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诊断学-绪论+发热

合集下载

诊断学课件:1-临床诊断学__发热

诊断学课件:1-临床诊断学__发热

二、发生机制
1、致热源性
(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
外源性致热原
激活
白细胞
产生和释放
内源性致热原
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
骨骼肌紧张性增高
散热减少
体温升高
产热增加
2、非致热源性发热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 2.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 3.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
骨骼肌收缩 竖毛肌收缩 腺体抑制 血管收缩
高热持续
持 续 时 间
数小时:疟疾 数天:肺炎球菌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 数周:伤寒
特 点
头痛 皮肤灼热、潮红 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心率加快
食欲减退、腹胀或便秘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严重者)
发热的时相及其特点
分期 体温上升期 (寒战期 )
高峰期 (热稽留期)
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
四、临床表现
发热的分度 1.低热 37.3~38℃ 2.中等度热 38.1~39 ℃ 3.高热 39.1~41 ℃ 4.超高热 41 ℃以上
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1)体温上升期 骤升型:体温几小时内达39~40Ċ或以上,如疟疾。 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如结核。
呼吸困难可分为肺源性、心源性、中 毒性和神经精神性。不同病因特点有异, 应根据临床特点及伴随症状综合分析鉴别。
【思考题】
1)什么是呼吸困难? 2)简述肺源性呼吸困难类型? 3)简述心源性呼吸困难有哪几 种情况?
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1.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度以上的高水平, 达数天或数周。 2.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3.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


1、对一个发热的病人,我们通常应该想到哪些问诊要点?
2、发热的分度是怎样的?
3、感染性发热最常见的病原体:(A)ﻫA. 细菌 B.病毒 C .真菌 D. 支原体 E.衣原体
4、体温39℃,为 (B)
A、低热 B、中等度热 、高热 D、超高热 E、以上都不对
5、非感染性发热是(E)
A、胆囊炎 B、支原体肺炎 C、疟疾 D、痢疾 E、风湿热
A、稽留热 B、弛张热 C、回归热 D、间歇热 E、波状热
教 学主要内 容
时间
分 配
绪论
40分钟
一、何谓“诊断学”
2、作用:防治疾病
3、方法:将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结果,根据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再经过分析、综合、推理,对所获得的有关健康状态和疾病本质进行判断并提出可能的诊断。
4、内容:
二、临床诊断的种类和步骤:
5、临床诊断的种类:
(1)病因诊断
(2)病理解剖诊断
(3)病生诊断
6、 临床诊断的步骤(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直接诊断
7、 问诊详细的体格检查(不典型的)借助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三、学习诊断学的目的、方法和要求
40分钟
发热大课:(具体分配见下)
50分钟
1、发热的概念、正常范围及其生理变异
七、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将被检者心电活动用心电图机描记下来的曲线图即心电图
八、诊断的种类
病因诊断根据致病以素所作出的诊断,它能明确提出致病的主要以素和疾病的本质
病历解剖诊断是对病变的部位、性质、组织结构或细胞水平的病变均能提出明确的诊断
病理生理诊断反映疾病时器官或机体功能状态的诊断
九、基本要求
独立问诊、系统体检

诊断学发热医学课件

诊断学发热医学课件
谢谢您的观看
脱水
发热可导致身体水分流失,引起脱水。
并发症
01
肺炎
发热可导致肺炎,表现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
0溢液等。
03
败血症
发热可引发败血症,表现为高热、寒战、关节疼痛等。
04
发热的诊断
病史询问
1
询问发热的起病时间、热型及持续时间等。
2
询问是否有伴随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等 。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开展医务人员发热诊断和治疗的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
加强流行病学监测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
通过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掌握疫情 动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疫苗接种
推广疫苗接种,提高接种率,增强人群的免疫力,降低感染 的风险。
THANKS
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
产热过程
主要包括基础代谢、食物性产热和运动性产热。正常情况下,机体产热和散热保 持动态平衡,维持体温稳定。
散热过程
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呼吸、排尿等途径进行。当发热时,散热过程受到抑制,导 致散热减少。
常见热型及意义
常见热型
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等。
意义
不同热型对发热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帮助医生判断发热的原因和病 情严重程度。例如,稽留热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等严重感染,弛张热常见于败 血症等。
3
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家族史等特殊病史。
体格检查
01
检查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02
检查全身各器官和淋巴结是否肿大。
检查皮肤是否有皮疹、出血点等异常。
03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沉等常规检查。

1诊断学绪论发热

1诊断学绪论发热

发 热
52
(二)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吸收热 ) (1)机械、物理、化学性损伤 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 大面积烧伤 (2)组织坏死或细胞破坏 白血病、肿瘤、急性溶血 (3)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53
2. 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抗体复合物 → 激活致热原细胞
内源性致热源
血脑屏障
白细胞致热源 (干扰素、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体温调节中枢
产热大于散热
发热
48
(二)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直接受损: 颅脑疾病 产热增加的疾病: 癫痫的持续状态,甲亢 散热减少的疾病: 大面积的皮肤病,心力衰竭
49
三、[病因与分类]
感染性: 占发热病因的 50%~60% 细菌:43% 病毒:6%
28
五、系统回顾:重复询问以防遗漏; 全面估计各 系统状态 六、个人史: 1、个人生活史(出生地、居地、是否到过地方 病、传染病流行地区) 2、婚姻情况、嗜好 3、工作情况:职业、工种、毒物(沙尘、铅) 4、冶游史
29
七、婚姻史 八、月经史和生育史:月经周期、行经期、末次月经 或闭经年龄 此外:月经量、色、有无痛经、白带 行经期(3-6天) 初潮年龄 末次月经时间 月经周期(28-30天)
沫痰,无明显发热、胸痛,自视为“感冒”,服用
“感冒清”及中药冲剂(名不详) 3 天无效,未再 治
25
3周前咳嗽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可至5分钟,致
使患者气紧耗竭。痰变粘稠渐有发热、畏寒,寒热往 来,午后明显,汗多但无夜间盗汗。数日后觉左胸上
份钝痛,咳嗽、深呼吸及右侧卧时加重,在当地县医
院门诊胸片谓左上肺炎,用青霉素肌注(量不详)每

《诊断学-发热》PPT课件32页PPT

《诊断学-发热》PPT课件32页PPT

2、弛张热(败血症热):remittent fever • 高热常>39°C ,最低时也高于正常 • 24小时内波动≥2°C 如:败血症,重症结核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骤升与骤降型,波幅大似尖峰状 •高热期与无热期短期内反复交替 如:疟疾 急性肾盂肾炎
4、波状热:undulant fever •缓升与缓降型,似波浪状 •高热期与无热期在数天后反复交替 如:布鲁菌病
5、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骤升与骤降型,波幅大似城墙状 •高热期与无热期数天后反复规律交替 如:霍奇金病
6、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如:结核病 风湿热 肺炎
注意: 、热型与个体反应强弱有关, 体质弱, 年老者可不发热。 、滥用药物可干扰典型的热型
4、伴随症状:
《诊断学-发热》PPT课件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发热
fever
概述
皮质
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
神经、体液
产热
散热
正常体温
正常体温:
骤升型:体温在数小时内达39°C以上,常伴 寒战。如:大叶性肺炎,疟疾。
缓升型:体温数日内缓升达高峰。
如:伤寒呈阶梯状上升,结核。
• 高热持续期: 皮肤潮红、灼热、呼吸深快等。 具有不同的热型
• 体温下降期: 骤降型:疟疾 缓降型:伤寒
3、热型:
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 持续高热(T>39°C~40°C)达数天或数周 • 24小时内波动≤1°C 如:大叶性肺炎,伤寒

诊断学-发热(新)【优质PPT】

诊断学-发热(新)【优质PPT】
1、体温持续39~40℃之间,24小时内波动 范围不超过1℃为: A 稽留热 B波状热 C 弛张热 D不规则热 E间竭热
2、间歇热见于 A 败血症 B 肺气肿 C 疟疾 D 伤寒
2021/10/10
33
习题
1、引起发热的原因分为___和____两大类. 2、大叶性肺炎常出现哪种热型: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波状热 E不规则热
2021/10/10
4
发热
(fever)
2021/10/10
5
【概念】
当机体在致热原或各种原因使机体产 热过多和(或)散热减少,致使体温上 升超过正常值时称发热(fever)。
当机体在某些致热原物质的强烈作 用下,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寒 战。
2021/10/10
6
一、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人一般为 36-37℃ 左右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1℃, 下午〉上午,运动、进餐、月经前及妊
(hyperpyrexia) above 41℃
2021/10/10
15
临床表现
三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 下降期
一、体温上升期
乏力、肌肉酸痛、畏寒、寒战、皮肤 苍白、畏寒、寒战等
畏寒:皮肤散热减少刺激皮肤的冷觉感 受器并传至中枢。
寒战:中枢发出的冲动经神经传至运动
终板,引起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辅以启发式提问。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2021/10/10
3
几个概念:
症状(symptom):指病人能够主观感受到的不适、 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如头痛、乏力、多梦。
体征(sign):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 常改变, 如心脏杂音、肺部罗音、肝脾大等。

诊断学-发热

诊断学-发热

②高热持续期:皮肤潮红面灼热,呼吸、心跳加快,出汗等。
③体温下降期:皮肤潮湿,大量出汗,可出现血压下降,甚
至休克。(骤降型、缓降型)
第一节 发 热
热型及临床意义
一、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者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 不超过1℃。(肺炎链球菌肺炎、伤寒、斑疹伤寒高热期)
第一节 发 热
第一节 发 热
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临床分度:口腔温度 ①低热:37.3℃-38.0℃ ②中度热度:38.1℃-39.0℃ ③高热:39.1℃-41.0℃ ④超高热:41.0℃
第一节 发 热
临床表现
二、发热过程:一般分三个阶段 ①体温上升期: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或者寒战,肌肉
酸痛,疲乏无力等(骤升型、缓升型)
第一篇 症状诊断
第一章 常见症状
第一节 发 热
第一节 发 热
定义
当机体因致热原作用,或各种原因引起体
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至产热过多和(或)散
热减少,使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第一节 发 热
病因
一、感染性发热: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 旋体、寄生虫、真菌等。
二、非感染性发热:①无菌性坏死物吸收
热型及临床意义
二、弛张热:体温持续在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在2℃以上,但都高于 正常体温。(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第一节 发 热
热型及临床意义
三、间歇热:高热与无热期(间歇期)交替出现。即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 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如此反复发作。(疟
疾、急性肾盂肾炎)
第一节 发 热
热型及临床意义
四、回归热:高热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即体温骤然上升 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霍奇金病)

诊断学基础第一章 发热

诊断学基础第一章 发热

第一章发热一、概念: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正常情况下体温一般为36――37度左右。

一昼夜上下波动不超过1度。

二、发热的三个基本机制是:(一)体温调定点上升:1、细菌感染。

2、感染。

原因:外生致热原(细菌、病毒等)激活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内生致热原,内生致热原通过血-脑屏障后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的释放,发热中枢调节介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发热中枢调节介质包括正调节介质(前列腺素E等)和负调节介质(精氨加压素等)。

(二)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1、颅脑外伤。

2、颅内出血。

3、炎症。

4、中暑、中毒等。

体温调节中枢;高级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次级中枢是延髓、脊髓等(对体温信息有一定的整合功能)。

(三)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1、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产热过多)。

2、广泛性皮肤病(散热减少)。

三、原因:能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大致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其中以前者多见。

(重点掌握哦!)(一)感染性发热:1、概念:是指各种病原体感染所致的发热,不论是局部性还是全身性均可引起发热。

2、常见的病原体包括:⑴病毒:SARS病毒、H5N1-2禽流感病毒、HIV等。

⑵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

(二)非感染性发热:1、概念:是指各种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热。

2、常见的有:⑴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①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a、大手术:手术分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

b、内出血:可能与血液蛋白质分解产物吸收等因素,影响T调节中枢有关。

c、大面积烧伤: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心肌、肺、脾等脏器的梗死或肢体坏死等。

③组织细胞坏死与细胞破坏:如肿瘤坏死、白血病、溶血反应等。

⑵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热、结缔组织疾病食物过敏等。

⑶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⑷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等。

⑸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失常而发热。

《诊断学》—发热

《诊断学》—发热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 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多为低热,常 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发热性范畴。
常见的功能性低热有:
①原发性低热: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体温调节障碍或 体质异常,低热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热型较规则,体 温波动范围较小,多在0.5℃以内。 ②感染后低热:由于病毒、细菌、原虫等感染致发热后,低热 不退,而原有感染已愈。此系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的调节功 能仍未恢复正常所致,但必须与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潜在 的病灶(如结核)活动或其他新感染所致的发热相区别。 ③夏季低热:低热仅发生于夏季,秋凉后自行退热,每年如此 反复出现,连续数年后多可自愈。多见于幼儿,因体温调节 中枢功能不完善,夏季身体虚弱,且多于营养不良或脑发育 不全者发生。 ④生理性低热:如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低热。月经 前及妊娠初期也可有低热现象。
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
(2)抗原—抗体反应: 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 (4)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癣以及慢性心力衰竭
而引起的发热,一般为低热。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①物理性,如中暑; ②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 ③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上述各种原因可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致使其功能失常而 引起发热,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发热
发热的概念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 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 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 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 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诊断学》复习题库

《诊断学》复习题库

《诊断学》复习题库绪论症状学部分第一节发热一、填空题01.发热的分度是:低热①;中等度热②;高热③;超高热④02.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①和②两大类,而以③为多见。

03.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①和②两大类。

04.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①;②;③05.各种病原体如①等可引起感染性发热。

可以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

06.常见的功能性低热有:①、②、③、④07.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包括:①;②;③08.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可引起非感染性发热,这包括:①损害;②引起内脏器官或肢体坏死;③09.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下列几种原因:①抗原-抗体反应。

内分泌代谢障碍。

②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③10.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②;③11.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①、②、③、④、⑤、⑥12.稽热型常见于①;②;③等疾病。

13.弛张热型常见于①、②、③、④等疾病。

14.间歇热型可见于①、②等疾病。

15.波状热型常见于①16.回归热型可见于①、②、③、④等。

二、判断题01.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糖皮质激素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规则。

()02.热型与患者个体反应性的强弱无关。

()03.请对下列热型进行判断①弛张热型()②稽留热型()③不规则热型()④波状热型()⑤回归热型()⑥驰张热型()04.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以前者为多见。

()05.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06.低热是指37.3—38℃。

()07.高热是指39.1—41℃。

()三、名词解释01.发热(fever):02.稽留热(ontinuedfever):03.弛张型(remittentfever)或败血症热型:0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fever):05.波状型(undulantfever):06.回归热(recurrentfever):07.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四、选择题A型题01.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是:()A.感染性发热疾病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E.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性疾病02.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弛张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B.稽留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C.间歇热指体温升高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完整word版)诊断学教案

(完整word版)诊断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发热•诊断学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学科.•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专业学科的重要基础。

•诊断学是培养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关键学科。

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常见症状与体征•问诊•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心电图检查、X线诊断、超声波检查•病历编写与诊断思维方法•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三、常见症状与体征•症状是指在患病状态下,病人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受,主要是病人主观感觉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胸痛、恶心、眩暈等。

•体征是指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发现的异常表现,如心脏杂音、肺部啰音、肝肿大等。

四、问诊问诊是以对话方式向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情或健康状态的一种诊断方法五、检体诊断•检体诊断医生应用自己的感官(如眼、耳、鼻、手)或借助简单的工具(如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等),对病人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查找机体正常或异常,对其健康状态和病情进行评估后提出的临床判断.六、实验室诊断实验诊断是通过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试验方法对被检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获得疾病的病原体、组织的病理型态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再结合病情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七、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将被检者心电活动用心电图机描记下来的曲线图即心电图八、诊断的种类病因诊断根据致病以素所作出的诊断,它能明确提出致病的主要以素和疾病的本质病历解剖诊断是对病变的部位、性质、组织结构或细胞水平的病变均能提出明确的诊断病理生理诊断反映疾病时器官或机体功能状态的诊断九、基本要求●独立问诊、系统体检●熟悉检验、●熟悉心电图机、了解B超、X线检查●系统整理●病历书写●初步诊断十、注意事项:✓强调指出掌握正确的问诊和系统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忽视.✓在获得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实验检查项目和正确评价其结果也十分重要.✓必须建立客观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方能达到正确认识疾病的目的.✓最后,培养良好的医生素质也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指导学生如何接触病人:人际交往 2.确切的问诊而客观地了解病情 3.如何正确运用五大物理检查方法:
视、触、叩、听、嗅诊
发现和收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4.结合基础课:解剖、病理、生理学等
判断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表现,可能发生的疾病
(二)临床资料的重要性 ◆是诊断疾病的基础: 病史、症状、体征、化验、辅助检查 ◆亲自掌握,全面了解 ◆某些局限于系统器官的疾病可有全身的表现 ◇心肌炎:乏力,气促,休克等 ◇肝炎:乏力,黄疸,消化系统症状等 ◆某些全身性疾病可反应某局部器官的临床表现 ◇白血病:胸骨压痛、局部骨骼痛 ◇带状疱疹
例如:CT,MRI,PCR等,只要求会临床运用
(四)系统的体格检查无可替代
1.先进的实验室检查不能代替:
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和规范的思维程序 2.操作力求准确熟练:例如肝脏触诊
长时间的反复实践的不断训练: 要非常重视诊断学操作,是当医生的基本功
三.建立和完善正确的诊断思维 (一)临床思维的定义:
在临床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将疾病的一般规律应用到判 断特定个体所患疾病的思维过程。 临床思维包括两个要素: 1.临床实践:见习,实习,临床医生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科学思维: 对具体临床问题比较,推理,判断的过程。
◆合并症定义: 合并症是指在特殊的生理状况下或者一种疾病在发 展过程中,合并发生了另外一种或几种疾病,后一 种疾病不是特殊的生理状况或前一种疾病引起的。 例如: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
◆并发症与合并症的区别在于前后两种疾病之间有无 因果关系。有因果关系的就是并发症,无因果关系 的就是合并症。
五.学习诊断学的基本要求: 1.能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能较熟练掌握:
主诉、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2.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在体
格检查。 3.掌握及熟悉 ◆熟悉三大常规检查目的及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熟悉各种生化检查目的及临床意义 ◆熟悉血、尿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掌握心电图操作方法 ◆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分析 ◆写出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综合各方资料,对疾病提出初步诊断
感染 非 感

1致热

发病基制
司令部 中介
3
2体温调
节中枢
非 感 染
血管是主要散热组织
减肥 高热一个月的结果?
发热的临床分型(重点!)
低热
37.5~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1
生化
2
眩晕、意识障碍
1
器械检查(心电图、肺功能)
8
体格检查 基本方法 一般状态 合计学时
23
诊断思维
2
2
病历书写
2
2
64
发 热
要点:
1.发热的病因 2.发热的临床表现(热型及所见疾病 每年考) 3.发热的问诊要点
发热
一、发热的定义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
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1)内源性致热源: 主要的内源性致热源
由白细胞致热源、干扰素、巨噬细胞等合成并释放, 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二)非致热源性发热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各种颅脑外伤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炎症等。
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 癫痫持续状态、甲亢腺功能亢进症等。
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
◆皮肤、巩膜黄染 ◇生理性:进食大量桔子等 ◇病理性:病毒性肝炎、胆道梗阻、胰头癌 ◆触诊发现右上腹部包块 ◇肝癌 ◇肿大的胆囊
(三)实验诊断的教学原则
1.熟悉实验诊断临床应用 2.重点掌握: ◆实验项目检查的选择: ◆实验结果的分析 ◆根据化验结果指导疾病的诊断 ◆不要求掌握高精尖的实验室检测的具体做法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体温调节过程, 使产热大于散热,多为低热,属功能性发热范畴。
四、体温有几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呢?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测量部位。
腋表测量 口表测量 肛表测量
认识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
红外线体温计
发热
致热源性发热
非致热源性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 内源性致热源
(二)正确的诊断思维的重要性 ◆正确的诊断原于正确的诊断思维 ◆只有正确的诊断思维:才能从众多的资料中有效地挑选
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证据 ◆只有正确的诊断思维: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推理与判断.
(三)临床诊断思维原则
正确的诊断过程一定要经过三个阶段:
◆调查研究,搜集临床资料
1
生化
2
眩晕、意识障碍
1
器械检查(心电图、肺功能)
8
体格检查 基本方法 一般状态 合计学时
23
诊断思维
2
2
病历书写
2
2
64
特点: 内容多而散 临床课的基础 与各系统疾病密不可分
应对措施:
抓重点 分类整理:串糖葫芦 听课:一定记笔记 听课做题:同时进行
(一)症状学 (二)问诊 (三)体格检查 (四)实验诊断 (五)器械检查 (六)影像诊断
• 临床学院 卢锦华 讲师
教学要求:
掌握:诊断学、主诉、症状、体征、 体格检查定义
熟悉:临床思维 了解: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诊断学定义:
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 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学习诊断学的重要性 ◇是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 ◇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化学检查、物理检查、生物学检查等 2.标本:血液、体液、分泌物、细胞等 3.检查项目:
常规检查、细菌培养、病毒分离、生化检查 4.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分析
(五)辅助检查 ◆心电图:诊断学教学内容 ◆肺功能检查 ◆胃镜:胃溃疡、十二脂肠溃疡 ◆肠镜:直肠癌、结肠癌 ◆X线检查
二.诊断学的学习要领 (一)诊断学的主要任务
当今最有效的临床依据,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
◆系统评价:是按照特定的病种和疗法,全面收集所有 相关的原始研究报告,并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从而 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荟萃分析:是指将多篇评价中的多个研究结果合成为 一个单一数值评估的一种统计学方法。
(五)临床会诊、咨询与讨论 ◆诱导、启发、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积思广益、共同提高 ◆各科和各领域的知识相互渗透和相辅相成 ◆避免漏诊与误诊
2018中医本科班、针灸推拿本科班教学大纲
章节
学时
章节
学时
绪论
1
头颈部2Βιβλιοθήκη 问诊2胸部检查
4
症状学
12
心脏检查
6
发热
1
腹部检查
4
水肿
1
四肢神经
3
咳嗽咳痰、咯血
1
实验诊断
14
呼吸困难
1
血液一般检测
2
胸痛
1
血栓与止血检测
2
腹痛
1
尿,粪便一般检查
2
呕血
1
脑脊液浆膜腔积液
2
黄疸
2
肾功能
2
血尿
1
肝功能
2
尿频、多尿少尿无尿
2.体征: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例 如: ◆黄疸 ◆水肿 ◆肝肿大 ◆脾肿大
(三)体格检查
1.体格检查定义: 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对患者进行系 统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 断方法。
2.要求: ◆不使患者感到不适 ◆能准确获得结果
(四)实验室检查 1.采用方法:
2018中医本科班、针灸推拿本科班教学大纲
章节
学时
章节
学时
绪论
1
头颈部
2
问诊
2
胸部检查
4
症状学
12
心脏检查
6
发热
1
腹部检查
4
水肿
1
四肢神经
3
咳嗽咳痰、咯血
1
实验诊断
14
呼吸困难
1
血液一般检测
2
胸痛
1
血栓与止血检测
2
腹痛
1
尿,粪便一般检查
2
呕血
1
脑脊液浆膜腔积液
2
黄疸
2
肾功能
2
血尿
1
肝功能
2
尿频、多尿少尿无尿
◆整理资料:提出初步诊断
◆临床验证
确定最后诊断
搜集、整理、验证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 诊断思维过程。
例如:发热待查 肺结核 NACA相关性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NACA)
诊断要注意:及时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层次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四)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循证医学:“循证医学就是慎重、准确、合理地使用
病原体及代谢产物 N(中性粒细胞)
炎性渗出物
E(嗜酸性粒细胞)
无菌坏死
单核-巨噬系统
抗原抗体复合物
类固醇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产热过多 散热减少
1.感染性发热 (最常见发热原因 ) 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真菌、寄生虫等。 外 2.非感染性发热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出血等。外 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内 内分泌代谢障碍:甲亢。 非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暑、脑出血等。 非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产热大于散热所致。非
(六)临床诊断的种类 一个完整的诊断包括: ◆病因诊断(含病原学诊断) ◆病理解剖诊断(病理形态学诊断) ◆病理生理诊断(功能诊断) ◆并发症 ◆合并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