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运动与变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相一般可以分为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如入海处 的三角洲相)三类。其中每类又可细分成若干种相。如海相 可分为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深海相等;陆相可分为 坡积、冲积、洪积、湖泊、沼泽、冰川、风成等相。
岩相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空间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比 如,当地壳下降时,陆地面积缩小,而海洋面积扩大,也就 是海水逐渐侵入大陆,沉积为“海侵层位”,反之为“海退 层位”。
(或虽有上升,但未升出海面) 情况下,形成连续沉积的岩层, 老岩层沉积在下,新岩层在上, 不缺失岩层,这种关系称整合接 触。
其特点是:岩层是互相平行 的,时代是连续的,岩性和古生 物特征是递变的。整合岩层说明 在一定时间内沉积地区的构造运 动的方向没有显著的改变,古地 理环境也没有突出的变化。
2019/12/30
垂直升降造成的地貌
河流阶地 准平原和夷平面
2019/12/30
海平面升降的的证据
2019/12/30
2019/12/30
垂直运动在地层中的反映
沉积厚度和沉积环境的变化 沉积环境反映垂直升、降变化 沉积厚度反映岩石圈升降的幅度
2019/12/30
沉 积 厚 度 与 地 壳 下 降
2019/12/30
2019/12/30
二、构造运动的证据
(一)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地貌标志
2.测量数据
(二)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地层厚度
2.岩相分析
3.构造变形
4.地层接触关系
2019/12/30
1.地层厚度
2019/12/30
万 米
2019/12/30
2.岩相分析
人们把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群的综合特征, 称为岩相。岩相是岩层形成环境的物质表现,一旦沉积环境 发生变化,沉积物的岩性和生物特征也即随之变化。
2019/12/30
二、地壳构造与演化理论的建立
法国博蒙 收缩说 固定论与活动论 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2019/12/30
第二节、地壳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一)构造运动的方向性 按照构造运动的方向,大致可分为两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水平运动 地壳或岩石圈物质大致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进行的运动,叫水
2019/12/30
层位
海侵层位 海退层位
定义
特点
现象 地壳
运动
海 水 向 大 陆 方 沉积物颗粒自下而上由粗 海进 地壳
向 侵 入 形 成 的 变细(图 3.45a)。厚度较大, 超覆 下降
地层及其位置。 保存较好
海 水 向 海 洋 方 沉积物颗粒自下而上由细 海退 地壳
向 后 退 形 成 的 变粗 (图 3.45b)。厚度较小, 退覆 上升
地层及其位置。 不易保存,甚至缺失,出现
沉积间断。
2019/12/30
岩层剖面上岩相的变化:
海侵层位(A)与海退层位(B) 1、2、3、4表示海面位置的变化; aa‘、bb’表示垂直剖面位置
2019/12/30
沉积旋回剖面示意图
3.构造变形--褶皱和断裂
2019/12/30
4.地层接触关系
1、整合接触 当地壳处于相对稳定下降
源自文库
2019/12/30
(二)构造运动的速度和幅度
除去地震、断层等在短暂时间内可引 起显著的变形、位移外,一般地讲, 构造运动是岩石圈的一种长期而缓慢 的运动,其速度以每年若干毫米或若 干厘米计,因此凭人们的感官无法直 接感觉出来。
2019/12/30
(三)构造运动的周期性和阶段性
在地球演化历史中,构造运动无论是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 都表现为比较平静时期和比较强烈时期交替出现。在比较平 静时期,运动速度和幅度都小;在比较强烈时期,运动速度 和幅度都大。在漫长地史发展过程中,曾有过多次构造运动 相对缓和和相对强烈阶段,因而使构造运动表现出明显的周 期性。构造运动从缓和到强烈,叫做一次构造旋回。一次构 造旋回往往要经历2亿年左右的时间。
平运动。这种运动常表现为岩石水平方向的挤压和拉张,也就是产 生水平方向的位移以及形成褶皱和断裂,在构造上形成巨大的褶皱 山系和地堑、裂谷等。所以,从19世纪中叶开始,也称这种运动为 造山运动。 2.垂直运动
地壳或岩石圈物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叫垂直运动,也叫 升降运动。它常表现为大规模的缓慢的上升或下降,形成规模不等 的隆起或拗陷,并引起海侵、海退,也就是导致海陆的变化。1890 年,G.K.吉尔伯特称这种大面积的升降运动为“造陆运动”。
2、不整合接触 由于构造运动,往往使沉积中断,形
成时代不相连续的岩层,这种关系称不 整合接触。两套岩层中间的不连续面, 称不整合面。
2019/12/30
第一节 概述
一、地壳运动概述 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
位的作用,叫作构造运动。 构造变动-----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的永久变形,称为构造变动。 构造运动主要按时间分为(古)构造运动——发生于新近纪以前,
如吕梁、晋宁、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老阿尔卑斯)运 动。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和第四纪;如喜马拉雅运动 现代构造运动——五六千年前至现代。
地球历史每经过一次大的构造旋回,都要引起世界性的或区 域性的海陆、气候、生物、环境的巨大变化;同时,一次大 的构造旋回还往往包括若干次一级的和更次一级的构造旋回, 导致区域性的或局部性的地理变化。构造运动的周期性,自 然也就决定了地球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所以地史可以划分为 许多代,代又分为若干纪,纪还可分为几个世,就是这种阶 段性的反映。
2019/12/30
挤压 水平运动 (造山运动) 拉张
垂直运动:升降运动 (造陆运动)
2019/12/30
水平运动的表现
大陆漂移学说
1912年魏格纳的提出 证据:海岸线弯曲形状、古生物化石、地质构造、 古气候 50~60年代,古地磁、海底调查、地震台网以古生物、古气
候等研究进展证实了水平运动
现代板块构造理论得到了证实
2019/12/30
2019/12/30
舌 羊 齿:C-P 陆 生 蕨 类 植 物
2019/1分2/30布在澳大利亚、印度、南美和非洲
中龙:C - P 淡水生活的小型爬行动物, 分布在南美的巴西和南非
2019/12/30
2019/12/30
垂直运动的表现
垂直变位
指岩石圈沿地球半径方向发生的位移 实例:意大利塞拉比斯古庙的遗迹
岩相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空间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比 如,当地壳下降时,陆地面积缩小,而海洋面积扩大,也就 是海水逐渐侵入大陆,沉积为“海侵层位”,反之为“海退 层位”。
(或虽有上升,但未升出海面) 情况下,形成连续沉积的岩层, 老岩层沉积在下,新岩层在上, 不缺失岩层,这种关系称整合接 触。
其特点是:岩层是互相平行 的,时代是连续的,岩性和古生 物特征是递变的。整合岩层说明 在一定时间内沉积地区的构造运 动的方向没有显著的改变,古地 理环境也没有突出的变化。
2019/12/30
垂直升降造成的地貌
河流阶地 准平原和夷平面
2019/12/30
海平面升降的的证据
2019/12/30
2019/12/30
垂直运动在地层中的反映
沉积厚度和沉积环境的变化 沉积环境反映垂直升、降变化 沉积厚度反映岩石圈升降的幅度
2019/12/30
沉 积 厚 度 与 地 壳 下 降
2019/12/30
2019/12/30
二、构造运动的证据
(一)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地貌标志
2.测量数据
(二)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地层厚度
2.岩相分析
3.构造变形
4.地层接触关系
2019/12/30
1.地层厚度
2019/12/30
万 米
2019/12/30
2.岩相分析
人们把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群的综合特征, 称为岩相。岩相是岩层形成环境的物质表现,一旦沉积环境 发生变化,沉积物的岩性和生物特征也即随之变化。
2019/12/30
二、地壳构造与演化理论的建立
法国博蒙 收缩说 固定论与活动论 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2019/12/30
第二节、地壳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一)构造运动的方向性 按照构造运动的方向,大致可分为两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水平运动 地壳或岩石圈物质大致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进行的运动,叫水
2019/12/30
层位
海侵层位 海退层位
定义
特点
现象 地壳
运动
海 水 向 大 陆 方 沉积物颗粒自下而上由粗 海进 地壳
向 侵 入 形 成 的 变细(图 3.45a)。厚度较大, 超覆 下降
地层及其位置。 保存较好
海 水 向 海 洋 方 沉积物颗粒自下而上由细 海退 地壳
向 后 退 形 成 的 变粗 (图 3.45b)。厚度较小, 退覆 上升
地层及其位置。 不易保存,甚至缺失,出现
沉积间断。
2019/12/30
岩层剖面上岩相的变化:
海侵层位(A)与海退层位(B) 1、2、3、4表示海面位置的变化; aa‘、bb’表示垂直剖面位置
2019/12/30
沉积旋回剖面示意图
3.构造变形--褶皱和断裂
2019/12/30
4.地层接触关系
1、整合接触 当地壳处于相对稳定下降
源自文库
2019/12/30
(二)构造运动的速度和幅度
除去地震、断层等在短暂时间内可引 起显著的变形、位移外,一般地讲, 构造运动是岩石圈的一种长期而缓慢 的运动,其速度以每年若干毫米或若 干厘米计,因此凭人们的感官无法直 接感觉出来。
2019/12/30
(三)构造运动的周期性和阶段性
在地球演化历史中,构造运动无论是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 都表现为比较平静时期和比较强烈时期交替出现。在比较平 静时期,运动速度和幅度都小;在比较强烈时期,运动速度 和幅度都大。在漫长地史发展过程中,曾有过多次构造运动 相对缓和和相对强烈阶段,因而使构造运动表现出明显的周 期性。构造运动从缓和到强烈,叫做一次构造旋回。一次构 造旋回往往要经历2亿年左右的时间。
平运动。这种运动常表现为岩石水平方向的挤压和拉张,也就是产 生水平方向的位移以及形成褶皱和断裂,在构造上形成巨大的褶皱 山系和地堑、裂谷等。所以,从19世纪中叶开始,也称这种运动为 造山运动。 2.垂直运动
地壳或岩石圈物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叫垂直运动,也叫 升降运动。它常表现为大规模的缓慢的上升或下降,形成规模不等 的隆起或拗陷,并引起海侵、海退,也就是导致海陆的变化。1890 年,G.K.吉尔伯特称这种大面积的升降运动为“造陆运动”。
2、不整合接触 由于构造运动,往往使沉积中断,形
成时代不相连续的岩层,这种关系称不 整合接触。两套岩层中间的不连续面, 称不整合面。
2019/12/30
第一节 概述
一、地壳运动概述 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
位的作用,叫作构造运动。 构造变动-----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的永久变形,称为构造变动。 构造运动主要按时间分为(古)构造运动——发生于新近纪以前,
如吕梁、晋宁、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老阿尔卑斯)运 动。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和第四纪;如喜马拉雅运动 现代构造运动——五六千年前至现代。
地球历史每经过一次大的构造旋回,都要引起世界性的或区 域性的海陆、气候、生物、环境的巨大变化;同时,一次大 的构造旋回还往往包括若干次一级的和更次一级的构造旋回, 导致区域性的或局部性的地理变化。构造运动的周期性,自 然也就决定了地球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所以地史可以划分为 许多代,代又分为若干纪,纪还可分为几个世,就是这种阶 段性的反映。
2019/12/30
挤压 水平运动 (造山运动) 拉张
垂直运动:升降运动 (造陆运动)
2019/12/30
水平运动的表现
大陆漂移学说
1912年魏格纳的提出 证据:海岸线弯曲形状、古生物化石、地质构造、 古气候 50~60年代,古地磁、海底调查、地震台网以古生物、古气
候等研究进展证实了水平运动
现代板块构造理论得到了证实
2019/12/30
2019/12/30
舌 羊 齿:C-P 陆 生 蕨 类 植 物
2019/1分2/30布在澳大利亚、印度、南美和非洲
中龙:C - P 淡水生活的小型爬行动物, 分布在南美的巴西和南非
2019/12/30
2019/12/30
垂直运动的表现
垂直变位
指岩石圈沿地球半径方向发生的位移 实例:意大利塞拉比斯古庙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