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跨文化比较研究[26页]
论民族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法_包智明
![论民族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法_包智明](https://img.taocdn.com/s3/m/d8fe8483daef5ef7ba0d3c18.png)
《世界民族》1997年第3期论民族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法包智明内容提要 在民族学研究领域里,存在两种不同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广义的和狭义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本文重点探讨了默多克等人创立的(狭义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法。
本文不但论述了这种方法在资料运用和分析方法方面的特点,而且指出了它在方法论上存在的若干问题。
本文认为,尽管默多克等人为了完善这种方法进行了诸多的努力,但仍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在方法论上遇到的难题,因而这种方法并没有能够发展为被民族学家普遍运用的主流方法。
一、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含义及不同观点几乎在所有的科学研究领域里,为了检验某种命题或归纳出一般的法则,人们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着比较的方法。
在民族学①研究领域内,比较方法运用得很广泛。
民族学自产生之初就是以异己社会文化为研究对象的。
这是民族学的一个研究传统。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民族学的研究对象、范围逐步扩大,但这一学术传统保留至今。
民族学者在观察异己社会文化时,有意无意地与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相比较。
研究者面对的异己社会文化是多种多样的,而对这些多种多样的异己社会文化的认识,自然要使用比较的方法。
民族学之所以确立为一个不可动摇的独立的学科,与比较方法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所有的民族学研究都在有意或无意地使用着比较方法。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民族学研究本身就是比较研究。
哪怕是对一个单一社会文化的民族志的描述,其使用的概念、采用的视角和描述的对象,不可否认都是以民族学的背景知识为基础的。
而民族学的知识正是对不同社会文化比较研究的成果。
可以说,比较方法贯穿于整个民族学研究过程中。
但是,本文把比较方法作为民族学的一个方法进行概括时,抛开那些间接的、隐含的比较研究,而考察那些直接地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社会文化所进行的比较研究。
也就是说,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就是所谓的跨文化比较研究(cross-cultural comparative studies或cross-cultural survey或cross-cultural comparison或cross-cultural research)。
跨文化研究方法课件
![跨文化研究方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43719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2.png)
以及文化背景对行为的影响。
参与式观察
02
与受试者一起生活、工作,深入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
惯。
案例分析
03
对特定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进行深入剖析,探讨文化因素在其中
的作用。
混合研究方法
01
定量与定性结合
同时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综合分 析文化差异对行为的影响。
02
纵向与横向结合
在时间维度上开展纵向研究,了解文 化变迁的过程和规律;在空间维度上 开展横向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 人们行为的共性和差异。
案例五:跨文化创新研究
总结词
跨文化创新研究是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新实践 的比较,以制定更为有效的创新策略的过程。
详细描述
跨文化创新研究通常涉及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创新环境 、创新动力、创新实施等方面的分析,以制定更为合 适的创新策略。例如,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新氛 围、创新激励机制、创新实施过程等进行分析,以制 定符合当地创新环境的创新策略。
跨文化研究方法课件
目录
• 跨文化研究概述 • 跨文化研究方法 • 跨文化研究设计 • 跨文化研究数据处理与分析 • 跨文化研究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跨文化研究案例分析
01
跨文化研究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跨文化研究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行为、价值观、信念和态度,以揭示人类行为的共性和差异性 的方法。
研究结果的推广与应用问题及应对策略
研究结果推广的挑战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需求和特点 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在推广过程中可能遇到 适应性问题。
应对策略
研究者应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特点和文化背 景,采用适当的推广策略和方法。例如,根 据目标受众的文化特点调整推广材料和宣传 方式,或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同推广研究成果 。此外,研究者还应关注研究的实际应用价 值,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措施或政策建议 ,以更好地服务于目标受众。
历史学家跨文化比较研究技巧提升
![历史学家跨文化比较研究技巧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3248bc9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08.png)
历史学家跨文化比较研究技巧提升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比较研究在历史学领域中变得日益重要。
历史学家们通过对不同文化、社会和时代的比较,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揭示普遍的历史规律和趋势。
然而,要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并非易事,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助于提升历史学家跨文化比较研究能力的关键技巧。
一、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储备首先,历史学家需要具备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储备。
这包括对不同文化、地区和时代的历史有全面的了解。
只有在对多个历史领域有扎实基础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例如,如果要比较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就必须对这两个文明的政治发展、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有详细的认识。
为了获取丰富的知识,历史学家需要阅读大量的历史文献、研究著作和学术论文。
同时,参加学术研讨会、与同行交流也是拓宽视野、获取新观点的重要途径。
此外,学习多种语言对于研究不同文化的历史至关重要,因为许多原始资料可能是以特定的语言记录的。
二、明确的研究问题和目标在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之前,明确的研究问题和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清晰的研究问题能够为研究提供方向,避免研究陷入混乱和无序。
例如,“不同文化中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和地位有何异同?”或者“农业文明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发展模式和影响因素有哪些?”确定研究目标时,要考虑到研究的可行性和意义。
研究目标既不能过于宽泛,导致无法深入研究,也不能过于狭窄,限制了研究的价值和应用范围。
同时,研究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能够为历史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准确的概念界定和分析框架在跨文化比较研究中,准确地界定概念和建立合适的分析框架是关键。
由于不同文化可能对同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因此需要在研究中对所涉及的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和解释。
比如,“民主”这个概念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在进行比较研究时,必须明确所采用的“民主”定义。
跨文化研究方法
![跨文化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cb6ca9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e.png)
2024/10/9
13
19.3 跨文化研究中概念和测量旳对等性问题
采用模型比较措施检验上述对等性旳详细做法: (1)将设定为对等性旳模型(即设定相应旳参数相等)与没有设定
对等性旳模型进行模型比较。 (2)因为设定对等性会降低参数估计旳数目,造成自由度增长,
所以假如卡方差值检验不明显,即可接受相应旳对等性假设。 除卡方差值检验外,模型比较可应用相对拟合指数变化旳原则,
19.1.1 文化旳定义和跨文化研究旳特点
文化涉及某些共同元素,这些元素是在某个地理区域内、在特定旳某段时 期持同一语言旳群体中旳个体在其知觉、信仰、评价、沟通和行为过程中体现 出来旳某些共同特征。
跨文化研究具有文化比较旳含义,一般在两个及以上旳文化之间对某个变 量旳水平或者是变量之间旳关系进行比较,将文化作为一种自变量来分析文化 效应。
79%左右旳研究将国家作为区别文化旳标志变量,可能忽视了在国界之内 旳巨大差别,或是将一般旳经济、制度等方面旳差别误作文化差别,所以研究 者不宜简朴地将国别差别直接作为文化差别,应该从理论框架出发对可能存在 旳文化现象进行采样和分析。
2024/10/9
2
19.1 跨文化研究旳特点和对文化效应旳解析
到另一种文化当中,漠视文化之间可能存在旳概念意义旳差别,可能得到
错误旳研究结论。
衍生客位
2024/10/9
9
19.3 跨文化研究中概念和测量旳对等性问题
19.3.2 概念对等性
怎么研究概念对等性呢?
首先,探讨概念旳构造,假如是多维度构造,能够比较维度构造在不同 文化之间是否一致;
其次,考察这个概念与其他有关概念之问旳关系(例如有关系数)在不同 文化下是否存在明显旳差别,假如是旳话,则可能表白这个概念存在文化间 差别;
社科研究方法:跨文化研究
![社科研究方法:跨文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b057c2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9.png)
跨文化研究(Cross-Cultural Research)Donna M.Mertens从人类学的意义上来说,跨文化研究可以被定义为对不同文化的任何描述或比较。
跨文化研究也可在系统比较的意义上使用,其明确的目标在于回答那些有关文化差异的发生率、分布和成因的问题(Ember&Ember,2001)。
尽管它对于确认各种文化中重复出现的主题和模式很有用,但在对文化的相同点做概括时可能因为心理定式的危险而有一定的风险。
模式可以给跨文化的理解提供整体的结构,但这些模式也可能会遮蔽每种文化内的极大的个体差异。
来源:工众号人文社科知识分享无论其目标是描述一种区别于研究者文化的独特文化,还是进行跨文化的比较,在进行跨文化研究时总是会出现许多问题。
种族中心主义也都用自己的文化作为评判别人的透镜或标准,对于理解另一种文化经验的一种障碍。
文化相对主义重视文化是差异性,强调要从其他文化自身的环境中来理解其他文化中的人。
来源:工众号人文社科知识分享在跨文化比较中,样本内的差异性,以及非文化维度上的差异性可能会对比较研究的效度(V alidity)产生危害(Hujala,1998)。
在一项有关美国和芬兰的教师的想法的研究中,研究者希望用国家的政治边界来将文化定义为他们的自变量。
但是,芬兰的教师和美国的教师在其他的重要维度上存在着差异。
芬兰的教师比美国的教师所受的培训更多,而这种差异可能解释一定社会的教师想法的差异,而非文化想法的差异。
戈保罗-麦克尼科尔和阿穆尔-托马斯(Gopaul-MeNicol&Armour-Thomas,2002)提出,研究者应考察文化和阶级、文化和民族、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理解如何观察文化群体之内和之间的有意义的差别之处。
他们提出了与一个国家的优势文化和次优势文化相关的问题,以及与每个群体有联系的认识论(Epist emological)假定。
经由主流文化群体发展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工具,可能会造成对非优势群体的个人经验相对忽视。
文化对比和跨文化研究PPT课件
![文化对比和跨文化研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44e886f8c75fbfc77db2c4.png)
主要分析他们在语言、学业、生活环境、人际互动和心理等 层面碰到的具体难题以及他们所采取的解决方式。
11/9/2019
优质
16
研究者 用出国适应性量表(EAI)做调查,来评定外国人在中 国遇到的文化冲击以及适应情况。 该量表含有 70 个句子,四个分量表。信度较好。 覆盖多种不同的维度,像学生的国籍、学习环境、海外经 历、对中国生活的满意度、对中国及其他相关问题的感受。
中外文化对比 和跨文化研究
小组成员:曹华、吴美云、周木娟、董鑫、贾叶琼
11/9/2019
中国文化与中亚文化的 对比 和 跨文化研究
——以中亚来华留学生为例
11/9/2019
优质
2
1 文化对比 2 文化冲突与适应 3 解决问题 4 关于跨文化研究
11/9/2019
优质
3
一、文化对比
11/9/2019
咀嚼声音、吃泡泡糖吹泡泡、小孩子穿开裆裤、买蔬菜,水果自己挑 、天气热没有人打太阳伞、
在主人——客人、男人——女人、晚辈——长辈 倒茶每次只倒半杯 或小半杯,
一是显示主人不辞辛苦,热情待客的诚意,二是希望客人总能喝到热 气腾腾的茶。
11/9/2019
优质
12
6、思维方式所产生的文化差异:
案例1:老师公布奖学金评选结果,未获奖同学不开心,会问老师,反映 出留学生们的思维方式是比较直接,对于自己的需求都勇敢地直接表达 ,不像中国人比较含蓄,所以和留学生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有话直说。 案例2:歌唱比赛,一个同学唱的不错,但只得了二等奖,老师怕她伤心 ,说我觉得你唱得特别特别好,初衷是鼓励,她却不开心,觉得老师在 拍她马屁,而另一位专业音乐老师告诉她哪唱的不好,哪出了问题,她 特别高兴。反映出留学生们不需要过多的鼓励,有时候直接正面地指出 问题,要比一些鼓励有用得多。
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ac59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c.png)
第6页/共64页
3、生态学水平研究大多数跨文化的假设检验研究将个体被试作为分析单元,而生态学水平研究则以国家或文化作为分析单元。数据可能仍是从一个个被试获得,生态学水平研究将个体得分求和或平均来表示文化得分,这些求和或平均分以数据点的形式表示文化得分。在结果解释时,生态学水平研究与个体水平有重要不同。生态水平研究得到文化变量与目标变量相关不能说明它们在个体水平的关系。如文化变量与目标变量在所研究的文化中存在生态水平上相关,它们在个体水平上不一定相关,即使在个体水平使相关,其方向也可能不一致。
第7页/共64页
4、跨文化验证研究其目的在于考察在一种文化中发展出的心理测量工具在其它文化背景中是否适用,是否有意义,是否等值。此类研究不是致力于检验文化差异的具体假设,而是在其它文化的类似研究中考察心理测量工具的等值性。虽然跨文化验证研究不如一般的假设检验研究应用广泛,它对考察心理学研究的跨文化方法的适用性起重要作用。
第13页/共64页
二 跨文化研究工具的问题
1、等值(Equivalence)跨文化研究结果要具备可比性,必须在各方面做到等值。
第14页/共64页
(1)功能等值功能等值的概念是一个人类学概念,即要求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是等值的。如,在一种文化中,宗教仪式的作用表现为对神祗崇拜的集中表现和最高形式;而在另一种文化中,类似的宗教仪式的作用可能只是为结婚或社会地位改变的例行庆祝仪式。可见,一种文化中的宗教仪式可以具有奉神的功能,而另一种文化中的同样仪式的功能完全不同。
贝利(Berry) 认为,研究者首先必须把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的测试工具或观察技术(对于本族文化是行为要素的)用于异族文化研究中(对于异族文化是行为表面的,即外来的、外在的,并假定是同样有效的)。这时是一种“外加的行为表面”方法,但在异族文化中的应用意义尚难于确定。
文化的可比性_跨文化比较研究_方法与方法论_研讨会集萃
![文化的可比性_跨文化比较研究_方法与方法论_研讨会集萃](https://img.taocdn.com/s3/m/75719efef8c75fbfc77db27b.png)
文化的可比性———“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与方法论”研讨会集萃*吴乔高美惠内容提要跨文化比较研究是人类学经典的研究方法,其在学科史上经历了从占主导地位到被扬弃再到重新兴起的曲折发展过程。
鉴于跨文化比较的有效性问题和操作方法尚未得到透彻讨论和完善解决,2013年3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课题组邀请一些知名人类学者,在集思斋召开了“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研讨会。
会议计划对以下重要问题进行回应:其一,文化是否具有可比性?其二,跨文化比较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其三,研究中的主体间性怎么解决?其四,怎样在不完全个案归纳中去建构理论?其五,如何应对后现代主义的质疑?关键词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论主体间性一、问题的提出:作为方法论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合法性①本次会议是一次特定的方法研讨会,界定在“比较”的意义上来谈方法。
把方法作为一个问题提出,具有长远的学术意义又切合当下需求。
有学者责备时下学风,说:当代学术界怎么都在空谈方法,言外之意是大家已经不再重视知识生产。
这样的指责有一套特定知识话语作为背景,强调把扎实的田野工作放在首位,再谈理论和方法。
但人类学并非只要谈论理论和方法,而轻视扎实的田野知识生产。
每位学者做研究时都会面临两个重要的思考:一是面对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是现实的,可能是理论的———但你必须要面对;二是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研究方法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与理论、方法论相联系。
在面对“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这个主题时,就有学者提出:认同是谁的认同?这个问题很尖锐:因为研究国家的认同、原住民的认同,或者知识分子的认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有所差别的。
但如果采用的研究方法不断变化,也会造成难以统一的困扰。
一个严格而健康发展的学科应该有比较成型的研究方法,人类学在这方面的典范就是亲属制度研究,它有一套严谨的知识话语和方法传统。
我们在做社会变迁背景下的文化认同研究时,主要面对两种比较:一个是纵向的,即跨时间的历史比较;另一个是横向的,即跨文化的比较。
跨文化研究
![跨文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07af9a8680203d8ce2f24bb.png)
Cross-cultural survey research
(1)采样: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研究者必须考虑到所 采用的采样框架是否可行。如果是通过邮寄或者电话 采访的方式,那么研究者就必须了解邮寄或者电话服 务的质量。他们需要知道人们流动的频率,居民生活 的质量,在一个生活区中的人数,电话的覆盖面等。
因此,跨文化比较研究无疑是研究人类行为方法中的 一种重要的方法。
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介绍
跨文化比较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我们前面所 介绍过的一些社会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 (survey research),实地研究(field research,包括参与观察、直接观察与个案研 究)。而在后者则更多的采用参与观察。
调查是不一样的,通常会在数量上与重要性上 非常不同。因此研究必须仔细考虑所采用的调 查是否是最好的方法。
Cross-cultural survey research
调查研究之前:要在不同的文化中作调查研究,研究 者就必须首先拥有关于该文化的规则、活动以及习俗 的深度知识。如果缺乏这些知识,那么在调查过程中 与解释结果时是很容易犯严重错误的。这样就对研究 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研究者,他不仅仅是 要懂得另一种语言,他还必须是多文化的,他应该能 彻底了解文化并熟悉调查方法。
结构脉络
跨文化研究定义 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意义 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介绍 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数据来源 经济全球化跨文化研究的特征
跨文化研究的定义
跨文化研究法(Cross-cultural study)是利用各种不同 文化为样本,以其资料作比较研究,从而探索不同文化 背景的变量间的关系的科学方法。
跨文化比较研究(1)
![跨文化比较研究(1)](https://img.taocdn.com/s3/m/0fd216fffab069dc502201c4.png)
社会人类学期末复习试题跨文化比较研究跨文化比较研究是为了从具体的社区或个案通过田野工作的研究概括与归纳出一般原理与原则.(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从根本上说,这种方法在于力图通过相似现象的比较而求得某种概括.它力求从一大堆变项中抽取出一些公分母.)游群游群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政治类型,它是由具有亲属关系的核心家庭构成的30-150个成员的集团,实行外婚制,从事狩猎、采集经济,劳动分工属自然分工。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
它可以协调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修正他们的运行轨道,控制他们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率,使之功能耦合、结构协调、相互配套、尽量使各社会运行系统同步运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互惠性交换互惠性交换是交换体系中的一种类型。
它是指双方互惠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交换的动机并不是赢利,而是为了社会责任,有些互惠性交换还是为了在此过程中赢得声誉。
婚姻婚姻的定义,如果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结合”。
而男女两性的结合是最基本的形式。
婚姻的真正内核并不只是两性的结合,而是对这种结合的公开认可和批准。
格尔兹美国解释人类学家的代表人物,全名克利福德·格尔茲,主要著作有:《文化的解释》、《地方性知识》、《尼加拉:19世纪巴厘的剧场国家》等。
在这些著作中,最鲜明地体现着解释理论的是《文化的解释》。
主要观点:一,“深描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把文化看做这些网,因而认为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探索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索意义的阐释性科学。
我追求的阐释,阐释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方式”。
二,《深层的游戏》:解释人类学的民族志。
他对“斗鸡”这一“深层的游戏”的意义的文化解释有如下几个方面:(1)斗鸡的深度在于不是为了在赌博中获得金钱,而是为了获得某种象征地位的“意义”,(2)斗鸡的功能不是如功能学派所讲的为了强化社会生活的某种结构或规则(在这里是地位等级制),而只存在着展示社会生活、解释社会生活的意义(3)斗鸡揭示了巴厘岛平时社会生活中被掩盖起来的那一部分,(4)一个民族文化是诸多文本的集合体,斗鸡只是集合体中得文本之一,(5)解释人类学民族志研究方法的开放性特点。
文化对比和跨文化研究
![文化对比和跨文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0eed81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d.png)
目录
• 文化对比 • 跨文化研究 • 文化差异与冲突 • 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 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研究
01
文化对比
文化定义与特性
文化定义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特定历史、地理和 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仰、 习俗、行为方式等。
文化特性
文化的特性包括多样性、共享性、传 承性和适应性。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 异,但这些差异并不意味着优劣之分, 而是反映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多样 性。
全球化对跨文化研究的影响
文化交流与融合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得跨文化 研究成为必要和可能。
文化多样性
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更加突出,要求跨文化研究更 加深入和全面。
文化冲突与认同
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冲突和认同问题,需要跨文化研 究来理解和解决。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冲突更加突出,需要跨文化研究更加深入和 细致。
03
文化差异与冲突
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
语言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体系、 表达方式、沟通习惯等存在显
著差异。
价值观差异
不同文化对个体、集体、权力 、时间、财富等概念持有不同 的价值观和观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社会习俗差异
涉及饮食、礼仪、节庆、婚丧 嫁娶等方面的习俗和行为规范 存在显著差异。
宗教信仰差异
不同宗教信仰对人们的世界观 、道德观和行为准则产生影响
机遇
全球化也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促进了跨文化研究的交流和发 展。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
多元化视角
深度研究
未来跨文化研究需要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以揭 示不同文化的内在机制和特点。
跨文化课件
![跨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f3cfbaaef8941ea66e053d.png)
一1、文化的差异性:两个或者几个相互交流的个体的差异性,表现在语言、文化背景、价值观、所拥有的信息等多个方面同质性:两个或者几个相互交流的个体的相似性。
2、文化冲突与适应:文化冲突: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
文化的产生是以人的生命体验和生存经验为基础的。
不同生存环境的刺激和作用,造成了人们对自身及自身以外的世界的不同感受与看法,而处在相同生存环境里的人,又会形成许多共同的感受和经验。
在封闭的生存环境里,这些共同的东西是产生部落或者村落文化的基础。
随着历史的发展,部落或者村落之间人们的各种联系不断增多,封闭的状态逐渐就会被打破。
人们带着自己所处的环境里所形成的感受、认识,习惯等互相交往,必然要产生冲突和磨擦。
所以,文化的冲突是由文化的“先天性”或者文化的本性所决定的,是文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必然现象。
产生的原因: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
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
造成的结果:文化冲突的结果,或相互吸收或融化或替代对方,随之会产生新的文化模式或类型。
案例:刮痧文化适应:雷德菲尔德和赫斯科维茨(1936):当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进行持续不断的直接接触时,一方或双方的原文化类型所产生的变化称为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分为四个阶段:同化(assimilation),分离(separation),融合(integration),微小化(marginalizaiton)文化适应是反映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的基本概念。
主要指文化对于环境的适应,有时也指文化的各个部分的相互适应。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创造出来的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L.A.怀特认为,文化是特定的动物有机体用来调适自身与外界环境的明确而具体的机制。
跨文化交际——动物文化差异 共26页PPT资料共28页文档
![跨文化交际——动物文化差异 共26页PPT资料共28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a85c2f258fb770bf68a55a4.png)
跨文化交际——动物文化差异 共26页 PPT资料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跨文化比较研究
![跨文化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60fbdb9852458fb760b56d7.png)
跨文化比较研究[摘要] 近百年来文化人类学发展史表明,文化比较研究、跨文化比较研究不但是文化人类学工作者自身在田野调查访问以至室内整理研究过程中研究人类群体文化的必要工具,而且是文化人类学方法论的重心。
同样,这种方法也得到人文社会科学其他领域的认同和使用。
[关键词] 人类学方法论文化比较研究跨文化比较研究文化比较研究和跨文化比较研究是文化人类学方法论的重心。
自19世纪始,由于达尔文人类进化思想的影响 ,在人类学发展史上,早期进化论派的学者们率先提倡与当时进化论研究方法之间存在着牢固联系的比较方法,试图建立人类社会由野蛮走向文明的通则。
往后,不同学派的学者们根据自身的理论观点对世界不同国度的社会群体的一种或多种文化事象在作出记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了文化比较研究工作。
当考察人类文化进化受制于自然环境的时候,新进化论学者又兴起对作为文化之所以变异的文化进化理论的研究。
他们从世界各地众多社会群体的抽样资料之中作出统计分析,试图进一步找出某些具体的风格、信仰甚或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等等的规律 ,或者一些相同或近似的发展模式。
美国人类学家默多克(George Peter Murdock)等利用他们累积起来的资料,建立起“人类关系资料档案库”(全称Human Relation Area Files, 简称HRAF)为不少领域进一步开展跨文化比较研究提供实际资料。
在当今交叉科学时代 ,各门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援,跨文化比较研究已经超越人类学独一学科的范围。
我们已经看到: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已经遍及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语言学、文学以及经济管理学等领域,它们正是运用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去梳理出某一个被研究者所从事的诸多课题的特点及其规律,取得和继续取得可喜的成果。
一、文化比较研究的开始从早期进化论始,学者们以手头的民族学资料,广泛地使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和发展他们的理论。
一般说来,对人类文化的研究,既要看到文化的发展有着历史继承性的一面,又要看到多民族的文化之间有着彼此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根据比较的对象、比较的项目、比较的标 准及比较的目的等考察维度的不同,跨文 化比较研究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 《社会结构》的亲属理论极具广泛性和包容性, 默多克的这项研究主要是试图通过跨文化的比较, 使一些分析概念更加精确以及使一些社会现象的 分类方法更加系统,而非为了建构抽象度更高的 理论。但是这种包容性却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理论 整体连贯性的弱化,如此被统计分析所证明的功 能性关系的理论解释只能停留在相互独立且互不 相关的基础上。
• 3样本的片面性问题
• 4民族志资料的品质问题
统计时使用的民族志资料,实际上即不同的 调查者在不同的场景中带着不同的目的所描 述的资料。调查者在知识背景、价值观、对 事物的认知程度、资料的记述方式等方面各 不相同。
第四节 跨文化比较研究事例评析
• 一、《社会结构》评析 • 二、《非洲政治体系》评析
• 第一是关注普遍性事物。 • 第二是重视理论和事实的结合。
三、几个颇具争议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的 方法论问题
• 1单位的确定
• 2高尔顿氏问题
• 高尔顿氏问题最初源于19世纪英国学者高 尔顿爵士对泰勒比较研究所提出的质疑, 即样本单位间的比较的可能性和历史关联 性的疑问,实际上是与比较单位有关的问 题。
• 现代人类学中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与古典人 类学中的研究相比可以说更加丰富和深入。 各理论学派根据各自的理论视角,对跨文 化比较方法进行研究,可以说是对古典时 期在这方面研究的一种发展和延伸。
• 拉德克利夫布朗不仅创立了结构功能主义 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还推动了比较研究的 发展。
• 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人类学家也在跨文化 比较研究方面开始了探索和研究,如许光 烺的《中国人与美国人》等著作。
较研究
一、拉德克利夫布朗的比较社会学
• 拉德克利夫布朗所建立的比较社会学则是有别于 涂尔干的,他是这样界定比较社会学的:“如果 我们要获得人类社会的科学知识,这也只能通过 对一些不同类型的社会进行系统的考察和比较才 能获得,像这种比较研究,我们称之为比较社会 学。”
二、拉德克利夫布朗与马林诺夫斯基的比较 研究
• 马林诺夫斯基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
• 社会结构是拉德克利夫布朗人类学理论中 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第三节 默多克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法
• 一、人类关系区域档案 • 二、默多克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 三、几个颇具争议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
法论问题
一、人类关系区域档案
• 人类关系区域档案(human relation area files, HRAF),是研究者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时的 重要的资料来源。1935年,默多克在进行 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关系研究时遇到了 寻找合适的样本资料的困难。为了解决这 一难题,在他的建议下,美国耶鲁大学人 类学系关系研究所成立了以广泛搜集和分 类民族志资料并建立档案库为目的的附设 机构。
• 人类关系区域档案库实际上是世界民族志的资料 中心,它是根据《文化资料大纲》一书的编码系 统建立的。它将在世界范围内所搜集到的民族志 资料进行分类和筛选,然后把入选的民族志资料 进行复制和按码归档,这样研究者就能根据主题 迅速地进行查询了。
二、默多克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 默多克的跨文化研究是世界规模的,而且 涉及许多不同的文化侧面。他的方法比较 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 第一,收集所有原始文化的典型样本;
• 第二,通过统计相关性分析来验证假设;
• 第三,对那些反常样本或无价值的假设的检验, 在统计分析时不摒弃系数太低或是负数的统计表, 但对少数呈现负相关系数的表格在分析时显示出 原有假设的某些缺陷,默多克也做了修正;
• 第四,建立一套客观、正式和详尽的概念定义, 以产生客观编码。
第七章 跨文化比较研究
• 第一节 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含义及不同观点 • 第二节 拉德克利夫布朗的比较研究法 • 第三节 默多克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法 • 第四节 跨文化比较研究事例评析
第一节 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含义及不同观点
• 一、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含义及分类 • 二、跨文化比较研究综述
一、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含义及分类
一、《社会结构》评析
• 1949年出版的《社会结构》是默多克跨文 化比较研究的经典代表作。这部著作以全 世界250个社会的民族志资料作为基础来研 究亲属理论,他从人类关系区域档案中提 取了85个社会资料,而剩余的165个则是通 过文献检索法进行搜集所得。
《社会结构》的研究方法是比较独特的,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方面:
• 总体而言在人类学领域有两种不同的跨文 化比较研究:广义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和之初,以斯宾塞、泰勒、弗 雷泽、哈特兰等为代表的古典进化论学派 就广泛使用跨文化比较这种研究方法,他 们运用此方法对所搜集到的传统历史资料 和民族志资料进行研究从而证明自己的进 化论观点。
• 在人类学历史上,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 朗被并称为英国现代社会人类学的创始人,同时 功能学派把他们誉为“双子星座”的旗帜性人物。 他们直接继承和发展了涂尔干的功能分析思想, 从而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兴起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 用。
• 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论属于经验直观 型,类同于哲学上的唯名论。
• 20世纪50年代台湾民族学家凌纯声在对中 国文化与环太平洋文化比较的基础上,提 出了“太平洋文化源自中国的理论”。
• 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学的恢复与重建, 中国学者对跨文化研究可谓硕果颇丰。
第二节 拉德克利夫布朗的比较研究法
• 一、拉德克利夫布朗的比较社会学 • 二、拉德克利夫布朗与马林诺夫斯基的比
二、《非洲政治体系》评析
• 《非洲政治体系》是由福蒂斯和埃文思普 理查德等于1940年共同编撰的广义跨文化 比较研究的典范,它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对 不同的社会进行了比较研究,它的出版标 志着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政治人类学的正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