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简洁生动的语言(渗透说明方法的学习)。
【学习方法】师生讨论交流
【教学环节】
师:首先老师提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四个讲究是并列关系吗?”(学生思考作答)
(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并列,老师可追问“既然是并列关系,那四个讲究的顺序完全可以调整?对不对”学生认为肯定不可以,这样就会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如有个别学生认为是“由大到小”的关系,或程度上“递减”的关系,那么老师要及时的询问“为什么”,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老师引导如下。)师:请大家找出四个讲究句中的核心词(提示:两个字)?
(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找出“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师:请大家结合上下文认真揣摩“布局”的内在含义。
(学生思考,要准确把握学生肯定有难度,这里比较费时间,但一定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思考、推敲、比较、斟酌等)
(老师明确:“布局”就是对事物的全面规划和安排。)
师:知道了“布局”的意思,我们就不难发现“四个讲究”绝不是并列关系。
师:这就是老师想给大家说的第一个是意思,那就是揣摩语言,一定要抓句子中的核心词,关键词。
师:那么,你还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实例,并作简析吗?
(学生有可能谈到的词句罗列,红体字为核心词。)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学生谈到“标本”一词时,及时地给学生渗透“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因为“标本”是建立在其他地方园林和苏州园林相比较的基础之上的)(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4)“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5)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师:我们谈了这么多,大家都能结合上下文揣摩词或短语的内在含义,这很好!那么我接着想一想,这些词或短语在词性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大多会说是动词或名词,但不一定能谈到动作行为以及表示人、事物等的特点。)(老师板书:动词、名词等核心词,表示实在意义。)师:所以说,学习词或短语的相关知识非常重要,如实词和虚词、短语的类型及特点等,这样做,有利于指导我们深入挖掘文本。
师:那我们接着研读文本。大家认真读一下第二段说明苏州园林总体特点的句子“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词句中的“务必”“总是”能否删去?为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应该都能理解,但语言表述可能会不规范)
师:这两个词都是副词,表强调作用,强调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特点,加强了语气,如果删去,语意减弱。
师:此中用法在文中有很多,大家不妨找一找,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可能找到的词语有“据说”“不该”“绝不”“都”“也”“往往”“很少”“必然会”“大多”“几乎”“大致”“一律”“有些”“极少”“当然”等等。)
师:那么,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如起修饰作用,或不太引人注意,或缺少了句意有变化等)
师:副词是属于虚词类的,不表示实在意义,只表示语法意义。如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用在说明文里,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老师板书:副词,限制、修饰作用,表示语法意义)
师:所以说,研读说明文的语言,紧抓动词、名词、副词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师:但是,叶老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就本文而言,出我们上边研究的动词、名词、副词之外,还有一些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的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我们试着找一找,并体会其作用?
(老师板书:形容词,性质、状态、特征)
(学生可能找到的有“重峦叠嶂”“高低屈曲”“寂寞”“玲珑”“欢悦”“盘曲嶙峋”“珠光宝气”“称心满意”等)
(老师在此处渗透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很可能答出“形象生动”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师:所以,形容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当然,文章的语言之美绝不止这些,如果我们继续深挖的话,我们依然会有新的发现,如亲切自然的词语“我觉得”“似乎设计者”“好像故意避免什么似的”等,显得委婉而有分寸;还有四个讲究的句式特点,以及3、4、5、6段的开首句,同中有异。诸如此类,因为时间原因,我们不再深入探讨,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做个笑研究,就文本的语言,写一篇小论文,题目就定为“浅谈苏州园林的语言之美”。
(此时,老师注意观察学生情绪)
师:不知大家还记得不,再开始学习新课前,我给大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如此美的苏州园林该如何给读者说明介绍呢?看看叶老高在何处?”
师:现在我们学习研读完了此篇课文,大家说叶老高在何处呢?
(学生肯定会谈到“语言美”,其它的学生不一定谈到)
师:(明确)老师个人认为,叶老高在其文“结构美,顺序美,方法美,语言美”。有机会,读读叶老的其它文章,或者对比阅读一下其它名家的作品,看看有什么异同之处!
作业布置:课后第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