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作业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课作业题目

1.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2.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发展道路

3.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2012年经济政策取向

4.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5.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越是经济强大越是注重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

任何时代的任何民族要发展壮大都需要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凝聚力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越是经济强大的民族,越是注重建设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可以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只要是同根同族的华夏儿女,对中华民族有地域归属感和文化归属感,就可以拥有共同的精神家园。

守护共有精神家园是文化建设的题中要义

守护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标志着这个民族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脉络,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处世原则。一个民族的文化创新如果建立在割断血脉背叛历史的基础上,必将导致整个民族的“集体失忆”,从而也丢弃了他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而精神家园一旦失去便很难找回。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党对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文化建设提高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首次提出了“文化生产力”的概念。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我国文化建设四项任务,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是其中之一。

优秀的民族精神是我们精神家园的主要依托

中华民族创造了历史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这已成为凝聚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人,我们应该以自豪的态度善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科学理性的精神研究中华文化,挖掘、汲取合理思想内核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相协调。

民族精神应该是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注入新内涵。结合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应该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天地之间、莫贵于民的民本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理念,革故鼎新、因势而变的创新意识,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崇高境界,扶正扬善、恪守信义的传统美德等民族精神的精华发扬光大。以民族精神为依托的精神家园不仅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还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这个精神家园属于认同中国、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精神的不同阶层、不同类别和不同地域的所有中华儿女。

营造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基础

由于全球化浪潮加剧了文化冲突和思想多元化,网络化催生了快餐文化、低俗文化、腐朽文化、舶来文化的流行,市场经济的推行诱发了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滋长,这些都使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遭遇了空前的挑战。有一种悲观的看法认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即将被物化得一无所有了,友谊物化了,亲情物化了,爱情物化了,我们的精神家园虽然不敢说是一片纯粹的废墟,但至少已经荒芜了。这种说法尽管言过其实,可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精神家园的渴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可是,我国文化建设总体实力和总体水平却没有同步赶上。这在客观上要求我国的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已经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现代社会已开始由经济型社会向文化型社会过渡,社会文化正渗透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千姿百态的文化现象层出不穷,人们的文化需求和精神追求将会越来越强烈。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正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全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重视,将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广东前几年就提出建设文化大省,而建设文化大省,仅有文化产业的繁荣是不够的,还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提升文化品位,立足于发掘和整理本地民族文化的优势与特色资源。广东作为岭南历史文化的主阵地,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众多的历史事件、许多杰出历史人物、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资源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东重要的文化优势。无论

是前人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是新时期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都对今日的广东提升文化软实力、营造文化大省的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

从价值体系和精神家园看文化软实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如果说是重在文化的先进性,那么,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则重在文化的普及性或者大众性。二者相得益彰,都是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并不仅仅是经济、政治和国防力量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竞争,本质上是一种软实力的竞争。而所谓软实力,根据其概念创造者、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的说法,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它是相对于经济、军事等外在的、刚性的力量而言的。

文化软实力是一国软实力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今天的中国,文化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增强综合国力的竞争能力,要进一步满足全体人民强烈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就必须大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确是顺应世界文明潮流、引领文化发展正确方向之举。

由于对文化的价值和功能缺少正确的认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文化建设没有得到科学的对待。从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近30年,文化一度被简单地等同于政治、等同于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意识形态,文化建设缺乏应有的人文精神、生活气息。改革开放以后,文化建设逐渐得到科学的重视,中共中央分别于1986、1996年制定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提出,都是文化建设新思路、新局面的体现。十五大报告专章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十六大报告集中论述“中华民族精神”等,都是文化建设不断上台阶的体现。在新的形势下,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且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我们认识文化建设的价值、提升文化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价值。

从文化软实力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能更加人文化、生活化、平民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