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中国古代女子的化妆史之发型篇(5反绾、6双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字形髻
在头顶梳十字 形发髻,余发 下垂。 陕西西安草厂 坡北魏墓出土 梳十字大髻、 穿窄袖衫裙的 彩绘女俑
六、双挂式
双挂式之梳编法,是将发顶平分两大股, 梳结成对称的髻或环,相对垂挂于两侧。 这种发式多用于宫廷侍女、丫环侍婢或未 成年之少女。据记载从秦开始,延续及近 代,其中最典型的是双丫髻及双挂髻,这 种发式在存世的古画中特别多见。敦煌千 佛洞供养人之侍女与阎立本《列帝图》之 宫侍,皆类似这种发式。其变化一般有 “双丫髻”、“垂挂髻”、“双平髻”等。
五、反绾式
反绾式的梳编法是将发拢住,往后拢结于顶,再反绾成 各种形式,其变化一般有“双刀髻”、“惊鹄髻”、 “朝天髻”、“元宝髻”等。另在反绾的及下留一条发 尾,使其垂于背后,一称“燕尾”亦称“分髾髻”,与 汉代所流行的相似。
反绾成高墙,称“高髻”,如《簪花仕女图》之发式。据 《妆台记》记载:“开元中梳反绾髻、回鹤髻,贵妃作 愁来髻,贞元中归真髻,贴五色花子。”这种反绾梳编 较难,多流行于盛唐,为后妃贵妇之盛装,如《韩熙载 夜宴图》中之一梳反绾式。 唐周肪的仕女图中的贵妇 ,高髻
双丫髻
双丫髻是双挂式中最 常见之发式,其梳编 法是将发平分两侧, 再梳结成髻,置于头 顶两侧。前额外负担 多饰有垂发,俗称刘 海,一般多用于侍婢 丫环。
双丫髻
湖北武昌出土的唐代女子陶俑
唐代梳丫髻的侍女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藏
明代梳丫髻的侍女 (云南大理出土的明代 女子陶俑 )
垂挂髻
双挂髻其梳编法是将发从 头顶平分两股。结成髻或 鬟,垂挂于两侧,额前饰 有垂发。据《丹铅录》记 载:“北齐后宫之服,女 官八品、偏垂发。 ” 注云:垂发,覆目也,盖 夷中少女之饰,其四垂短 发仅覆眉目,而顶心长发, 绕为卧髻,宋人词所谓鬓 垂偏荷叶也。今世犹有之。
三角髻
河南洛阳涧西谷水6 号墓出土三彩俑
莫高窟第17窟 双丫垂髻
唐《宴乐图》
ຫໍສະໝຸດ Baidu 双平髻
双平鬟属于双挂式之 梳编法,其梳编法是 将发平分于两侧。再 束结成环,使其对称 而自平垂。挂于两侧。 这种发式在仕女图中 颇为多见,多用于未 婚少女或儿童。
丱发
丱发为儿童或未婚少 女之发式,因其形似 “丱”,故称“丱 发”。 其梳编法是将发平分 两股,对称系结成两 大椎,分置于头顶两 侧,并在髻中引出一 小绺头发,使其自然 垂下。
朝天髻
朝天髻也属反绾式之一, 其编法将发拢上,束结于 顶。再反绾成高髻朝天。 据记载:“宋理宗朝宫妃 梳高髻于顶,曰:不走落, 号朝天髻。” 宋代所建的太原晋祠女像, 亦类似这种发型。
朝天鬓发式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宫女
元宝髻
元宝髻其梳编法是将 发拢结于顶,再置木 或将假发笼蔽,呈元 宝状。据《晋书》记 载:“用发既多,不 可恒载,乃先木及笼 上装之,曰假髻或假 头。” 唐张雄夫妇合葬墓所 出土之女俑亦类似这 种发型。
《大明宫词》中少年太 平的发式 双丫鬟发式
古妆剧中的丫鬟发型
作业
1、花钿的起源及样式(附诗一首及图 片)。(20分) 2、面靥的起源及样式(附诗一首及图 片)。(20分) 3、中国古代女子的妆粉主要有哪些种类? (附诗一首)(20分) 4、中国古代女子的眉笔主要有哪些种类? (附诗一首)(20分) 5、中国古代女子发型的主要编梳方法有 哪些,并各举两例说明。 (附诗一首) (20分)
《韩熙载夜宴图》
蕉叶髻(高髻)
唐代妇女为了使发髻 更加高大,还制造了 假发髻,叫做义髻。 这是由汉代的帼发展 而来,用木或纸制作 的,用时往头上一戴 就行。 据《杨太真外传》说, 杨贵妃就好戴这种义 髻,“常以假髻为首 饰。”
如安西都护府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一顶糊纸、 加以彩漆绘画的假髻,类似于峨髻。阿斯塔那张 雄墓出土一顶类似半翻髻的假髻,以木为骨、外 加黑漆,再绘画白色忍冬花纹,底部有小孔,孔 内还有铜锈。 1972年,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墓主(女性)头上 发现了假发,梳理成髻。此外,在一件漆奁中还 存放了一盘假发,当是生前备用。
半翻髻
半翻髻流行于唐代前期,唐《髻鬟品》:“高祖宫中有 半翻髻”;《妆台记》“唐武德中梳半翻髻”。梳理时 是把头发集在头顶,用帛带束住发束,再朝前或朝后翻 绾,有的还梳成双髻后翻之形,又叫双刀半翻髻。 初唐、盛唐 新疆也曾出土过同样造型的假髻。
双刀髻
双刀髻其梳编法是将 发往上拢结于顶,再 反绾成双刀欲展之势。 据《妆台记》记载: “唐武德中,宫中梳 半翻髻。又梳反绾髻, 贞元中梳归真髻,贴 五色花子。”皆类似 反绾式的发型。
唐代三彩舞女俑
半翻平髻
发垂两耳,额顶正中 束以红绢包裹的义髻。 流行盛唐,尤以宫廷 和贵族妇女中为多。 后流行于日本。
惊鹄髻
“惊鹄髻”也是反绾式 之一。其梳编法是将 发拢上反绾,成惊鸟 双翼欲展之势,生动 而有趣。据《中华古 今注》记载:“魏宫 人好画长眉,令作蛾 眉惊鹄髻。”
惊鹄髻图解 胡服装扮的唐朝妇女
最后一次上课时交(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