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质量控制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质量控制图
1 质量控制样的测量及参数计算
l.1 质量控制样的选用原则和要求
l.1.1 质量控制样的选用原则
(1)质量控制样的组成应尽量与所要分析的待测样品相似。
(2)质量控制样中待测参数应尽量与待测样品相近。
(3)如待测样品中待测参数值波动不大,则可采用一个位于其间的中等参数值的质量控制样,否则,应根据参数幅度采用两种以上参数水平的质量控制样。
l.1.2 对质量控制样的要求
(1)测量方法与待测样品相同。
(2)与待测样品同时进行测量。
(3)每次至少平行测量两次,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得大于标准测量方法中所规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的两倍,否则应重做。
(4)为建立质量控制图,至少需要积累质量控制样重复实验的20个数据,此项重复测量应在短期内陆续进行,例如每天测量平行质量控制样一次,而不应将20个重复实验的测量同时进行,一次完成。
(5)如果各次测量的时间隔较长,在此期间可能由于气温波动较大而影响测定结果,必要时可对质量控制样的测定值进行温度校正。
1.2测量数值的积累及参数的计算
l.2.1 测量数值的积累
当质量控制样的测量数据积累至20个以上时,即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出总均值X、标准偏差s(此值不得大于标准测量方法中规定的相应参数水平的标准偏差值)、平均极差(或差距)R 等。
式中,X i和X为平行测量控制样的测量值和平均值。
l.2.2 质量控制图的参数的计算
各种类型的质量控制图的基本参数计算公式列入表1。表中给出的是3σ控制限的计算公式,有时用2σ控制限,因此使用时应注意二者的换算。
表1 质量控制图的参数计算公式
控制图类型中心线3σ控制限
平均值±A 1
或±A 2
标准偏差B 2(下)和
B 4(上)
极差D 3(下)和
D 4(上)
当样本大小相同时,即各组由相同数目的观测值构成时,系数A l,A2;B2,B4,D3,D4的数值列于表2。
表2 系数数值表
每组观测
值个数
平均值图标准偏差图极差图变换因子 n A1 A2 B2 B4 D3 D4
n
n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750
2.394
1.880
1.596
1.410
1.277
1.175
1.094
1.028
O.973
0.925
O.884
O.848
0.818
1.880
1.023
0.729
0.577
O.483
0.419
0.373
O.337
O.308
O.285
0.256
0.249
0.235
O.223
O
0.030
O.118
0.185
0.239
O.284
O.321
0.354
0.382
O.406
O.428
3.267
2.568
2.266
2.089
1.970
1.883
1.815
1.761
1.716
1.679
1.646
1.618
1.594
1.572
O
O
0.076
0.136
0.184
O.223
O.258
O.284
0.308
O.328
0.348
3.267
2.575
2.232
2.115
2.004
1.924
1.864
1.816
1.777
1.744
1.716
1.692
1.671
1.652
0.7071
0.8165
O.8660
O.8944
0.9129
O.9258
O.9354
0.9428
O.9487
O.9535
0.9574
0.9608
0.9636
O.9661
2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方法
2.1 质量控制图的基本组成及绘制原理
2.1.1 质量控制图的基本组成
见图1
(1)预期值----即图中的中心线。
(2)目标值----即图中的上、下警告限之间的区域。
(3)实际值的可接受范围----即图中的上、下控制限之间的区域。
(4)辅助线----上、下各一线,在中心线两侧与上、下警告限之间各一半处。
2.1.2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
根据测定质量控制样积累数据计算的X与s或R,绘制成所需的质量控制图。随后将制图所依据的各原始数据顺序点在图的相应位置上。
(1)如其中有超出控制限者予剔除。如剔除的数据较多使其总数少于20个时,尚需补充新的测量数据,重新计算各参数并绘图,再同样点上各数据。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落在控制限内的数据≥20个为止。
(2)落在X±s(或X±1/3A2R)范围内的点数应该占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