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课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c0ced543323968001c921f.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课文+朗读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
但自己还是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了问题。
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没能发现什么。
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
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
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页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在“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这个声音又出现了,但我告诉航天员:“出现这个声音别害怕,是正常现象。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
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的“调头”。
“制动发动机关机!”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
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
44 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仍然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后,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
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因此身体上能够应付自如,心理上也没有为之紧张。
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
首先是快速行进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映红的舷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
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开始剥落,并在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
我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纹一样,这种细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梗概
![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64a8ac4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4.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梗概《太空一日梗概》篇一《太空一日》这篇文章啊,就像是一场超级刺激的宇宙大冒险的精简版。
我感觉杨利伟叔叔那可真是个超级英雄,他就这么大着胆子,“嗖”地一下就冲向了太空。
他当时心里可能也在打鼓呢,就像我第一次坐过山车,又兴奋又害怕。
他进入太空的时候,描述那些感觉真的很奇妙。
比如说失重,那感觉就像是自己突然变成了一片轻飘飘的羽毛,在一个巨大无比的空间里晃悠。
他看到的地球,就像一颗超级美丽的蓝色大宝石,那蓝色的海洋,白色的云朵,还有那一片片绿色的陆地,就像是宝石上精心镶嵌的花纹。
这让我想起我有一次在飞机上看地面,那时候觉得地面的景色已经够震撼了,可跟从太空看地球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在太空中还发生了一些挺惊险的事儿。
那个神秘的敲击声,就像有个调皮的小外星人在外面敲飞船的窗户,可把人吓一跳。
我就在想啊,要是我在那儿,估计得被吓得尿裤子了。
杨利伟叔叔肯定也很紧张,但是他还得保持冷静去寻找原因。
也许他当时心里就在想:“这到底是啥玩意儿啊?可别把我的飞船给搞坏咯。
”他回来的时候,那过程也是相当不容易。
就像一个在外面闯荡了很久的游子,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到家。
他重新感受到地球重力的时候,可能就像我们长跑之后腿变得特别沉重一样,只不过他的感觉肯定要强烈好多倍。
这篇梗概让我对太空充满了更多的向往,也让我更加佩服这些敢于探索太空的英雄们。
太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神秘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我们现在坐在教室里学习知识,就像是在给自己打造一把打开宝藏大门的钥匙。
我就在想,啥时候我也能像杨利伟叔叔那样,到太空去溜达一圈呢?这可能还得等我好好学习,把知识学扎实了再说吧。
不过我真的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说不定到时候我还能发现一些新的宇宙奥秘呢,那可就太酷了。
《太空一日梗概》篇二《太空一日》这篇文章真的是让我脑洞大开啊。
杨利伟叔叔飞向太空的那一刻,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探险家踏上了未知的征途。
我想啊,当时火箭发射的时候,那震动肯定超级大,他就像坐在一个超级大的按摩椅上,只不过这个按摩椅可一点都不温柔,而是像要把人震散架一样。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d9309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8.png)
.
20
7.“本末倒置”的错觉指什么? 这种错觉会产生什么后果?
【答案】“本末倒置”的错觉指朝上坐时会感觉脑袋冲下的倒悬错 觉。
.
21
8.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在太空听到的“敲击声”是神秘的?
【答案】因为这个敲击声没有规律, 不知从何处传来, 也很难描述 出它准确的声音, 所以作者说这个敲击声是神秘的。
.
6
“神舟五号”飞船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 船, 乘有一名航天员(杨利伟), 在轨道运行了一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 员
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 发送地面, 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此次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 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打破了由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 域的独霸局面,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
28
我泱泱中华,地大物博,人才济济!从自主研发原子弹、氢弹,到长 征、神州火箭载人的升空,我们中国人的实力逐渐的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中 国的地位,在世界上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不可动摇!国强,则民强!只有祖国强 了,国人的各方水平才能得到综合的提升!看着祖国的进步,做为中国人,我 们也为之骄傲!一起高呼“中华民族万岁”。
屏
钧 魄
.
9
三 记一记词义
1.释然: 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2.俯瞰: 从高处往下看。 3.本末倒置: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
倒了。例句: 你应该先好好考虑怎么做,以防本末倒置。 4.严谨: 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5.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例句: 他刚刚从一场惊心动
.
30
二、 示例: 杨利伟在文中特意交代自己在飞船上没有看到长城的细节,因为一 直有个传说,认为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他通过亲身实践后 证实在太空中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单体建筑;回到地面后,杨利伟在断断 续续听了一年多模拟的那个太空神秘声音后,仍不能确定,最后也没有签 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
![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https://img.taocdn.com/s3/m/a26c415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f.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 《〈太空一日〉课堂笔记》## 一、生字词1. 炽热(chì rè)- “炽”,不要误读为“zhì”。
形容温度极高,感情热烈。
在文中形容火箭发射时周围的高温环境。
2. 俯瞰(fǔ kàn)- 指从高处往下看。
“瞰”字较为复杂,要注意书写。
3. 遨游(áo yóu)- 漫游,游历。
文中指在太空中飞行。
4. 严谨(yán jǐn)- 形容态度严肃谨慎,细致、周全、完善,追求完美。
## 二、多音字1. 负荷(hè)- 这里的“荷”表示承担、背负的意思。
如“荷枪实弹”中的“荷”也读“hè”。
- 它还有另一个读音“hé”,如“荷花”。
2. 红晕(yùn)- 在表示光影、色彩周围模糊的部分时读“yùn”。
- 当表示昏迷时,读“yūn”,如“晕倒”。
## 三、重难点(一)重点1. 科学知识的理解- 理解太空飞行中的各种现象,如失重、超重、太空所见的地球景象等。
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宇宙探索有初步的科学认知。
- 例如,文中描述的失重状态下身体的飘浮现象,以及看到的地球的美丽和脆弱。
2. 心理描写的体会- 作者详细地描写了自己在太空飞行中的心理活动。
从发射时的紧张到在太空中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冷静应对,再到对祖国的热爱等多种复杂的情感。
- 像在遇到“本末倒置”的错觉时,作者“靠意志克服这种错觉”,体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难点1. 科学术语的理解- 文中涉及一些航天方面的科学术语,如“整流罩”“过载”等。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术语有一定难度。
- 教师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比如“整流罩”是保护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免受空气动力、气动加热及声振等有害环境的影响而在航天器外安装的一种特殊装置。
2. 复杂情感的把握- 作者的情感既有对航天事业的自豪,又有在危险面前的冷静,还有对未知的敬畏等多种情感交织。
《太空一日》ppt课件
![《太空一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c325d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f.png)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 没事
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 张,重视这个过程
合作探究
2.本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组织课文,请说说这些小标题的作用。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全文运用四个小标题, 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思 路清晰,层次分明,重 点突出。惊险与意外交 替出现,扣人心弦。
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 惊心动魄
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自主学习
04 识文本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
合作探究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
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填写下面
表格。
第一次 第二次
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合作探究
(5)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球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 准确地记录时间、高度,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总结: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 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容不 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学习也应 该是这样。
合作探究
6.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请结合课文赏析 下面语句,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堂总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起飞阶段: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太 空
飞行阶段:我看到了什么
一 日
神秘的敲击声
沉着、冷静 严谨、科学
返回阶段: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课堂总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 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看见了许多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也遇到 了很多危险,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科学探索 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有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为此付出了 艰辛的努力。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对科学的热爱,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 一个航天奇迹。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将来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 建功立业。
公开课《太空一日》一等奖课件
![公开课《太空一日》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5050d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5.png)
公开课《太空一日》一等奖课件一、内容描述课件开篇以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场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展示了一个浩渺无垠的宇宙景象,引领学生们进入神秘的太空世界。
接着课件详细介绍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变,通过科学假说和理论解释,让学生们对宇宙的诞生和膨胀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随后课件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太空探测器,包括卫星、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等,并详细解释了它们在太空探索中的作用和贡献。
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真实的航天器图片和详细的解说,深入了解太空探测器的设计和功能。
此外课件还介绍了人类在太空中的活动和实验,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宇航员如何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以及太空实验如何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宇宙的奥秘。
这些内容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太空探索的趣味性,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件以一段精彩的太空视频结束,展示了宇宙中壮丽的星云、星系和行星等天文现象。
学生们可以通过这段视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宇宙的神秘和浩渺。
整个课件设计得生动有趣,内容充实且易于理解。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太空知识,提高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和兴趣。
1. 介绍公开课的背景,包括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深入,太空科学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公开课《太空一日》应运而生旨在为广大公众普及太空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该课程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科学知识,更在于培养科学精神,引导公众关注太空科学的发展,认识到太空探索对于人类未来的重要意义。
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更在于培养一批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推动人类太空探索事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公开课的形式,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太空科学的魅力,共同为未来的太空探索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本次公开课《太空一日》的内容。
2. 简述《太空一日》课程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第二部分:简述《太空一日》课程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太空一日》教学反思
![《太空一日》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e8a829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19.png)
《太空一日》教学反思《太空一日》教学反思1《太空一日》这样的文章不好上,容易走偏。
杨利伟在太空遇到了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情况,只要稍往这方面用点力,就会上成宣传杨利伟精神的思品课;单元目标里,有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要求,如果把握不好,也有可能激发探索精神的人生理想课或宣传太空知识的科普课。
而梁老师,却上成了一节诗意盎然极具语文味的语文课。
这些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是纯语文的,充满了“文气”,既紧扣了文本,但又不是唯文本而文本,而是抓住了文本的几个点,撬动全篇的学习。
对于这些“点”,梁老师却不是盯着文本不放,而是跳出文本,采用最大限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智慧的活动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设计,老师都没有给学生包办代替,而只是指明了方向,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无论是双簧的表演,还适事的编讲,还是队列的演示,都是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引,自主创生的,老师的引导适可而止,让学生跳着去摘桃子。
经过努力而得来的成功,是幸福的,而这幸福,又激发了他们更多的灵感,课堂的创意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
他既是教文本,更是用文本,教透了文本,却不拘泥于文本的羁绊,站在教学的制高点,从大局来策划。
怪不得,同事们看到他的活动导学单时,就评价“格局高”。
内容与形式,在这堂课里得到了完美地结合。
《太空一日》教学反思2我们马上要学第六单元了,其中有《太空一日》,是杨利伟通过叙述乘“神舟五号”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表现了可贵的探险精神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看完这期节目后,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我要把这一期的《朗读者》放给同学们看看。
那天上课,我说:“我们在学习《太空一日》之前,先看一段《朗读者》这个节目的选段视频。
”学生顿时兴奋了,交头接耳,了解这个节目的学生谈的很高兴。
我这里刚把视频打开,学生马上安静下来。
一个个都坐好,抬头,瞪着两个大眼盯着屏幕。
连平时不认真听课的学生都目不转睛。
他们那认真劲儿,真让我惭愧,如果我的课节节都上到这种程度,我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了。
《太空一日(第一课时)》课件
![《太空一日(第一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05302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30.png)
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随着一声巨响,你
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
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
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
么回事。(第59段)
?
抛伞操作过程晃荡厉害。
我们航天员是很重视这段过程的:伞开得好等于安 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无虞。所以我被七七八八地拽 了一通,平稳之后心里却真是踏实——数据出来了,速 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我知道,这伞肯定是开好了! (第61段)
四、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特殊的感受
所见的景象紧张 听到的声音危险
返航的经历
小标题有内在关联
一、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二、我看到了什么 三、神秘的敲击声 四、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写飞船升空 在太空飞行
写飞船返航
浏览文章,借助小标题以及相关要素,对 课文进行缩写。(要求:不超过150字)
建议:梳理时间、概括事件、关注人物、语言简练。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钟时,不仅我感 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空前的紧张中。 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 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 是出了什么事故。(第13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钟时,不仅我感觉特 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空前的紧张中。因为通 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 不动,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第13段)
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 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未能发现什么。(第37段)
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 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第38段)
“神秘的敲击声”这个标题是否合适?
太空一日 杨利伟读后感
![太空一日 杨利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ced3b7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4.png)
太空一日杨利伟读后感引言《太空一日:杨利伟航天日记》是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进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任务期间记录的一本日记。
这本日记详细描述了杨利伟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其中包括他对太空环境、航天器、科学实验等方面的观察和体验。
阅读这本日记,我深受启发,对太空探索和航天事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杨利伟的太空经历杨利伟是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在2003年进行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任务,成为了中国的航天英雄。
杨利伟在太空中度过了21个小时,这一天对他来说是非常特殊和珍贵的。
他在太空中进行了各种科学实验和观察,记录了很多有趣的事物和心得体会。
太空环境的奇妙太空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地球的环境,它既神秘又充满挑战。
在太空中,杨利伟首次亲身感受到了失重状态,他描述了自己在太空中飘浮的感觉,享受了无重力状态带来的自由和轻松。
他还观察到了宇宙的黑暗和寂静,没有了地球上的噪音和干扰,他能够清晰地看到星空和行星。
太空中的环境给他带来了很多新奇和震撼的体验。
航天器的精密和可靠太空探索需要以精密的航天器为基础。
在《太空一日》中,杨利伟描述了神舟五号的外观和内部结构,他对航天器的技术和工程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对神舟五号的精密和可靠性赞赏有加,这使他感到特别安心和放心。
航天器是太空探索的重要工具,它们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检验,才能保证航天任务的顺利进行。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在太空中进行科学实验是航天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利伟通过《太空一日》向读者展示了许多有趣的科学实验,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
他在太空中进行了植物生长实验、水滴实验等,这些实验不仅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人类未来的太空居住和探索有着重要的启示。
通过这些科学实验,他深刻认识到了科学的力量和意义。
对太空探索的思考通过阅读《太空一日》,我对太空探索和航天事业有了新的思考。
太空探索是人类的壮举,它不仅可以拓展人类的知识和技术,还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太空一日》课文原文阅读
![《太空一日》课文原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89fd5c51fad6195f312ba65d.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原文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①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②火箭起飞了③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④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
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⑤“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⑥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强。
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⑦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⑧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
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
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⑨意外出现了。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⑩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
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11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
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12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
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
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13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
太空一日课文缩写600字
![太空一日课文缩写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abc3c8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35.png)
太空一日课文缩写600字作文一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太空一日》,我可太激动啦!这篇文章讲的是杨利伟叔叔乘坐飞船进入太空的经历。
他在太空中遇到了好多困难呢。
起飞的时候,那种压力让他非常难受,但是他一直坚持着。
在太空中,他还听到了神秘的“敲门声”,这可真神奇!还有返回的时候,飞船外面被烧得通红,真吓人。
杨利伟叔叔真勇敢,他是我们的英雄!我也要像他一样勇敢,不怕困难!作文二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的太空之旅吗?我刚学了《太空一日》。
杨叔叔坐着飞船飞向太空,这一路上可不容易。
一开始,强烈的震动让他觉得五脏六腑都要碎了。
到了太空,又有各种奇怪的声音和状况。
但杨叔叔一点都没害怕,他认真观察,仔细应对。
成功返回地球。
我觉得杨叔叔太厉害了,我长大了也要当宇航员,去探索神秘的太空!作文三《太空一日》这课太有趣啦!杨利伟叔叔进入太空,那感觉肯定特别奇妙。
飞船起飞时的冲击,太空中的未知声音,还有返回时的高温,每一样都很危险。
可是杨叔叔不怕,他勇敢面对。
我要向他学习,遇到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说不定我也能有了不起的成就呢。
作文四学了《太空一日》,我心里满是佩服。
杨利伟叔叔勇敢地踏上太空之旅,经历了那么多惊险的事。
飞船上升时,那巨大的压力他都能扛住。
在太空听到奇怪声音,他也不慌张。
返回时,面对高温,他依然镇定。
杨叔叔是我的榜样,我要努力变得和他一样坚强勇敢!作文五《太空一日》让我知道了太空的神秘和危险。
杨利伟叔叔的经历太让人惊叹了。
升空时身体的难受,太空里的神秘现象,返回时的惊心动魄。
我想,杨叔叔能成功完成任务,是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勇气。
我也要培养自己的信念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读后感一读了《太空一日》,我心里像有只小兔子在乱跳。
杨利伟叔叔的太空经历太震撼了!他在升空时承受了那么大的痛苦,我都不敢想那得多难受。
还有在太空听到奇怪声音的时候,换做是我,可能早就吓得不行了。
可杨叔叔特别勇敢,一直坚持着完成任务。
他真的是大英雄!我从他身上学到了,遇到困难不能怕,要勇敢面对。
23 《太空一日》课件(共35张PPT).ppt
![23 《太空一日》课件(共35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11afd21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3.png)
⑥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 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 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实事求是, 体现了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⑦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离地面100公里,逐渐进入稠密大气层。 ——准确的记录体现的是科学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 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 人。
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 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 深沉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思考探究:
结合课文,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 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课后拓展:
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
(2)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
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3) 载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 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无虞】 不用忧虑。 【千钧重负】 比喻很沉重的负担或非常重大的责任。
整体探究:
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把此故事的大致内容讲给大家听。
第一部分: 火箭起飞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让“我”感 起飞阶段 到非常痛苦及地面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担心。
第二部分: 飞行阶段
“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及太空中的东西。
心理活动: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但是自己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 了问题。(37) 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37)
太空一日原文(七年级下册22课)
![太空一日原文(七年级下册22课)](https://img.taocdn.com/s3/m/70caabc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7.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原文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①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②火箭起飞了③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④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
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⑤“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⑥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强。
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⑦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⑧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
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
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⑨意外出现了。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⑩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
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11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
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12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
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
《太空一日》ppt课件
![《太空一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0aab5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f.png)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 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28自然段) 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 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 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38自然段) 一直未签字确认,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zhuó 烧灼
根据小标题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火箭起飞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让 “我”感到非常痛苦及地面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担心。
第二部分:“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及太空中的东西。
第三部分:“我”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时难受的感觉 及遇到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飞船返回地球途中的惊心动魄。
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 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23自然段) 客观地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4)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25自然段) 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不仅自己观察,还叮嘱后来上 太空的航天员仔细观察,并询问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是否能 看到单体建筑物。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意外情况
相应的心理或举动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 以为要牺牲了,但顽强
要碎了。
忍受住。
产生“本末倒置”的 靠意志克服,最 错觉,倒着飞很难受, 终得以适应。 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 冷静观察。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
察判断应该没事。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 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2024年七年级下语文册《太空一日》说课稿
![2024年七年级下语文册《太空一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faffb9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4.png)
2024年七年级下语文册《太空一日》说课稿《太空一日》是2024年七年级下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文通过描写太空旅行员一天的经历,向学生展示了太空的神秘与奇妙。
下面是《太空一日》的说课稿,全文共计约____字。
一、教材分析我们身处21世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探索太空的梦想已经不再是幻想。
《太空一日》讲述了太空旅行员一天的经历,灵活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太空中的奇妙景象。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增加对太空的好奇心和向往,激发对科学事业的兴趣。
本文适合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竞争力。
同时,本文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学语文专业的学科性质与独特魅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太空的神秘与奇妙,拓宽知识面。
(2) 通过朗读、理解、感受、解读太空奇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习运用夸张的手法,理解夸张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会运用五步阅读法深入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和个别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乐于探索的态度。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科技发展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通过理解太空奇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学习运用夸张的手法,理解夸张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方式。
2. 教学难点:(1) 学会运用五步阅读法深入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2) 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和个别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新知,朗读与欣赏太空一日,初步理解太空奇观。
(15分钟)第二课时:运用五步阅读法深入理解太空一日,分析太空旅行员的一天。
太空一日课文内容概括
![太空一日课文内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aa02e36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c.png)
《太空一日》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以及他独特的视角和感受12。
文章以空间的转换顺序,从飞船起飞到返回地面,详细叙述了作者在太空中的经历,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通过个人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太空探索的热爱和珍视2。
文章中具体描述了作者在太空中的身体感受,如听到了奇怪的声音,手臂麻木等,以及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了太空中壮丽的景色,
如日出日落、太阳风暴等。
同时,他也描述了在太空中遇到的各种危险和困难,如飞船受到不明物体的撞击等,以及如何在困难中坚持并最终成功返回地面的经历12。
整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太空探索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太空环境和探索过程中的挑战2。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08680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2.png)
《太空一日》教案以下是一份以《太空一日》为主题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杨利伟的太空经历,感受太空的神奇与魅力。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难点:体会文中体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很特别的文章,叫《太空一日》。
大家知道这是谁写的吗?生:杨利伟。
师:对啦,那大家对杨利伟了解多少呢?生:他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师:非常好。
那我们就开始走进他的太空一日吧。
大家先快速浏览一下文章,看看都写了些什么。
(学生浏览文章)师:好啦,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呀?生:讲了杨利伟在太空的各种经历。
师:没错,那他都经历了哪些特别的事情呢?生:他看到了很多奇妙的景象。
师:还有呢?生:还遇到了一些危险。
师:对,那作者在面对这些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态度呢?生:很严谨,很认真。
师:非常棒。
那我们再来仔细分析一下文章的一些细节。
比如说,他在太空中听到“神秘的敲击声”那一段,大家有什么想法?生:感觉很神奇,也有点害怕。
师:那作者是怎么对待这种情况的呢?生:他很冷静地去分析。
师:对呀,这就是科学家的态度。
那同学们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呢?生:要勇敢面对困难。
生:要严谨对待事情。
师:非常好,大家说得都很对。
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啦。
五、教学反思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情感。
但在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文章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同时,要多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次意外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 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第五次意外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让人 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3、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 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 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 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神舟五号”飞船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 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乘有一名航天员(杨利伟), 在轨道运行了一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 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 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此次 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 空的国家,打破了由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 天领域的独霸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品析语句,体会严谨科学态度
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 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 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 科学的态度。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 天事业、亲友的热爱,请大家结合练 习三语句,体会蕴含的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 被称为“航天英雄”吗?
杨利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 队的首飞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中国的 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充满不 可预料的各种危险和意外情况之下, 杨利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具有 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 搏勇气,所以被称为“航天英雄”。
2、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 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 理活动或举动?
第一次意外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非常痛苦, 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第二次意外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 发空间运动病。 靠意志克服,眼睛闭着猛想,最终得以适 应。
一 逸
xián
舷窗
kàn
俯瞰
kuò
轮廓
yú
无虞
mó
模拟
chóu
稠密
shén 什么
shí
魔法记忆:因义辨音法,表示同“十”或“多种的;
什物 杂 样 的 ” 意 思 时 读 “ shí” ; 表 示 疑 问 代 词 时 读
“shén”。)
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 标题,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太空一日
《天地九重》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 伟亲笔写作出版的书,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 图片组成。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 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在书中作了迄今为止 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他在书中感念国家和 人民的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和亲人的关爱。 杨利伟在书中告诉我们:成功之路并非一飞冲 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不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