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元明清沉暮与开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之比 较: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 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三、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
1、元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2、郑和下西洋
3、明清之际西学东渐
1、元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的社会背景:元帝国对 欧亚的征服、中亚交通的开辟为中外文化 交流创造了条件。
中外文化交流的深远意义:异邦的先 进技术,如阿拉伯天文学、数学流入中国 科技界;中国的火药、印刷术、历法、数 学、瓷器、茶、丝绸、绘画、算盘等在欧 亚大陆广泛传播,世界文化总体面貌因此 更为辉煌灿烂。
①郑和船队
郑和船队包括:宝船、马船、战船、座船(战 座船)、粮船、水船等。宝船———帅船,宝船是 船队中的帅船,用作使团领导成员和外国使节乘坐, 以及装载明朝赠给各国的礼品和各国回赠的珍宝。 马船———快速的综合补给船,搭载中层官员、军 需品、各国朝贡的动物,并能作战。战船———护 航用,吨位小,机动灵活,配有火器和战斗员,保 障整个船队航行安全。座船———用于船队防海盗 袭击和执行两栖作战。粮船———装载粮食和副食 品。水船———储存运载淡水。
大指 发南 现针
的 西 传 促 进 了 人 类 的 地 理
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改变了原来只有僧侣才能 读书和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科学的突飞猛进 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中国火药传入欧洲,不仅对欧洲火器的发展和作 战方法的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欧洲近代社会 的变革和科学的兴起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都起着重大 作用,并最终成为了欧洲人征服世界的利器。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启程东来
晋见忽必烈
旅行中的伊本·白图泰
伊本.白图泰在中国的旅行路线
伊本·白图泰在游历中
鄂多立克(1286~1331年),意 大利圣方济各会会士,中世纪四大 旅行家之一,与马可·波罗、伊本·白 图塔、尼哥罗·康梯齐名。 1316年开 始周游世界的旅行, 1325年到达元 朝大都,协助总主教孟德高维诺传 教。到过福州和泉州。1328年启程 回国 ,著有《鄂多立克东游录》, 在欧洲广为流传。
2、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2)郑和宝船和航海技术 (3)郑和七下西洋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第一,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要 派郑和到海外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见于《明史·郑和传》:“成祖疑 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第二,扬威海外。《明史》 郑和传又有一句话:“且欲耀 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向海 外显示中国的强大。
文字狱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 措施。清代前期文字狱的冤滥,遏制言 论,禁锢思想,造成了“万马齐喑”的 严重历史后果;它极大地桎梏了学术思 想的发展,助长了阿谀奉承、诬告陷害 之风,是历史展中的浊流。到乾隆末叶, 一方面清廷已经通过文字狱达到了预期 目的,另一方面,隐伏着的社会危机日 益加剧,清代统治者面临着比反清思想 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文字狱遂趋于平 息。
清代文字狱 ,一般以康熙二年(1663)的 《明史》案为起始,亦有追溯到顺治
五年(1648)毛重倬等仿刻《制艺序》案的, 下限则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的贺世盛《笃 国策》案。在康、雍、乾三朝的百余年间, 文字狱多达上百起,而且愈演愈烈 。
清代文字狱大致有3种情况 :①清先世曾臣 服于明朝,受官袭爵,闻命即从。入主中原之 后,清廷对此段史事讳莫如深,因此,不仅将 旧有史籍刊削、禁毁,而且对凡继续编写乃至 收藏者,则以“大逆”之罪滥加诛戮 。②清初 反清思想久久不能消弭,尤其是汉族士大夫眷 恋故明,宣扬“夷夏之防”一类思想,对巩固 清廷统治极为不利。为了强化满洲贵族的封建 专制统治,对反清思想就势必要用暴力加以打 击。③康雍之际,清皇族中权力斗争空前激化, 史称夺嫡之争。雍正帝为巩固其帝位,不惜借 助文字狱来打击“党附诸王”的势力。
第五,向世界宣传世界秩序的理 想——“天朝礼制体系”。就是建立一 个国不分大小、强弱的平等的和谐世 界。明成祖曾经给西洋各国有一个诏 书,这个诏书有以下这么几句话: “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 心,施恩布德。凡覆载之内,日月所 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 欲使之遂其生业,不至失所”。
(2)郑和宝船和航海技术
二、早期启蒙思潮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高扬了人的 主体性,造成对正宗统治思想的一种反叛, 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
早期启蒙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从不同侧面与封建社会晚期的正 宗文化-程朱理学展开论战,甚至批判锋 芒直指专制君主。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 早期启蒙思想的影响。《金瓶梅》、 “三言”、“二拍”是城市经济发展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社会现实的反 映; 《儒林外史》、《红楼梦》在更大 的广度和深度上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病端, 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郑和画像
郑和下西洋船队编队模拟效果图
郑和船队图(电脑制作)
郑和每次出使,乘 船多达一二百艘,其中, 第一次下西洋乘船为 208 艘,宝船62艘,总 人数达27800余人,是 我们目前所知七下西洋 中动用船只最多的一次。
第八章 元明清:沉暮与开新
一、空前严厉的文化专制 二、早期启蒙思潮 三、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空前严厉的文化专制
1、文字狱盛行,文化领域气氛恐怖。
2、统治者崇正宗、灭异端,中国文 化遭到巨大浩劫。明朝以程朱理学为 宗,乾隆发动了19年的禁书活动。
1、文字狱Baidu Nhomakorabea行,文化领域气氛恐怖。
明文字狱始见于洪武七年( 1374 ) , 贯穿洪武一朝,是明太祖朱元璋为推行文化 专制统治所采取的极端手段,并为后世封建 统治者所效法。
第三,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 力,维护国家安全。当时,威胁明朝 安全的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东部海 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和 西北的帖木儿帝国。因此郑和下西 洋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海上打击倭寇 以及从海上包围帖木儿帝国。
第四,发展海外贸易。房仲 甫先生与李二和先生的《与郑和 相遇海上》一书,认为郑和下西 洋既有浓厚的经济目的,又有明 确的政治目的,前者表现为亚非 贸易网的建立,后者则体现在与 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三、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
1、元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2、郑和下西洋
3、明清之际西学东渐
1、元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的社会背景:元帝国对 欧亚的征服、中亚交通的开辟为中外文化 交流创造了条件。
中外文化交流的深远意义:异邦的先 进技术,如阿拉伯天文学、数学流入中国 科技界;中国的火药、印刷术、历法、数 学、瓷器、茶、丝绸、绘画、算盘等在欧 亚大陆广泛传播,世界文化总体面貌因此 更为辉煌灿烂。
①郑和船队
郑和船队包括:宝船、马船、战船、座船(战 座船)、粮船、水船等。宝船———帅船,宝船是 船队中的帅船,用作使团领导成员和外国使节乘坐, 以及装载明朝赠给各国的礼品和各国回赠的珍宝。 马船———快速的综合补给船,搭载中层官员、军 需品、各国朝贡的动物,并能作战。战船———护 航用,吨位小,机动灵活,配有火器和战斗员,保 障整个船队航行安全。座船———用于船队防海盗 袭击和执行两栖作战。粮船———装载粮食和副食 品。水船———储存运载淡水。
大指 发南 现针
的 西 传 促 进 了 人 类 的 地 理
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改变了原来只有僧侣才能 读书和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科学的突飞猛进 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中国火药传入欧洲,不仅对欧洲火器的发展和作 战方法的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欧洲近代社会 的变革和科学的兴起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都起着重大 作用,并最终成为了欧洲人征服世界的利器。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启程东来
晋见忽必烈
旅行中的伊本·白图泰
伊本.白图泰在中国的旅行路线
伊本·白图泰在游历中
鄂多立克(1286~1331年),意 大利圣方济各会会士,中世纪四大 旅行家之一,与马可·波罗、伊本·白 图塔、尼哥罗·康梯齐名。 1316年开 始周游世界的旅行, 1325年到达元 朝大都,协助总主教孟德高维诺传 教。到过福州和泉州。1328年启程 回国 ,著有《鄂多立克东游录》, 在欧洲广为流传。
2、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2)郑和宝船和航海技术 (3)郑和七下西洋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第一,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要 派郑和到海外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见于《明史·郑和传》:“成祖疑 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第二,扬威海外。《明史》 郑和传又有一句话:“且欲耀 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向海 外显示中国的强大。
文字狱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 措施。清代前期文字狱的冤滥,遏制言 论,禁锢思想,造成了“万马齐喑”的 严重历史后果;它极大地桎梏了学术思 想的发展,助长了阿谀奉承、诬告陷害 之风,是历史展中的浊流。到乾隆末叶, 一方面清廷已经通过文字狱达到了预期 目的,另一方面,隐伏着的社会危机日 益加剧,清代统治者面临着比反清思想 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文字狱遂趋于平 息。
清代文字狱 ,一般以康熙二年(1663)的 《明史》案为起始,亦有追溯到顺治
五年(1648)毛重倬等仿刻《制艺序》案的, 下限则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的贺世盛《笃 国策》案。在康、雍、乾三朝的百余年间, 文字狱多达上百起,而且愈演愈烈 。
清代文字狱大致有3种情况 :①清先世曾臣 服于明朝,受官袭爵,闻命即从。入主中原之 后,清廷对此段史事讳莫如深,因此,不仅将 旧有史籍刊削、禁毁,而且对凡继续编写乃至 收藏者,则以“大逆”之罪滥加诛戮 。②清初 反清思想久久不能消弭,尤其是汉族士大夫眷 恋故明,宣扬“夷夏之防”一类思想,对巩固 清廷统治极为不利。为了强化满洲贵族的封建 专制统治,对反清思想就势必要用暴力加以打 击。③康雍之际,清皇族中权力斗争空前激化, 史称夺嫡之争。雍正帝为巩固其帝位,不惜借 助文字狱来打击“党附诸王”的势力。
第五,向世界宣传世界秩序的理 想——“天朝礼制体系”。就是建立一 个国不分大小、强弱的平等的和谐世 界。明成祖曾经给西洋各国有一个诏 书,这个诏书有以下这么几句话: “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 心,施恩布德。凡覆载之内,日月所 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 欲使之遂其生业,不至失所”。
(2)郑和宝船和航海技术
二、早期启蒙思潮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高扬了人的 主体性,造成对正宗统治思想的一种反叛, 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
早期启蒙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从不同侧面与封建社会晚期的正 宗文化-程朱理学展开论战,甚至批判锋 芒直指专制君主。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 早期启蒙思想的影响。《金瓶梅》、 “三言”、“二拍”是城市经济发展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社会现实的反 映; 《儒林外史》、《红楼梦》在更大 的广度和深度上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病端, 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郑和画像
郑和下西洋船队编队模拟效果图
郑和船队图(电脑制作)
郑和每次出使,乘 船多达一二百艘,其中, 第一次下西洋乘船为 208 艘,宝船62艘,总 人数达27800余人,是 我们目前所知七下西洋 中动用船只最多的一次。
第八章 元明清:沉暮与开新
一、空前严厉的文化专制 二、早期启蒙思潮 三、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空前严厉的文化专制
1、文字狱盛行,文化领域气氛恐怖。
2、统治者崇正宗、灭异端,中国文 化遭到巨大浩劫。明朝以程朱理学为 宗,乾隆发动了19年的禁书活动。
1、文字狱Baidu Nhomakorabea行,文化领域气氛恐怖。
明文字狱始见于洪武七年( 1374 ) , 贯穿洪武一朝,是明太祖朱元璋为推行文化 专制统治所采取的极端手段,并为后世封建 统治者所效法。
第三,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 力,维护国家安全。当时,威胁明朝 安全的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东部海 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和 西北的帖木儿帝国。因此郑和下西 洋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海上打击倭寇 以及从海上包围帖木儿帝国。
第四,发展海外贸易。房仲 甫先生与李二和先生的《与郑和 相遇海上》一书,认为郑和下西 洋既有浓厚的经济目的,又有明 确的政治目的,前者表现为亚非 贸易网的建立,后者则体现在与 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