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结题
工作报告
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课题组
执笔人喻宗学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本课题于2006年3月制定研究方案,同时向中央电化教育馆申请立项;2007年3月获中央电教馆立项,并于江苏扬州开题,然后开始实验研究;2009年6月在重庆通过中期评估;之后,按照原定计划,结合专家意见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提高研究意识
组建领导与研究机构。课题申报以后,我们积极组建实验队伍,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分管教育科研的副校长、教科室主任、数学组教研组长等为成员组成,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管理、保障、指导等工作。研究小组由喻宗学(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张泽永(中学数学一级教师)、金世田(中学数学一级教师)、付小可(中学数学二级教师)组成,具体承担课题的研究任务。
确立实验对象与内容。我们以初2009级(7)、(9、10)、初2010级(7、8)班为实验班,根据学科特点,班级的状况,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通过分析调查、确立研究内容和方法,即运用《几何画板》创新数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二、营造研究环境做好实验保障
扎实搞好课题培训与学习。课题立项开题以来,多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国教育信息技术会议精神,学习新课程方案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材料,提高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全面理解;组
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专项培训,增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和研究的规范性;指导课题组进行《几何画板》软件及其应用培训,使课题组成员熟练掌握软件的特点、功能及使用技巧。学校多次举办讲座,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为冯恩洪来校讲学;我校校长亲自进行《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讲座;学校信息组教师王图碧、王宇、付小可分别就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常用教学软件应用举办讲座;教科室多次组织会议,教科室主任亲自研究、布置课题研究工作,培训课题研究方法;课题组组长就参加全国教育学会“校本教研”报告会精神,向全体教师作汇报讲座,介绍了江苏洋思、山东杜郎口、山东即墨的校本教研先进经验。学校还克服经费困难,派遣课题组成员赴江苏扬州参加开题会、赴重庆参加中期报告会、课题结题培训会,提高课题实验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
构建教学资源库和研究平台。教学资源是课题研究的重要载体,学校加强了数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是教学资源按年级、单元编排,具有科学性;二是资源丰富,有教学素材、课件、教案、试卷等,体现丰富性;三是既有教师教的资源,又有学生学的资源,凸显实效性。构建数学教学资源库,为课题提供了方便、实用、有效的研究平台。
完善教学设备,优化研究条件。为了营造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环境,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学校加大了基础建设的力度。目前学校拥有6间计算机教室,1间多功能学术报告厅,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每位教师均配有教学用笔记本电脑,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
保障实验研究经费。学校除投入大量经费完善教学设备设施外,针对该课题研究,拿出数千元用于课题组购买学习材料,订阅杂志、报刊,外出学习培训,以及课题研究的考核奖励。
三、立足课堂教学扎实研究过程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特点
课题组成员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以创新教法学法为着力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科学有效地运用《几何画板》课件,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简单、直观的已知背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或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背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已有知识的情况下能够接受,他或她才会去学习;学生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才会去主动探索),使课堂教学成为探索的过程,形成“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自主、互动、合作”的数学教学方法,学生在做中学、边学边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构建新知识。这种“自主、互动、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既能充分展示数学学科知识的背景、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联系与系统性,形成学生知识的拓展链,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强化了课堂训练,使训练贴近实际生活,具有更好的拓展性,又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思考、交流和解决问题,启迪学生的智慧。
(二)本课题研究的各阶段情况
1、准备阶段(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
主要进行了两项工作,一是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感受,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及其掌握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传统数学方法的体会,对计算机基本应用的熟悉程度。并分别形成《“几何画板”课题组关于新华中学数学教师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几何画板”课题组关于新华中学初中学生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意见的调查报告》。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积极进行调查分析。一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掌握学习内容,获得成功等进行调查(采用问卷方式);二是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课题研究方法、计算机基础知识、Intelnet资源及运用、word、excel、ppt、《几何画板》的运用。提高了教师对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的认识,培养了课题组成员开展该课题研究的能力,同时,形成了完善的培训资料库。
2、课题研究阶段(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
(1)课题组成员的独立探索。课题组成员根据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情况(思想态度、学习习惯、知识技能、能力潜质)、数学学科及具体教学内容特点、几何画板在背景呈现、知识形成过程、图形(图象)特征反映等方面设计教案、课件,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在长期的
教学实践中探索、思考适合几何画板特点的教学模式,并不断修改完善。共形成几何画板教学课件1000余件。
(2)课题组开展研讨活动。一是每月一次观摩研讨课,首先由授课成员设计教案、课件,课题组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由设计者进行教学实验,课后课题组再行讨论,主要看教学是否充分发挥了几何画板课件的优势,是否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在教学模式上是否有独到之处。
(3)课题组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思,我们的“实验过渡与引入——自主实验探索——高效练习与评价——反思与完善”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我们的“自主、互动、合作”的课堂教学理念不断清晰。
实验过渡与引入:强调热情的调动、兴趣的培养、过渡的自然、引入的流畅。
自主实验探索: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实验程序,自己动手实验(运用几何画板),探索发现目标知识,并进行归纳总结。
高效练习与评价:教师运用几何画板设计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练习题组,让学生研究、作答,并由其他学生评价,最后教师点评:强调知识点及其应用。
反思与完善:课堂不但及时总结,而且要让知识点不断链接到相关的知识结构中,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4)积极参加各级教育教学成果评优活动,不断检验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先后参加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公开课教学展示活动、重庆市教案、课例、课件、课堂教学视频、论文等评选、黔江区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本校优质课、优秀论文评选。并有以下作品获奖:(5)课题成果
A、理论:形成了《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撰写了核心论文《几何画板下的“自主、互动、合作”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相关经验文章、案例、论文数十篇。研究与教学课件1000余件。课堂教学视频40小时。
B、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