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186dda9f121dd36a32d82bd.png)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摘要:朗读在语文教学当中作用是不容忽视,有了良好的口感,不仅能够培养一定的语文素养,还能够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
本文主要对现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改进的策略做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中效率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1.普遍不重视细心观察,如今的中学生并不是很喜欢语文这门学科。
这种现象分析起来,原因不止一个,除了教学模式呆板、教学缺乏艺术性等因素以外,与不重视朗读有关。
到了中学阶段,要看的文章长了,要理解的内涵深了,朗读既费时又费力,更何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师生的心态都渐趋功利,考什么学什么,既然朗读不考,那还学它做什么,不如多做点阅读题来得实惠。
2.朗读品质低下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起来朗读的学生多半是感到不自然,往往声若蚊蝇,结结巴巴,将一段美文读得支离破碎,文章的美感荡然无存。
这说明,学生不懂朗读之法,不得朗读之味。
初中生处在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个阶段,他们中很多人由原来的天真活泼、大胆勇敢转为腼腆内虑、含蓄内敛。
在这样的心理变化之下,他们觉得自己不自然的朗读有些怪腔怪调,于是便不愿在同学、老师面前展示,造成朗读品质的低下。
3.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当前,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一节课45 分钟,老师基本不范读,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
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个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4.朗读的面窄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呢?5.朗读指导机械匮乏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蕴,忽略了朗读表达的要义。
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3cda0b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b.png)
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朗读教学在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对于优化朗读教学,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更好的对策。
本文将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方面,提出一些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一、教师的对策1.激发学生学习朗读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朗读的重要性,给学生带来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朗读的动力。
2.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
教师可以示范正确的朗读方法,教导学生如何调整语音、语调和语速等方面的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3.鼓励学生多练习朗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朗读练习,让学生多进行朗读,提高朗读的熟练度和流畅度。
教师也可以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改进朗读的问题。
4.注重朗读与实际情景的结合。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情景相关的朗读练习,例如模拟新闻播报、讲故事、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语言交流能力。
5.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朗读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录音、视频等现代技术手段,录制学生朗读的内容,然后通过回放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朗读表现,并及时纠正错误。
二、学生的对策1.积极参与朗读活动。
学生需要树立自信心,主动参与朗读活动,不害怕犯错误,而是在朗读中不断提高。
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提高朗读的能力。
2.注重语音和语调的练习。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老师的朗读或者听录音,反复练习语音和语调,提高发音准确性和语音流畅度。
3.注意语速和停顿的掌握。
朗读时需要适度控制语速和停顿,让语言表达更加流畅自然。
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语速和停顿的掌握能力。
4.多读各种类型的文章。
学生可以从课外阅读中获取更多的朗读素材,包括故事、诗歌、新闻等不同类型的文章,拓展自己的朗读能力和表达方式。
5.注意情感表达和语言交流。
朗读不仅是机械的语音表达,更需要通过声音传递情感和信息,学生需要注重情感表达和语言交流,使朗读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1.选取优质的朗读材料。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措施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d2dfb0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1.png)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措施语文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建议的优化措施: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尝试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听读法、模仿法、合作学习法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利用录音设备让学生录制自己的朗读作品,然后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以提升学生对自己朗读能力的认知。
2.合理的阅读材料选择在朗读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对学生的发音准确性和语感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经典诗歌,如《红楼梦》、《古诗十九首》等,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了增强学生对朗读教学的兴趣,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分享朗读心得、举办小组或班级的朗读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语文朗读的热情。
4.个别化的指导每个学生在朗读方面的水平和问题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化指导。
针对学生的发音错误,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分类别的指导方法,针对性地进行反复矫正和训练。
5.培养语文艺术欣赏能力朗读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准确地表达,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艺术欣赏能力。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情感色彩,并通过声音、语调等表达方式来诠释作品的意境和氛围。
6.综合评价体系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可以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将朗读的准确性、语感的培养、表达能力的提升等因素纳入评估标准。
教师可以通过评价表、评分标准等方式,明确学生需要提升的方面,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
7.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来辅助朗读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优秀的朗读范例,让学生模仿;还可以利用录音设备或手机APP来进行录音评估和自我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与优化策略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与优化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0d5c078c77da26925c5b0df.png)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与优化策略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一直以来都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朗读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但是,在现代化教育的今天,各种新型教学方式兴起,令人眼花缭乱,师生一味追求新鲜的方式,使得朗读备受冷落。
本文将重点讨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与优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优化策略初中是学生形成学科爱好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语文教师理应做好监督、提醒工作,尽可能让学生习惯语文朗读,爱上朗读。
正确的朗读能够使得学生充分注入自己的情感,进行思考,更加容易理解文本。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1、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阅读时间少小学升初中后,语文试卷分值提升、难度增大,作文形式、要求改变,字词大量增加,这使得教师把课堂重心放在了字词讲解以及作文讲解上,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
况且,朗读短时间内不易看到效果,因此,很容易被“功利化”教学所抛弃。
除此之外,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对朗读不会过分强调,换句话说朗读全凭学生自觉。
除去语文早读时间,课上的朗读时间所剩无几。
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大量朗读,大量积累,但是大多数同学认为朗读费时费力,不如花时间背英语单词效果明显。
长期以往,学生对朗读越来越敷衍,导致朗读时间不断缩短,朗读质量下降,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锻炼。
2、朗读方式不正确多方考察证明,目前大部分初中生的朗读水平不高,大部分是因为学生们错误的朗读方式。
在朗读时,很少有学生能够大大方方,字正腔圆的进行朗读,大多都是畏畏缩缩,声音特别小,表现得十分羞涩。
尤其是遇见抒情性的文章,学生们更加含蓄,生怕自己的情感过于充沛而招来同学们的嘲笑。
日复一日,学生习惯了像机器一样没有感情的诵读,以致朗读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3、朗读范围狭小大多数学生是为了考试而读书,读的书就是教材和配套的工具书,更别提朗读了。
朗读一般只从课本中筛选背诵篇目,有需要背诵的文章或者诗歌,一些十分精彩的散文、游记或者议论性文章总被学生忽略。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教学建议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036df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a.png)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教学建议当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语文朗读在整个语文学科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往往被一些教师和学生忽视。
许多教师往往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忽略了语文朗读的重要性。
学生的朗读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语文朗读教学方法大多以“学生跟读、教师示范”为主,缺乏创新和多样化的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朗读教学产生兴趣和动力不足。
三、评价方式不合理。
目前一些学校对学生朗读表现的评价主要以正确率为标准,缺少对情感、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只关注于机械地读对,而忽略了表达情感和艺术感染力的培养。
为了改进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重视朗读教学。
教师应该重视朗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将其与其他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诵读比赛、朗诵节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朗读的重视和认识。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集体朗读、小组合作朗读、个人表演朗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朗读样本和模仿对象。
三、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师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正确率,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感染力。
可以通过评分细则、评价标准等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
四、拓展朗读素材。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诗歌、历史故事等作为朗读素材,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文学的艺术魅力。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选朗读素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练习、反复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呼吸和语音语调等基本技能,使其朗读更加准确、流畅。
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3e9a42b14791711cd79173d.png)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
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式的教学方式频繁迭出,朗读也渐渐被教师和学生冷落与淡化,现实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已不尽如人意。
学生通过朗读可以追本溯源,披文入情,感受文章丰富的内在含义;学生可以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需要达成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课文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优化初中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包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文章,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感人至深。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朗读这种表达方式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朗读这种表达方式最能在朗读过程中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情感美,然而初中语文教学朗读的现状却让人堪忧。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在新课改的影响下,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朗读虽多, 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大部分的朗读多流于形式,不求实效。
更多是为了渲染一种教学氛围或者体现某种教学理念,热热闹闹的背后真的达到了朗读的真正目的了吗?这些流于形式的朗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当前,充斥于初中语文课堂的是“讲问教学”,真正给学生的读书时间有多少?一节课 45 分钟,老师基本不范读,学生朗读的时间也不到几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成为了课堂中的一种点缀。
譬如一位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课时,在整体感知这一教学环节中布置了自由朗读课文的任务,要求学生读通全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琅琅书声刚刚响起,学生就在教师的示意下停止朗读,接着就进入了下一教学环节,我们只能说这种朗读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过渡而已,并没有任何的意义可言。
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133195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4.png)
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优化朗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目前很多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发音不准确、语调单一、情感表达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优化教学效果。
一、建立良好的朗读氛围要优化朗读教学,首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
学校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专门的朗读角,墙上张贴一些名人名言或者优秀文章的摘抄,以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教师也可以在朗读课上播放一些与朗读相关的音频或视频,以便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规范学生的朗读表现为了优化朗读教学,需要规范学生的朗读表现,让他们在朗读过程中能够达到一定的要求。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朗读技巧和演绎方法来规范学生的朗读表现,比如发音准确、语调自然、情感传递等。
可以设置一些评分标准,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三、注重朗读材料的选择在朗读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朗读材料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精心挑选一些经典散文、诗歌或者文学名著,让学生进行朗读。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优秀的语言表达方式,还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四、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为了更好地优化朗读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手段,比如朗读比赛、小组合作朗读等活动。
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可以促使学生在朗读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朗读的效果。
五、重视个性化朗读教学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特点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应该重视个性化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特点来设计针对性的朗读教学方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朗读方式,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
六、家校合作促进朗读教学家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语文,初中,措施]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措施
![[语文,初中,措施]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a52b1fbb4daa58da1114a43.png)
2.朗读时间少
一节课只有45分钟,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会最大限度地压缩朗读时间,有些教师甚至从不组织学生朗读。
3.教师指导不科学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的方法通常缺乏科学性,往往只注重纠正读音,没有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尽管有些教师在听学生朗读时发现了问题,但是由于自身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无法进行科学的指导。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目的性不强,方法单一
当前,教师和学生普遍不太重视朗读,在多数情况下,教师仅仅把朗读当作教学中的点缀或过渡环节,没有明确朗读的目的,导致朗读的效果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另外,朗读方式单一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师往往采用学生齐读和学生分段、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但在学生朗读完之后,教师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或点评,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个性发展。
四、结语
汉语是一门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它有四声之别和抑扬顿挫的声调,不朗读就无法体会汉语的韵律美。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朗读,这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灵活运用朗读方法
不同的朗读方法适用的范围和功能不同,因此要想实现初中语文朗读的优化教学,教师必须正确指导学生的朗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灵活运用各种朗读方法,如齐读、单读、分角色朗读、轮流朗读等。但是不论方法如何变化,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精心指导学生,才能在朗读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为语文教学和学生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需要活跃课堂气氛或课文较为晦涩难懂时,教师可以采用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当课文分段比较多时,教师可以采用轮流朗读的方式;当课文对话比较多时,教师可以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当需要营造氛围时,教师可以采用齐读或点读的方式。
初中语文教学朗读优化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朗读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06c245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8.png)
初中语文教学朗读优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朗读的现状分析,探讨了优化朗读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提高朗读效果的策略。
文章还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朗读的评价方法以及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朗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展望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朗读教学的创新方法和教材设计。
本研究希望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朗读、优化研究、现状分析、必要性、策略、评价方法、教师作用、成果、未来研究方向、结语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语文教学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生的朗读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朗读语速过快,有的学生朗读缺乏感情表达,有的学生朗读声音单调乏味。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也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对初中语文教学朗读进行优化研究迫在眉睫。
通过深入研究初中语文教学朗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朗读效果的策略和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朗读评价体系,以及探讨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朗读的质量和效果。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对初中语文教学朗读进行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初中语文教学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培养学生语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初中语文教学朗读进行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朗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感悟作者意图,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优化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交流能力。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索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7fd42af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1.png)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索
初中语文朗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意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优化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通过音高、音调、音量、音速等因素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能力。
注重语意的理解和表达,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课中的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语意,并在朗读中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如语法、词汇、句型等,来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提供丰富的朗读材料,包括散文、诗歌、戏剧等,让学生有充足的朗读机会。
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读课文,使朗读更有感染力。
给予学生反馈,纠正学生的错误,指出学生的优点,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朗读能力。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优化研究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b9d7603b7360b4c2e3f6481.png)
【摘要】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就针对目前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一些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初中朗读优化问题措施一、目前初中语文诵读教学中的问题1.教师不重视朗读。
朗读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直接的影响,考试也不会考察朗读水平,因此很多教师在布置朗读任务的时候,往往是让学生自己课下朗读,而课下朗读往往就是不了了之。
甚至很多教师把朗读与读课文划成等号,认为只要认识里面的字,朗读不存在问题。
这种不专业的看法让很多教师轻视朗读的作用,教师这边不重视朗读,学生就更不可能浪费学习精力到朗读上去,形成一个恶心循环。
教师没有在朗读教学中下功夫,学生也无法体会到朗读的乐趣和意义,更不要提兴趣了。
2.朗读教学质量低。
很多学生朗读的时候断句不当,断断续续,或是朗读毫无感情,“一气呵成”,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但是教师缺乏行之有效的朗读教学方法,既使学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也只能在学生读完之后让学生课下自己练习,而没有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既使的纠正和指导,学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就算是课下努力朗读,也是于事无补。
3.教学方式陈旧,朗读无目的。
目前初中朗读教学一般都是大班齐读这样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让所有人都能够朗读,但是缺乏个性化的指导,不会读的学生还是不会读,因为他们的声音藏在了大家的声音里,老师听不出来,自己更听不出来。
很多教师是为了朗读而朗读,没有任何目的的朗读大大降低了朗读的效果。
学生没有目的的朗读,只会越读越糊涂。
二、优化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措施1.明确朗读训练的目的。
做任何事情有了目的,才有方向,有方向才知道寻找途径,找到合适的方法。
朗读也是如此。
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朗读目标,并引导学生完成目标。
如在教学《望岳》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朗读教学方式:第一遍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歌,要求是读准字音,尤其是“岱”、“ 眦”等生字的读音,然后可抽查学生读,看其是否能读准。
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27cb52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b.png)
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思考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环节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从口语、发音、语速、语调等方面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表达出准确的情感和语义。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纠正学生常见发音错误在初中时期,由于一些习惯性的错误发音,许多学生容易形成发音不准确的问题。
语文老师应重视对学生语音发音的指导和纠正。
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练习,如吐字练习、口腔肌肉练习和语音练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
其次,语文老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语音敏感性,让他们能够自觉地感觉和理解音素间的关系,加强语音识别能力,使其能够在阅读中自然而准确地发出音节。
二、提升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其读出语文文章的情感和内涵,更好地体验文章的美感。
因此,朗读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都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1.朗读方法:语音和表达都应做到自然和流畅,让学生从音节到词语,再到句子,通过自我感觉得到整个语言的流量。
2.朗读技巧:可以选择通过排队读、分段读、对话读等方式操控节奏,以创造更好的朗读效果。
3.朗读策略:将朗读作为课堂重点链接,通过多种方式设计朗读练习,如合唱式朗读、跟读训练、分角色朗读等,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文章的理解。
三、注重句型和情感表达语文阅读中,不仅需要理解文章本身的意义,在朗读时还需注重句型和情感表达的正确运用。
在朗读教学中,语文老师应重视句型训练,并注重对中高程度的情感表达。
1.句型训练:通过归纳和总结不同种类的句子,构建学生对句型的掌握,以提高其朗读的流畅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表达:学生还应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背后的情感,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表达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使语文教学更具有教育意义和深度。
四、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在朗读教学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情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文章,增强其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浅谈朗读教学的优化
![浅谈朗读教学的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cece7d5a32d7375a51780b5.png)
浅谈朗读教学的优化朗读教学体现层次性。
对于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应量“材”录用,哪怕是对朗读的评估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然而,就目前的朗读教学而言,我认为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朗读只是一种过渡环节。
“教师眉飞色舞地讲,学生忙于寻找片言只语回答”,仍是语文课堂常见的现象。
因此,朗读往往来去匆匆,如雁掠过,却雁过无“影”。
如感知性朗读,学生要读通课文,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实际上往往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的学习。
朗读只是一种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只是一种形式。
课堂上,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朗读教学,往往安排甲生读了乙生读、男生读了女生读、这组读了那组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经”。
这样的朗读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3.朗读只重视技巧的指导。
课堂上,教师指导朗读的方法非常机械,往往只重视技巧的指导。
指导学生读《观潮》中潮来之时的那一段时,教师直截了当地提示把“两丈多高”“千万匹”“浩浩荡荡”“山崩地裂”作重点阅读。
于是,学生扯着嗓子喊,个个面红耳赤,教师便满意地点点头。
殊不知,这样的朗读教学的收益微乎其微。
4.朗读只是少数学生的舞台。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地坐着当听众。
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让全体学生“会读”呢?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如何优化朗读教学,我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把朗读看作是学生学语文的主要手段目前语文课本上的许多文章语言浅显、语句优美,学生大多能读懂,教师大可不必在分析的“旋涡”里转。
再说,即便是难以理解的课文,也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去理解。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问题及优化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eaf187b16fc700aba68fc0a.png)
探索篇誗教学研究一、语文朗读的重要性所谓朗读,指的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变为有声语言,以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将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语文不是学习静止的字符,而是学习“语言”的“文学”,通过“读”来品味文字中的情感美、艺术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阐明了朗读和理解之间的关系。
朱熹对于朗读也曾提出过要求,“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可见朗读教学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改善和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所以,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现今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今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多半已经不再注意教学中的朗读部分,他们全权支配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朗读时间用在苦口婆心的考点讲解中,学生根本毫无时间感受语文课本中文字的魅力。
其次,在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不当也是影响学生朗读培养的重要原因之一。
课堂上朗读课文,教师多半采取学生自行阅读或全班朗读的方法来节省时间。
虽然学生读得快,教师也省了力气,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本来阅读时间就少,对朗读类课文的感情还没有过于深层的理解与感受,如果教师不做及时指导,会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改变朗读教学策略,提高朗读教学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优化朗读教学策略1.加强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语文知识视野之广阔仅凭这个例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配合必要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为不同的文章在朗读时各有其特点,有的轻松愉快犹如碧波泛舟;有的雄厚低沉犹如雄狮嘶吼;有的苍劲悲凉如泣如诉;有的慷慨激昂犹如惊涛骇浪;有的委婉曲折犹如低语倾诉;欢快时又犹如轻风抚柳……就在这时快、时慢、时高、时低,悲悲喜喜、议议叙叙之中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文章的主题。
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分析
![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e857120b1c59eef9c7b432.png)
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分析一、选题的来源和意义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的作用可谓十分明显,因为语文学习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学生在有效的朗读过程中可以更好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自身的共情能力,加强语文的学习效果。
但是根据笔者针对南昌部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实地调查,发现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教师并未意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常常敷衍了事,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老师不重视朗读教学或者说不懂得如何去有效地开展朗读教学,学生们对于学过的文章,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学就忘,无法对所学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无法深刻地了解文章的内涵,学生往往是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足够的兴趣,这种低迷的状态对于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显然是不利的。
针对此种现象,笔者确定了这一选题,并试图在实际的调研与前人的经验中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研究方法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三种基本方式,分别是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
笔者在确定选题之后,在知网等数字文献资源平台以及省图书馆收集了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学习和研究,以支撑研究的进行;其次,笔者通过教育实习,对实际语文教学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了观察和了解,并通过和多位初中语文任课老师以及学生的交流,直观有效地发现了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为论文提供了真实的依据;第三是行动研究了,笔者将教育实习融入到了自身的研究中,以教师的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亲身参与到中学教学的实践中,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了解真实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这也加强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总之,笔者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学习以及实地的走访调查,并以实际参与者的第一人称视角真实的反馈了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并试图综合前人的经验,找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式。
三、文章的主体内容文章的主体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朗读教学的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意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问题的解决方式以及具体的针对性策略,一下是具体内容:第一、朗读教学的相关概念及意义在文章的开端,笔者对朗读教学的概念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分别对朗读教学的内涵及重要性进行剖析,明确指出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首先朗读有助于加深学生的文章内容的理解;其次,朗读是提高培养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再次,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后,朗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朗读优化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朗读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ad09a4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0.png)
初中语文教学朗读优化研究分析朗读教学当前的现状,指出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朗读教学方法,能够优化朗读教学。
标签:初中语文;朗读;优化从通俗意义上说朗读就是诵读课文。
通过诵读、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真实感情。
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有助于提高语文学习效果,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朗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素质教育普及得不够深入,朗读教学普遍不受重视,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朗读根本不重要,反正考试也不考,没必要费劲去学习。
而且在很多人看来,朗读同教学这个严肃的专业词汇关联不起来,认为“谁还不会朗读啊?还用教吗?”教师不重视朗读教学,学生也就根本体会不到朗读所特有的艺术性和朗读带来的愉悦感,对于朗读根本没兴趣。
(2)朗读教学质量低下。
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学生朗讀课文时或者声音细弱、断句不准确,磕磕绊绊;或者缺少感情色彩,没有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语文教师一般很少关注学生的朗读,根本不进行指导。
长久下去,学生的朗读水平自然不会提高。
(3)朗读方式单一。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采取的朗读方式基本上是全班齐读,由于对朗读重要性的认知不够,读得不好的同学一般就会小声读,使老师无法知道哪个同学读得不好,进而无法进行指导。
在对朗读效果进行评价时,基本不会去关注如何调动学生内心的感情、将个体融入到文章中之类的问题。
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朗读水平就会一直低下,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4)朗读时间少。
在初中教育中,一堂课的时间为45分钟,大部分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朗读根本不重视,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认识不到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更谈不上提高朗读水平了。
二、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朗读的作用(1)能优化学生的性格。
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朗读时往往声音不会很大,通过引导和锻炼,能使这些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就会优化他们的性格,使他们喜欢与别人交流,变得更加开朗活泼,从而更容易交到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
发表时间:2013-05-24T10:49:51.763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3年5月供稿作者:郑继芬[导读]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
贵州省正安县第六中学郑继芬
【摘要】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朗读,特别是优秀的诗文、文质兼美的文章更需要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意蕴,在朗读中明白文章的事理,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情感。
那可以从营造氛围、训练朗读技巧和对学生朗读的多元评价来优化朗读教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朗读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233.1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5-0090-01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
朗读永远是语文教学中基本的、永不过时的教学方式,不论是现在的“新课标”,还是过去的“教学大纲”,也不管是何种体裁的课文,都牵涉到朗读。
通过朗读,学生“品味”“体验”了词语的意义、色彩,受到熏陶感染,还锻炼了学生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通过朗读,教师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词句篇章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还可以检查学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了朗读这种教学手段,不仅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会使语文课上得轻松愉快,营造出良好的课堂艺术氛围!那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究竟如何才能将我们的阅读教学优化到最佳呢?下面我们谈谈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探讨。
一、营造学生朗读的良好情境
学生所学习的课文,有许多是作者要抨击旧时代的残酷统治,给人民带来无限的痛苦。
由于时代的变迁,许多痛苦的生活,学生是难以领略的。
于是,创设课文内容的情境,对指导学生的感情朗读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在感知、体味形象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指导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情感的流露除有声语言外,还可以借助体态语言作辅助表达。
如在准备教《天上的街市》时,我发现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但我的音色较为浑厚,朗读这样充满童趣的诗歌不是易事,我向一些朗读技能较高的老师请教,经他们的一番指点我终于读出了神似童趣的声音。
上课时,先请两名学生进行个别朗读,感觉学生的朗读总是达不到我预想的效果,但为保护他们的朗读积极性,我鼓励他们说:“同学们喜欢这首诗,老师也很喜欢,在这里我也想给大家读读。
欢不欢迎?”随即我进行了配乐朗读。
由于有一定的朗诵功底和精心的准备,我的精彩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我的范读,文中那淡淡的情思,浪漫的气氛,美好的向往,就像一股清泉流入学生稚嫩的心田,触动了学生情感的波澜。
一番范读,赢得学生一片掌声。
朗读,没有感情的投入是得不到回报的。
这情感的投入,情感的熏陶,无疑为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奠定了基础。
这样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朗读情绪,而且提示朗读技巧;不仅引导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而且指导学生表达情感,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目的。
二、学生朗读的技巧训练
朗读能力的高低,是可以从朗读的技工方面来加以训练的。
作为老师,我们不妨想想通过一些灵活的朗读训练手段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爱上朗读,同时也会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如在讲授《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让学生理清作者爬下悬崖时心理变化的线索,一开始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然后让学生先找出作者爬下悬崖时的一连串的表示心理,动作,语言的词句,学生找出来这些词句后,带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句,读到“啜泣,抖,全身麻木……”这些词句时,让学生读出作者的那种紧张,害怕的感情,然后在读走出第一步时的语句时,让他们读出尝试,顿有信心的感情,这样慢慢地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词句,既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很自然地找出了问题的答案,整个线索就很清晰地浮现出来,从一开始害怕,紧张到后来的顿有信息,到后来的信心大增,再到最后的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让学生在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用在讲授记叙文时。
又如学习古诗,学生比较难把握朗读的语气,我就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在备课时,把古诗制成投影片,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诗句的重音、停顿、感情升华处进行勾划,用“/”表示间隔,用“√”表示升调,用“.”表示重音,边读边标出,甚至鼓励学生摇头晃脑地读起来。
学生学习诗歌的激情就出来了。
这样就抓住了难点进行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而然得到长进。
三、朗读的评价要多元化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
农村中学的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水平不够自信,不敢放开口读,因此,我们教师更要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对朗读的兴趣。
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除了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加以肯定,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也可以鼓励同伴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首先,教师要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评价。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你认为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教师要注意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引导、组织他们参与评价、发表意见,在评价中帮助别人、完善自我,从而通过评价,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发展功能。
但评价要“因人而异”,如平时胆小害羞的人终于“登台亮相”了,应迅速给予鼓励性评价;而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应在指出其优点的同时也指出其不足之处。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时,先出示课文情境图,再运用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那震撼人心的鼓声,在那时让学生闭上眼睛,竖起小耳朵仔细听,然后教师声情并茂地描述:在一片广袤无垠的黄土地上,有几十人甚至上千人,他们身上都挂着腰鼓一同进行安塞腰鼓表演,场面非常的宏大,气势非常的磅礴,飞沙走石,只听见震撼的鼓声而看不见人影,那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
【参考文献】
1、李英莉,《语文教学更提倡个性化阅读》《读与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