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对于英语高效课堂的意义研究》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对于英语高效课堂的意义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
学习中,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预习是自学的一种形式,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起始阶段,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开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一环。搞好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预习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多种途径去尝试解决问题,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手段来表达交流和反思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总有一天要走上社会,很多时候要靠自学来获取知识。如果在小学阶段,能够通过预习,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就能为将来高一级学校深造或走上社会的学习带来很大好处。将来,就不会在大量更新的知识面前不知所措,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学生应形成适合自己学习需要的英语预习策略,并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习策略。“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
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小学生特点的英语自主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效预习则是其中的一种。
然而当前的小学英语预习作业中,教师布置最多的是听音式和朗读式的作业。这虽是一种最简单、最低的要求,但是要求过于泛泛,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再加上小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自觉意识较弱,长期以往效果并不明显,随着英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让学生拥有坚固的基础和灵活的语言运用技能,无疑成了我们每位英语教师的重头工作。为此,我们都会在课前作一番精心的设计,以此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但是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而教材的知识量也很大,仅靠四十分钟完成要求的内容,时间会显得非常紧迫,而且效果也未必会理想。因此,激发和鼓励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活动,掌握有效预习策略便成了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准备是备课,学生的准备就是“预习”。
何谓预习,预习是指教师在讲课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所学知识进行的自学。
“预习”是自学的一种形式,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起始阶段,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开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一环。搞好预习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预习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学习的过程,是探究并体会的过程,是形成见解和成果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过程。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
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从而为他们接下来有的放矢地听课学习做好准备。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预习其实质是学生的一种主动自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所以他主张“人的学习应以自主学习的潜能发挥为基础。”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皮亚杰把儿童看成一个“独立的变量”,反对传统上把儿童看成是一个依赖的变量。一再强调认识是一种主动积极而不断建构的活动,儿童并不只是受教育于成人,他们自己也能独立进行学习。1956年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的模式,教师不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一系列的发现行为去发现并获得所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必须经过自己主动的探索和寻找,从而获得知识的答案,那么想要不做被动的听众,而是自己主动去探索,对学生来说,课前预习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布鲁纳提出认知策略的概念之后,心理学家们除了强调培养自学能力以外,还从认知策略的角度来解释学会学习的确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针对“课前预习”,许多教师从各个学科领域探寻了预习的意义、方法和策略等。在20世纪90年代,江苏洋思中学创设的“先
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证明了放手让学生先学是可行的,学生能自主试学,甚至可以学得很好。但是当堂训练与考试相似,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当堂批改,下课立即收交。整个课堂像考试一样紧张,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是思维的紧张,因而换来学习的高效。洋思人认为“课改的目的是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将课堂变成师生高效发展的课堂,共赢的课堂。”洋思不否认在现有体制下学校对分数的追求,他们说“追求分数是现实背景下必须做到的,没有分数今天就过不了关,追求分数是生存的必须,现实的必须,发展的必须。”但“追求分数必须科学合理,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在这一方面国内做的好的当属著名教育家魏书生,魏书生的“六步自学法”享誉全国。魏书生曾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九十九,这个比例也许是夸张了点,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是有自求得知能力的。”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让他们具有终生学习的资本,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就是在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提出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研究,杜郎口中学明确:只有先学,有一定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经过充分预习,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还显稚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