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第1章 危险管理与保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危险处理
危险处理是针对经过危险识别和危险衡量后的危险问题 采取对策并实施的过程,是危险管理的关键环节。
1.危险对策概述。危险对策一般分为两类:控制型危险对 策和财务型危险对策。
2.危险处理常见方法。危险处理的主要方法包括:危险回 避、损失控制、危险转移、危险自留。
危险对策的选择既要针对危险的实际状况,又要根据经济 单位的资Leabharlann Baidu状况,综合考虑危险对策的可行性和效用。
作为可保危险,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危险损失可以用货币来计量 (二)危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三)危险的出现必须是意外的 (四)危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五)危险应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本章思考题
施该危险对策可减少的危险损失与该危险对策实施费用 和机会成本之和的比值,比值越大,效益越好,当效益比值 大于1时,该危险对策可取。
此外,在评估时,还应注重长期的效果。
第三节 危险与保险
知识框架 一、危险与保险的关系 二、可保危险
一、危险与保险的关系
(一)危险对保险的影响 首先,危险是保险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其次,危险的发展是保险发展的客观依据。
第二节 危险管理
知识框架 一、危险管理概念与危险管理成本 二、危险管理的过程
一、危险管理概念与危险管理成本
(一)危险管理概念 所谓危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当事人通过对危险进行
识别和度量,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主动地、有 目的地、有计划地对危险加以处理,以尽量小的成本 去争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和经济利益的行为。 对于危险管理的概念,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危险损失的无形成本又称为危险因素的代价,是指经济单位面临 某种危险时,由于危险因素的存在使社会经济福利、社会生产率、 社会资源配置以及社会再生产等多方面存在的潜在危险损失。
处理危险的费用,是为预防和控制危险而采取各种合理措施的费 用,即预防或控制危险损失的成本。
二、危险管理的过程
危险管理的过程通常包括危险管理目标的确定、危险识别、 危险衡量、危险处理(危险对策选择和实施)和危险管理效果 的评估等。
度,即可以根据概率论来度量危险发生的概率大小。 (二)损失性 危险的后果必然是造成人们的某种损失。
(三)不确定性 一是损失是否发生是不确定的;二是损失发生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三是损
失发生的地点是不确定的;四是损失的大小是不确定的;五是损失的承担 主体是不确定的,即由谁来承担损失是不确定的。 (四)普遍性 危险的普遍性表现在危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危险管理的目的是以尽可能小的成本来换取最大的安全 保障和经济利益。
(二)危险管理成本 所谓危险管理成本是指由于危险的存在和危险事故发生后
人们所必须支出的费用和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是危险的代 价。一般包括危险损失的实际成本、危险损失的无形成本 或机会成本以及处理危险的费用。
危险损失的实际成本又称为危险事故的代价,是指对一个经济单 位而言,危险事故的发生导致的实际损失。
(二)危险识别
危险识别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 另一方面可通过对各种客观的经营管理的资料和危险事 故的记录来分析、归纳和整理,以及必要时的专家访问, 从而找出各种明显和潜在的危险及其损失规律。
危险识别的方法有多种,有用于一般性危险识别的专家法、 保险调查法等,也有针对经济单位内部特有状况而设计的 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等。
的减少或灭失。由灾害事故导致的危险损失可以分为直 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四)危险载体 危险的载体是指危险的直接承受体,即危险事故直接指
向的对象。根据这一定义,危险载体可以分为人身载体和 财产载体。
图1—1表示了危险要素间的关系:危险因素导致危险事故 的发生,引起危险损失并由危险载体承受危险损失。
(五)社会性 既然危险强调损失,则与人类社会的利益直接相关。 (六)可测性 可以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利用损失分布的方法来计算危险损失
发生的概率、损失的大小及损失的波动性。
(七)可变性 危险可变性是指危险的性质、量、发生与否等在一定条件下是变化的。
三、危险的构成要素
一般而言,构成危险的要素有危险因素、危险事故、危 险损失和危险载体。
和特定危险。这种划分方法也是美国的分类方法之一。
基本危险是指特定的社会个体所不能控制或预防的危险,它是 由非个人的或是个人不能阻止的因素所引起的危险,涉及范围 通常较大。
特定危险是指与特定的社会个体有因果关系的危险,它通常 由特定的因素引起,是由个人或家庭、企业来承担损失的危险。
(四)财产危险、人身危险、责任危险与信用危险
(一)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引起或促使危险事故发生、损失增加或扩
大的原因和条件。 根据危险因素的性质,通常可以将其分为有形危险因素
和无形危险因素。
1.有形危险因素也叫实质危险因素,是指能导致或增加某一危 险事故发生机会或扩大损失程度的物质因素,或引起损失的 机会和损失程度的客观条件。
2.无形危险因素也可以称为人为危险因素,它往往与人的心理 或行为有关,通常包括道德危险因素和心理危险因素两种。
(二)危险事故 危险事故又被称为危险事件,是指引起损失或损失增加的
直接的或外在的事件。没有危险事故就不可能有损失的 发生,因此,危险事故是导致损失发生的媒介。
(三)危险损失 危险损失是偶然发生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经济价值
二、危险的定义及特性
理论界有两种危险学说: 主观危险论和客观危险论。主观危险论认为危险是主
观的、个人的和心理上的一种观念,是人们主观上的 一种认识。
客观危险论则以危险的客观存在为前提,以对危险事 故的观察为基础,以数学和统计观点加以定义,并认为 危险可以用客观的尺度来衡量和测算。
根据危险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形态,可以概括出其具有如下特性: (一)客观性 人们不可能消灭危险。同时,危险的客观性还表现在可以用客观尺度来测
第二类风险,可以称之为纯粹风险,它是指只会产生损失 而不会导致收益的可能性。对于这类风险,我们无法确定 具体的损失有多少。
第三类风险,可以称之为投机风险,它是指既可能产生收 益也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这类风险最好的例子要属股 票投资。
风险管理主要针对的是第二类和第三类风险
(二)风险与危险 本书认为,纯粹风险即“危险”。 危险与风险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如果我
第一章 危险管理与保险
本章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危险概述 危险管理 危险与保险
第一节 危险概述
知识框架
一、危险——纯粹风险 二、危险的定义及特性 三、危险的构成要素 四、危险的种类
一、危险——纯粹风险
危险是纯粹风险,也是产生保险的前提和根源。
(一)风险的概念 所谓风险,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或决策的过程中,
进行危险分析还可采用危险清单法、威胁分析法、事故 分析法和危险因素预先分析法。
(三)危险衡量
危险衡量是对某种特定危险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进行 估算,用以评价危险对预定目标的不利影响及其程度,为 选择危险处理方法和进行危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有时 又称为危险评价。
对于危险的衡量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这种划分是以危险损失的后果为依据,即任何危险导致的 危险损失均不外乎下述四种:
财产危险是指个人和家庭或企业所有的、使用的或保管的财 产发生损害、灭失、贬值的危险。例如,建筑物遭受火灾、地 震、暴雨的危险。
人身危险通常分为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其中,生命危险是与 人的生存与否有关的危险,而健康危险主要影响的是人们身体 的健康程度。
1.危险管理的主体是各种经济单位,个人、家庭、企业以 及其他法人团体都可以看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
2.危险管理强调的是人们的主动行为。在危险管理的过程 中,首先需要对危险进行识别和衡量,才能对症下药,采取合 理的手段,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控制危险和处理 危险,危险的识别与度量是危险控制与处理的前提条件。
责任危险是产生在法律基础上的损害赔偿责任,往往称为第三 者责任危险,它是由于人们的过失或侵权行为导致他人的财产 毁损和人身伤亡,在合同、道义、法律上负有经济赔偿责任的 危险,它又可以分为对人的赔偿危险和对物的赔偿危险。
信用危险是指人们在经济交往过程中,权利人和义务人之间, 由于一方违约或犯罪而导致对方经济损失的危险。
在危险管理中,危险识别具有连续性特点,因此,危险识别、 危险衡量和危险处理在时间上并不能截然分开。事实上, 三个环节的工作有时是顺次进行的,有时是穿插进行的。
(五)危险管理评估 危险管理评估是对所采用的危险对策的适用性和效益性
及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 危险管理的效益就是获得的安全保障与成本的比值,即实
四、危险的种类
(一)自然危险与社会危险 根据危险的起因,危险可划分为自然危险与社会危险。
自然危险是指由于自然原因引起的危险,如地质运动引起 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气候异常引 起高温、低温灾害及洪涝灾害、台风灾害等。
社会危险是指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危险,这种危险的特性 是与人类自身(包括自然人个人、法人乃至国家、社区等) 行为密切相关,行为失常或出现不可预料的行为后果等均 可以归入社会危险。
(二)静态危险与动态危险 这种划分是根据危险发生的形态来划分的,其依据则是
社会经济是否正常。
静态危险是在社会经济正常的情形下,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运 动作用和人们的过错行为所造成的危险。
动态危险是指以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动为直接原因的危险,即由 于社会、政治及产业政策修改等导致的危险。
(三)基本危险与特殊危险 按照危险所涉及和影响的范围划分,危险可分为基本危险
预期未来结果的随机不确定性。 这种未来结果的随机不确定性,是指出现正面效应和
负面效应的不确定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正面效应就是收益,负面效应就是
损失。
根据这种未来结果的随机不确定性,我们将风险划分为如 下三类:
第一类风险,可以称之为收益风险,即只会产生收益而不 会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只是具体的收益规模无法确定。
(二)保险对危险管理的影响 保险是危险管理中传统有效的危险财务转移手段 保险是最能够适应危险的不确定性与不平衡性发生规律
的合理机制。
(三)互制与互促关系 一方面,保险经营效益要受到危险管理技术的制约;另
一方面,保险的发展与危险管理的发展又相互促进。
二、可保危险
保险人通常将危险划分为可保危险与不可保危险,其 中可保危险才是保险客户可以转嫁和保险人可以接受 承保的危险。
们用集合的观点来考察两者的关系,危险集合包含于 风险集合之中,是风险集合的子集。
危险是指损失发生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危险是客观 存在的现象,不确定性是指损失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 损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及其承担的主体是不确 定的。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危险固有的内在本质,危险 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性,危险是存在于 人们活动中的负面效应。
1.损失概率又称为损失机会(chance of loss),是指危险损 失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实际发生损失或预期发生损失的数 量与所有可能发生损失的数量的比值。
2.损失程度是指标的物发生一次危险事故时的平均损失 额度。
3.损失的变异性,也称为损失的波动程度。通常这种变异 程度通过损失变量的方差或标准差来度量。
(一)危险管理目标的确定 损失发生前的危险管理目标是:减少或避免损失的发生,将损
失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降至最低;减轻和消除精神压力。 对于损失发生后的危险管理目标是:尽可能地减少直接和间
接损失,使其尽快恢复到损失前的状况。 在确定危险管理目标时应考虑以下一些情况:
1.目标的现实性 2.目标的明确性 3.目标的层次化 4.目标的定量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