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雨霖铃是词牌名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雨霖铃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雨霖铃课件
•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元)卢挚《沉醉东风》
•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寒蝉——悲苦忧愁
意象拓展
长亭 谢亭 劳劳亭 西楼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 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李白 《菩萨蛮》:“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南浦 灞桥/南桥
今宵酒醒后的凄凉
离别之后
日后“良辰好景”
不再的孤独
虚写
PS:问“突出表达特征/主要艺术手法/主要艺术特色”, 须先从全词整体来考虑,然后分析细小字句手法。
诗词中的“虚实相生” 虚:
•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域来反衬现实。
• 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的景象,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析:该句在诗中为“过片”,承上启下,并表明诗歌 主旨情感,为全词“诗眼”。而且本句由伤离别—— 自古伤——多情更伤——秋更伤——清秋更伤——冷 落更伤来层层突出“那堪”“伤离别”的情感,表达 细腻,情感凄苦,感人至深!
自古:离别在古代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谓“生离死别”主 要原因是交通的不发达,远行多半走水路,行程往往成年累月,以及诸 多难以预见的阻隔因素,从而让分别之人产生前路迢迢、山重水复、归 期难料的纷纭情绪。加上离人多半因为被贬、流放,或为生活所迫,或 因战争离乱或男女情缘,这就特别惹起人的万端感慨。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柳—离愁 风—悲凉 月—思念 酒—愁绪

柳永《雨霖铃》注释及朗读停顿

柳永《雨霖铃》注释及朗读停顿

柳永《雨霖铃》注释及朗读停顿柳永《雨霖铃》注释及朗读停顿《雨霖铃》是柳永的一首词作。

这首词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柳永《雨霖铃》注释及朗读停顿,欢迎大家阅读。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寒蝉凄切》注释: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调见《乐章集》。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凄切:凄凉急促。

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yē):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句: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暮霭(ǎi):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就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要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只是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关于送别的词牌名

关于送别的词牌名

关于送别的词牌名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二十条关于送别的词牌名:1. 《踏莎行》:“踏莎行”这名字多有意境啊!就好像你在铺满莎草的小路上,一步一步送着友人远行。

比如柳永的《踏莎行·候馆梅残》,那真是把离别的愁绪写得淋漓尽致。

你能想象那种在驿站外,梅花凋零,友人即将远去的场景吗?2. 《雨霖铃》:“雨霖铃”,听着就有一种凄凄惨惨的感觉。

就像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夜晚,你和好友在长亭分别,铃铛声在雨中显得格外凄凉。

像柳永那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哎呀,那悲伤的氛围,难道不让你感同身受?3. 《清平乐》:“清平乐”虽说名字听起来平和,但用来写送别也别有一番滋味。

好比在平静的日子里,与挚友分别,虽表面平静,内心却波涛汹涌。

像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是不是也能让你感受到那份宁静中的不舍?4. 《鹧鸪天》:“鹧鸪天”,鹧鸪的叫声总是带着些哀愁,这不就像送别时的心情吗?想想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那深情的送别,难道不让你心动?5. 《菩萨蛮》:“菩萨蛮”听起来神秘,写送别时更有种别样的韵味。

就好像你怀着虔诚的心,送友人踏上未知的旅程。

比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不是让你仿佛置身于离别的情境中?6. 《忆王孙》:“忆王孙”,光是名字就勾起了对友人的思念。

就像分别后,你总是回忆起和友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像李重元的《忆王孙·春词》,难道没有让你想起那些美好的过往?7. 《南乡子》:“南乡子”,有一种对远方的向往和留恋。

就如同送别友人去南方,心中既有祝福又有不舍。

像冯延巳的《南乡子·细雨湿流光》,你难道不觉得那景色中透着离别的忧伤?8. 《临江仙》:“临江仙”,站在江边送别,江水滔滔,情意绵绵。

像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那豪迈中是不是也藏着送别时的感慨?9. 《点绛唇》:“点绛唇”,多美的名字呀,送别时的轻轻一吻,包含了多少深情。

《雨霖铃》

《雨霖铃》
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 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④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 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 空竟是一望无边。
⑤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 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 能经受得了!
寒蝉 长亭 骤雨 —凄清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 —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惆怅伤感
(融情入景 )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清秋冷落 —愁意浓浓
杨柳岸 晓风残月 —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
(以情带景 )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艺术特色:
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 有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
内容提要
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去外地漂泊时和心 爱的人依依惜别的痛苦心情。
上片主要是写临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
下片主要是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
1、作者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 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写景)
请划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并细细体味。
直接抒情的句子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翻译
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 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停住。
②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篷里喝着酒,没 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 已催着出发。

柳永《雨霖铃》(最佳效果)

柳永《雨霖铃》(最佳效果)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唐]白居易《琵琶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五代]李煜《乌夜啼》
定准表现手法
❖ 虚实结合
❖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完美结合
离别前—勾勒环境: 寒蝉、长亭、骤雨 实写
离别时—描写情态: 执手、泪眼、凝噎 实写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依依不舍 矛 写出离别 留恋情浓 盾 之迫切
以精练之笔刻画典型环境与 典型心理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王褒《送别裴仪同》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李白《菩萨蛮》
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看似简单写景,好像只在对着长 亭的当儿,听到寒蝉在叫,看到骤雨 刚停,但其实,不仅声音、形象中有 异样的情味,连呆对着的长亭也不是 单纯的建筑物。时当秋季,景已萧瑟, 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 后,继之以寒蝉凄切——渲染一种悲 苦凄凉的气氛!看来这是一个很好 开头,起句便给全诗酿造了一种足以 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全诗定了凄 切的感情基调。
B.歌:《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 《阳关》)、劳歌——送别时唱的歌曲。
C.植物类:杨柳、浮萍、飞蓬、芳草、芭蕉、丁 香等
分类型
• 送别诗 ——往往通过写景来表达离愁别绪。
常见意象
D.动物类:杜鹃、鹧鸪、秋蝉、猿猴、班马(春 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 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 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 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雨霖铃柳永主要内容整理

雨霖铃柳永主要内容整理

雨霖铃柳永主要内容整理雨霖铃柳永主要内容雨霖铃,词牌名,又名“雨淋铃”“雨淋铃慢”,原为唐教坊曲名。

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三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雨霖铃柳永主要内容,盼望大家喜爱!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词作鉴赏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词中,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白地点和节序。

《礼记。

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精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冲突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

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目前。

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

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殊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雨霖铃柳永ppt

雨霖铃柳永ppt
雨霖铃
柳永
解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 作《雨淋铃》。相传,唐玄 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 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 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 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浅斟低唱 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 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 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情事 情态 点旨 别后生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A、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 天气情况,用凄切鸣叫的寒蝉、傍晚的送别 长亭和初歇的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幅 凄清哀婉秋雨黄昏送别图。
B、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伤感、无奈。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 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 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 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 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 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小结
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 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 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 相生,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抑郁不 满的心情。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 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 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 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 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环境悲凉 — 寒蝉 长亭 骤雨

难分难舍 —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
惆怅伤感 —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融情入景 )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愁意浓浓 — 伤离别 清秋冷落

《雨霖铃》译文及诗歌赏析

《雨霖铃》译文及诗歌赏析

《雨霖铃》译文及诗歌赏析《雨霖铃》译文及诗歌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译文及诗歌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霖铃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夫已催促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鉴赏:《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

全词情调缠绵,低沉伤感,令人叹惜。

词以伤离别为主线。

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

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

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

恋人惜别,令人叹惋。

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

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

执手两句,将惜别推向高潮。

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对着泪眼,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气塞而一句也说不出来。

这是分别时的情景。

对照苏东坡的悼亡妻的《江城子》中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

念去去两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

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设想到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

就此一别,人各东西,对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的沉沉烟波,忧郁迷茫。

《雨霖铃·寒蝉凄切》争议二题

《雨霖铃·寒蝉凄切》争议二题

《雨霖铃·寒蝉凄切》争议二题作者:赖欢来源:《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20年第02期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品,早就以其真挚的情感与清丽的语言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之中。

在新时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写作手法、情感主旨等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而该词存在的可待进一步商榷之处却一再被忽视。

笔者以此为殇,试图对词作中尚不明朗的两个地方加以分析和探讨。

一、抒情主体身份的探讨对于柳永在《雨霖铃·寒蝉凄切》的下阕收尾处写到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的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加以解释的:“这首词中‘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的心爱的人越来越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1]从上面这番解读中不难看出,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将《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词的抒情主体看作是与“爱人”辞别远行的词作者柳永自己,即柳永成为了这首词所要抒发的“离愁伤感”之情的焦点。

然而,在对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和词作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考察和解读之后,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待进一步商榷。

词作者柳永的确是《雨霖铃·寒蝉凄切》中不容忽视的抒情主体之一,他在情绪、动作等方面产生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牵动着整首词所表达的情感的走向,是词的“愁”与“伤”之所在。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忽略词中描写到的另一位人物形象,即前来送行的女子。

众所周知,这首词是柳永在离别之际为赠予前来送别自己的那位女子而创作出来的,那么其抒情角度与抒情口吻也可以是女性的,如是,其抒情主体也就可以理解成为词人饯别的女子,而非柳永自己。

于此,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1.写作时间:“都门帐饮”离别时柳永在词的上阕中写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作品原文雨霖铃①寒蝉凄切②,对长亭晚③,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兰舟催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⑦,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⑨?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⑩,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作品注释①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调见《乐章集》。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⑤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⑥凝噎(yē):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⑦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⑧“暮霭”句: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暮霭(ǎi):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⑨今宵:今夜。

⑩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作品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九个常见的词牌名与九位美女息息相关

九个常见的词牌名与九位美女息息相关

九个常见的词牌名与九位美女息息相关展开全文一个词牌,奠定了一首词的曲调;一首词的吟唱,道尽了人的悲欢。

这九个常见的词牌名竟然与这九位美女息息相关,不必树碑立传,她们活在这生动鲜活的文字中……▍雨霖铃:杨贵妃也作《雨淋铃》。

相传马嵬兵变后玄宗北还,一路上,风雨吹打皇銮的金铃,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

《雨霖铃》【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忆秦娥:弄玉“秦娥”指春秋秦穆公之女弄玉。

弄玉擅长吹笙,嫁给了善于吹箫的萧史。

弄玉向萧史学吹箫,夫妻二人的箫声能吸引凤凰。

后来两人双双成仙,乘凤飞天。

《忆秦娥·箫声咽》【唐代】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虞美人:虞姬《虞美人》调原为唐教坊曲,咏的是项羽宠姬、美人虞姬。

《虞美人·听雨》【宋代】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谢秋娘: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所撰,后因白居易“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

《忆江南·江南好》【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浣溪沙:西施春秋时期,越国浣纱女西施常于若耶溪畔浣纱,后被越王勾践选中,送入吴国,成为吴王夫差的姬妾,帮助勾践亡吴复越。

《浣溪沙》【宋代】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念奴娇:念奴念奴娇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

雨霖铃柳永的意象

雨霖铃柳永的意象

雨霖铃柳永的意象雨霖铃柳永的意象《雨霖铃》是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雨霖铃柳永的意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象赏析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①寒蝉:蝉在地下生活5年,在地上生活只有秋天里的短短的十几天,十几天后就要死去。

更何况这是一只“寒”“蝉”,是一只秋后的蝉,它活不了多久了,一场秋雨过后,蝉就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可以说这是生命最后的绝响,因此蝉在古典诗词里就成了忧愁悲苦的代名词。

古人在文学作品中写到“蝉”的时候,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这里再加上一个“寒”字,就愈发使人感到特别的悲苦。

因此,“寒蝉凄切”四字在词作之首,就为全篇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情感基调。

②长亭: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

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

正是因为长亭是送别的场所,所以它也就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

面对着长亭古道,曾有多少有情人在此洒泪惜别,曾有多少佳侣从此各奔他乡。

作者面对此亭,睹物伤心,触景生情,怎能不感慨万端。

③骤雨:一阵秋雨一层凉,秋雨过后,更见悲凉。

长亭送别,更何况眼下是骤雨初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云低风冷。

在这样一种令人凄神寒骨的环境中,又怎能不让人黯然销魂。

在这三句中,词作开篇就以凄婉之笔,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悲凉气氛。

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的情调,烘托出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雨霖铃·寒蝉凄切》课内知识点总结

《雨霖铃·寒蝉凄切》课内知识点总结

《雨霖铃·寒蝉凄切》课内知识点总结寒蝉凄切《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创作背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作者简介柳永,宋代词人。

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

官至屯田员外郎。

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善为乐章,长于慢词。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

创作慢词独多,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

生平亦有诗作,惜传世不多。

有《乐章集》。

后世影响这首词影响很大,是宋元时期广泛流传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宋元笔记里记载了有关这首词的种种传说。

金元杂剧、散曲引用词中句子或运用其语意的非常多。

董西厢“长亭送别”一段,写张生、莺莺在清秋季节里离别,以及张生别后酒醒梦回时的凄凉情景,艺术构思上可以看出这首词对它的影响。

作品原文雨霖铃①寒蝉凄切②,对长亭晚③,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一说:方留恋处[1] ),兰舟催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⑦,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⑨?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⑩,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⑪,更与何人说⑫?词句注释①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调见《乐章集》。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

雨霖铃柳永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

雨霖铃柳永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

雨霖铃柳永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节选自《乐章集》。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下面是WTT为你整理的《雨霖铃柳永》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雨霖铃柳永》诗词阅读原文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诗词阅读题目8.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妙在何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3分)答案:《雨霖铃柳永》诗词阅读答案8.(4分)上阕描绘了一幅长亭送别图。

(1分)暮雨黄昏,长亭向晚,秋蝉凄鸣。

一对恋人在京都城门外设帐置酒送别。

艄公声声催促,分别在即,两人手拉着手,泪眼相对无言。

想到前途茫茫,更是悲伤。

(2分)抒发了词人与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离愁别绪。

(1分)(意思对即可)9.(3分)①烘托渲染。

词人设想次日酒醒的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氛围,将离别之伤渲染得更加浓厚。

②意象选择。

“杨柳”“晓风”“残月”都具有离别或相思的意味,这里情景交融,寄寓着词人无限的离愁别恨。

(写出一点给1分,写出两点给3分。

意思对即可)《雨霖铃柳永》诗词阅读赏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

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

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

课后作业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在学 士院内)日,有幕士善歌,因问: “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 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 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 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 倒。 ——俞文豹《吹剑录》
预习《苏轼词两首》,谈谈 你是否同意幕士对二人的评论。
1.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 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
意象: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
杨柳、晓风、残月 作用:
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2.作者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凄 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写景)
细接
细 体 味 。
抒 情 的 句 子 并
请 画 出 文 中 直
B、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伤感、无可奈何。
都门帐饮无绪, 矛盾
留恋处兰舟催发。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B、这句词用了什么艺 术手法,试作分析。
――用了“虚景实写” 的艺术手法。这两句是 词人的内心独白。“念” 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 的景物,是虚写。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 长亭 骤雨—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惆怅伤感

(融情入景 )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清秋冷落 — 愁意浓浓
杨柳岸 晓风残月 — 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 惨不成欢

(以情带景 )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艺术特色:
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 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 写作特点一: 情景交融 写作特点二: 虚实相生 婉约词派的特点: 哀怨缠绵

《柳永词两首》语文高考文言知识积累与复习讲解

《柳永词两首》语文高考文言知识积累与复习讲解

柳永词两首一、文学常识词的知识词的起源词产生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词的分类按长短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题材狭窄、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

“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47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对后世影响较大。

】他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作品介绍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

其词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类: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如《望海潮》;2.描写男女情爱和歌妓生活,如《雨霖铃》《少年游》;3.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和江湖落拓的感慨,如《鹤冲天》。

柳永《雨霖铃》写作背景

柳永《雨霖铃》写作背景

柳永《雨霖铃》写作背景(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柳永《雨霖铃》写作背景柳永《雨霖铃》写作背景导语:对于柳永的《雨霖铃》,同学们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柳永《雨霖铃》相关知识,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柳永《雨霖铃》赏析(全文)

柳永《雨霖铃》赏析(全文)

柳永《雨霖铃》赏析(全文)一、关于词牌名的来历“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原为唐敦坊曲名。

相传唐玄宗入蜀,至叙口时,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制此曲。

白居易《长恨歌》云“夜雨闻铃肠断声”即指此事。

柳永,原名三变,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由于擅长词曲,他还常常替歌伎们填词作曲。

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听了他的名字,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

以后,他就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到五十多岁才改名柳永,并考取进士。

他曾在浙江等地做过几任小官。

柳永晚年穷困潦倒,死后由歌伎们集资才得以安葬。

柳永的词比较缠绵婉约,《雨霖铃》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

词人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无可奈何地离开京都,但想到从此不能再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更加痛苦。

《雨霖铃》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为衬托,抒发了词人因仕途失意和情场伤神以至飘零四海的感伤,基调格外低沉。

三、内容赏析“寒蝉凄切”,这是送别的大环境,不仅渲染了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

宋代的汴京河两岸栽有很多柳树,柳永在另一首词《少年游》中曾写过“高柳乱蝉嘶”。

“寒蝉凄切”正是写柳树上寒蝉凄切的长鸣,而柳树又有“拂水飘绵送行色”的作用,因此自然会触动离情。

这就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下面接着说“对长亭晚”,意思就更明确了。

在唐宋时期,“长亭”已经当作了离别地点的通称。

康与之曾说过:“今古短长亭,送往迎来处。

”词人此刻到了长亭,正值“骤雨初歇”,眼前的景物变得更加清晰,他听着凄切的蝉声,看到河两岸的柳树和河边的小舟,离情自然更浓。

这里是一种融情入景的写法。

雨停了,这时,无论如何也该启程了,必得离别,自然逼出下句“兰舟催发”。

“都门帐饮无绪”,词人因仕途失意,穷困潦倒,只能在一个很简陋的帐蓬里告别恋人,当时的心情正如李煜所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白天就登程了,因不忍离别,延挨到了“对长亭晚”,自然唤起下句“方留恋处”。

雨霖铃 词牌名

雨霖铃 词牌名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节选自《乐章集》。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更成为千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銮的金铃上,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碧鸡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这也就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而其中柳永篇最为有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的雨霖铃是词牌名
导语: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柳永的雨霖铃是词牌名欢迎借鉴!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翻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雨霖铃字词解释:
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柳永词作鉴赏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

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
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

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目前。

真是力敌千钧!
词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

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

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

“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

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

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这画面之中。

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

清人刘熙载《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

柳耆卿《雨霖铃》云:”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

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

“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

早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

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