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及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及复习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34fe5c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6.png)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及复习策略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
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
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
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
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
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二、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把握六种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
下面对六种题型做以简单的阐释。
1、叙述型。
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
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自考《历史学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历史学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ad424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7.png)
自考《历史学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一、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 历史学的定义: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变迁过程的学科,它关注社会现象、个人行动和社会变革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 历史学的学科特点:历史学是一门文科学科,具有客观性、特殊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历史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史料研究方法:包括史料收集、整理、考证和评价等步骤,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等史料,还原历史事件和事实。
- 口述历史研究方法:通过采访和记录口述资料,了解个人经历和见证,补充和丰富历史研究的内容。
- 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进行比较,揭示共同性和差异性,从而深入理解历史发展规律。
- 统计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揭示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统计规律和趋势。
三、历史学的基本理论- 唯物史观:强调历史发展是物质生产力、社会制度和阶级斗争的结果,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 唯心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意识、理念和精神的产物,历史发展受思想和文化的影响。
-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变化性,历史发展是矛盾冲突的结果,通过矛盾冲突的解决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四、历史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史:研究社会制度、社会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历史发展。
- 经济史:研究经济制度、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历史演变。
- 政治史:研究政治制度、政治权力和政治事件的历史发展。
- 文化史:研究文化思想、文化传统和文化产物的历史变迁。
- 思想史:研究不同思想流派、思想家和思想观念的历史演变。
以上是《历史学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复习资料,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答题公式指导法(2):唯物史观
![高考历史答题公式指导法(2):唯物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883253cee53a580216fcfe7a.png)
[键入文字]高考历史答题公式指导法(2):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试说明》规定的十项能力要求之一是: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研究的理论根据和基本方法。
历史学科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应用水平的把握。
第一部分历史唯物主义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
这一基本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发展。
第一、对生产力的认识和理解: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的要素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和科学技术。
劳动对象是猪劳动过程中所能加工的一切对象。
劳动资料是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或,物质条件,其中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最主要的标志。
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智能和知识、智力的人。
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往往引起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重大变化,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因此,在分析某一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时,就应该从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和科学技术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归纳总结。
以战国为例:劳动对象方面表现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劳动资料方面表现为铁器、牛耕的推广,都江堰和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兴修,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劳动者方面表现为百家争鸣解放思想,天文、历法等知识被劳动者所掌握;科技方面表现为农耕、冶铁、煮盐、建筑等技术的进步。
第二、对生产关系观点的认识和理解: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必然发生1。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3 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生版)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3 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bd69a00871fe910ef12df88e.png)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专题23 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考点:史料价值、史学研究方法、历史认识论——史观一、选择题1.(2018年江苏卷T1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
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 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 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 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2.(2017年全国卷ⅠT26)表2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旧唐书·太宗本纪》而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新唐书·高祖本纪》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3.(2017年全国卷II T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4.(2017年全国卷II T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5.(2017年北京卷T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2017年北京卷T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三)史学研究方法(含解析)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三)史学研究方法(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ad211b0b4c2e3f572763e5.png)
三、史学研究方法例7 (2015·上海高考)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A.《三国志》B.《三国演义》C.《三国》D.《三国英杰传》理论指导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
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3.口传史料和口述史料:(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三、其他史料分类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1)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史料”。
(2)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
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1)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
(2)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例8 (2014·北京高考)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理论指导(1)“史”作为历史材料,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它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离开了这些基本历史材料,历史理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二部分考前增分策略第1讲素养四唯物史观__学科核心理论高考考查立足点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二部分考前增分策略第1讲素养四唯物史观__学科核心理论高考考查立足点](https://img.taocdn.com/s3/m/a8477d702e3f5727a5e962a8.png)
命题意图:本题以《新中华》载文中有关中国经济性质的内 容切入,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了考 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主 要是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
解析:D对:用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来解释中国20世纪 30年代的经济性质,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正确运用, 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A错:犯了以偏概 全的错误,材料中《新中华》不能代表整个知识界。B错: 不符合史实,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是在解放战争期 间,不是20世纪30年代。C错:以偏概全,材料只是一家之 言,并不代表中国民众普遍关注经济理论问题。 答案:D
2.唯物史观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2019·高考全国卷Ⅲ)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 “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 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 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3.唯物史观运用和启示借鉴 (1)运用示例: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 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决不会有罗斯福这 号人物。”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恰巧拿破仑这个 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 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 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两则观点 都( ) A.反对脱离经济背景讨论政治 B.认为经济危机催生独裁政治 C.认同历史人物影响历史进程 D.认可社会环境影响历史人物
解析:B对:从材料“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 是”,可知陈独秀反对中国的封建道德。A错:材料强调的 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并不是说国家至上。C错:不符合新 文化运动的史实,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和科学;也不符 合陈独秀的阶级属性,这时候的陈独秀还是资产阶级的激进 派,不可能反对西方民主。D错: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 才在中国广泛传播,与题干时间1916年不符。 答案:B
高考历史怎么复习 有哪些复习方法
![高考历史怎么复习 有哪些复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6a514f9eff9aef8951e0697.png)
高考历史怎么复习有哪些复习方法历史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特别多,主要是时间段内发生的历史事件。
想要背诵的话,难度很大,特别容易记忆混乱。
但每个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有一个时代背景,而且各个时代的背景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么这就可以排列出一个思维导图,利用构图的方式可以形成一个历史的发展背景,这样掌握这些历史背景,就能很快推导历史事件,这样的方法比死记快很多。
高考历史怎么复习1高考历史怎么复习有效果一、听好课,熟读课本,要到滚瓜烂熟的地步,念起来朗朗上口,和读绕口令似的。
二、把薄薄的课本读厚。
三、注意课本的框架结构。
四、注意历史的时间先后,可以把书本上有出现的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出来,自己随意抽个时间,考考自己。
五、看看平时的错题集。
六、注意书本的边边角角,抓住细节。
七、注重答题的方法及方式。
像问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之类的很平常的问题,你要熟悉从哪些地方着手。
2历史学习方法做好整理错题的工作,重点复习错题这个阶段的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稳扎稳打,做到最基本的记清和记熟知识点。
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建议学生把错题收集起来。
没有必要把每道题誊录下来,但至少应该把卷子和练习册上的错题保留和整理一下,同时要做错题分析。
分析出每道题为什么错、是因为哪句话没看清楚或者哪个知识点没记牢固导致,而正确答案又为什么对,它的合理性在于什么。
如此逐一分析之后,学生便会对错题印象深刻,而不至于只对错误选项印象深刻,等到再遇到相同知识点时也就可以避免再次犯错了。
多弄会一道错题,也就多掌握了一个甚至多个知识点,查漏补缺,也就可以做到了。
如果上述三个步骤都能合理实施的话,第一轮的复习也就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学生在大量熟悉和掌握知识点以外也能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善于思考的学习套路,应对一模,应该不成问题。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窍门有哪些历史是一个比较死的科目,所以想要答好历史,首先要掌握历史的课本。
最笨的方法就是一遍遍的看,即使不能完全的背下来,但是在做题的时候能够回忆起课本的知识点,就是关键。
高中历史基本理论常识、核心素养、史观分类、高考解析
![高中历史基本理论常识、核心素养、史观分类、高考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683d053169a4517723a360.png)
高中历史基本理论常识、核心素养、史观分类、高考解析史学基础理论一、什么是历史1.中文“历史”.在古代“历”与“史”两个字是分开的.“历”的甲骨文写法.原意是“一块平地上长满庄稼,勤劳的农夫经常在地里巡视,留下深深的脚印”,引申为“人过去发生的事”。
“史”的甲骨文写法.原意是“一个器皿中放着竹简,一双手很稳重地端着”,引申为“人记录发生的事”,双手持中,强调立场中立,态度不偏不倚。
“历”与“史”合到一起的意思就是“人记录过去发生的事。
”历史包罗万象,每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必然包含以下因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因为什么原因、具体做了某一方面的事,即5个w:when. where. who. why. What。
2.英文历史是“history”.“his”指“他的”,“he”可以指代“任何人”,“story”是“故事”,就是“人过去发生的事”。
综上所述,不管东西方,“历史”的含义就是“人记录的过去发生的事”。
注意,从这里可以看出,历史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
“人过去发生的事”是客观存在的;而“人记录”就带有人的主观性。
二,为什么学历史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与现在有时间间隔,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学历史呢?而且时间不能倒流,过去发生的事已经不能改变,学历史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关于学历史的意义说法纷纭,我们只牢牢把握一点,学历史的最大意义不是为了记住过去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指导今天的活动,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古鉴今。
三,怎么学历史历史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
也就是不能保证真实,学历史当然希望学到客观真实的历史,而不是虚构的历史。
如何才能做到呢?㈠正确的历史观指导,史观内容我后面有专门论述,这里不做阐发。
㈡史料搜集:确定主题后,要围绕主题进行史料搜集。
首先注意史料的分类:按来源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前者研究者亲自搜集,可靠性高,后者直接引用别人研究成果,可靠性不能保证.按类型分为实物史料、图像史料、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可信度依次降低.注意口述史料虽然可靠性低,但也有史学价值,它是对历史的扭曲的反映。
高三历史重要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重要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e56bd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8.png)
高三历史重要复习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三历史重要复习知识点高中历史涉及的历史事件横贯了中外几千年,对于高考的历史复习,也因此有着不少的难点。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课件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a3d30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2.png)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美城市环境卫生治理 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 相同:中美两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积极面对与治理城市环境问题;都采用科学 的技术治理方式。 不同:美国治理成效显著,中国治理成效有限;美国民众公共卫生意识强烈, 中国民众卫生意识淡薄;美国建立在自我创新与探索的基础上,中国更多借鉴西 方的治理方式。 原因: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的推动;较早独立,制度健全,治理能 力提高,人文思潮影响,环保意识增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工业 化水平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民众观念落后。
『尝试应用』 1.[2022·上饶市二模]据史料统计,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在1700年
至1741年时,约有580万至600万,1760年为666.5万,1790年则达到了 821.6万。其中人口中的70%至90%都是在18世纪下半期增长的。由此 可知,上述变化( )
A.得益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强大推动力 C.导致了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 D.促使英国开始走上对外殖民道路
史料 达·芬奇指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服从客观的 必然规律,而不是服从神的意志,他谴责经院哲学家凭神的启示就能 通晓一切秘密的信条是邪说。人文主义者提倡理性和冒险精神,主张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追求深广渊博的知识,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史论互证 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思想根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文主义者提倡开拓冒险精神。
材料二 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 马帝国则长期残存。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 郡县的机构庞大,管理范围涉及诸多方面。但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 人员众多,管理层次却是相当分明的。而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 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 性质,所以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罗马行省主要负责税 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 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的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 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_课件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_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f2f7a5a0116c175f0e4855.png)
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其中文字资料包括传世文献、 档案、文学作品(以诗证史)、碑刻、摩崖石刻、甲古 文、墓志等;实物资料包括化石、遗址、出土文物、墓 葬(如广西桂林灵川县发现的清朝坟墓)、寺庙等等,实 物资料是重现文字出现以前的历史的重要依据。
高考题例
2006年上海:某中学一研究小组就“同文馆”的历史进行 探讨。他们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了时人日记、回忆录 和后人著述等三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 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4)回忆录,调查材料,新闻报道等类史料时要谨慎从 事。回忆录,调查材料,新闻报导等类史料都是既包含 有重要的第一手史料 ,研究历史要多使用第一手材料
总之,在对史料的真实性进行审定时,要具体内容具体 分析,既不要轻信,也不可轻率否定。要认真地从不同 倾向的史料中,找出真实可信的内容,供考证史实之用
.从此一发而不可止. 但是书中有许多夸张(他听到的传说)的描
写:
日本“君主有一大宫,其
顶皆用精金为之……”中国、印度“黄金盈野……”记述
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
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 。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一家是威尼斯 城的商人。其父亲和叔父在黑海沿岸经商时,曾与元 朝使臣一起出使罗马教廷。1271年,波罗一家经教皇 同意回元朝复命。年轻的马可波罗为忽必烈器重,多 次受命出使马可波罗的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 它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 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他先后到过新疆、甘肃、 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 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还出使过越南、缅甸 ,且游 历中国各地,于1295年才回到威尼斯。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北师大版选修5历史教案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北师大版选修5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57e9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b.png)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北师大版选修5历史教案一、引言史学是研究人类历史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从人类出现到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相对于人类整体历史来说只是非常短暂的。
史学的职责就是揭示历史真相,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作为历史学家,掌握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北师大版选修5历史教案出发,介绍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研究历史文献人类社会历史上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有些资料是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有些是皇帝、将军、官员等权贵人物的日记、日记、通信、诏书等。
这些文献是研究历史的主要材料。
从文献中掌握历史背景、制度、人物事迹等,对于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和运作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研究考古资料历史是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有许多无法通过文献了解的内容,这时候考古学就能够提供很好的补充。
考古学是通过对遗址、文物、残迹等物质文化遗存的发掘、分析和研究,探寻和记录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
采用考古学手段,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现有文献资料所未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事实。
3.研究传说传说,即流传在人民中间的无稽之谈,也是史学研究的一种资料。
虽然传说存在较多脱离现实的内容,但透过各种支离破碎的现象,能够看到在当下社会中固有的历史遗产,从而将传统文化传承至今。
4.研究社会文化历史是一部复杂的社会文化发展史。
为深入了解社会文化发展之路,需要进行基于地理、经济、历史时期等角度的研究,到达理解社会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5.研究口述历史资料口述历史资料是与环境、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这是传统历史研究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但却是非常重要的资料来源之一。
在实际历史研究中,口述历史资料仍然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为我们深入了解历史内容提供了很好的补充。
三、结语综上所述,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历史文献、考古资料、传说、社会文化以及口述历史资料。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运作、发展规律和特点。
2021年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史料实证——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石
![2021年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史料实证——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石](https://img.taocdn.com/s3/m/2700e6f65901020206409c9d.png)
史料实证——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石[理论阐释]史料实证是新课程标准阐述的五大历史学科素养之一。
所谓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任何史事的推理和论证必须以可靠的史料为依据。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因而解读和运用历史史料,获取历史结论,也是中学生学习历史和应对高考备考的必备能力之一。
一般主要从史料鉴别、解读和运用史料获取历史结论两个方面进行备考。
一、史料鉴别1.史料的分类: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详细地说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
(1)按表现形式分:文献史料(指文字形式记载的史料)、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各种物件)与口述史料(口头叙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
(2)按资料价值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发生时代流传来的材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转述、记录或运用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的材料,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这类史料跟三类史料的关系是: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中第二手居多;口述史料辗转相传,需要仔细甄别。
(3)其他史料分类:分为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与无意史料(官方无意遗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及私人日记等);“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私家编撰史书或民间记载);从史料价值看,无意史料多为第一手史料。
2.鉴别原则:运用史料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一般有: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一般为分别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等,然后运用史料分类的方法进行分析、理解、鉴别、判断。
二、研读史料的步骤史料是史学研究的直接或间接材料,学习历史必须从史料实证角度,培养学生研读史料、获取结论的能力,一般史料研读步骤如下:1.捕捉时空要素历史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3 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析版)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3 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ff9884f12d2af90242e68e.png)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专题23 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考点:史料价值、史学研究方法、历史认识论——史观一、选择题1.(2018年江苏卷T1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
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 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 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 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答案】C【解析】史料中真实可靠的是第一手史料,如原创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等。
展览的文字介绍属于对文献的再加工,不是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两部经济著作对“每人每月定量”描述不一,故B项错误;馆藏的原始文件属于第一手史料,相对而言比较可信,故C项正确;现有史料只要确定是真实的,就能证明北京市曾经发放过“高脑油”,故D项错误。
2.(2017年全国卷ⅠT26)表2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C3.(2017年全国卷II T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4.(2017年全国卷II T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答案】D5.(2017年北京卷T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史学研究方法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史学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d1b5d2aeaad1f346933f3b.png)
第二部分DIERBUFEN史学研究方法理论指导一、什么是历史学?1.历史,包含着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二是对过往之事的理解。
即包含两层含义:客观的历史过程和主观的历史认识。
2.历史学又称“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
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已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科。
具体讲,历史学是按照一定的历史观点,利用历史资料,研究已往的客观历史过程,并用语言文字或图像把它表示出来的一门学问。
“史实”“史识”“史论”是构成历史学的“三要素”。
史实是根据史料复原的事实。
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
二、什么是史料?史料是指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残留或保存下来的各种痕迹、实物和文字资料,是指研究或讨论历史时可以作为根据的东西,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
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就是对史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从中归纳出明确的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只有通过对史料的收集、整理、考证,才能对历史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一)史料分类按表现形式: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民俗史料。
按学术价值:直接史料、间接史料(或称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
1.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纸、杂志、信件等。
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等。
(2)价值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性①文字资料无法反映前文字阶段的人类历史。
②往往受到个人因素(个人立场、个人修养、感情好恶)、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篡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的影响,致使文献记载中出现错误,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史料,进行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发现、探索历史真实。
高三高考历史复习方法总结
![高三高考历史复习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c97507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2.png)
高三高考历史复习方法总结高考科目中历史是一门比较重要的科目,所以对于历史考生也是需要仔细地备考的,那么关于高三高考历史的复习方法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高考历史复习方法总结_高考历史复习的冲刺方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夯实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点首先要准确记住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
多看书、常复习、采用一些容易记忆史实的方法,如:比较记忆方法、理解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方法(如时间联想法、人物联想法、事件联想法)等记忆历史史实。
其次是要掌握好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内在联系,以重要知识点为基点。
如文艺复兴这个知识点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冲破宗教会神学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于是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它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而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创世精神,又极大地鼓舞着当时的人们去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与此同时宗教改革也受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资产阶级借助反对天主教会神学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整个欧洲社会的进步。
文艺复兴是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同时它又与地理大发现及宗教改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鸣锣开道。
当我们理解了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后就很容易解决这段历史问题。
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史实将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完整性对学生复习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如中国近代的每一个变化无不与世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复习中国近代史一定要把历史事件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中学习,形成历史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每年高考出什么样的题,学生在考前很难预料,但学生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就是将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考点:史料价值、史学研究方法、历史认识论——史观一、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
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 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 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 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答案】C【解析】史料中真实可靠的是第一手史料,如原创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等。
展览的文字介绍属于对文献的再加工,不是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两部经济著作对“每人每月定量”描述不一,故B项错误;馆藏的原始文件属于第一手史料,相对而言比较可信,故C项正确;现有史料只要确定是真实的,就能证明北京市曾经发放过“高脑油”,故D项错误。
2.表2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旧唐书·太宗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新唐书·高祖本纪》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太宗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
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C3.《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4.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答案】D5.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中的发掘品没有体现交通方面的影响,因此,说法④错误。
6.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
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
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唐宋时期,我国的思想和文学领域相对活跃,思想文化领域成就突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远没有明朝高,到了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较高,对思想文化领域控制加强,所以出现题中现象,C正确。
7.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答案】A8.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答案】D【解析】“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是历史叙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是历史解释,故D正确。
9.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
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言行,所以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0.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史学·司马迁。
11.《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贴。
”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贴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哩。
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贴,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
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贴。
”这说明A.《实录》与《户贴》,都是第二手史料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可表明其为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故A项排除;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官方的原始记录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使用,故B项错误;“《明太祖实录》”不属于第一手史料,属于第二手史料,具有加工因素,仍需考究,故C项错误;由“代户帖原件”等信息可表明其是实物史料,且符合朱元璋的学识,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故D项正确。
考点:史学研究史料分析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12.《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
《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A.描绘上是一致的B.形式上是一致的C.风格上是一致的D.主题上是一致的【答案】D【解析】二者描绘明显不一致,故A项错误;《史记》是通过文献记载,汉代画像石是通过图像形式表述,描绘形式不一致,故B项错误;《史记》站在官方立场,汉代画像石从民间立场,风格不一致,故C 项错误;两则史料都是描述荆轲刺秦王的史实,内容一致,故D项正确。
考点:史学研究•史料解读•比较13.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
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
”下列观点与此相近的是( )A.史学即史料学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治史所以明变 D.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答案】C【解析】史料学只是史学研究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史学即史料学”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故A项错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说法侧重从历史研究的价值功用方面表达,而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个体差异,正是不同人群、不同文化发展的多元性才构成历史的精髓,历史学研究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向人们展示这种丰富多彩的差异性并进而揭示历史演进的规律,故C项正确;“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强调从历史发展中汲取经验教训服务当世,这与材料所述主旨不合,故D项错误。
14.图7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
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
“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 )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B.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D.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考点】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答案】B【解析】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只符合材料“‘历’者,过也,传也”的意思,属于片面性理解,故A项错误;“‘历’者,过也,传也”是指过去的事实,而“‘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意思是撰史者应该客观记载历史事实,结合两者“历史”的原意是指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故B项正确;“历史”的原意是对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不是只限定在书籍上,故C项错误;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不能反映“‘历’”与“‘史’”两者结合的本意,即对过去事物的记载,故D项错误。
15.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丁”指的是( )表2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影响,史学研究的指导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也就是革命史观。
太平天国运动,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也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到维新变法,显然与当时的史学氛围不相符合,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D项错误。
16.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
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考点】史学理论——历史评价【答案】A【解析】材料中“唐人史著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评价逐渐发生变化”说明史学家认识影响到历史事件的评价,故A项正确;历史人物评价不是不能定论,只是评价的标准不同,故B项错误;历史真相的反映依靠考古和历史文献的相互印证,故C项错误;历史评价与时代远近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17.“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
”《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①秉笔直书②言必有据③论从史出④以小见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B18.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