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摘要分析了安徽省庐江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稻瘟病;病原;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141-01

稻瘟病与纹枯病、白叶枯病一并被列为水稻三大病害,是世界性的重要稻病。该病为通过气流传播的流行病,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一般减产10%~20%,危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气候条件不同有差别,局部田块绝收[1]。庐江县农业人口105万人,耕地面积6.6万hm2。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为10万hm2。庐江台湾农民创业园位于庐江县以北,是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先后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农业部批准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全省农业尤其是水稻生产和加工的发展起模范带动作用。近年来,示范区单、双晚、一季稻稻瘟病在部分感病品种上发生较重,菌源广泛存在。为此,通过调查研究稻瘟病在该区域的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当地农业工作者参考。

1 稻瘟病发生特点

稻瘟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原称灰梨孢。在自然条件下尚未发现。分生孢子梗不分枝,规格为(80~160)μm×(4~6)μm,

具有2~8个隔膜,3~5根丛生,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伸出,基部稍膨大,淡褐色,向上色淡,顶端曲状,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规格为(14~40)μm×(6~14)μm,洋梨形或棍棒形,常有1~3个隔膜,基部有脚胞,萌发时两端细胞立生芽管,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近球形,深褐色,紧贴附于寄主,产生生侵入丝侵入寄主组织内。该菌可被分成7群,128个生理小种[2]。

病菌越冬方式为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存在于稻草和稻谷上。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并通过风雨传播的方式感染稻株,萌发侵入寄主,继而向邻近细胞蔓延扩展,最终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可以通过风雨传播的方式进行再侵染。苗瘟一般是播种带菌种子诱发的[3]。

园区单、双晚以皖稻86、皖稻92、镇稻10号、宁粳3号、武运粳7号等品种为主,种植比例较大(占整个种植面积的80%以上),这些品种大多不抗或感稻瘟病。受降水影响,晚粳叶瘟在部分田块发生较重,急性型病斑较多。据调查,一般晚稻发病田块病叶率一般0.8%~4.9%,少数田块病叶率达80%以上。阴雨天较多,有利病菌快速侵染蔓延,加大穗期再侵染的几率。在单晚的破口抽穗期,双晚一般在9月中下旬左右也会大面积进入破口期,后期穗瘟在感病品种上偏重发生。

8月一季稻感病品种中等偏重发生。主要依据:一是感病品种种植面积较大。2012年园区水稻种植的两优系列(如新两优6号、丰

两优6号)和粳糯稻等易感稻瘟病品种(如皖稻86、皖稻68、皖稻92、武香粳99-15、武运粳7号)种植面积较大,占一季稻种植面积的60%~70%,适宜稻瘟病的发生。二是田间菌源广泛存在。近年来,庐江县一季稻和双晚感病品种稻瘟病发生较重,2009年、2011年就出现了局部地区感病品种重发的情况,田间菌源充足。三是气候条件较有利。庐江县雷阵雨天气较多,降水明显,对中稻感病品种穗瘟和单晚感病品种稻叶瘟的发生较有利。

9月上旬庐江县多阵雨或雷雨天气,降水偏多,气温接近常年,此时正值单、双晚孕穗至破口抽穗期,对其发生扩散较为有利。单晚、双晚品种皖稻86、皖稻90、武运粳7号等穗稻瘟发生程度较重,菌源广泛存在。2012年示范区迟熟单晚和双季晚稻感病品种稻瘟病病穗率达8%,最高田块病穗率达25%;单晚感病品种稻曲病病穗率达12%,最高达29%。

2 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良种。由于示范区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和品种类型不同,而且稻瘟菌小种组成又因地而异、因时而变。因此,选用抗瘟良种必须因地、因时制宜。目前,在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晚粳有长白7号、中花8号、中花9号、秀水48、城特232等;早籼有双桂1号、矮梅早3号等,中籼有滇瑞408、丛芦51等;晚籼有青华矮6号、浙丽1号、双桂36等。滇瑞306、谷梅2号、黑壳

粳、81-107、牡交77-15l等可以作为后备抗病品种。二是加强肥水管理。一般应当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以及有机肥与化肥的配施,同时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如草木灰、矿渣、窑灰钾肥等),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4]。三是处理病草、病谷,尽量减少初侵染源。收获时分别堆放病田的病稻草、病谷,尽早进行处理,最迟在春播前处理完毕。杜绝用病草催芽、捆秧把。种子用20%三环唑1 000倍液浸种处理24 h。

2.2 化学防治

做好前期预测和田间调查,合理把握用药时间,特别是高感品种和处于易感期的稻田。叶瘟发生初期,为控制病原中心,要针对周围稻株或稻田尽早施药,并根据病情发展趋势及天气变化情况确定后期的施药次数。用20%三环唑粉剂2.25 kg/hm2,对水450 kg 均匀喷雾,重病田块施药后7 d再防治1次[4]。已发生叶瘟的单、双晚田块要立即施药防治,用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2 250 ml/hm2,对水750 kg均匀喷雾。穗颈瘟的危害性大,一般穗期发病的菌源主要来自叶瘟,为有效预防穗颈瘟的发生,应以控制叶瘟流行为基础,分别在孕穗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施1次药。视天气情况,确定灌浆期是否再喷1次药。一般在水稻破口前3~5 d,对感病品种要全面开展防治,用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 500 ml/hm2,或20%三环唑粉剂2.25 kg/hm2,对水750 kg均匀喷雾,

于水稻齐穗期再补治1次[5](单晚在破口前已预防1次的要在齐穗期开展第2次防治)。

3 参考文献

[1] 吴文华.浅谈水稻稻瘟病的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09(9):34-36.

[2] 王彦斌.稻瘟病的综合防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12):37.

[3] 王金贤,宋爱华,田春佳.水稻稻瘟病的防治[j].现代农业,2012(7):44.

[4] 侯忠艳.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6):187,190.

[5] 叶慧丽.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冶对策[j].四川

农业科技,2005(6):29-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