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护患关系与人际沟通(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人际关系
六、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人际关系发展状态(赖文格及斯诺克) 1.零接触状态:双方互不相识,相互之间未注意到 对方的存在 2.开始注意状态:单向注意、双向注意 3.表面接触状态:一方或双方受对方的吸引,主动 接近对方,开始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交往,形成表 面接触状态。 4.情感卷入状态:双方交往中开始有了情感交流及 沟通。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开始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交往,属于人际关
系发展状态中的( C )
A、零接触状态
B、开始注意状态
C、表面接触状态 D、情感卷入状态
12.关于正性心理距离的解释,正确的是( B ) A、情感越密切,心理距离越远 B、情感越密切,心理距离越近 C、情感越疏远,心理距离越远 D、情感越疏远,心理距离越近
13.交往双方寻求和建立共同情感联系领域的
张:还不是你一直在那里不停的说,影响了 我,要不然肯定打得中。
王:那照你说的,还是我自己的错了,你这 个护士太不讲理了,把你们护士长叫来,我 要投诉你!
Questions 体现了哪些社会认知的特征? 体现了哪些引起社会认知偏差的心理规律? 主要体现了护患关系中的什么关系? 引起护患冲突的原因? 解决护患冲突的原则?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三)人际吸引
1.概念: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相互接纳和喜欢 的现象
2.影响因素 个人特质:外貌、才能、个性品质 相近性:远亲不如近邻,近水楼台先得月 相互性:相似性、互补性、相悦性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五、人际关系的原则
1.交互原则:人总是愿意接近并喜欢能接纳及喜欢 自己的人。 2.平等原则:平等是建立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前 提 3.互利原则:在人际关系中,关系主体的双方都能 得到一定的物质、精神或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利益 4.信誉原则:讲求诚信,遵守诺言 5.相容原则: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 6.情景控制原则
b. 中强差位:按照要求照办,有意见委婉提出, 会保留自己的意见
c. 显著差位:立即照办,有意见也不敢当面提出, 心理会保留自己的意见
d. 超强差位:绝对照办,甚至盲目服从。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二)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
1.心理方位 ③ 基本类型
确定方式 法定权威型:外界,内心不一定认可 精神权威型:内心共同认同,下对上心服口服
第一节 人际关系
六、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二)人际关系发展阶段 1. 定向选择阶段:人们并不是与任何人都能建立良好
的人际关系,往往是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交往对象 2. 情感探索阶段:交往双方寻求和确立建立共同的情
感联系领域的一个过程。有一定的情感投入,但还 不能敞开心扉 3. 情感交流阶段:有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主动进 行自我暴露 4. 稳定交往阶段:沟通内容更加深刻和广泛,分享更 深层次的个人情感世界和生活空间。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一) 社会认知
2.特征 ① 知觉信息的选择性:交往双方并不是接受对方
所有的信息,而是倾向于对某些信息进行加工 迅速形成个人信息。 阿希:中心特质;边缘特质
中心 特质
边缘 特质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一) 社会认知
2.特征 ② 认知过程的互动性 ③ 认知形成的一致性:互不矛盾 ④ 社会认知的评估性:主观评估性
1.心理方位 ①概念:心理上的主导性及权威性的差 异。
两种状态: 心理差位关系:一方从心理上具有主导性和 权威性,上下级之分 心理等位关系:没有心理等级的差异。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二)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
1.心理方位 ② 心理差位程度分级(下级对上级)
a. 微弱差位:尊重对方的意见,但主观意愿决定 是否照办
2.下列属于心理差位关系的是( D )
A、朋友关系
B、同学关系
C、双胞胎关系
D、师生关系
3.关系可比作“密友”是心理距离等级的( A )
A、正四级
B、正三级
C、正二级
D、负四级
4.交往模式为礼尚往来的心理距离等级的 (B)
A、正三级
B、正二级
C、正一级
D、负二级
5.下列属于心理距离等级负一级的是( B ) A、关系可喻为“初识” B、关系可喻为“对手”
第一节 人际关系
六、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三)人际关系的平衡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往往会取决于第三者 纽卡姆提出的“A-B-X”模式 A:认知主体;B:另一个认知主体;X:第三者
一、单选题
1.“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体现了人际关 系的( A )
A、互动性
B、情感性
C、明确性
D、渐进性
C、认知形成的一致性 D、社会认知的评估性
18.在人际交往中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
成印象后,依次来推测此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属于社会认知偏差中的( B )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心理效应
C、社会刻板现象
二、多选题
1.社会认知的特征包括( BCDE ) A、社会认知的准确性 B、认知过程的互动性 C、认知形成的一致性 D、社会认知的评估性 E、知觉信息的选择性
狭义: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 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特征
1.互动性:即交往的双方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积 极互动的主体。 • 特点:交往双方常常会根据对方对自己的态度
来决定自己对交往的态度。 • Eg: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2.情感性:人们互相接近或吸引的联合情感,或相 互排斥或反对的分离情感。反映个体或团体寻求 社会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
表现形式
外显型:明显上、下之分 内隐型 :外显行为上表现不明显
确定时间
始定型:开始确定 渐定型:过程中逐渐形成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二)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
2.心理距离 ① 概念:人际交往中,双方按照情感亲疏
程度来保持和调整彼此的距离。情感越 密切,心理距离越近,称为正性心理距 离,用心理相容度来表达;反之为负性 心理距离,用心理相斥度来表达。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一) 社会认知
1.概念
• 又称为人际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
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的推测与判断过程,包括
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过程。(对他人的认识过程)
• 社会认知的过程既是根据( )及( )而
进行的,又必须通过认知者的思维活动来进行。
认知者的过去经验
有关线索的分析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二)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
2.心理距离
② 等级:+4~-4 正四级(密友):设身处地,主动,不求回报 正三级(好友):主动,一般不图回报 正二级(朋友):互有好感,主动,回报期望 正一级(初识):一些好感,再次交往意图 零 级(路人):没太多感觉,无再次交往欲望 负一级(对手):会冲突 负二级(冤家):有冲突,矛盾突出 负三级(劲敌):冲突表面化,有报复心理 负四级(夙敌):随时将对方置于死地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的特征 人际关系的功能 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 人际关系的原则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学习目标
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特征、功能 熟悉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 了解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首先提出 概念: 广义: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一) 社会认知
3.偏差 认知形成过程的3个主要成分:认知者、认知对 象及交往的情景。 ①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指交往的双方在首
次接触时,根据交往对象的外显行为等做出综 合判断与评价而形成的最初印象。 ② 近因效应:指新近获得的信息比以往获得的信 息对人的社会认知具有更重要的影响。
2.人际关系的特征( ABCD )
A、互动性
B、情感性
C、明确性
D、渐进性
E、简化性
3.人际关系的原则( ABCDE)
A、相容原则
B、互利原则
C、交互原则
D、情景控制原则
E、信誉原则
4.人际关系发展状态包括( ABCE)
过程,属于人际关系发展阶段中的( B )
A、定向选择阶段
B、情感探索阶段
C、情感交流阶段
D、稳定交往阶段
14.人际交往中的一方尊重对方的意见,但最
终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决定是否照办,这
种心理差位关系属于( A )
A、微弱差位
B、中强差位
C、显著差位
D、超强差位
15.与人交往时,若对方的两种信息连续出现 时,下列哪项作用更明显( A )
(一) 社会认知
3.偏差 ③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指对交往对象的某种
人格特征形成印象后,以此来推测此人其他方 面的特征。
实际生活中,此效应常常使得人们对他人产生偏见。
④ 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一社会群体或事物 所形成的笼统的、固定的印象和看法。
以习惯性思维为基础;来源途径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二)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
刚进大学,对周围环境都 很陌生,感觉很孤独
互动性 情感性 渐进性
同班的人慢慢变成 了好朋友
明确性 复杂性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三、人际关系的功能
(一)个体功能 1.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自我认 知、自我体验及自我调节。当自我价值得到确立时, 人在主观上就会产生一种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的感 受。 • 自我认知依赖人际关系 • 自我体验依靠人际关系 • 自我调节受人际关系的影响 2.促进不良行为的改变 3.保持身心健康
王:看你这么年轻,是不是实习的哦? 张:不是。 王:你打针的技术好不好哦? 张(沉默,开始准备用药,没有解释的意义) 王:你要保证一针给我打起哈,要不然就找 个技术好的来给我打。
换人
不换人
张:(不说话,拿起针就开始穿刺)
第一次穿刺失败
张:(还是不说话)
王:你拿我做实验啊,把我打得那么痛,喊 你不要给我打,你偏要打。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三、人际关系的功能
(二)社会性功能 人际关系对社会的存在及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或作用。 1.营造良好的社会人际氛围 2.增强群体凝聚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群体、组 织内部形成比较融洽的气氛和宽松的人文环境,增加 群体凝聚力。
第一节 人际关系
四、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
(一)社会认知 (二)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 (三)人际吸引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特征
3.明确性:交往关系明确。 4.渐进性:人际关系的发展需要经过一系列有规律 的阶段或顺序,呈渐进性发展。情感介入的时间 有先有后、程度有深有浅。如果人们之间的关系 没有按照预料的顺序发展,就会引起当事人的恐 慌不安,阻碍人际关系的发展。 5.复杂性: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
第四章 护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第四章 护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第一节 人际关系 第二节 护患关系 第三节 人际沟通 第四节 护患沟通
背景
9床,王婆婆,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这 是她第三次来医院内分泌住院,因为多次住 院,家里为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平时 对医务人员很挑剔。
现在她全身水肿,医生要为王婆婆输消 除水肿的药物,需要打一个留置针,张护士 (在内分泌科工作一年)推着准备好的护理 车来到王婆婆床旁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社会刻板现象 D、晕轮效应
16.心理下位者对上位者心服口服,属于哪种 心理方位的基本类型( B )
A、法定权威性
B、精神权威型
C、外显型
D、内隐型
17.在社会认知形成过程中,人们根据有限的 信息对他人做出判断、猜测及评价。属于哪 种社会认知的特性( D ) A、知觉信息的选择 B、认知过程的互动性
A、相近性
B、相互性
C、个性品质
D、才能
9.不是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能达到的状态是 ( C)
A、开始注意状态
B、表面接触状态
C、深度卷入状态
D、轻度卷入状态
10.双方心理距离较近的人际关系状态是( B )
A、轻度卷入状态
B、中度卷入状态
C、深度卷入状态
D、零接触状态
11.交往双方均受对方吸引,主动接受对方,
C、关系可喻为“朋友” D、关系可喻为“好友”
6.交往模式为双方剑拔弩张的心理距离等级
的( C )
A、负二级
B、负三级
C、负四级
D、零级
7.“远亲不如近邻”体现了影响人际吸引因素中 的( A )
A、相近性
B、相似性
CHale Waihona Puke 互补性D、相悦性8.古语所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体现了影响 人际吸引因素中的( B )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一) 社会认知
研究表明:
a.在与陌生人交往过程中,首因效应起重要的作用。 b.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影响较大 c.当回忆原有信息有困难时,新近的信息就发挥作用,出 现近因效应。 d.当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连续出现时,首因效应明显。 e.当两种信息断续出现时,近因效应发挥主要作用。
第一节 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