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ARDB数据库,阿里云的自信源自哪里.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LARDB数据,阿里云的自信源自哪里
“你好,我是阿里云数据人,我叫嵩(曹)。
”初次面的印象,笔者得嵩并不像一个IT 男,形象阳光、精神抖、嘴角着一点点微笑。
就在笔者在回味《复3》中小蜘蛛和奇异博士有关“花名”的梗,嵩我有了新的。
采程中,嵩的速一直很快,言,思清晰,不断
出的和数据明了他的性,喜列例。
整个人是着一
股郁的自信。
好像,每一个阿里人都是那么的自信。
那些在一才知道的
一位工作在云数据一的开和运人,在云栖社
区做了以下分享:
“我在 4 天前,手工做了一个份,数据比大,3T,
你差不多要 70 个小份,个⋯有没有什么法加快一点,我老板着急要数据呢”
“你好,我公司有个数据,想迁到阿里云 RDS
上, RDS的品品我很意,只是我的数据
有 10T,一下,支持么大的例么?”
“你好,我用了你的MySQL数据,最近几天
在做活,主力比大,只例就延了,
在看过去貌似很难跟上,有什么办法么?”
这些抱怨也好,吐槽也罢,都来自云数据库用户
的真实案例,总结起来,传统的云数据库由于自身架
构原因,会遇到很多问题:
读写实例和只读实例各自拥有一份独立的数据,
用户购买只读实例,不仅需要付出计算的成本,也需
要付出存储资源的成本;新建一个只读实例需要重新
拷贝数据,考虑到网络限流,速度不会很快;传统备
份技术,由于涉及到拷贝数据,并上传远程存储,速
度因此也受网络影响等等。
随着数据库数据量的增大,各行各业对云数据库业
务的需求增加,这些问题就会不断加剧。
鸣嵩说:“这
些困扰大家已久的问题, PolarDB都可以从本质上解决,而不是想个 trick 绕过去。
”
核心优势有 5 个
PolarDB是阿里云数据库团队过去 3 年间自主研发
的一个企业级数据库。
鸣嵩总结了其 5 大核心优势。
第一,兼容性。
PolarDB兼容了当下最主流的、开
发者最喜欢用的MySQL和PostgreSQL两种数据库生态,这意味着 MySQL和 PostgreSQL的老用户,在一行代码
不用改的前提下,可以把业务从原来的开源数据库迁移到
阿里云的企业数据库平台上。
鸣嵩说:“从第一天起,我们做任何东西,不接受
99%的兼容,我们只有 100%的兼容。
这是不会妥协的。
”第二,性能好。
对比 MySQL有 6 倍性能提升及相
对于商业数据 ?焓迪执蠓 ?度降低成本。
拿 Sysbench跑Benchmark 做测试,开源的原生数据库性能是每秒 3.5 万的 TPS,PolarDB的性能可以达到 22 万,有 6 倍的
提升,但是价格不变。
第三,容量大。
传统的数据库会受限于物理机能
的磁盘大小,数据增长后面临着要么扩容,要么定期
迁移,这种方案不仅开发成本高,还会造成业务中断。
PolarDB则支持单库容量扩展至上百 TB 以及计算引擎
能力及存储能力的秒级扩展能力。
第四,技术更新换代。
云数据库的发展趋势出现
了一种更好的模式, Serverless按使用量付费。
看起来只是计费模型的一种变化,事实上对技术本身有很大挑战。
Serverless意味着弹性扩展、调度能力、资源隔离
需要做得更加精细,使得能够支持这种计费模式。
鸣嵩直言:“PolarDB的目标就是从过去云计算
的 1.0 时代走向云计算的 2.0 时代。
数据库从经典时代
走
向Serverless时代。
“
第五,一写多读。
鸣嵩以淘宝为例,介绍道:“电商业务,读的压力要比写的压力大很多,传统的‘一
主多从’模式存在空间浪费和扩容时间长的弊病。
”
PolarDB让“一主多从”共享统一一个数据副本,同一个实例的所有节点(包括读写节点和只读节点)
都实现访问存储节点上的同一份数据,使得数据备份
耗时实现秒级响应,实现了无缝扩展,不管数据量有
多大,几分钟内即可实现只读副本扩容,以及数据的
全量备份。
何谓国之重器
据了解,PolarDB发布以来,在公有云上已经累计了超过 600 家用户,涵盖金融、电商、游戏、 IoT 等各行各业。
在被问及为何阿里云在已经拥有关系型数据库的情况下,仍旧开发出 PolarDB时,鸣嵩表示:“企业级数据库一定是国之重器。
”
鸣嵩介绍道,企业级数据库,往往要求零宕机, 7×24 小时的可服务性,数据绝对不能丢。
这是对数据库技术更苛刻的要求,同时还需要高安全性和无限扩
展能力。
“PolarDB的目标就是将来能在有关国计民
生的行业、金融产业或者政府核心业务中用上国产自
研的数据库。
我认为,这是我们这一代做数据库技术
人的使命。
”
此外,鸣嵩还指出一种技术趋势。
过去十年,大
量互联网企业为了解决业务发展数据膨胀的问题,都在
使用一类基于Share Nothing架构做水平扩展的数据库,演化出了很多 NoSQL和 NewSQL产品,但这类产
品都有对使用场景的假设和限制。
而ORACLE、 DB2、Aurora、PolarDB这些企业级的通用数据库,都在使用Share Everything共享存储技术。
鸣嵩判断,在未来的
5年之内,随着云时代的到来,随着企业级云数据库的
兴起, Share Everything基于共享存储架构的数据库
会成为新的热点。
性能源于对硬件的诉求
为了追求性能的不断提升,技术人员对于硬件的诉
求也在不断提高。
鸣嵩介绍了 PolarDB所采用的领先的
硬件技术:包括使用 3DXpoint 存储介质的 Optane
存储、 NVMe SSD和 RoCE RDMA网络。
同时面向新
硬件架构实现软硬一体优化:从数据库、文件系统到网
络通讯协议、分布式存储系统和设备驱动,实现纵贯软
件栈各层次的整个 IO 链条的深度优化。
谈及Optane 存储卡,鸣嵩毫无吝啬地给了一个赞,他表示:“3D XPoint介质比 NAND颗粒提供了更好的
I/O 延迟和 I/O QoS稳定性,因此在数据库整体 QoS上
我们在 95%延迟的指标上提升了 76%的性能。
我个人
认为这也是非常有工匠精神的一个介质、一个产品。
如果说 SSD把 HDD延迟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3D XPoint 又把 SSD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鸣嵩认为,Optane 很可能会打破传统的Memory 金字塔体系,过去的模型是CPU、内存、SSD的三角形结构,内存是很快的但是比较小,掉电会丢; SSD 是很大,延迟比较高,吞吐有限,但是掉电数据不会
丢。
而 Optane 在这个体系中加入了一层 Apache Pass 或称之为 NVDIMM(非易失性随机访问存储器)。
新的体系变成了 CPU、内存、 NVDIMM 和 SSD,新加入的结构,性能和内存很接近,而且空间可以很大,掉电不
会丢。
最后鸣嵩表示, Apache Pass未来很大程度上会
改变数据库软件,也意味着数据库的性能可以再向上提
高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