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中的人生哲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笑话中的人生哲理
“孩子是什么?”很多家长都会这样问。
可好孩子的标准到底是什么?钱教授说,一个好孩子包括三个方面:能、格、体。
即能力(实际能力、潜在能力、社会能力)、人品(人格、品格、风格)、身体(体质、体能、健体)。
对于人来说,人之生(指人的生命)、人之品(指人的品德)、人之格(人的格调决定人的生活质量)、人之气(人对社会的贡献)、人之才(人的才学决定着发展空间)这五个方面不可或缺,而人之才是建立在前四个基础上的,否则就是空中楼阁,至于人的出身、长相、身高则是不足挂齿的东西。
传递爱从每天开始
作为新时期的家长,往往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分数。
其实,家长最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健康、精神和安全。
钱志亮教授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并给出了具体的措施。
他说,孩子的健康包含睡眠、营养保健和体育锻炼三个方面。
要保证孩子的睡眠,给他吃健康的饮食。
爱孩子从给孩子一张舒适的床铺开始、做好每顿早饭开始。
孩子每天一定要保证吃一个鸡蛋或8粒大豆,以保证孩子大脑发育所必须的原料。
孩子的学习固然需要关注,但孩子的情感、情绪、兴趣同样需要关注。
他希望家长每天要伺机通过言语、表情、动作、身体接触向孩子传递“我爱你”“我很在乎你”这样的信息。
比如,每天早上孩子将起床时,在他的脊背上从上到下轻轻地一抹,抹入你的爱,让他在充满爱意的情绪中轻松地起床……进而,当你惩罚他、批评他时,他才会领会到你是为他好,而不至于产生抵触情绪。
儿童三个反抗期要不同对待
“儿童共有三个反抗期”,钱教授指出,第一个反抗期是2-3岁,会说话会走路了,你要拉着他手,他一甩,“我要自己走!”。
这时,家长要放任他的反抗,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不要把他的创造力扼杀掉。
第二个反抗期是在7-8岁,这时的反抗叫挑战权威,用老师来骗家长,“我们老师说的”或用家长来压老师,“我妈说的”,有的孩子开始跟家长翻白眼,拿别人东西……此时,家长要坚决镇压,不要让孩子挑战权威得逞。
因为,此时孩子挑战的是家纪和校规,将来就有可能挑战国法,此时家长不管,将来就有可能是警察来管,到那时就麻烦了。
第三个反抗期是在青春期。
这时如果遇到孩子跟你发脾气,你就偷着乐吧,因为他把你当成最亲的人来发泄。
此时的家长要和孩子多交流,多疏通,不能放任,也不能镇压。
孩子“回家八部曲”
良好的习惯决定人生的发展。
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生活习惯开始的。
钱志亮总结出孩子良好习惯的“回家八部曲”:“放好书包换鞋衣,讲究卫生把手洗,一定喝水吃东西,赶紧坐定先复习,再做作业心有底,检查对错需仔细,明天学啥先预习,收拾准备好欢喜。
”
“责备的声音越小越好”
“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收到的效果越好”,钱志亮教授检索了新时期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并指出了一些正确的方法。
他认为现在的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七大误区:舍本求末;把孩子当成小大人对待;忽视惩罚;忽视奖赏;过多指责;忽视让孩子学会吃苦;认为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态度不认真。
他指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重喂养轻教养,重认知轻运动,重物质给予轻精神抚慰,重智商开发轻情商培养,重智力开发轻智慧涵养,重知识技能轻社会适应,重外表技能技巧学习轻伦理道德塑造。
他说,给孩子公平合理的惩罚权并没有什么错。
作为家长,不要过多地指责孩子,不要用“总是”“从来不”这样的词来责备孩子,你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收到的效果就越好,越大声越容易造成孩子的反感。
钱志亮说,孩子无辜,不能选择父母;家长无助,就任前并未培训,就让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反映出了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
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
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
”
——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
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
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
——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
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将来的志愿都是当小丑,中国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国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要求多于鼓励,更以狭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妻子正在厨房炒菜。
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
赶快把鱼翻过来。
油放多了!”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
”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在后面紧紧追赶着这辆车子。
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有些人必须非常认真努力,因为不这样的话,后果就十分悲惨了!然而也正因为必须全力以赴,潜在的本能和不为人知的特质终将充分展现出来。
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
”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甲:“没有。
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会不一样。
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的货车司机摇下窗户大喊一声:“猪!”张三越想越气,也摇下车窗大骂:“你才是猪!”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不要错误地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爸爸回答:“当
然啦!”“电灯是谁发明的?”“爱迪生。
”“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
——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
小明洗澡时不小心吞下一小块肥皂,他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打电话给家庭医生求助。
医生说:“我现在还有几个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时后才能赶过去。
”小明妈妈说:“在你来之前,我该做什么?”医生说:“给小明喝一杯白开水,然后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让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时间了。
”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自在地面对。
担心不如宽心,穷紧张不如穷开心。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
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