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沉淀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盐析
Salt induced precipitation
盐析
概念:在高浓度的中性盐存在下,蛋白质(酶)等 生物大分子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产生沉 淀的过程。 盐析是可逆的,而变性是不可逆的 早在1859年,中性盐盐析法就被用于从血液中分 离蛋白质,随后又在尿蛋白、血浆蛋白等的分离和 分级中使用,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概述
沉淀法的原理: 生物分子在水中形成稳定的溶液是有条件的,
这些就是溶液的各种理化参数。任何能够影响 这些条件的因素都会破坏溶液的稳定性。 沉淀法基本原理就是采用适当的措施改变溶液 的理化参数,控制溶液的各种成分的溶解度, 根据不同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 离的目的, 溶剂组分的改变或加入某些沉淀剂以及改变溶 液的pH值、离子强度和极性都会使溶质的溶 解度产生明显的改变。
盐析法机理
(1)破坏水化膜,分子间易碰撞聚集,将大量
盐加到蛋白质溶液中,高浓度的盐离子有很强的水化 力,于是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膜层减弱乃至消失, 使蛋白质分子因热运动碰撞聚集。
(2)破坏水化膜,暴露出憎水区域,由于憎水
区域间作用使蛋白质聚集而沉淀,憎水区域越多,越 易沉淀。
(3)中和电荷,减少静电斥力,中性盐加入蛋白
一般而言,小分子蛋白质比起在化学上类似的 大分子蛋白质更易溶解。
防止蛋白质凝聚沉淀的屏障
⑴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hydration shell),保 护了蛋白质粒子,避免了相互碰撞,使蛋白质 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
⑵蛋白质两性电解质,分子间静电排斥作用。 (存在双电层)蛋白质粒子在水溶液中是带电 的,带电的原因主要是吸附溶液中的离子或自 身基团的电离。蛋白质表面的电荷与溶液中反 离子的电荷构成双电层。
收率和沉淀物的形状都有很大影响。
沉淀生成动力学
溶解度值的降低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当体系变得不 稳定以后,分子互相碰撞并产生聚并作用。通常认 为相互碰撞由下面几种运动引起:
①热运动,Bromnian运动; ②对流运动,由机械搅拌产生; ③差示沉降,由颗粒自由沉降速度不同造成的。
沉淀生成动力学
为了简化沉淀过程动力学, 可把沉淀过程分成下述6个步骤: (1) 初始混合 (2) 新相生成 (3) 布朗运动凝集 (4) 机械碰撞凝集 (5) 聚集体陈化 (6) 聚集体沉淀
蛋白质的溶解特性
蛋白质是两性高分子电解质(amphoteric polymer),主要由疏水性各不相同的20种氨基酸 组成。
在水溶液中,多肽链中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具有向 内部折叠的趋势,即便如此,一般仍有部分疏水性 氨基酸残基暴露在外表面,形成疏水区。疏水性氨 基酸含量高的蛋白质的疏水区大,疏水性强。
概述
沉淀法不仅用于实验室中,因其不需专门设备, 且易于放大,也广泛用于生产的制备过程, 是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特别是制备蛋白质和酶 时最常用的方法。
优点:操作简单、经济、浓缩倍数高 缺点:针对复杂体系而言,分离度不高、选择 性不强
沉淀法的分类
根据所加入的沉淀剂的不同,沉淀法可以分为: (1)盐析法; (2)等电点沉淀法; (3)有机溶剂沉淀法; (4)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法; (5)聚电解质沉淀法; (6)复合盐沉淀法等 (7)亲和沉淀法 (8)选择性沉淀法。
质溶液后,蛋白质表面电荷大量被中和,静电斥力降 低,导致蛋白溶解度降低,使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 沉淀。
PH<PI,带正电荷, 又有水膜,是稳定的
亲水胶体
+ ++
+
+
+
+
+
+
+ ++
在等电点状态的 酶蛋白,水膜未脱, 是不稳定的亲水胶体
H+
+_
_+
_
OH- + _ +
PH>PI,带负电荷, 又有水膜是稳定的 亲水胶体
概述
沉淀操作常在发酵液经过过滤和离心(除去不 溶性杂质及细胞碎片)以后进行,得到的沉析 物可直接干燥制得成品或经进一步提纯,如透 析、超滤、层析或结晶制得高纯度生化产品。
操作方式可分连续法或间歇法两种,规模较小 时,常采用间歇法。不管哪一种方式操作步骤 通常按三步进行:
概述
沉淀法操作步骤: ①首先加入沉淀剂, ②沉淀剂的陈化,促进粒子生长; ③离心或过滤,收集沉淀物。 加沉淀剂的方式和陈化条件对产物的纯度、
亲水性氨基酸残基基本分布在蛋白质立体结构的外 表面。
因此,蛋白质表面由不均匀分布的荷电基团形成荷 电区、亲水区和疏水区构成。
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憎水区域和荷电区域
蛋白质的溶解特性
蛋白质的溶解行为由其组成、构象以及分子周 围溶液性质所决定。
蛋白质在自然环境中通常是可溶的,所以其大 部分是亲水的,但其内部大部分是疏水的。
(2)“盐析”现象(salt-out)—高盐浓度下,中和 电荷、破坏水化膜,蛋白质溶解度随之下降 。
1)盐析用盐的选择
盐析作用要强 盐析用盐需有较大的溶解度 盐析用盐必须是惰性的 来源丰富、经济
盐析用盐的选择
在相同离子强度下,盐的种类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有 一定差异,一般的规律为:半径小的高价离子的盐析作 用较强,半径大的低价离子作用较弱 阴离子盐析效果 : 柠檬酸>PO43- >SO42- >CH3COO-> Cl-> NO3->SCN阳离子盐析效果: NH4+ > K+>Na+ >高价阳离子 阴离子的影响大于阳离子
OH-
__ _ __
H+ _ _ _
中性盐 破坏水膜
中性盐 破坏水膜
中性盐 破坏水膜
+
+
+
中性盐中和其电荷
+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
SO24- 等
_ __
_ 中性盐中和其电荷
_
NH4+或Na+等
___
蛋白质沉淀
盐析机理示意图
盐析过程
当中性盐加入蛋白质分散体系时可能出现以下两 种情况:
(1)“盐溶”现象(salt-in)—低盐浓度下,增加蛋 白质分子间静电斥力,蛋白质溶解度增大 。
生物分离过程的一般流程
原料液
细胞分离(离心,过滤)
路线一 细胞-胞内产物
路线二 清液-胞外产物
路线一B 包含体 溶解(加盐酸胍、脲)
复性
细胞破碎 碎片分离
路线一A
粗分离(沉淀/超过滤/萃取)
纯化(层析、离子交换、吸附)
脱盐(凝胶过滤、超滤) 浓缩(超滤)
精制(结晶、干燥)
4.1 概述
沉淀:利用沉析剂使生化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 而形成无定形固体沉淀的过程。 沉淀法的目的: 通过沉淀达到浓缩的目的; 沉淀方法可有选择地沉淀杂质或有选择地沉淀所需 成分,初步纯化 ; 将已纯化的产品由液态变成固态,加以保存或进一 步处理。 沉淀法是最古老的分离和纯化生物物质的方法,但目 前仍广泛应用在工业上和实验室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