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商品的变化-精
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问题和对策引言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之一。
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当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对外依赖度过高目前,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依赖程度过高,主要表现为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过度依赖。
这种依赖度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对策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为了降低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依赖,我国应该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从而有效提升出口商品结构。
对策二:培养高附加值产品我国还应该鼓励和支持企业培养高附加值产品。
这些产品具有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特点,能够带动整个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
问题二:资源利用不合理我国在出口商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传统产业仍然过度依赖资源消耗。
另一方面,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仍然占据一定比例。
对策一:推动绿色生产为了解决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我国应该加大对推动绿色生产的支持力度。
通过采取环保技术和措施,能够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出口商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策二:加强资源整合我国还需要加强资源整合的工作,通过优化生产过程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出口商品的品质和附加值,还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将出口商品从低附加值的产业链中释放出来。
问题三:市场多元化程度低目前,我国的出口商品市场多元化程度还不够高。
大部分出口商品仍然集中在传统的大宗商品领域,缺乏差异化和特色化。
对策一:拓展新兴市场为了提高市场多元化程度,我国应该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这些市场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和消费能力,可以为我国出口商品提供更多的机会。
对策二:培育创意产品我国还应该鼓励和支持企业培育创意产品。
这些产品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附加值,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

保税区
保税区,也称保税仓库区,级别低于综合保税区。这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 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是经国务 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
保税区的功能定位为“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三大功能。保税 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 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 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
。 10年的超20万亿到2018的305100亿(超30万亿),用了8年
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出口结构升级:从资源依懒型、劳动密集型向资本、科技密集型转变 资源富饶和人口红利促使早期中国出口以资源依赖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
主。从1997年开始,中国出口贸易经历了20年快速发展。20世纪末本世纪初, 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中国出口结构主要以资源依懒性和劳动密 集型产品为主,例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原料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产品。 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力成本持续提升;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环保 理念开始深入人心,由此,我国出口结构也开始逐步转型,从劳动密集型向 资本、科技密集型转变。表现为初级产品占比不断下降,消费电子、机电产 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显著。
什么是贸易顺差?什么是贸易逆差?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 1、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 • 2、语言、法律及风俗习惯不同; • 3、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制度等不同; • 4、国际贸易的商业风险大于国内贸易。 •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复杂
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
亚洲:日本 韩国 新加坡等 北美洲:美国 加拿大 欧洲:德国 英国 法国 俄罗斯 大洋洲:澳大利亚 非洲:埃及 南非等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主要出口商品的种类到贸易伙伴的国家,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从以传统农产品和原材料为主的情况,转向了以加工制造品为主。
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出口市场的扩大提供了机会。
中国以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发达的制造业基础,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
外国企业在中国建立了制造基地,将原料和零部件从其他国家进口到中国,并在这里进行加工、装配和生产,然后再将成品出口到其他国家。
这种加工贸易模式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制造中心。
其次,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贸易伙伴的国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过去,中国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对外贸易伙伴的范围不断扩大。
中国积极开展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合作,如巴西、印度、俄罗斯和非洲国家等。
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对中国消费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目标。
此外,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还在调整和优化中,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需要。
中国正在从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模式向以技术创新和高质量产品为主的出口模式转变。
中国的电子产品、高铁设备、太阳能电池板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重要地位。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拓宽了出口市场。
中国与东盟的自贸区建立、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都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空间。
最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变化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一是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
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市场需求波动较大,这对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是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中国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投资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驱动转型。
这也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需要从出口导向转向内外并重,更加注重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

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一、贸易模式的转变中国贸易模式由“出口导向型”向“内外贸并重型”转变。
在开放初期,中国以低成本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大量从事加工贸易和出口贸易,以出口为主要推动力。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升级,中国贸易模式开始向内外贸并重调整,注重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强国内市场需求的发展。
二、贸易结构的多样化中国贸易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出口商品的品种和种类更加丰富多样。
在过去,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鞋类、电子产品等。
然而,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国开始逐渐转向生产和出口高技术产品,如通信设备、计算机、机电设备等。
同时,中国也加大了对资源和能源产品的进口,以满足国内经济和发展的需求。
三、贸易伙伴的多元化中国贸易伙伴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单一的贸易伙伴国向多元化发展。
过去,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开始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尤其是与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的国家。
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不断加深,互利共赢的局面逐渐形成。
四、贸易结构的地区均衡化中国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地区均衡化的变化。
过去,中国东部地区的贸易活动相对集中,西部和中部地区的贸易规模较小。
然而,中国政府大力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扶持力度。
随着这些战略的实施,中国贸易结构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强了地区发展的平衡性。
五、贸易方式的创新与升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国贸易方式也得到了创新和升级。
传统的贸易方式主要通过海运、空运和陆运来完成,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跨境电商、在线支付等新兴贸易方式迅速发展。
中国通过建设和完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更加便利和安全的支付体系等,推动贸易方式的创新和升级。
综上所述,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主要体现在贸易模式的转变、贸易结构的多样化、贸易伙伴的多元化、贸易结构的地区均衡化以及贸易方式的创新与升级等方面。
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与特点

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与特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外贸进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进出口规模的逐年扩大,还体现在出口商品的种类和质量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讨论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与特点。
首先是进出口规模的扩大。
中国自开放以来,通过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和采取一系列开放政策,取得了惊人的外贸进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
据统计,1978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进出口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了4.7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这种规模的扩大使中国成为全球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其次是出口商品的种类的增加。
长期以来,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纺织品、鞋类、玩具等。
然而,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中国出口商品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许多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大国,如电子产品、通信设备、汽车等。
这种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使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第三是出口商品质量的提高。
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国出口商品的质量也在逐步提高。
中国的一些品牌如华为、小米等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这些高质量的产品不仅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客户和市场份额。
此外,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依赖进口资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能源、原材料和先进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中,依赖进口资源的特点非常明显。
中国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大量的石油、铁矿石、大豆等资源来满足国内的需求。
2.国内外需的结合。
中国的外贸进出口结构既受国内需求的影响,也受国际市场需求的影响。
在国际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中国需要根据国内的需求来调整出口商品的结构。
3.地区性特点。
中国的外贸进出口结构在地区上也存在一定的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外贸的主要集聚地,这是因为这些地区接近海港和国际市场,具有优越的交通和物流条件。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总体情况及变化情况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总体情况及变化情况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中国进口和出口的商品组成以及其变化情况。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中国的国际贸易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
总体情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开放的初期,中国的进出口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商品上。
然而,随着中国产业的升级和技术的发展,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渐向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型商品转变。
首先,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的总体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
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进口占比逐渐下降,而机电设备、高新技术产品、能源产品和农产品的进口占比逐渐上升。
这意味着中国对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增加,同时也表明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向技术密集型和高端领域转变。
此外,中国对服务型商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如旅游服务、教育服务和金融服务等。
其次,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总体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商品上。
然而,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逐渐向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和品牌化产品转变。
例如,中国的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品和服装等出口逐渐增加。
这表明中国正在向全球市场提供更具竞争力和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了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变化情况: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中国从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逐渐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变。
这促使中国对机电设备、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型商品的需求增加,进口和出口结构发生变化。
其次是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和范围扩大。
这使得中国对更多种类的商品进口和出口,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第三是国内外需求的变化。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人们对更高质量和品质的商品的需求。
同时,中国的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对服务型商品的需求增加。
近代中外贸易关系变化的趋势和特点

近代中外贸易关系变化的趋势和特点:近代中外贸易关系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观察。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趋势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外贸易关系逐渐加强,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其次,中外贸易关系的变化趋势也体现在商品结构上。
在近代早期,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而进口商品则主要是鸦片、棉毛纺织品和工业制造品。
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转型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逐渐转向工业制成品,进口商品结构也逐渐转向高科技产品和能源资源类产品。
此外,中外贸易关系的变化趋势还体现在贸易伙伴的选择上。
在近代早期,中国的贸易伙伴主要是英国、美国等西方列强,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贸易伙伴逐渐扩大到全球各地,特别是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多。
最后,中外贸易关系的变化趋势还体现在贸易方式和贸易政策的调整上。
在近代早期,中外贸易主要通过广州十三行进行,贸易方式较为单一。
而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多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建立,中外贸易方式逐渐多样化,同时中国的贸易政策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如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自由贸易区战略等。
总的来说,近代中外贸易关系的变化趋势是多方面的,不仅涉及到规模和数量的变化,更涉及到商品结构、贸易伙伴选择和贸易方式及政策的调整等多个方面。
这些变化趋势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逐步转型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更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和互利合作不断深化。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近年来,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一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技术产品比重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开始向高技术产品倾斜。
例如,通信设备、电子产品、计算机及其部件等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逐渐增加,占据了出口商品的重要比重。
这一趋势主要受益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不断投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机械设备和汽车零部件出口增加: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机械设备和汽车零部件是其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提高,中国的机械设备和汽车零部件出口持续增长。
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品质的改进。
3.农产品出口逐渐多元化:中国是世界上农产品出口大国之一,近年来,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逐渐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稻米、小麦、大豆等农产品外,新兴的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的出口也在不断增加。
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受益于中国农业的发展和提高效益的措施的实施。
4.内外需并重,东南亚和新兴市场成为重要出口目的地:中国的出口市场正由传统的发达经济体转向东南亚和新兴市场。
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受益于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开放的深化。
东南亚和新兴市场地区的经济增长迅猛,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成为中国商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
5.环保和高质量要求的产品出口增加: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也在朝着环保和高质量要求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在纺织、化工、汽车等领域,中国的环保和高质量产品出口逐渐增加。
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受益于中国的环保政策的推动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总体上,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正在朝着高技术产品、机械设备和汽车零部件、多元化农产品、环保和高质量要求的产品以及东南亚和新兴市场的方向发展。
这一变化趋势既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结果,也是中国作为全球贸易重要角色的体现。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还将继续发生变化,更加适应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分析

1.8、l. 9 ;机 械 及 运 输 设 备 分 别 为 3 .6、3 . 0 2 8 、 53 57% 56 9 0 、4 . 5
分 别 为 15 、 13 、 1 1 、0 9 、0.8 . 1 .5 07 、 06 .7 .6 .5 .8 . 、0 8 、0 7 、 .9 .8、 9
击 ,我 国转变 中的出 口商品结构不 断受 到挑战。出 口商品结构该采 取 什 么优化方 向,怎么更好 的促进 出口商 品结构的优化 已经成为经济 发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出口商品 结构优化
自我 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以来 ,我 国的对 外贸易增长迅速 ,尤其 是 出口贸易 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 “ 三驾 马车 ”之一 。但 随着 近年来金融危机 的影 响 以及 世界 市场环 境恶化 、贸易摩 擦频 繁等 冲
0 2 、0 2 .3 .0、0 1 、0 1 、0 1 、0 1 、0 1 、0 1% ;非 食用 原 料 .6 . 2 . 1 . 1 .4 . 2
展 中必 须 面 对 的 问 题 。
一
.
07 % ;矿物 燃料 、润 滑油 及 有关 原 料 分别 为 3 1 、2 5 、2 5 、 .4 .6 .9 .4 24 .4、2 3 、18 、1 6 . 1 . 3 .4、2 2 、17 .2 .O、16 % ;动 、植 物油 脂及 蜡 .9
分 别 为 0 0 、0 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 0 .4 .3 .3 .2 .4 .3 .2 .4 .3、
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与环境

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与环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与环境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和环境进行分析,以期提供对相关问题的深入了解。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以来都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截至2019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即进出口货物和服务总额)超过了4.6万亿美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出口商品种类丰富,主要包括机电产品、纺织品、鞋帽、家具等。
出口商品多样化,不仅满足国内需求,也满足了国际市场的需求。
此外,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服务出口国之一。
服务出口主要包括旅游、教育、金融、运输等行业。
随着中国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服务出口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伙伴也日益增多,已经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主要包括国际经济环境、国际贸易政策和国内经济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
1. 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环境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全球经济增长的疲软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经济增速放缓,世界贸易增长乏力。
此外,一些国家对中国产品采取了贸易壁垒,如关税提高、限制进口等。
这些因素都对中国对外贸易构成了挑战。
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开放市场,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中国参与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的谈判,并积极推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合作与交流。
这些举措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致力于推动自由化和便利化的贸易体制,以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中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多哈回合谈判,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服务贸易便利化,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更好的政策保障。
论我国商品出口结构的变化

摘要新中国外贸成长的历史已近30年。
经过这些年的苦心经营,中国的外贸规模已今非昔比。
到2004年末,中国的进出口总值已突破亿万美元大关,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3亿美元,已连续6年稳居第三位,成为世界瞩目的贸易大国。
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是还算不上世界贸易强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要成为世界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已进入到一个大调整阶段,今后中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保持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已有规模的同时,将商品出口贸易进一步扩张的着眼点置于资本、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品上;要实现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必须以竞争优势为导向,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
本文分四部分来分析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演变。
第一部分从出口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例变化,阐述了出口商品结构的演变历程及其现状;第二部分分析了出口商品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产业结构升级和外商投资企业;第三部分探究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瓶颈,最后提出建议意见及总结全文。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升级ABSTRACTHistory of new China's foreign trade growth is nearly 30 years. After years of painstaking efforts, the scal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been a great change. The end of 2004,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value has exceede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U.S. dollars. In 2007, China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reached $ 2,173,830,000,000, has ranked third for six consecutive years, become the world's major trading power. China has developed into the world trading power, but it is not really a world trade power, compared with the world trade power,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If China wants to become a really world trade power,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China's export structure has entered a major adjustment period. China's merchandise exports in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should be in keeping the scale of unskilled labor-intensive exports while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exports of goods focused on capital,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intensive products. To achieve the upgrading of Chinese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we have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as the guidance; translate the potenti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to re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article consists of four parts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The first part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and its present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export proportion of primary products and manufactured goods and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and capital-intensive products; the second part analyze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upgraded export commodities(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the third part explore the bottleneck of the upgraded structure of export commodities; finally, make recommendations and summarize the full text. Key words:Structure of Export Commodities;factors;Industrial restructuring.引言2010年以来中国外贸呈现恢复性较快增长态势,开拓市场的成效明显,结构调整在稳步推进,促进平衡的进展顺利,进出口规模均已超过2008年同期水平。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趋势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趋势近年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增长态势。
这一趋势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推动了全球贸易的繁荣。
本文将就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趋势展开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一、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
从1978年至201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从超过206亿美元增长到4.62万亿美元,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大。
在进出口贸易额增长的背后,有几个重要因素的作用。
首先,中国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出口商品的种类和质量不断提高,满足了全球市场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
其次,中国通过大规模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投入,成为了全球生产制造的重要基地,吸引了大量外国企业投资,并促进了外贸的扩大。
此外,中国的市场规模庞大,内需增长迅猛,也为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进出口贸易增长带来了对外汇的储备增加,增强了中国的国际支付能力和安全感。
其次,贸易顺差为中国提供了丰厚的外汇收入,为国内的投资和消费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
此外,进出口贸易促进了中国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升级。
进出口贸易的增长还为中国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利益。
首先,出口带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高了就业水平,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其次,进口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技术,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进口也促进了中国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推动了国内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三、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然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中国的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中国需着力保护自身的贸易利益,并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的挑战。
其次,国内外竞争激烈,中国需要加快产业升级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降低对外依存度。
中国出口商品的变化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动及其动因分析(2010级电子商务王辰霖学号1012124)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动,并以此研究变动的原因。
并且会根据原因对未来的商品结构变动进行预测。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动因分析一、我国从1978-2010年间的出口商品结构变动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出口贸易与整个出口贸易额之比。
一国出口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
而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
从出口方面来看,总额从初期的97.5亿美元发展到了2010年的12016.1亿美元,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下图为1978-200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在2000-2005年之间,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那么,我国的出口商品的结构在这30年中又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下图为1980-2010年间我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变化(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社科院金融统计数据库从图中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增加速度十分迅猛,尤其是2002之后,而初级产品的增加速度比较缓慢,基本可以忽略。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初级产品包括食品、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动植物油脂和蜡。
工业制成品包括化学品、轻纺、橡胶、矿冶产品、机械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和其他未分类的商品。
具体说来,1980年时,我国的初级产品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占大半的比重。
然而,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初级产品比重明显下降,而工业制成品比重则稳步上升。
在初级产品中,矿物燃料和润滑油的上升幅度最大,2009年为1980年的620多倍;动、植物油脂及蜡,非食用原料以及饮料及烟类上升幅度也很大,分别为30多倍、50多倍以及30多倍。
在初级产品中,食品及主要供使用的活动物出口额上升幅度最小,仅为5倍多。
而在工业制成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比重上升幅度最大。
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精

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精2020-12-12【关键字】建议、条件、动力、领域、会议、质量、模式、增长、计划、地方、问题、战略、体制、有效、大力、自主、继续、充分、整体、现代、平稳、均衡、平衡、合理、文明、公平、持续、加大、合作、提升、发展、建设、加深、建立、制定、提出、发现、研究、措施、位置、突出、关键、稳定、地位、要素、举措、基础、需要、环境、竞争力、政策、途径、重点、体系、能力、主导、方式、差距、特色、作用、办法、标准、规模、比重、增量、结构、水进一●摘要:改革开放50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出口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在总结中国出口贸易结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指出未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调整中应支持中西部内陆省份外贸和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国家金融发展水平、引导和支持私营企业出口发展以及发展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等来优化中国出口贸易结构。
关键词:出口贸易结构;结构失衡;结构调整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贸易模式一直是经济学领域所争论的关键问题之一,迄今为止,围际贸易研究仅有的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俄林和克鲁格曼获奖的主要原因都与其对贸易模式的开创性研究有关。
贸易结构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对贸易模式的分析,这是同际贸易理论和经验研究中延续最久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利用翔实的数据,全面考察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进一步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一些建议。
一、中国出口贸易结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为分析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本文首先从围内国际市场结构、所有权性质和贸易方式结构以及商品组成和运输方式结构等六个方面,全面考察1978~2009年(如无特别说明,2009年度为1~3月数据)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
1.从国内市场结构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但其内部占比变动趋势不一。
改革开放至今对外贸易发展特征和现在贸易的热点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对外贸易发展特征和现在贸易的热点问题一、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征1978~20011. 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开放政策的实行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1) 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迅速超过初级产品, 在我国出口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从1977 年的46. 4 %迅速上升到1989 年的71. 3 % , 到80 年代末期基本完成了出口商品结构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90 年代以来, 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稳步攀升, 到1997 年已达到86. 9 %。
(2) 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和多样化取得重大进展。
进入90 年代以来,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向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明显上升, 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所占比重从1977 年的4. 9 %升至1995 年的21. 1 %和1997 年的23. 9 %; 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超过30 % , 取代纺织和轻工产品, 成为第一大类出口商品。
工业制成品出口品种日益增加, 出口产品多样化水平明显超过东南亚国家。
(3) 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出口的主导产品。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轻纺产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 通过大力吸收外资又推动了轻纺产业的迅速发展,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逐步取代了资源密集型产品取得了主导地位。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从1978 年的31. 1 %上升到1993 年的56. 8 % ; 仅农产品、矿产品这类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就从1978 年的53. 2 %降至1993 年的9. 2 %。
与此同时, 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在从1978 年的15. 2 %降至1985 年的12.9 %之后, 又逐步回升至1993 年的28. 8 %。
2. 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一直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初级产品为辅, 但其间也有一些起伏波动。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精品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精品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商代和西周时期。
虽然这些时期对外贸易规模较小,但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开端。
此后,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发展。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首先要从汉代开始。
汉朝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是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的丝绸和其他物品得以远销至西方国家,也引进了许多珍贵的西方商品和文化。
丝绸之路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带动了中国和中亚以及西亚国家的贸易,也促进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流和往来。
在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丝绸、铜器、瓷器等,而进口的商品有香料、玛瑙、骑马和良种等。
随着唐代的长安开元盛世的到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得以进一步发展。
唐代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不仅出现了有名的丝绸之路,同时还有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通过广州和泉州等沿海城市与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
唐代对外贸易的兴盛,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的中心之一,各种商品和文化的交流也十分活跃。
唐代对外贸易主要出口丝绸、铁器、陶瓷等,进口布料、药品、香料、宝石等。
明代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在明代,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运输工具和技术的改进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明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有广州、泉州和临安(今浙江杭州),其中以临安的贸易最为活跃。
在明代,中国向海外出口丝绸、瓷器、茶叶等,进口各种珍贵的商品如金银、香料、药材等。
同时,明代的对外贸易也给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带来了一些变化,比如进口的香料和宝石被用于制作贵族的服饰和装饰品。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是一个曲折而丰富多彩的历史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变迁。
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不仅推动了世界各地商品和文化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发展。
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化与变革

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化与变革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国际贸易也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从幼稚的贸易方式到多元化的贸易模式,中国国际贸易不断变革,逐步走向成熟化和稳定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化与变革,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及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化过程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化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期发展阶段(1978年-1990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际贸易集中在出口贸易中,主要出口商品是轻工业产品和农产品,进口商品则以机电产品和原材料为主。
这一时期,中国国际贸易规模相对较小,也存在着贸易不平衡等问题。
2. 开放加快阶段(1990年-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国际贸易逐渐多元化,贸易结构逐步优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此时,中国的出口产品涵盖了更广泛的领域,进口产品也逐步多样化。
3. 多元化深入阶段(2000年-2012年)进入21世纪,中国国际贸易进一步加速,贸易模式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出口和进口贸易外,还加入了服务贸易、技术贸易、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等。
由于贸易多元化,中国国际贸易进一步拓展,通货贸易也更加平衡。
4. 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2012年-至今)进入新常态,中国国际贸易从高速增长中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不断遭遇政策限制和贸易摩擦等挑战,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和实现贸易升级。
为此,中国已经提出了“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加强与全球创新网络的联系以提高贸易价值。
二、中国国际贸易变革的原因1. 政策改革推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在促进贸易还有投资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
政策上的变化,不仅扩大了市场范围,使中国企业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进军国际市场,也为贸易的多元化提供了种种可能性。
2. 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国际市场的变革是中国国际贸易变革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中国国际贸易也不能再只是以出口贸易为主,需要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贸易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出口商品的变化-精2020-12-12【关键字】情况、台阶、动力、空间、质量、增长、问题、继续、充分、平衡、持续、加大、保持、提升、发展、研究、突出、关键、稳定、网络、格局、意识、地位、要素、环境、竞争力、政策、倾向、资源、能力、需求、规模、比重、结构、水平、反映、速度、增强、分析、提倡、逐步、制约、管理、鼓励、分工、促进、扩大、改革、提高、大幅提高、中心(2010级电子商务王辰霖学号1012124)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动,并以此研究变动的原因。
并且会根据原因对未来的商品结构变动进行预测。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动因分析一、我国从1978-2010年间的出口商品结构变动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出口贸易与整个出口贸易额之比。
一国出口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
而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
从出口方面来看,总额从初期的97.5亿美元发展到了2010年的12016.1亿美元,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下图为1978-200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在2000-2005年之间,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那么,我国的出口商品的结构在这30年中又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下图为1980-2010年间我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变化(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社科院金融统计数据库从图中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增加速度十分迅猛,尤其是2002之后,而初级产品的增加速度比较缓慢,基本可以忽略。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初级产品包括食品、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动植物油脂和蜡。
工业制成品包括化学品、轻纺、橡胶、矿冶产品、机械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和其他未分类的商品。
具体说来,1980年时,我国的初级产品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占大半的比重。
然而,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初级产品比重明显下降,而工业制成品比重则稳步上升。
在初级产品中,矿物燃料和润滑油的上升幅度最大,2009年为1980年的620多倍;动、植物油脂及蜡,非食用原料以及饮料及烟类上升幅度也很大,分别为30多倍、50多倍以及30多倍。
在初级产品中,食品及主要供使用的活动物出口额上升幅度最小,仅为5倍多。
而在工业制成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比重上升幅度最大。
下表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及比重(单位:亿美元)下表为1980-2009年间初级产品中各类产品所占比重从表中可以看出,食品类和饮料烟酒类的比重有较为明显的上升,动植物油脂变化幅度不大,而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所占比重则有明显下降。
下表为1980-2009年间工业制成品中各类产品所占比重而下表中能更明显的看出各类别的变化情况数据来源:社科院金融统计数据库可以看出,我国的机械和运输设备的出口额增长迅速,矿冶产品的出口额呈稳中有降的趋势,化学品、杂项和其他商品基本保持稳定。
二、动因分析首先分析一下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发生变化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提倡“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原则,但是由于国力有限,对外贸易的发展一直很缓慢,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也相对缓慢。
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对外贸易突飞猛进,呈现井喷式增长。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于2001年底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猛然增多,但是伴随的风险也增大了很多。
例如2008和2009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有了较大幅度的回落,正是因为欧美国家经历着经济危机,虽然我国不是经济危机的中心,但是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
出口总额增长迅速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家政策的鼓励,我国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比如出口退税,这些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出口。
下面分析一下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变动。
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分为两大类,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
而初级产品是第一产业的产物,工业制成品是第二产业的产物,所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国内的产业结构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都有显著发展。
在总额上显著提高,从比重上来看,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基本持平,但第三产业比重有大幅提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30年间,我国人口增加速度与粮食产量增加速度基本持平,因此我国的初级产品出口总额基本不变,即使加入WTO以后,也没有太大的增加。
对于工业制成品,虽然第二产业比重基本不变,但是总量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我国的钢铁机械等商品大量出口到外国,尤其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量更是成倍增长,这也拉动了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
下图为1978和2007年我国产业结构比较。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在初级产品中,食品和烟酒饮料类的增幅较大,动植物油脂基本不变,矿石燃料和非食用原料则有明显下降。
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食品加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所以食品和烟酒饮料类增幅较大;而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新能源技术的出现,矿石燃料的开采速度下降,加上人口增加,矿石燃料的内需增多,所以矿石燃料的出口比重下降;而动植物油脂则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在工业制成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增长幅度明显,轻纺、橡胶制品及矿冶产品的比重逐步下降,而其他类别的产品基本保持稳定。
30年间,我国的工业水平迅速提升,粗钢及机械运输设备的产量猛增,因此,有充分的盈余销往外国。
下图为1978-2007年间我国的粗钢产量相应的,我国的机械设备、运输设备产量也随之上升,因此出口比重也上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工业从轻工业逐步向重工业发展。
所以,诸如轻纺之类的轻工业的产品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就逐步下降,出口所占的比重也就随之下降。
而对于橡胶产业,资源的利用率低,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因此,橡胶产业在工业的舞台上正在逐渐被边缘化,它的出口比重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初级产品中,矿石燃料的比重正在下降,相应的,矿冶产品的出口比重也在下降。
而像化学品以及杂项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就比较稳定。
总而言之,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主要受国内因素、全球分工格局、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三个方面特征的影响。
首先是国内因素。
国内因素主要包括要素禀赋、制造能力、市场扩张速度、市场竞争程度四个方面。
一、要素禀赋。
我国劳动要素相对密集、劳动力成本相对低的特征十分突出,出口商品的劳动密集程度应该成为决定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二、制造能力。
当出口比例确定时,产业规模愈大,绝对出口规模就愈大。
国内制造能力大,还表明产业和技术成熟,规模经济明显,对出口竞争力有正向影响。
排名我国出口机电产品前几位的商品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件、电信设备及零附件、电视和声音录制设备等,都是国内产业规模大、技术相对成熟和质量稳定的产品;三、需求扩张速度。
国内市场扩张快时,国内需求旺盛,产业增长有足够的内需容纳。
当市场扩张由快转慢时,随市场高速扩张的生产能力面对突然减弱的内需增长,多余生产能力必然转向国际市场。
我国的机械及交通设备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即是如此;四、市场竞争程度。
市场竞争愈激烈,企业开发技术、提高品质和降低成本的压力愈大,愈有益于促进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同时,竞争加剧使整个产业的利润率下降,企业为了持续增长、扩大规模和提高收益率,更倾向于寻求国外市场。
其次是全球分工格局。
它主要包括外资参与度、产品制造加工特性和全球贸易总量三个方面。
一、外资参与度。
外资进入往往伴随着新的产品、技术、管理和全球营销网络,外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总体上高于国内企业。
纵观这30年,出口规模大、出口增长快的机械及交通设备、专业工具等,都是外资参与度较高的行业;二、产品制造加工特性。
由多个零部件和多次独立加工过程组成的产品,即装配加工型产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分工制造,如果是高附加值、低重量、便于远距离运输的产品,则全球分工制造更加经济。
相反,有些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不可拆分,就不利于进行全球分工制造。
三、全球贸易总量。
如果全球贸易额大、贸易占产值的比重高,说明这种商品是高度全球化的商品,出口增长空间大。
相反,如果全球贸易额小,贸易占产值的比重低,说明是低度全球化的商品,出口增长相对困难。
我国出口商品的规模和结构受这个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
最后是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
它主要包括出口市场份额和出口商品增长速度两个因素。
一、出口市场份额。
如果占全球或特定出口市场的份额高,表明我们已经在全球市场上有相当地位,考虑到消费者多样化消费需求和各国贸易平衡的要求,以及在较大市场份额时出口增长会导致价格下滑等因素,此时出口继续增长的难度将加大。
二、出口商品增长速度。
如果对特定国家的出口持续高速增长且达到一定市场份额,极易引起贸易摩擦,制约出口继续增长。
有时即使出口规模并不大,占市场份额并不高,但出口高速增长,也有可能引起贸易摩擦。
三、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趋势预测从30年来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变化来看,可以对未来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做出一些预测。
未来,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还会缓慢上升,但是比重会下降;在初级产品中,食品和烟酒饮料类的比重继续上升,矿石燃料的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会以很高的速度增长,这其中机械和交通设备的比重会继续上升,矿冶产品会缓慢下降,其他产品变化幅度不大。
我相信,在世界经济环境日益开放的今天,我国的对外贸易一定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1. 江小涓《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2. 戴琳《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变化分析》3. 黄锦明“关于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问题的思考” 《生产力研究》2006年4. 何家乐“中国外贸商品结构现状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年2010 《技术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