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X省农业厅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X农函〔X〕242号)文件精神,根据《X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实施方案(X-X年)》和《X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年)》,为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农综改为统领,因地制宜,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个激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从而达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目的。

突出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布局、深化农业产业融合、完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条、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强供给结构对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协调;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与新品牌,发展休闲农业、推进三
产融合,适应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培育农业中长期发展新动能与新优势;着力优化农业经营结构,加快促进经营方式向适度规模转变,开辟农民增收的新空间与新渠道,构建规模化、效益化、精品化、特色化、休闲化、生态化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主要目标。

到X年,全市农业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经营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大宗农产品得到有效保障,绿色安全优质和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形成粮食产业“两区两片”、优质特色蔬菜产业“两区三基地”和生态畜禽产业“三大示范区”,打造茶叶产业“两核一带两基地”、草食动物“一区两带”、X特色鱼“两区一带”和花卉苗木产业“三大花卉苗木产业集群基地”的发展格局。

——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

到X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水稻、蔬菜、水果和茶叶等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9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例明显提高。

培育国家特色小(城)镇2个以上、省级特色小镇示范点4个以上,创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5个以上,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产业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X年,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三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包括农林牧渔产值、农林牧渔服务
业产值)的比例调整为55:25:7(该比例不含林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其中茶叶、花卉苗木等名优特色高值产业种植面积将分别达到25万亩茶叶、15万亩花卉;特色草食动物出栏量分别山羊达15
万只、肉鹅达800万只、肉牛达5万头;名优特鱼养殖面积达到5.8万亩,实现农用地产出(不含林业)达6500元/亩以上。

——农产品品牌效益大幅提升。

到X年,增加名牌产品20个,绿色食品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及原产地证明商标5个,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8000元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1.以提高环境资源匹配度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

按照《X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划分为南部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区、中部现代高效精品农业区、北部优质特色规模农业区三大区域,突出X农业城郊型和生态型两大特色,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农业发展格局。

[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各县(市、区)政府。

排序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调整种植结构。

按照“稳粮优经、提升园艺、扩大冬种”的思路,实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宗农产品要突出“优质安全”,其他农产品要突出“特色优势”。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3个3”(继续推进“三品工程”,围绕X鸡、柑桔、茶叶这“三大主导产业”,争取8至10年内让农民收入达到年均3万)、“3+X”(X鸡、柑橘、茶叶三
大支柱产业+X种特色产业)的战略举措,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北部山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现有的区域性特色农业,坚持“一乡一品”或“多乡一品”的发展思路和“特色就是优势和竞争力”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发展葡萄、蓝莓等采摘型新型小水果。

采取新技术、新措施,加快柑橘产业复兴发展,并进一步挖掘与开发反季节地方特色农产品,优化特色农业产业结构。

打造X优质稻谷现代化生产示范区、X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区和北部高端有机米优势片、中部高档精品米优势片(粮食产业“两区两片”),X为核心的“菜篮子”标准化生产连片示范区、X为核心的绿色蔬菜生产连片示范区和X为主的名优蔬菜加工示范基地、X 为主的名优蔬菜现代化生产示范基地、X为主的名优稀特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优质特色蔬菜产业“两区三基地”),X为主的名优红茶发展核心区、X为主的优质高山茶发展核心区和“X-X-X-X-X”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带(茶叶产业“两核一带两基地”),X台湾现代科技城市农业孵化基地、X南部花卉苗木生产集群基地、X中部花卉苗木交易物流集群基地(花卉苗木产业“三大花卉苗木产业集群基地”)。

在X、X、X、X打造高值精品水果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火龙果、葡萄、柠檬、沙糖桔、柑橘、沙田柚等特色品种;在X、X、X、X打造名优特色水果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水晶梨、沙糖桔、沙田柚、鹰嘴桃、X春桔、大果山楂等名优品种,形成水果产业“两大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格局。

此外,打造主要生产西洋菜、X、春笋、麻笋、芦笋、冬笋、食用菌、大叶茶等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态种植示范区(以
X、X为主),主要生产金银花、百合、溪黄草、铁皮石斛、山苍子等的特色中草药标准化种植带(X-X-X-X-X)和蚕桑标准化种养带(X-X 北部-X-X)。

[市农业局、各县(市、区)政府]
3.以“减猪增鸡、发展牛羊、特色渔业”为方向调整畜牧水产结构。

落实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推动生猪养殖加快转型升级,引导养殖场向适宜养殖区转移,逐步调整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发展规模养殖。

深入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行动,提高畜禽规模养殖水平,大力扶持发展X鸡、X 鹅等家禽行业发展。

其中X鸡要达到1亿只以上,X鹅要达到800万只以上。

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实施中央和省级草地畜牧业专项,扶持建设牧草种子繁育场,提高牛羊良种覆盖率,创建一批生产基础好、示范带动强的牛羊规模化养殖基地。

在X重点建设现代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区、X重点建设节能减排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区、X重点建设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示范区(生态畜禽产业“三大示范区”),打造X、X为核心的肉鹅主产区和“X-X-X-X-X-X-X”肉牛肉羊优势产业带、“X-X-X”奶牛优势产业带(草食动物“一区两带”),建设以X、X、X为主特色畜禽生态循环种养示范区,主要发展草香猪、瑶土猪、X鸡、梅花猪、三黄土鸡、麻鸭等。

大力发展水产渔业健康养殖,打造X、X名优特色鱼类养殖区,X、X稻田鱼等壮瑤风情生态健康水产养殖区,“X-X-X-X”桂花鱼、瘦身鱼等高值鱼标准化养殖产业带(X特色鱼“两区一带”)。

[市农业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以绿色生态为核心,推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4.切实加强耕地整合和利用。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质保量完成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在推进土地确权的同时,全面开展土地整合整治工作,根据《X市农村耕地整合治理五年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将群众自发探索和党委政府引导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当规划师、设计师、整合师,按照“田成方、地成块、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地平整、机可耕”的标准目标,提高排灌效率,改善机械化耕作条件,促进适度规模的连片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坚决守住耕地质量和数量红线。

[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委农办、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5.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应用和大力推广各种绿肥回田技术、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和配方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

建设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示范基地和一批农药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共建示范基地,组装集成农作物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和黄色、蓝色诱杀虫板技术、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到X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水稻、蔬菜、水果和茶叶等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例明显提高。

[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各县(市、区)政府]
6.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贯彻实施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预警监测和修复示范,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全市禁养区、限养区内畜禽养殖清理整治,开展秸秆禁烧巡查督导,开展网箱养殖污染治理,各县(市、区)要密切配合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展开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作,到X 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完成上级下达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等土壤污染防治指标。

大力推行绿色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推动规模化大型沼气健康发展,全力推动畜禽粪便集中处理、综合利用和大力推广各种绿肥回田技术,开展农业包装物、农膜等难以降解污染物回收集中处置试点,减轻农田工业品垃圾污染,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深入实施世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继续实施牲畜废弃物治理工程。

启动实施区域循环生态农业项目,组织创建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各县(市、区)政府]
7.强化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深入推进旧村庄和空心村改造,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用好“三旧”改造政策,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支持农业发展用地,适当给予建设用地指标配套农业设施建设,优先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加快推进高标农田、农村道路、饮水、能源、物流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域推进农村人居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一批新农村示范村。

[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委农办、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经信局、各县(市、区)政府]
(三)以完善经营体系为目标,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8.推进经营主体增量提质。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着力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

到“十三五”末,力争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6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10家、省级示范社100家。

今年内力争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新增国家级示范社 1 家、省级示范社 10 家、市级示范社 20 家。

切实做好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惠农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合作社对农户的带动作用,鼓励产业化组织和农户建立合作长效机制,保障参与或合作农户的生产效益,凸显企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的效果。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本土化,扶持本地能人创办具有带动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推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合作与联合,实现抱团壮大。

[市农业局、各县(市、区)政府]
9.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经营主体规范发展。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
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创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活动,支持一批具备一定规模和产业基础、运行机制规范、管理民主的农民合作社做大做强。

健全完善全市家庭农场认定、登记制度,鼓励各地创建市县级示范家庭农场,促进家庭农场规范有序发展。

落实国家构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工作部署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让新型经营主体多得实惠、加快发展。

[市农业局、各县(市、区)政府]
10.加强对农业人才的培养。

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造就引进一批涉农学科带头人、农业科技型企业家、农业科技管理专家和农业技术专家。

创造条件,培养本土农业领军人才和科技人才,发挥他们对成年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咨询和指导作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

依托“农业专家团”技术力量,充分发挥村级农业专家联络站等基层农技服务平台作用,深入推进省“扬帆计划”、市“起航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人才项目,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业技术人才;挖掘一批有技术基础的基层村干部、技术助理、农技人员,联合我市高等院校采用送教下乡等方式,开展大专学历教育,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市农业局、市科学技术协会、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学会、高职院校、各县(市、区)政府]
(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11.加快健全农业科技“三大体系”。

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上,加强与省农科院的沟通合作,办好X省农科院X分院,引入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暨农业科研项目储备库,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在X帮扶机制内,构建众创发展平台,引导农业全要素协同创新发展,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为主要模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重点在农业安全高效生产、生态农业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智慧农业和现代农业装备等方面实施一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在产业技术支撑体系上,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围绕解决农业发展重大瓶颈制约,组织开展全链条、一体化研发。

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围绕大宗主导农产品、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集成示范,建设一批农业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和孵化器。

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上,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绩效考评,支持科研院所、农技推广人员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探索公益性机构和农技人员参与经营性服务的新机制、新措施。

推进“互联网+农业科技”服务行动,打通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

[市农业局、X对口帮扶X指挥部、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
12.加快发展现代种业。

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大力培育和引进适应我市特色的良种良法。

加强对我市现有特色优势品种的提纯复壮,推动我市基础性种业科技创新和商业化育种创新发展。

加快推进省市共建X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及国家柑橘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建设,将科
技园建成以种业培育、推广为主体,集科研、引进、推广、展示、科普教育、体验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园。

以X打造“X国际种业中心”为契机,积极开展X与X国际种业中心的交流合作,与X农牧业公司一起和X农业大学合作共建X研究院,并在我市X区创建农业产业孵化器,大力研发引进优新品种和解决我市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市农业局、X对口帮扶X指挥部、各县(市、区)政府]
13.加快发展智慧农业。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加快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融合。

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打造1-2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探索农业物联网监控体系建设,研究农业装备智能化应用推广。

坚持财政资X社会资本“双发力”,探索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机制和模式,带动互联网技术资本进入智慧农业领域,强化平台的市场化运作功能,加强与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深度合作,找到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在县镇乡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打造适合我市农业现状的“大数据”综合平台,扎实推进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光纤进村、宽带网络村村通工程,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率,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信息服务站等公共服务区域覆盖免费无线网络。

[市农业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14.加快发展装备设施农业。

在农业机械化方面,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按照“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的要求,落实好补贴目录,增强政策实施的精准性。

以柑橘、水稻、甘蔗、花生为重点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技术示范推广,创建水稻全
程机械化示范区和甘蔗、花生等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力争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8%。

着力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加快发展我市特色作物(如茶叶等)农机装备和适应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具,解决一些生产环节无机可用的问题。

大力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

实施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项目,精准扶持做强区域性服务型农机合作社。

在设施农业方面,统筹推进设施农业与田头冷库建设项目示范,建设一批现代化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和连片水肥一体化设施基地。

加快推进高标准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落地生根。

[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五)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为抓手,优化提升产品品质。

15.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

继续推进“三品一标”、“菜篮子”基地认证,开展“一村一品”工程。

X年争取至少创建省名牌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

以县为单位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名特优新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加强品牌农产品标准和营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品质好、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农业品牌。

继续做好X市供穗农产品基地培育和认定工作,打造X的“菜篮子”生产基地,稳定“菜篮子”产品供应。

大力加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和出口农产品特点,积极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做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努力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种养殖效益。

对已经取得资质的X县、
X市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及已经通过现场考核的X 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加强示范区资格维护,加大对示范区相关产品检测力度,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充分发挥示范区对当地农业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引导符合标准条件的品牌农产品申报出口资质,拓展海外市场,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海外知名度。

加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在X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的基础上,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创建工作,逐步扩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范围和品种。

[市农业局、市质监局、X检验检疫局、各县(市、区)政府]
16.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强化一岗双责和考核问责的要求,推动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加快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努力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严把市场准入,加强溯源管理,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推动溯源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三品一标”获证企业率先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推进X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建设,推动各项打假专项整治行动。

[市农业局、市食药监局、市质监局、各县(市、区)政府]
17.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

全面落实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区域化管理、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试点改革、兽医卫生风险管理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考核等工作。

扎实推进全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推动我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中心项目的建设。

加强畜禽屠宰企业管理,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和重大植物疫情监测预警防控和安全生产。

[市农业局、X检验检疫局、各县(市、区)政府]
(六)以促进农业增效为目的,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18.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待省编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后编制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扶持茶叶、特色水果、蔬菜、菌类、南药和畜禽肉类加工企业发展,推进我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和加工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科技研发体系。

[市农业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
19.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

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物流配送等“互联网+现代农业”上积极探索,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促进农民和农产品“上线上网”。

[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经信局、各县(市、区)政府]
20.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同时,还要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求,突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丽”发展观念。

贯彻农业部等14部门《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加快编制《X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X市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X农业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加快发展创意农业、农耕体验、采摘观光等生产型休闲农业,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