 • (二)脑出血后遗症 • (三)脑梗死后遗症 • (四)脑血管病后癫痫 • (五)其他
25
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
• (一)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 (二)血管性痴呆
26
• 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 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 • 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9
(四)慢性脑缺血
10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 •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 (二)脑出血 • (三)其他颅内出血
11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 1、动脉瘤破裂 • (1)先天性动脉瘤 • (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 (3)感染性动脉瘤 • (4)其他 • 2、脑血管畸形 • 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4、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
6
• 2、脑栓塞 • (1)心源性 • (2)动脉源性 • (3)脂肪性 • (4)其他(反常栓塞、空气栓塞)
7
• 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 4、脑分水岭梗死 • 5、出血性脑梗死 • 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
态、 moyamoya病,动脉夹层 • 等) • 7、原因未明
8
(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二)血管性痴呆
• 1、多发梗死性痴呆 • 2、关键部位的单个梗死痴呆(如丘脑梗死) • 3、脑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
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微出血) • 4、脑分水岭梗死性痴呆(低灌注性痴呆) • 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SAH、硬膜下血肿) • 6、其他(如CADASIL)
卡因等) • 5、瘤卒中 • 6、脑动脉炎 • 7、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
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 • 8、原因未明
14
(三)其他颅内出血
• 1、硬膜下出血 • 2、硬膜外出血
15
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 闭塞(未形成脑梗死)
• (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 • (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 • (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 (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 • (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 • (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 (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 • (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 • (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 • (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 (2015)
1
目录
•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 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
(未形成脑梗死) • 四、高血压脑病 • 五、颅内动脉瘤 • 六、颅内血管畸形
2
• 七、脑血管炎 • 八、其他脑血管疾病 • 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 十、无急性症状的脑血管病 • 十一、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 • 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 • 十三、急性脑血管病后抑郁
22
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 (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 (二)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 • (三)直窦血栓形成 • (四)海绵窦血栓形成 • (五)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 • (六)脑静脉血栓形成 • (七)其他
23
十、无急性症状的脑血管病
• (一)无症状性脑梗死(未引起急性局灶 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
27
十三、急性脑血管病后抑郁
28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 5、原因未明
12
(二)脑出血
• 1、高血压脑出血 • (1)壳核出血 • (2)丘脑出血 • (3)尾状核出血 • (4)脑叶出血 • (5)脑干出血 • (6)小脑出血 • (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 • (8)多灶性脑出血 • (9)其他
13
• 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 • 3、淀粉样脑血管病 • 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
16
四、高血压脑病
17
五、颅内动脉瘤
• (一)先天性动脉瘤 • (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 • (三)感染性动脉瘤 • (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 (五)其他
18
六、颅内血管畸形
• (一)脑动静脉畸形 • (二)海绵状血管瘤 • (三)静脉性血管畸形 • (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 (五)毛细血管扩张症 • (六)脑-面血管瘤病 • (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 • (八)硬脑膜动静脉瘘 • (九)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