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针灸治疗学各论
针灸治疗学总论经典实用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井穴—主治五脏六腑的急症、重症、以 及精神魂魄异常诸症。有泻热、开窍、 醒神等作用。
荥穴—主治脏腑、经脉的热症。有泻热 止痛作用。
输穴—主治发作性疾病及关节炎。有疏 通经气、通络止痛作用。
•针灸治疗学总论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经穴—主治喘咳寒热、失音等内 脏病。有调整脏腑功能作用。
本经配穴法: 脏腑经络病变,取该经穴位 配合使用.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如: 耳鸣耳聋—翳风、耳门、中渚 肺病咳嗽—中府、尺泽、列缺
•针灸治疗学总论
按经脉配穴法
表里配穴法: 脏腑经络病变, 取本经配合 相表里经穴位。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如: 胃痛—梁门、足三里、公孙
心绞痛—内关透外关
•针灸治疗学总论
俞穴 定义:脏腑之气输注之处,均位于背腰部。 内容:
应用:1、用于诊断: 2、治疗相应脏腑病证(神经节段理
论), 多治虚证。
3、治疗五脏所主器官、组织病变: 目疾、筋病——肝俞; 骨病、耳疾,前后二阴病——肾俞
•针灸治疗学总论
募穴
定义:脏腑之气汇聚之处,位于胸腹。 内容: 应用:1、用于诊断: 肺结核——中府穴压痛 膀胱结石——中极有结节或条索物 2、 治疗相应脏腑急证、痛证、实证 胆石病、胆绞痛——日月 心绞痛——巨阙 3、俞募相配法(前后配穴法): “阳病引阴,阴病引阳。”
•针灸治疗学总论
三因制宜
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辰特点,
制定治疗方法。 春夏病邪浅表—浅刺 秋冬病邪深在—深刺 择时选穴 (子午流注、灵龟八法、 飞腾八法)
•针灸治疗学总论
三因制宜
因人制宜: 根据性别、年龄、体质制定 治疗方法。
(2021年整理)针灸治疗学复习题__各论第二章——儿科病症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__各论第二章——儿科病症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针灸治疗学复习题__各论第二章——儿科病症)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针灸治疗学复习题__各论第二章——儿科病症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儿科病症第一节急惊风一、填空题1.急惊风相当于西医学的 ,以岁的小儿最为多见.2.在治疗急惊风时经常要用到的“四关穴”为、。
二、选择题(一)A型题1.治疗急惊风兼有高热时,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A.中脘B.大椎C.印堂D.气海E.足二里2.针灸治疗急惊风的常用方法为( )A.补法B.泻法C.可以用补法,也可以用泻法D.补法与泻法交替运用E.平补平泻3.治疗急惊风暴受惊恐证,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中脘、丰隆B.外关、风池C.印堂、承浆D.足三里、三阴交E.飞扬、承山4.下列各项中除()外皆为治疗急惊风的常用穴A.水沟B.中冲C.合谷D.太冲E.关元(二)B型题A.曲池B.天枢C.太白D.太阳E.下关1.急惊风兼有头痛,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2。
急惊风兼有牙关紧闭,可在摹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三)D型题1.如用指针治疗急惊风,可用拇指指甲重掐()A.水沟B.足三里C.三阴交D.阴陵泉E.四关穴2.对急惊风患儿应注意( )A.保暖,避免受凉B.保持呼吸通畅C。
保持室内安静D.加强营养E.进行室内锻炼(四)X型题1.治疗急惊风的基本处方是( )A.水沟B.中冲C.足三里D.合谷E.太冲2.治疗急惊风宜( )A.补法B.泻法C.只针不灸D.只灸不针E.拔火罐三、改错题治疗急惊风痰热内蕴证宜针灸并用。
针灸学治疗各论笔记整理经典

针灸学治疗各论笔记整理经典宝子们!今天咱来整理一份针灸学治疗各论的笔记经典哈。
这可是咱针灸学习路上的宝藏呢!一、头面躯体痛证。
针灸在治疗头面躯体痛证这块那可是有不少妙招哈。
比如说头痛,那可是个常见的小麻烦。
不同类型的头痛,针灸的选穴可不一样哟。
像外感头痛,咱一般会选风池、百会这些穴位,通过针刺来疏风解表,缓解头痛。
还有内伤头痛,得根据不同的病因来选穴啦,比如肝阳上亢型的,可能会加太冲、行间这些穴位来平肝潜阳。
再说说颈椎病,现在好多人都有这毛病,整天对着电脑手机的,颈椎可遭罪啦。
针灸治疗颈椎病,常用的穴位有颈夹脊、天柱、大椎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让咱那僵硬的脖子能舒服点。
二、内科病症。
内科病症用针灸治疗也很有一套哦。
就拿感冒来说吧,咱都知道感冒了难受得很,打喷嚏、流鼻涕啥的。
这时候针灸就能派上用场啦!一般会选列缺、合谷、风池这些穴位,能起到疏风解表的作用,让咱快点好起来。
还有失眠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好多人都被它困扰。
针灸治疗失眠,常用的穴位有神门、内关、三阴交等。
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让咱晚上能睡个好觉。
想象一下,再也不用数羊啦,多开心呀!三、妇科病证。
妇科病证在女性中可是挺常见的,针灸在这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哟。
比如说痛经,好多女生每个月都要经历这“折磨”。
针灸治疗痛经,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穴也不同。
如果是气滞血瘀型的,可能会选中极、次髎、地机等穴位,通过针刺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还有月经不调,这也让不少女生烦恼。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来改善月经不调的情况。
常用的穴位有气海、三阴交、血海等。
四、儿科病症。
小朋友生病那可是让家长操碎了心,不过针灸在儿科病症治疗上也有它的妙处哈。
像小儿泄泻,这在小孩子中可常见啦。
针灸治疗小儿泄泻,常用的穴位有天枢、足三里、大肠俞等。
通过针刺或者艾灸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让小朋友的肠胃好起来。
还有小儿惊风,这可把家长吓坏了。
执业医师针灸学治疗各论总结

头痛(1)外感头痛治法祛风通络,止痛。
以督脉及手太阴经、足少阳穴为主。
主穴百会太阳风池合谷阿是穴列缺配穴阳明头痛者,加印堂、攒竹、合谷、内庭;少阳头痛者,加率谷、外关、足临泣;太阳头痛者,加天柱、后溪、申脉;厥阴头痛者,加四神聪、太冲、内关;风寒头痛者,加风门;风热头痛者,加曲池、大椎;风湿头痛者,加阴陵泉。
(2)内伤头痛①实证治法疏通经络,清利头窍。
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头维风池配穴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侠溪;痰浊头痛者,加太阳、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者,加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
②虚证治法疏通经络,滋养脑髓。
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风池足三里配穴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血虚头痛者,加三阴交、肝俞、脾俞;肾虚头痛者,加太溪、肾俞、悬钟。
面痛治法疏通经络,祛风止痛。
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风池太冲内庭配穴眼部痛者,加丝竹空、阳白、外关;上颌部痛者,加颧髎、迎香;下颌部痛者,加承浆、颊车、翳风、内庭;风寒证者,加列缺;风热证者,曲池、尺泽;气血瘀滞者,加腰痛治法活血通经。
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腰眼阿是穴大肠俞委中配穴寒湿腰痛者,加腰阳关;瘀血腰痛者,加膈俞;肾虚腰痛者,加肾俞、命门、志室。
痹证治法通痹止痛。
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选穴。
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配穴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根据部位循经配穴。
坐骨神经痛通经止痛。
循经取足太阳、少阳经主穴足太阳经证:腰夹脊秩边委中承山昆仑足少阳经证:腰夹脊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配穴寒湿证配命门、腰阳关;瘀血阻络证配血海、阿是穴;气血不足证配足三里、三阴交第二节内科病证中风(1)中经络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配穴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口角喎斜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便秘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极、曲骨、关元。
针灸治疗学 各论

第二篇各论第一部分内科疾病一、神经内科疾病(一)痹症:病因病机、治则、处方【病因病机】1.病因:内因—正气不足外因—风寒湿热2.病机: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分类】1.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2.痛痹(寒痹):疼痛剧烈,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则减3.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
3.着痹(湿痹):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
【临床表现】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常有发热、游走性、不对称性关节红、肿、疼痛,特别是膝、肘、腕、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手足小关节,以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晨僵”为特点。
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及关节韧带附着处骨质增生为特点。
【治则】通经活络止痛,行痹+活血祛风;痛痹+温经散寒;着痹+除湿化浊;热痹+清热消肿【处方】局部取穴,并根据部位循经选穴(二)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表现】在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及疼痛,局部痛觉和触减退,无肌肉萎缩,无膝反射改变。
【治则】疏经通络、行气活血,针刺为主(寒湿引起者加灸),泻法或平补平泻【处方】以股外侧局部和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组成】风市、环跳、伏兔、血海、阿是穴【方义】风市、环跳——疏通少阳经气伏兔、血海——通行气血阿是穴——疏通局部经络,活血化瘀(三)腰痛:相关经脉、病机、主方及方义【相关经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肾经【病机】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分类】寒湿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临床表现】腰部疼痛【治则】寒湿腰痛——温经散寒,针灸并用,补法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针灸并用,补法肾虚腰痛——益肾壮腰,针灸并用,泻法【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组成】委中、肾俞、大肠俞、脊中、腰阳关、阿是穴【方义】委中—疏调腰背部经脉之气肾俞—壮腰益肾大肠俞、脊中、腰阳关、阿是穴—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四)坐骨神经痛:临床分类、治则、取穴特点【分类】根性坐骨神经痛、干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表现】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出现放射性、电击性、烧灼性疼痛为主症。
针灸学各论歌诀

针灸学各论歌诀
针灸学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它以针刺和灸烧的方法来
治疗疾病。
要学好针灸学,需要对各论歌诀有一定的了解。
1.面诊论:面色青黄是寒热,脉来缓急是虚实。
脾胃积滞面板滑,中焦血少面赤热。
2.推拿论:身疼有寒用温推,身热有痛用凉按。
疼涌须重按不顶,移动须缓少用力。
3.针灸论:气下路开阳明,阴阳调和扶正气。
清热降气止呕逆,
解肌消肿止痛惊。
主穴配从提神益,调节营卫固本根。
手掌脚底凡百病,脏腑病证一样看。
4.方论:方中有草硷,轻重相当对证用。
毒药去芥为内,戒慎用
法防误伤。
5.五输论:以察脉知五输,以用针调逆顺。
肺经手太深灸,脾胃
脉平输下针。
肝经少波手太过,心经手心针灸法。
肾经手神先投入,
别动手原地推锤。
6.经络论:十二经络识别清,三阴三阳归经定。
经脉平行决取穴,络脉紧贴窥探龙。
好针发挥慢且准,惊蛰一针英雄变。
这些各论歌诀是学习针灸学中的重要知识点,需要不断地学习和
掌握。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针灸方法
和穴位进行治疗。
只有掌握了各论歌诀,才能更好地应用针灸学来治
疗疾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
针灸治疗学总论

俞穴和募穴
俞穴
应用:1、用于诊断: 2、治疗相应脏腑病证(神经节段理论), 多治虚证。 3、治疗五脏所主器官、组织病变: 目疾、筋病——肝俞; 骨病、耳疾,前后二阴病——肾俞
募穴
应用:1、用于诊断: 肺结核——中府穴压痛 膀胱结石——中极有结节或条索物
2、 治疗相应脏腑急证、痛证、实证 胆石病、胆绞痛——日月 心绞痛——巨阙
方法 针刺补法
符号 ┬
操作方法的选择
三棱针点刺出血
↓
针刺泻法
⊥
治疗时机的选择
皮肤针
※
艾条灸
×
艾炷灸
△
温针
拔罐法
〇
水针
IM
皮内针
电针
IN
6.特定穴的应用
定义:特定穴是指十四经脉中具有某种 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
种类:五输穴、原络穴、俞募穴、下合 穴、郄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 交会穴。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4.针灸治病特点
1、激发正气、自身调节 2、起效快捷、适应性广 3、无毒副作用、作用安全
5.针灸处方
穴位的选择 选穴原则 近部选穴 远部选穴 辨证选穴 对症取穴
配穴方法 按经脉配穴法 按部位配穴法
刺灸法的选择
选穴原则
近部取穴: 指选取病痛的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 腧穴。“腧穴所在,主治所及”
如:鼻病—素髎、迎香 眼病—睛明、太阳 痔疮—长强、次髎
◦《素问.至真要大论》:“调气之方, 必别阴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以平为期。” 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调和阴阳
泻其有余 阳盛高热: 委中放血、针外关 阴盛寒凝: 阴陵泉、丰隆(针或灸)
阴虚阳盛: 太溪、照海(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 补其不足 阳虚阴盛: 关元、命门(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
针灸学治疗各论笔记整理资料讲解

针灸学治疗各论笔记整理第三部分.3 针灸临床治疗一、头面躯体痛证1、头痛②阳明经痛:头维印堂阳白阿是穴合谷内庭③太阳经痛:天柱后项阿是穴后溪申脉④少阳经痛:风池太阳率谷阿是穴外关足临泣⑤厥阴经痛:百会四神聪阿是穴太冲内关记忆要点:局部取穴(根据头痛位置的不同)+阿是穴+远端同名经选穴(例如阳明头痛:手阳明合谷+足阳明内庭)有明显的规律不需要背诵,理解即可。
2、面痛:治法:疏通经络,祛风止痛。
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四白、下关、地仓、合谷、内庭,太冲记忆要点:局部取穴(四白下关地仓)+合谷太冲(开四关,二穴分属于手阳明,足厥阴)+内庭(足阳明荥穴,疏通阳明经气血,这个穴位后面大量的用到,主要就是泄阳明热)口诀:四下地,冲谷庭(四这个人下地干活,喜欢冲一杯“谷庭”茶)3、落枕:主穴:天柱阿是穴外劳宫记忆要点:天柱阿是穴(局部取穴,疏通颈部气血)+外劳宫(经验穴,又名落枕穴)口诀:阿!天外飞仙(武侠片里会有的台词)4、漏肩风:选经:阿是穴,手三阳经主穴:肩前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曲池阳陵泉记忆要点:肩髃肩髎肩贞(分属于手阳明,少阳,太阳)+肩前(奇穴)局部取穴+曲池,阳陵泉(行气活血止痛,曲池主要有泻热的作用,筋会阳陵泉所以筋脉气血不通经常用到这个穴位)口诀:四肩是阳曲(四个肩膀上都是阳曲,我们本地的一种酒的名字,阳曲,曲也有酒的意思)5、腰痛主穴:阿是穴委中大肠俞肾俞记忆要点:肾俞(腰为肾之府,肾腧可以益肾壮腰)+大肠腧阿是穴(局部取穴)+委中(腰背委中求)口诀:委是肾肠(我是肾大肠)6、痹证:行血膈、痛关肾、着三陵、热大曲选经:局部穴为主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配穴:行痹:膈俞血海(风邪偏胜,治血先治风,血行风直灭)痛痹:肾俞腰阳关着痹:阴陵泉足三里(阴陵泉去湿邪的要穴位后面都有用到)热痹:大椎曲池(这二个穴位都是泻热的)7,坐骨神经痛主穴:足太阳:腰夹脊阿是穴佚边殷门委中承山昆仑足少阳:腰夹脊阿是穴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记忆要点:腰夹脊(治疗腰腿疼痛的要穴)+足太阳足少阳循经取穴(足少阳选穴中筋会阳陵泉,髓会悬钟,原穴丘墟)8.面瘫主穴:阳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记忆要点:阳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局部选穴,面部穴位)+合谷(面口合谷收)口诀:地风谷,髎阳车(地风谷里面有一辆拉鸟羊的车)9、痿证治法:祛邪通络、濡养筋脉。
最新针灸学治疗各论笔记整理

第三部分.3 针灸临床治疗一、头面躯体痛证1、头痛②阳明经痛:头维印堂阳白阿是穴合谷内庭③太阳经痛:天柱后项阿是穴后溪申脉④少阳经痛:风池太阳率谷阿是穴外关足临泣⑤厥阴经痛:百会四神聪阿是穴太冲内关记忆要点:局部取穴(根据头痛位置的不同)+阿是穴+远端同名经选穴(例如阳明头痛:手阳明合谷+足阳明内庭)有明显的规律不需要背诵,理解即可。
2、面痛:治法:疏通经络,祛风止痛。
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四白、下关、地仓、合谷、内庭,太冲记忆要点:局部取穴(四白下关地仓)+合谷太冲(开四关,二穴分属于手阳明,足厥阴)+内庭(足阳明荥穴,疏通阳明经气血,这个穴位后面大量的用到,主要就是泄阳明热)口诀:四下地,冲谷庭(四这个人下地干活,喜欢冲一杯“谷庭”茶)3、落枕:主穴:天柱阿是穴外劳宫记忆要点:天柱阿是穴(局部取穴,疏通颈部气血)+外劳宫(经验穴,又名落枕穴)口诀:阿!天外飞仙(武侠片里会有的台词)4、漏肩风:选经:阿是穴,手三阳经主穴:肩前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曲池阳陵泉记忆要点:肩髃肩髎肩贞(分属于手阳明,少阳,太阳)+肩前(奇穴)局部取穴+曲池,阳陵泉(行气活血止痛,曲池主要有泻热的作用,筋会阳陵泉所以筋脉气血不通经常用到这个穴位)口诀:四肩是阳曲(四个肩膀上都是阳曲,我们本地的一种酒的名字,阳曲,曲也有酒的意思)5、腰痛主穴:阿是穴委中大肠俞肾俞记忆要点:肾俞(腰为肾之府,肾腧可以益肾壮腰)+大肠腧阿是穴(局部取穴)+委中(腰背委中求)口诀:委是肾肠(我是肾大肠)6、痹证:行血膈、痛关肾、着三陵、热大曲选经:局部穴为主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配穴:行痹:膈俞血海(风邪偏胜,治血先治风,血行风直灭)痛痹:肾俞腰阳关着痹:阴陵泉足三里(阴陵泉去湿邪的要穴位后面都有用到)热痹:大椎曲池(这二个穴位都是泻热的)7,坐骨神经痛主穴:足太阳:腰夹脊阿是穴佚边殷门委中承山昆仑足少阳:腰夹脊阿是穴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记忆要点:腰夹脊(治疗腰腿疼痛的要穴)+足太阳足少阳循经取穴(足少阳选穴中筋会阳陵泉,髓会悬钟,原穴丘墟)8.面瘫主穴:阳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记忆要点:阳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局部选穴,面部穴位)+合谷(面口合谷收)口诀:地风谷,髎阳车(地风谷里面有一辆拉鸟羊的车)9、痿证治法:祛邪通络、濡养筋脉。
针灸治疗学(第七版)各论

注意: 1. 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满意。在早期可单纯应 用针灸。 2. 久病患者以针药并用,综合治疗为好。 3. 患者自身应注意保暖,避风寒,并可参加 适量的体育锻炼。
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常有发热及游定性、不对称性 关节红、肿、疼痛,特别是膝、肘、腕及踝关节,一般 1~4周内症状消失,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实验 室检查可有血沉加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手足小关节,以关节肿痛、 活动受限、“晨僵”为特点。大多数呈对称性、游定性 多关节炎,伴关节腔内渗液,近端指关节常呈棱形肿胀, 最终导致关节僵硬、畸形,症状缓解与反复呈多次交替 发作,本病可破坏骨质。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RF)阳 性率占80%。 骨性关节炎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及关节韧带附着处 骨质增生为特点。X线检查可见关节边缘尖锐,有唇样骨 刺或骨桥形成,关节间隙不匀称、狭窄等。
股外侧皮神经炎
周某,女,32岁。因分娩后受凉, 自感右大腿外侧麻木及针刺样疼痛,长 久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加重,得热则舒, 遇寒加重。曾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 查:右侧股外侧部有8cm×12cm的麻木 区,病觉及温觉明显减迟。
定义:股外侧虚神经炎,又名“感 觉异常性股痛”:是由于股外侧皮神经 受损而产生的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 及疼痛的综合征,是皮神纤炎中最常见 的一种。
股外侧皮神经为感觉神经,通过腹 股沟韧带的下方穿出,浅行于大腿前外 侧。 本病是由无菌性炎症、神经受压或 外伤等,引起该神经末梢代谢障碍,血 供受限而发病。 常由外伤、腰椎退行性病变、腰大 肌压迫、糖尿病、肥胖、妊娠、腹部手 术等情况引起。
痛痹 [症状] 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昼轻夜重, 关节不能屈伸,痛处不红,触之不热,苔白滑,脉弦紧。 [治法]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和局部 穴为主。 [处方] 肾俞、关元、大椎、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