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旅游扶贫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旅游扶贫实施方案(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扶贫攻坚的战略决策,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力实施“3115”脱贫计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金发[2016]3号)精神,大力实施百村千户乡村旅游脱贫工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把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支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开展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实现稳定脱贫。支持景区周边、城郊有条件的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支持建设19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到2020年实现百村千户3万人通过参与旅游经营、提供接待服务、出售土特产品、土地租金、入股分红等途径脱贫致富。旅游扶贫涉及农村人口年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个百分点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将乡村旅游扶贫作为全县旅游“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系统梳理全县贫困村旅游资源禀赋、区域交通、人口规模等情况,科学编制《全县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途径和措施。组织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公
益行动,支持宜游贫困村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制定贫困村旅游扶贫项目规划设计及建设实施方案,完成贫困村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储备
(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加大重点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重点村乡村公路、慢行道、停车场、标识标牌等交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重点村公共服务和商贸物流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建设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咨询中心),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改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环境卫生等基础条件。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支持每个重点村至少建成一座AA级以上旅游厕所,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条件。
(三)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因地制宜发展农家小院(茶谷小院、养生小院、桃源人家)、省星级农家乐、露营基地、汽车房车营地等乡村旅游项目,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养生宴、吊锅、十大碗”等乡村餐饮。开发乡村摄影、徒步慢游、康体养生等新业态产品,加强农副土特产品的旅游化、品牌化包装。策划以地域文化为主题、乡土乡情为依托的观赏或体验型节庆赛事活动。推进旅游扶贫村与周边景区的统筹协调,开发景区衍生产品。实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支持旅游企业及农业市场主体创建和申报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积极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支持本地产品直销中心、旅游商品集聚区建设。到2020年,创建示范农家小院(茶谷小院、养生小院、桃源人家)100家、省星级农家乐30家。
(四)建设智慧旅游电商村。优先支持有条件的旅游扶贫村建设旅游扶贫电商平台,组织实施贫困地区“一村一店”、旅游淘宝村、“旅
游扶贫村+特色馆”立体扶贫、旅游+互联网+扶贫、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训、乡村旅游创客培训等项目,依托农村超市等营业场所建设电商服务站点。支持各大电商平台对旅游扶贫示范村进行在线宣传推广、特产销售、旅游线路营销等。到2020年,创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个,建设旅游扶贫电商村10个,打造“金寨旅游必购商品”和“金寨旅游特色产品”各30个。
(五)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加强乡村旅游行政管理干部队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升指导服务、管理经营、实用技能等方面能力。有机整合华夏旅游学校和省旅游学校培训计划、县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培训、雨露计划、劳动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贫困家庭一户一人培训计划”等培训资源,以直接提升从业农民的服务水平与技术技能为核心,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四类人才和乡村旅游导游、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到2020年,实现旅游扶贫重点村从业人员培训的全覆盖。
(六)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制定宣传推介方案,充分利用旅游网站、微信、微博平台和相关媒体宣传推介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提高在线营销能力。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三进”营销(进社区、高校、企业单位)活动。推广乡村度假生活理念,把乡村旅游景点变成“单位的疗养院”、“学校的实践基地”和“社区的活动中心”。通过“结对子、举办产品对接会、发展营销代理人”等方式,拓展市场。有效整合产品链上的乡村旅游资源,联合客源地城市旅行社,开展社区广告植入
宣传、产品销售。挖掘贫困村特色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举办农事节庆游、山水生态养生游等系列“节庆营销”活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七)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农家小院联盟、旅游协会、旅游商会等社会组织的行业自律作用,引导制定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卫生标准和安全制度,颁布并实施乡村客栈型、休闲农庄型、民俗文化型、生态养生型、古镇古村型、采摘篱园型标准。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导游、导航、导览、导购等“智慧旅游”项目。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将重点村旅游综合执法和旅游安全纳入旅游安全监管范围,打造文明、诚信旅游。
(八)打造旅游精品线路。依托全县“一寨、一岭、一泉、两湖、两谷、三村”(天堂寨、马鬃岭、西庄温泉、天堂湖、梅山水库、六安茶谷、燕子河大峡谷、大湾村、千坪村、桂花村)景点,将沿线旅游扶贫重点村“以点连线成面”,规划“大别山风景道”和“六安茶谷核心区”两条旅游廊带,谋划推出1至3日游精品线路4条。鼓励旅行社开展高端定制旅游产品和服务,将旅游扶贫精品线路纳入全县旅游精品线路的节点重点推介,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村发展乡村旅游。
(九)增强示范带动作用。培育建设旅游扶贫示范区。着重开展“十二个配套”工程建设:即建设一条乡村旅游景观绿道、一个露营地、一批旅游厕所、一批小微停车场、一个地方特色文化展示馆、一批特色旅游购物就餐等消费场所、一批旅游标志牌、一套环卫设施、一个
游客服务中心、一家以上乡村旅游客栈、一支讲解员队伍和一本导游词,着力构建乡村特色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扶贫示范村。优先支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旅游资源好、特色鲜明、有发展基础的贫困村,按照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方向,大力推行“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一户一品”的旅游业态。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大力支持贫困村参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乡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旅游示范村等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农家小院“1+N”精准扶贫模式、旅游商会、协会+农户、涉旅企业+农户、景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乡村旅游扶贫链接机制,增强旅游带动扶贫功能。到2020年,全县培育创建旅游扶贫示范村15个、示范区8个、优秀旅游乡镇10个。
(十)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大项目谋划争取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县政府从2016年起,连续5年,每年继续安排20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200万元农家小院示范区建设奖补资金等专项扶持资金。加大水库移民、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环境整治、移民搬迁等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在符合专项资金使用的前提下向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倾斜。鼓励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村集体和工商资本等多元投入发展乡村旅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旅游部门牵头,扶贫等相关部门配合的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统筹解决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中规划对接、用地保障、行政审批、资金整合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