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合集下载

民生新闻报道遇到的瓶颈和发展措施探讨

民生新闻报道遇到的瓶颈和发展措施探讨

民生新闻报道遇到的瓶颈和发展措施探讨【摘要】民生新闻报道在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

信息采集困难、传播途径受限以及受众参与度不足是最突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加强信息采集工作,拓宽传播途径,并提升受众参与度。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民生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

加强民生新闻报道的信息采集工作可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拓宽传播途径可以让更多人接触到相关信息,提升受众参与度可以增加报道的参与感和吸引力。

通过持续努力和改进,民生新闻报道将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关键词】民生新闻报道、瓶颈、信息采集、传播途径、受众参与度、发展措施、加强、拓宽、提升。

1. 引言1.1 民生新闻报道的重要性民生新闻报道是指关注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新闻报道,是新闻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民生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生新闻报道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感。

通过报道社会民生问题,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共鸣,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民生新闻报道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通过报道一些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可以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民生新闻报道还有利于增强新闻传媒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新闻传媒是执政者、少数人和权力者的监督者,通过持续报道民生新闻,可以展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正性,树立良好的新闻形象,增强公众对新闻传媒的信任。

2. 正文2.1 民生新闻报道遇到的瓶颈瓶颈一:信息采集困难。

因为民生新闻报道涉及到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信息的来源广泛、多样,但是要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并不容易。

有时候,民生新闻报道的信息来源可能受限于政府部门或者相关机构,信息不够透明和开放,导致消息传递不畅、报道不准确。

瓶颈二:传播途径受限。

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体 地位 ,在 电视新 闻改 革 中具有 重要 的 意义 。 但 目前 电视 民生新 闻存在 的问 题 已经 相 当普
遍 。面对 如上 问题 ,建议从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 一 )牢记传媒责任 ,始终把 社会 效益放在 第一 位。 ( 二 )表现方式上注重差异化的策略。 ( _ 一 )拓宽报道领域 。 (四 )从 审 美 角 度 挖 掘 电视 民生 新 闻 的
味 的迎合 受众 ,将名 人趣 事及 各种 有煽 情性 、 刺激性 的犯罪新 闻 、灾害事件 、花边新 闻等 内
容作 为新 闻的重点 。在新 闻表现技巧上 ,过分
地强 调故事性 、情 节性 、贴 近性 、趣味性 和吸
引力 ,刻意突 出新 闻事件 中的矛盾 冲突 、感 官 刺激 的因素 ,突出新 闻故事 化 、戏剧化 ,以此 来满足受众 的猎奇心理 。 ( 二 )片 面地追求收视 率
( 三 )报 道 题 材 缺 少深 度
身带来 了丰厚 的经济效益 ,但同时也 不可避免
的产生 了一些 问题 。目前我 国电视 民生新 闻主
目前我 国的 电视 民生 新 闻在报 道时多数 只 停 留在问题表 面的报道 ,即就 事论事 ,缺乏对 新 闻的背景深度 的描述和挖 掘。虽然 目前 的电
此以往 ,将会 离电视 民生新 闻的初衷越来越远 。 ( 四 )时政 类民生新 闻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位 目前 多数 电视 民生新 闻栏 目,将 自身与时 政新 闻对立起来 ,将 时政新 闻定义为与 民生新 闻格格不入的 “ 硬新 闻” , 似乎 “ 民生新闻” 是“ 以 民为本” ,是 以与人 民密切相关 的事件为报道对 象 ,而时政新 闻则 是只有社会 精英 ,社 会高层 才会关 注的新 闻 ,这 种把 民生 新闻与 时政新 闻 简单 的对立起来是片面的 。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当前报纸作为传统媒体,一直扮演着社会舆论监督、信息传递和民生关注的重要角色。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报纸民生新闻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传播速度慢、内容单一、读者群体不断萎缩等。

本文将分析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媒体环境。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播速度慢。

相比之下,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可以实现实时更新和即时互动,让读者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

而报纸的制作、印刷、分发等过程耗时较长,导致民生新闻的传播速度无法与时俱进。

二是内容单一。

当前报纸多数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而新媒体则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民生新闻,更具有吸引力和传播力。

三是读者群体萎缩。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获取信息,而传统的报纸读者群体不断萎缩,导致报纸民生新闻的传播范围受限。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升报纸民生新闻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强内容更新和多样化呈现。

报纸可以通过加强新闻编辑团队建设,提升新闻编辑和采编速度,实现民生新闻的实时更新。

可以引入多种形式的新闻呈现方式,比如增加图表、图像新闻、专栏评论等形式,以吸引不同类型的读者。

拓展传播渠道和增强互动性。

传统报纸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内容传播,比如建设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增加民生新闻的传播渠道。

可以鼓励读者参与新闻报道和评论,增加新闻的互动性。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

报纸可以加强技术创新,比如引入智能化印刷设备、数字化生产流程等,提升民生新闻的制作效率和质量。

还可以加大对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编辑、记者团队的专业水平。

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相信当前报纸民生新闻的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

传统报纸在适应新媒体环境的依然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引导舆论、传递信息、关注民生,也能够与新媒体形成有益的互补关系。

当今民生新闻的特点及现状反思

当今民生新闻的特点及现状反思

当今民生新闻的特点及现状反思在当今社会,民生新闻作为新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贴近民众生活、反映百姓诉求的特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民生新闻聚焦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涵盖了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交通等诸多方面,成为了人们了解社会动态、获取实用信息的重要渠道。

民生新闻的特点之一是内容的贴近性。

它关注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情,比如小区的环境整治、菜市场的物价波动、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等。

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能够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让他们感受到新闻与自己的紧密联系。

另一个特点是报道的平民视角。

民生新闻不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报道,而是以普通百姓的视角去观察和讲述事件。

记者深入基层,倾听民众的声音,将他们的喜怒哀乐真实地呈现出来。

这种平民化的报道方式,拉近了新闻与观众的距离,增强了新闻的亲和力和可信度。

及时性也是民生新闻的显著特点之一。

在信息传播迅速的今天,民生新闻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与百姓生活相关的突发事件、政策变化等传递给观众。

比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民生新闻能够及时报道受灾情况、救援进展以及政府的应对措施,为民众提供最新的信息和指导。

然而,在民生新闻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部分民生新闻存在过度娱乐化的倾向。

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一些民生新闻节目过度追求新奇和刺激,将一些琐碎、低俗的内容作为重点,忽视了新闻的严肃性和社会价值。

这种过度娱乐化的报道不仅降低了新闻的质量,也容易误导观众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民生新闻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许多民生新闻节目在选题和报道方式上缺乏创新,导致内容相似、形式单一。

观众在不同的频道看到的往往是类似的新闻,这使得民生新闻的吸引力逐渐下降。

此外,民生新闻在报道深度上还有待加强。

有些民生新闻仅仅停留在事件的表面,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例如,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只是简单地报道事件的经过,而没有挖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无法为观众提供更有价值的思考和启示。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是电视台播出的一种以民生为主题的新闻节目,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医疗、环境、就业、住房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媒体形式的多元化,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将针对这些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困境分析1.传统节目形式受挑战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如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社交媒体等,传统电视新闻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观众可以通过手机随时了解新闻,不再需要盯着电视等待新闻的播出,因此传统电视新闻的收视率逐渐下降。

2.内容同质化严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的内容同质化严重,大部分节目都聚焦于同一些热点话题,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失去了对电视新闻的兴趣。

3.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报道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对于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很难做到深入解读,不能满足观众对于深度解读的需求。

4.受商业影响较大在现代社会,商业利益对于新闻报道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能会因为赞助商的关系而无法客观地报道一些敏感问题,导致观众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二、对策分析1. 创新节目形式针对传统节目形式受挑战的困境,电视台可以在节目制作上进行创新,引入一些新的元素和形式,如VR技术、互动直播等,提高节目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观众。

2. 多元化内容策划要解决内容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电视台可以调整节目策划,扩大新闻报道的领域,增加报道内容的多元化,包括教育、医疗、环境、就业、住房等不同方面的内容,满足观众对于多样化新闻的需求。

为了解决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的问题,电视台可以加强对于新闻的深度报道,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解读分析,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深度,增加观众对于新闻的认可度。

4. 提升新闻信誉度为了减少商业影响对新闻报道的影响,电视台应该建立起更加独立和客观的新闻机制,严格把控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提高观众对于新闻的信任度,增加收视率。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当前报纸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一直是人们获取民生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传统媒体的衰落,报纸在报道民生新闻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展开探讨,希望能够给予报纸媒体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问题1. 缺乏实时性传统报纸的出版周期一般都是每日或者每周,而且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排版等环节,导致报纸上的民生新闻往往滞后于实际发生的时间。

尤其是一些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报纸可能要等到第二天才能报道,这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民生新闻的及时性需求。

2. 信息重复性高报纸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容易出现信息重复的情况。

特别是一些热点事件,几乎每家报纸都会有相关报道,导致读者在多家报纸中看到大量雷同的内容,缺乏新意和新观点。

传统报纸相对于新媒体而言,缺乏互动性。

读者只能通过投稿信箱或者电话的方式与报纸媒体沟通,而无法像社交媒体那样实现实时互动和交流,这导致读者对于民生新闻的参与度不高。

二、策略1. 强化网络版报纸针对传统报纸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强化网络版报纸来解决。

网络版报纸可以实现实时更新,及时发布民生新闻,满足人们的及时性需求。

在网络版报纸上还可以设置互动栏目,鼓励读者参与评论和讨论,增强互动性。

2. 打破信息壁垒传统报纸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可以加强新闻深度挖掘,不断挖掘新鲜、有价值的信息,避免出现重复性高的情况。

增加报道的新颖性、独特性,也是吸引读者的关键。

3. 增加读者参与度传统报纸可以通过举办读者投稿活动、举办读者沙龙等方式,增加读者的参与度。

加强记者与读者的互动,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让新闻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增加读者对报纸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4. 加强新闻内容的多元化传统报纸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应该加强新闻内容的多元化。

不仅要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还要报道一些基层和普通百姓的故事和生活,增强新闻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当前报纸在报道民生新闻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当前报纸中的民生新闻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新闻缺乏准确的信息和详实的报道。

有些新闻缺乏深入调查和独立思考,只是化简了事件的各个方面,带来了信息的偏差。

其次,一些民生新闻报道过于偏重娱乐和感性因素,而缺乏关注民众最为关切的实际问题。

最后,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采取了点击量与流量为导向的炒作模式,导致真正的信息内容
和深度被忽视。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策略。

首先,新闻媒体应该加强调查组织,并确保民生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他们应该仔细寻找可靠、详细和准确的资料,以便生产得到更有价值的新闻。

其次,报纸需要更加关注公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民生新闻
应更加聚焦于宏观、微观层面的社会热点问题,深入挖掘问题的真实面貌和内涵。

同时,
新闻媒体也应该加强在日常新闻里的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进行更好地讲述,增加新闻侧重
点的真实性。

最后,对于炒作模式,新闻媒体应加强正面引导,尝试将注意力从表面转移到深层次
的新闻深度。

他们应该更加关注社会的整体环境和大众的普遍需求,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社
会支持。

同时,新闻媒体也应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和道德规范,对于不实消息应该进行澄清
和纠正,保证民生新闻质量。

总之,对于民生新闻,新闻媒体应该把握准确、平衡、深度和创新的原则,体现顾客
需求,强化沟通,努力使民生新闻变得更加公正、准确和有价值。

破解民生新闻报道困境的思路与方法

破解民生新闻报道困境的思路与方法

破解民生新闻报道困境的思路与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民生新闻,它贴近百姓生活,关系千家万户。

然而,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民生新闻报道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如何破解这些困境,创新民生新闻报道的思路与方法,成为了当下新闻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困境分析1.信息同质化严重:由于新闻源头的丰富度不足,很多民生新闻报道趋于同质化,缺乏特色与深度,导致观众对新闻的兴趣减弱。

2.报道角度单一:部分民生新闻报道过于关注事件本身,忽视了背后的原因和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使得报道显得表面化。

3.叙事方式陈旧:传统的新闻叙事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需要寻找新的表现手法,让新闻更具吸引力。

4.媒体责任缺失:在追求率和收视率的压力下,部分媒体忽视了新闻的本质,过于追求眼球效应,甚至制造虚假新闻。

二、破解思路与方法1.拓宽信息来源:新闻工作者应跳出传统的信息渠道,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挖掘更具价值的新闻线索,提高信息的丰富度。

2.深化报道内容:在报道民生新闻时,不仅要关注事件本身,还要挖掘背后的社会问题,以小见大,让新闻更具深度。

3.创新叙事手法:可以尝试采用故事化、可视化、互动化等新的叙事手法,使新闻更具吸引力。

例如,通过微电影、动画、图表等形式,让新闻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4.强化媒体责任:新闻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足于民生,关注社会痛点,传递正能量。

同时,加强对虚假新闻的辨识能力,杜绝虚假新闻的传播。

5.加强人才培养:新闻机构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6.融合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形式,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

三、实践案例1.黑龙江卫视的《新闻夜航》:该节目以民生新闻为主,关注百姓生活,同时注重报道背后的社会问题,深受观众喜爱。

2.南方都市报的“南都深呼吸”:该栏目关注时事热点,以深度报道为主,通过对事件的深入挖掘,展现社会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一直是电视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观众关注度较高的栏目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媒体格局的变化,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将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困境分析1. 受众需求下降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观众获取信息的途径逐渐多样化,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受众需求逐渐下降。

许多人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获取新闻信息,而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降低。

2. 缺乏亮点和创新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大多采取传统的报道形式,缺乏足够的亮点和创新,内容同质化严重。

这些节目缺乏吸引观众的特色,难以吸引更多的收视率。

3. 缺乏深度报道和调查受制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往往只能进行表面报道,缺乏深度和调查性报道,难以满足观众对真实、全面信息的需求。

4. 资源投入不足由于电视台的资源有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制作往往受到一定的制约,导致节目品质无法得到提升,制作水平相对较低。

二、对策分析1. 多样化内容,提升品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应该增加内容的多样性,通过深度报道、专题策划等方式提升节目品质,增强吸引力。

节目还应该注重调查性报道,为观众呈现真实、丰富的新闻信息。

2. 创新节目形式,吸引受众新闻节目制作者需要不断改进节目的形式,增加节目的亮点和吸引力。

可以借鉴电视剧、综艺节目等的制作手法,使新闻节目更加生动有趣,吸引更多的观众。

3. 注重互联网传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应该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新闻内容的传播效果。

可以通过建设官方网站、开设新闻客户端等方式将节目内容进行二次传播,吸引更多的受众。

4. 加大资源投入电视台应该增加对民生新闻节目的资源投入,提高制作水平和节目品质。

还需要加强节目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观众对新闻节目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5. 加强团队建设,提高专业素养新闻节目制作要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不断引进新的人才和技术,使节目制作水平得到提高。

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171
目的目的并不在于此,其关键在于挖掘 事件背后的故事和原因,这样才能真正 提高群众的觉悟,真正对群众有所帮助。 2.3 缺乏人文关怀 民生新闻以关注百姓生活为主要内 容,其基础是社会新闻,民生新闻的特 人文关怀听起来是一个十分庞大的 点就是其新闻内容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 命题,但也是最不可忽视的,必须在新 相关。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具有本 闻节目的点点滴滴中得以体现。民生新 土化特点,其受众大多都是本地居民, 闻节目的人文关怀体现在社会责任,需 节目内容也大多是针对本地的。因此, 要记者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思考。为吸 新闻内容贴近本地居民的心理与生活。 引观众,很多记者只寻找新闻中的刺激 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另一个特点 部分,而对新闻的中心人物想பைடு நூலகம்表达的 是这类节目往往是从老百姓的视角来看 思想置之不顾。民生新闻的重点就在于 待问题,因此,能够吸引老百姓的注意 “民”“生”二字。如果失去了人文关怀, 并且产生共鸣,老百姓在观看节目时能 最终也会失去民心。 3 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发展策略 够也会有一种亲切感和代入感 [1]。县级民 3.1 内容策略 生新闻节目的服务人群是本地的老百姓, 他们愿意将其作为一种平台发表自己的 民生新闻节目如果想要保持对观众的 感受和建议,因此,该节目还起到政府 吸引力,就必须更加贴地气,在题材选择 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作用,同时,可以起 方面有针对性且有一定的广泛性。尤其是 到监督和舆论引导的作用。 民生新闻类节目的节目质量影响着百姓舆 2 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论,因此,首先要慎重选择新闻题材。在 2.1 节目定位不准确 进行题材选择的时候,更多地关注农村, 县级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必须明确 这样才能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其次,虽 自己的节目受众,然后对节目进行准确 然民生新闻类节目的受众文化层次较低, 定位。但是,很多节目盲目跟风随大流, 但报道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新闻表面,必须 对于新闻报道的内容把握还不够,导致 加强深度,不能为了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 选择题材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 就让整个新闻节目充斥着一些低俗媚俗的 要进一步扩大关注范围,电视台的定位 内容。因此,对于节目的定位,不仅要考 不仅仅要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更重要 虑收视率,更要考虑节目带来的影响。此 [2] 的是起到引导作用 。但是,目前很多电 外,节目的本质是服务于百姓,而不是以 视台的新闻节目都没有把握这一要素。 高姿态的采访定位百姓 [3]。在进行节目制

浅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浅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2010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浅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改进对策龚俊[摘要]笔者结合当下国内的一些典型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探讨电视民生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问题,结合笔者在实践中的思索,探讨我国地方台电视民生新闻的出路和对策。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人文关怀电视民生新闻在中国从诞生到迅速走红,俨然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新闻种类。

但从起初的火爆到时下的迷茫,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着诸多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到底该何去何从?一、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和困境经过几年的发展,民生新闻虽与同频道其他栏目相比收视率尚可,但收视率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观众对民生新闻栏目的评价也转向冷静,一些批判意识较强的观众甚至对民生新闻存在的合理性及其道德倾向提出质疑,这是由民生新闻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决定的。

1.传播手段过于庸俗化、娱乐化纵观各地电视台近几年的民生新闻,大量内容肤浅、新闻价值不高的报道充斥其中。

一些电视媒体的民生新闻,在实际操作中通过预告、宣传片等形式频繁地进行炒作。

遇到特别的案件、重大事件等题材,将事件媚俗化、娱乐化,过度渲染造势,以求吸引观众的注意,片面追求形式的轰动而忽视对新闻本质和新闻价值的追求。

比如:经常在新闻中出现的“跳楼秀”、“杀人秀”等节目,记者不但不制止该类悲剧的发生,还颇有耐心地拿着摄像机等待将整个事件的全貌展现给观众,以此追求收视率和卖点,这种做法显然是违背基本的社会公德和新闻职业道德的。

2.盲目追求高收视率导致节目低俗化现在很多台的民生新闻把过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了鸡毛蒜皮、街头巷尾的琐事上,仅仅满足各类原生素材的堆积,很少对这些新闻进行深入的分析。

试问大众媒体:对这些小事,受众有何必要“第一时间”知道?日常琐事是百姓生活的组成部分,但琐碎、冗长的事情并不是“民生”的全部内涵。

关注民生话题,不是堆砌生活当中的繁琐事物,也不是单纯地还原事实,而是通过对身边典型小事、典型细节的报道,赋予其一定的情感、意义和判断,倡导一种社会理智、社会观念、社会秩序、社会道德和社会风尚,以推动全民共建和谐社会的规范体系。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生新闻作为传媒的一个重要方向,关注着社会百姓的生活,激发着人们的民生情感,不断被人们所关注。

在当前的报纸民生新闻报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新闻内容单一、报道手法陈旧等,需要及时加以改进。

本文将就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新闻内容单一当前报纸民生新闻的内容普遍偏向于某些热点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报道,忽视了一些普通百姓的生活故事。

这种单一的新闻内容使得报纸民生新闻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受到了限制,无法真正代表全体民众的利益和关切。

2.报道手法陈旧在报道手法上,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往往采用传统的文字叙事形式,缺乏新的呈现方式和表达手法。

这种陈旧的报道手法使得民生新闻的阅读体验较差,难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影响了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3.缺乏深度和广度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在报道内容上缺乏深度和广度,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报道,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也没有涵盖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民生问题。

这样的报道形式使得民生新闻的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受到了影响,难以满足读者对于民生问题的了解和关注。

二、解决策略1.多样化内容为了解决民生新闻内容单一的问题,报纸媒体可以在新闻选题上多下功夫,关注更多普通百姓的生活故事,涵盖更多的民生领域,让更多的人物和事件进入到民生新闻的报道范围中。

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于民生新闻的需求,增加民生新闻的受众群体,提升民生新闻的社会影响力。

2.创新报道手法为了解决报道手法陈旧的问题,报纸媒体可以在报道手法上进行创新,尝试运用多种新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

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报道形式、视频直播的新闻呈现方式等,提升民生新闻的阅读体验,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

也可以尝试在报道中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元素,让民生新闻更具亲和力和娱乐性,增加读者的阅读欲望和粘性。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诸多问题,如新闻内容单一、报道手法陈旧、缺乏深度和广度等,需要报纸媒体及时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改进。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是电视台在播出中重要的一个栏目,它关注民生热点、反映社会问题、传递政府政策,是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传统媒体的衰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面临着困境,需要采取对策来应对挑战。

一、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1. 受众转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电视新闻已经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尤其是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手机、电脑等新媒体获取新闻,这导致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受众群体逐渐减少。

2. 内容同质化:由于节目制作成本高昂,电视台倾向于选择容易生产的新闻内容,导致很多民生新闻节目呈现出内容同质化的现象,缺乏新意和深度,缺乏吸引力,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3. 观众参与度低: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一般是单向传播模式,观众很难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

而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更趋向于互动和参与,观众希望能够和新闻媒体互动,发表意见,提出问题,但这对于传统电视新闻来说是一个挑战。

4. 广告收入下滑:随着电视收视率的下降,一些企业对电视广告投放的兴趣也在下降,这导致了电视台的广告收益下滑,民生新闻节目的资金来源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 提升内容品质:面临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容品质,让自己在内容上有独到之处,比如加大调查报道的力度,增加深度和艺术性。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树立自己的观众群。

2. 多元化播出形式:如今的观众更加注重体验感受,希望通过多元的方式来获取新闻信息。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如网络直播、手机APP、社交媒体等,让更多的观众参与提高互动性和参与感。

3. 强化社会责任感:电视台作为社会舆论的一部分,应当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呼吁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响应。

这样不仅能够展现电视台的社会责任感,也会受到更多社会的认可。

4. 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以与新媒体平台合作,共同开发新闻产品,借助新媒体的资源和优势,加强内容传播,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在当前社会中,民生新闻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然而对于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来说,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语言表达不够清晰或者是不够准确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主持人的表现,也会影响到观众的观感和信任度。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下面提出一些对策。

一、语言表达问题对于主持人来说,语言表达是其最基本的技能,而现实中却经常出现语言表达不够清晰或者是不够准确的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会让观众对主持人的表现产生不满,甚至是不信任。

因此,主持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主持人需要准备充分,对于即将播出的节目需要提前研究并进行归纳总结,掌握相关的信息。

其次,主持人需要注重语言素养的培养,包括词汇的丰富度、句式的多样性以及语音语调的准确性等等。

最后,主持人需要多加练习,在工作之余可以多读书、多看报,加强对语言的练习和熟悉度,并进行科学的口语训练。

二、主题跑偏问题民生新闻节目的主题通常涉及到社会相关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而有时候主持人的提问可能会跑偏,导致观众对主题的理解产生误导。

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主持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主持人需要对即将进行的节目进行充分的准备,并对主题进行全面思考,了解相关的背景、相关的事实和数据,并在节目中突出主题。

其次,在节目进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引导节目的发展,把握好时机,在重点问题上进行适当引导和提问。

最后,主持人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引导方式来帮助观众理解主题,例如可以采用科普的方式引导观众,或者是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观众。

以上对策可以有效地解决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高主持人的表现和信任度。

同时,也能够增加观众的休闲娱乐价值,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当前报纸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其民生新闻又是大众最为关心和关注的内容之一。

在报道民生新闻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对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期提高民生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可信度。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焦点偏移问题在报道民生新闻的过程中,一些报纸往往把焦点放在了一些热点事件上,而忽略了一些基本的民生问题。

这些热点事件虽然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并不能反映出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和需求。

2. 真实性和客观性不足一些报纸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存在着夸大事实、编造假新闻等现象,造成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足。

这种情况让公众对新闻报道的可信度产生怀疑,从而影响了报纸作为信息渠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3. 利益驱动问题一些报纸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往往会受到一些利益驱动,选择性地报道一些对自身有利的信息,而忽略了一些对公众有益的内容。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和建议:1. 增加民生新闻的深度报道鼓励报纸在民生新闻报道中,更加注重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教育、医疗、住房、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真正体现出人们的需求和期待。

2. 加强事实核实和真实性把关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各报纸应当加强对事实的核实,杜绝夸大事实和编造假新闻的情况,保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让公众能够真实地了解事情的真相。

3. 坚持新闻的公益属性报纸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应当坚持新闻的公益属性,客观、公正地报道各种新闻事件,不受到任何利益驱动,让公众获得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

4. 提高记者素养和新闻水平报纸应当加强对记者的培训和引导,提高记者的专业素养和新闻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挖掘和报道民生新闻,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新闻内容。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焦点偏移、真实性和客观性不足、利益驱动等方面。

通过加强深度报道、事实核实和真实性把关、坚持新闻的公益属性、提高记者素养和新闻水平等策略和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民生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可信度,为公众提供更加真实、客观和有益的信息。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现状及对策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现状及对策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现状及对策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作为新闻媒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达社会民生信息、引导社会关注焦点、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当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传播方式、内容呈现、观众反馈方面普遍存在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传播方式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传播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收看方式的变化而不断转变。

传统电视机收视方式已经逐渐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网络、流媒体、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应用摆在了眼前。

因此,电视节目应该借助新媒体,通过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渠道互动,进行精准投放,实现信息覆盖面的扩大。

同时,制作方应该加强创新,充分结合大数据技术、视觉设计、导演语言,为观众呈现更丰富、更立体、更有人情味的电视节目。

二、内容呈现无论是传统电视还是网络视频,作为民生新闻节目,其内容必须具有前瞻性、公信力和人性化。

在前瞻性方面,节目制作方应该更加关注社会热点,自觉引领社会思潮,关注全民健康、人权保障、公共安全等社会公共问题,扩大受众面。

在公信力方面,节目制作方必须坚持独立书记,充分展现对象真实情况,保证信息的客观性,严打虚假报道、更加注重事实核实,确保电视节目传递真实、可信信息。

在人性化方面,电视节目要真正与观众沟通,关注社会基层,真实反映民生问题,传递温暖人文关怀。

同时注重以人为本,以人性化的润色、情感化的措辞来加强节目内容的感染力,吸引观众或让观众参与节目,促进社会关注和社会互动。

三、观众反馈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观众反馈是制作方判断、改进节目的重要依据。

要保持与观众的良好互动,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开展观众互动与评论,收集观众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进行调整,并在未来的电视节目制作中考虑到观众对节目的喜好和要求,真正做到因为观众紧紧围绕着观众的利益需求来打造优质的电视节目。

总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应该结合新媒体的应用,推进传播方式、呈现内容的创新,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呈现及维护观众利益,才能真正起到引导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作用,实现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与价值。

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的创新问题

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的创新问题

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的创新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作为群众日常关注的焦点之一,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创新的角度,探讨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1. 信息获取来源单一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通常依赖于官方发布的信息、群众反映的问题以及记者的采访调查,但是这三个来源往往并不充分,导致报道内容单一,反映的问题不够全面。

这也会让观众感到疲惫,觉得看到的新闻内容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2. 视角单一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往往只关注突发事件或是热点问题,剧情化和娱乐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而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民生问题,往往缺乏深度的关注和报道。

报道过于负面也会使观众产生厌倦情绪,缺乏正能量的新闻报道。

3. 传播方式单一在传播方式上,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往往只局限于传统的新闻播报形式,缺乏多样化的传播形式。

这不利于新闻内容的深度分析和呈现,也难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二、解决方案1. 多元化信息获取为了解决信息获取来源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比如与社会各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可以邀请一些权威专家学者作为顾问,定期提交社会热点或者有价值的民生新闻信息。

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大数据分析,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完善新闻信息获取途径。

2. 多元化报道视角在报道视角上,可以尝试采用更深度和全面的报道方式,采取先进的新闻制作技术,更加注重民生新闻的多角度、多层次和深层次报道,以及引导公众广泛关注普遍性的民生问题。

另外也要适当控制负面新闻的播出频率,注重正能量的宣传报道,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正能量。

3. 多样化传播方式在传播方式上,应该采取更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比如通过微视频、微信公众号、自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新闻报道的传播。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实施步骤1. 建立信息获取渠道建立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增加新闻报道的来源。

浅析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发展

浅析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发展

I理论硏龙THEORETICAL STUDY►浅析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发展□文/葛蕾摘要:民生新闻的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节目同质化、内容肤浅琐碎、格调低下等。

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媒体的形象,更制约着民生新闻的发展。

民生新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是全新的课题。

民生新闻需要在拓宽领域、深度报道、强化评论、创新样态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民生新闻;发展现状与出路;公共新闻;公民新闻;大民生一、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一)内容肤浅,报道琐碎琐碎必然导致报道停留于表象,"一人一事一报”的报道方式只是材料的堆砌,量的积累,难以揭示新闻本质。

一些媒体在利益的刺激之下,打着"平民化”的旗号,报道老百姓生活中的琐事、鸡毛蒜皮之事,这样导致新闻被异化。

也就有了人们说的民生新闻就是"四鸡”一鸡零狗碎、鸡鸣狗盗、鸡飞狗跳、鸡毛蒜皮。

在釆写老百姓生活中的新闻时,把一些新奇的东西当作了重点,对劳动就业、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与人们生活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却涉及甚少,新闻价值和含金量较低。

对一些新闻的报道只是停留在事件的表象上,不对事件本质、意义、影响进行分析,难以给受众对新闻事件深层次的认识。

(二)媚俗煽情,娱乐咛重民生新闻的报道通常加入感情因素,以情感人,以情悦人,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这样可以让受众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接受信息。

一些媒体在新闻的选择上更倾向于色情、暴力、凶杀的内容,制作手段上娱乐化严重。

为了收视率去迎合社会上的低级趣味,发布低俗媚俗恶俗的新闻,使节目格调低下。

(三)揭露隐私,人性伤害为了满足受众的"窥私欲”,有些媒体不惜揭露采访对象的隐私。

比如携带相机、摄像机将未经允许公布的照片、影像等进行发布;将自己在其他知情人那里获得的资料,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公布。

为了提高收视率、点击量,有些媒体在J艮道过程中刻意引导公众情绪,歪曲事实,进行媒介审判,阻碍了事件的正确发展,甚至让事件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报纸已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但民生新闻作为报纸的重要内容之一,仍然备受关注。

然而,目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从新闻内容、传播渠道和受众需求三个方面分析当前报纸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新闻内容不够贴近民生实际当前报纸民生新闻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内容不够贴近民生实际。

尽管民生新闻报道数量很多,但有很多报道是虚假或无关紧要的。

许多时候,一些娱乐,体育和财经新闻占据了大量的版面和关注。

这些内容虽然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但是并不能满足读者对于真实的民生问题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报纸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大对真实的民生事件的关注力度。

将更多的版面和精力投入到报道解决居民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如健康、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

2. 推动社会责任感。

报纸应该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把握主流价值观,坚持真实性、公正性和可信性。

3. 汲取网络媒体经验。

增强互联网思维,及时获取民生热点,灵活的应对和报道。

二、传播渠道不够多元化当前报纸民生新闻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传播渠道不够多元化。

尽管报纸一直是重要的新闻传媒平台,但随着各种新型媒体的兴起,报纸的传播范围有限,无法满足现代读者的需求。

很多读者会选择使用互联网等其他媒体获取新闻,导致部分民生新闻无法得到有效地传播。

1. 多种传播方式并存。

报纸应该积极寻求各种新闻传播方式,如微信、微博、APP等,甚至可以考虑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增加影响力和传播渠道。

2. 整合各种媒体资源。

报纸可以整合现有媒体的资源,并培育自身的新媒体团队,增加新媒体的影响力与用户粘性等。

3. 优化传播内容。

除了报纸内容应适应新闻传播的多元化,也要注意内容的多样性,新颖性和互动性,引导读者参与其中,提升读者粘性。

三、受众需求不够针对性当前报纸民生新闻中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受众需求不够针对性。

对于不同的读者来说,他们对民生新闻的需求量和需求种类都不尽相同。

民生新闻传播问题及策略

民生新闻传播问题及策略

民生新闻传播问题及策略民生新闻的传播价值在于它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对话语权和知情权的渴求、促进公共领域的构建,从而进一步提高受众的公民意识;挖掘、传承、发扬区域文化和培育群众化特征的电视文化。

然而,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民生新闻有诸多缺乏,存在某些传播困境,如出现垄断话语权现象、粗制滥造、内容量多而质乏等,产生了不良的传播效果,对于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十分不利。

由此,采取策略完善民生新闻,使之走出传播困境,十分重要。

一、民生新闻的传播困境分析1.传播主体存在垄断话语权现象现今,在具体实践中,民生新闻传播的主体走进充满刺激性的垄断传播话语权的困境,往往仅凭一家之言妄下论断。

这种垄断的话语权,一旦出现矛盾的事件时,就对媒体的依赖极大,而不是寻求合法的法律手段来解决,只是一味地盲目崇拜媒体“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的态度,如对政府和司法等的态度都会有影响。

2.传播内容量多而质乏,过于外表化民生新闻的根本核心是民本取向,这就要求其在传播内容上锁定民众,关注与民众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

但事实上,许多民生新闻传播的内容逐渐走向世俗化、庸俗化。

具体表达在:主题事项过于繁多,以及大量完全没新闻价值的新闻出现,反复渲染和停留在充满刺激性的人或事件上,激发民众的好奇心理,这些导致民生新闻传播内容浅薄,根本不能真正反映出民生新闻的价值。

3.传播技巧单一,采访与编辑形式弱化这主要在三个方面表达出来:一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注重采访的艺术,采访简单、通俗,选择拍摄的新闻素材和角度都很随意。

二是目前许多民生新闻在后期编辑中将大量原始镜头随意堆砌,甚至有的被采访者话音未落就切换了镜头,可以说后期编辑十分粗糙。

三是表现手法“娱乐化”,即借鉴娱乐手法,对偷盗抢劫、突发事件等新闻报道进展“情景再现”。

然而新闻现场的第一手素材如果没及时获得,是无法客观再现的。

这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那么,并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综合上述,我国民生新闻还存在许多传播困境,已或多或少地造成了受众的“审美疲劳”,使得传播效果不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代码学号分类号密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学院 XXXXX专业名称播音与主持艺术年级学生姓名 XXX指导教师201 年月日浅析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摘要近年来,民生新闻的兴起成为了传媒界一道亮丽的风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电视媒体的体制也发生了变化。

传媒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和需求,不得不一改以前严肃和格式化的报道方式,代之以通俗、宽松的报道方式,民生新闻也应运而生;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提高,人民越来越希望通过媒体的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

本文通过很多现实的例子,来分析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并联系实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使受众对民生新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民生新闻并不是指很多琐碎的小事组成的新闻,民生新闻有自己的内涵,民生新闻关注民生,新闻的聚焦点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上。

关键词:民生新闻,社会责任感,舆论监督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the livelihood news programsAuthor:XXXTutor:XXX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has become a beautiful scenic media. Along with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easeless and perfect, the television media system has changed. The media in order to cater to the audience's taste and demand, have changed before serious and formatted report way, the easy, relaxed way of reporting,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news also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along with the social democratic process continues to improve, people increasingly want to make their voices heard through media.In this paper, through a lot of practical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news of people's livelihood problems, and practical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from the fundamental solution to these problems. The audience to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news,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does not mean that many trivial news,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has its own connotation,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news about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focus point in people's daily life.Key words: News of people's livelihoo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目录绪论 (1)一、民生新闻节目的概念 (1)二、民生新闻节目引发热潮的原因 (2)(一)平民表达语态(二)监督力量(三)人文情怀三、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2)(一)负面报道过度造成受众的社会认知偏差(二)民生新闻传播者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三)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越位(四)民生新闻的方言化问题四、如何解决当前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4)(一)培养品牌主持人,树立节目崭新形象(二)注重记者能力培养,发掘深度新闻内容(三)继续坚持“三贴近”原则结论 (5)参考文献 (6)致谢 (7)绪论(一)研究背景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一直是时政新闻,民生新闻的诞生源自于90年代初期都市报纸刊办的热潮,许多省市包括一些国家级报社在90代初期纷纷开始发行不同于党报语态的都市类报纸,这类报纸以市民所关注的民生方面信息为主要内容。

语态的不同及信息发布的新鲜性为早期都市类型报纸的辉煌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其后荧屏上不断出现的民生栏目培养了一个固定的观众群体。

近几年来,以关注民生为主打内容的新闻栏目在不同层级的电视频道上频频出现,广受民众欢迎,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民生新闻成为电视传媒界关注的一个新热点。

民生一词出自古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此中的民指的是黎民百姓的意思,在《辞海》中对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这是一个带着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言语中流露的是一种民众情怀。

(二)研究目的通过现实的例子,来说明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再联系实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关注民生的现场,贴近百姓的生活,关注民生就是关注时代。

一、民生新闻的概念民生一词出自古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此中的民指的是黎民百姓的意思,在《辞海》中对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这是一个带着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言语中流露的是一种民众情怀。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

近几年来,以关注民生为主打内容的新闻栏目在不同层级的电视频道上频频出现,广受民众欢迎,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民生新闻成为电视传媒界关注的一个新热点。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概念新闻,它的提出与《南京零距离》节目的实践紧密相关。

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节目的开播,开创性地打出了“民生新闻”的旗号,被广泛的认为是我国点事民生新闻的开端。

二、民生新闻引发热潮的原因(一)平民表达语态在上面已经阐述了民生新闻的主要特点,民生新闻最大魅力也正在此,在民生出现之前乃至现在在中国电视屏幕上占据主要位置的都是时政新闻,而时政新闻中很大一部分又是会议新闻和领导讲话新闻,虽然时政新闻传递出的都是一地即时的重大新闻,但是对于观众而言,长期面对这种新闻形式和官方新闻语态难免会心生厌烦,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民众的自我意识觉醒,关注的重点已经由国家转至自身,对于时政新闻中传递出来的政治信息已经不再像以往那么关注,反而对民生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关自身利益的信息关心备至。

民生新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时政新闻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二)监督的力量在民生新闻节目中有相当一批的新闻披露的是一些所谓的负面情况,可能涉及到某些权力部门或者某些手握权力的人对公众个体利益的损害,民生新闻为公众搭建了一个言论的平台,成为为老百姓伸张正义的角色,对社会的丑陋现象进行揭露,督促有关部门或人员对不公正的情况进行改进。

民生新闻可以调动广泛的社会力量,使其所行使的媒体舆论监督力量更具威力,从而也能够赢得更多公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人文情怀民生新闻的关注内容决定了它具有不同于其他新闻的“人情味”,虽然一直都在倡导“三贴近”的新闻工作原则,但实际上,电视新闻一向都是政客或者明星的舞台,处在人口多数的普通百姓反而成为了沉默的一群,这种不合理的状况由民生新闻改变了,民生新闻将定位放在百姓之上,自愿充当普通百姓生活的真正代言人,关注普通人的所想、所感、所苦、所乐,也因为他们如此的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才能真正的感知真实的故事和情感,其所作出的节目也才更好看,更能吸引观众。

三、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由《南京零趾离》节目的成功,引发各地电视台都争相开设民生新闻节目的热潮,两三年间,民生新闻节目在各个电视台‘遍地开花’。

然而在民生新闻节目繁花似锦的背后,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慢慢浮出水面,民生新闻节目出现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负面报道过度造成受众的社会认知偏差民生新闻主要是关注老百姓身边的事,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说”新闻,但过多的负面报道容易误导受众。

1、以山东电视台《民生直通车》和《拉呱》两个节目为例,在两档节目中,报道内容多集中于车祸、被盗被骗、停水停电、走失、救助等几个方面。

《拉呱》在2012年9月20日至9月27日的节目中,正面题材的社会公德公益类报道12条,占总数的15%;中性题材的情感命运类报道4条,体育娱乐趣事类报道10条,分别占总数的5%和12.5%;负面题材的刑事治安案件类报道6条,占总数7.5%,事故与不幸类报道8条,占总数10%,家庭、民事纠纷类报道40条,占总数50%。

《民生直通车》在2012年9月20日至9月27日的节目中,正面题材的社会公德公益类报道10条,占总数的7.1%,历史、文化宣传类报道8条,占总数的5.7%;中性题材的资讯服务类报道20条,占总数的14.3%,情感命运类报道8条,体育娱乐趣事类报道18条,分别占总数的5.7%和12.9%;负面题材的刑事治安案件类报道12条,占总数的8.6%,事故与不幸类报道22条,占总数15.7%,家庭、民事纠纷类报道26条,占总数18.6%,投诉曝光类报道16条,占总数的11.4%。

2、以广东电视台的《今日一线》节目为例,报道内容多集中于撞车、跳楼、性等几个方面。

其中,“封面故事中”,有18个是属于负面新闻,占总故事的54.5%;“一线现场”共播出新闻231条,其中负面新闻158条,占总数的68.4%。

有些时候负面新闻的比例还高达90%以上。

我们社会并不是只存在黑暗面,但是过度的负面报道往往会造成受众的社会认知偏差。

久而久之,观众会对这样的新闻感到厌倦,民生新闻可能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而消亡。

(二)民生新闻传播者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新闻传播者不仅要给受众传播信息,还要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受众去解读这些信息,这也是一个新闻传播者应有的社会责任。

当今许多民生新闻节目中,知识性较强或政策性较强的新闻较少看到。

民生无大小,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时事政策也应该是报道的重点。

民生新闻节目内容的选材不要老是把目光聚焦在邻里吵架等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可以更多的把目光聚焦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上,比如新的惠民政策、新的市场信息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