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一切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都应该遵循。实施现代课堂教学必须重 视以下几项原则:
1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岀发点和归宿。它使师生的心理同步, 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
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方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 行,直至目标的实现。
4.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现代课堂教学过程, 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
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活动。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和学法等实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指导纲要要求的 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标高,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师应在学段、
纪人才,满足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理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 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 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为适应现代化 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或章节)教学设计和课时设计,精心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
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形成具体的课时施教方案,并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 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有意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1.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规定,即预期学生在认识、技能、情意行为等方面应产生变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
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更预示 着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 的标志。信息技术教育要以邓小平理沦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乘“十六大”的东风,与 时俱进,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目的,积极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育 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文件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新世
2.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精神,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是学习的 主体、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 精神。
3.
面向各类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 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分层推进,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5.
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 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积极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 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6.
研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其特征是学生自己提岀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 问题。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组来自百度文库者与指导者,要让学生去“做科学”而不是靠教师“讲科学”,培养学生 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自主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
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也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利用计算机强有 力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强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各门学科知识,培养学 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应尽可能考虑与其他学科教学内 容的有机结合。
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 与传递的过程中,在相互的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觉信息文化、增强信息 意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合格公民。
2.
信息技术课程应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 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 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3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起点水平及个性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 计,提供通过课程内容自我延伸或拓展的空间,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到充分 发挥。
4.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开发智力,同时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动机、 兴趣、情感、意志等)。知情结合,知情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打破“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开放意识。紧密联系生产、科 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进行教学,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体现“面向现代 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
化的具体、明确的规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使师生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 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的行动方向。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评价,起着提纲挈领、纲 举目张的作用。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分析学生认识水平、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所学
内容的心理认同程度为基础,确定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把握目标间的隶属关系。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一般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一切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都应该遵循。实施现代课堂教学必须重 视以下几项原则:
1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岀发点和归宿。它使师生的心理同步, 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
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方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 行,直至目标的实现。
4.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现代课堂教学过程, 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
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活动。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和学法等实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指导纲要要求的 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标高,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师应在学段、
纪人才,满足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理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 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 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为适应现代化 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或章节)教学设计和课时设计,精心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
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形成具体的课时施教方案,并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 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有意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1.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规定,即预期学生在认识、技能、情意行为等方面应产生变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
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更预示 着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 的标志。信息技术教育要以邓小平理沦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乘“十六大”的东风,与 时俱进,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目的,积极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育 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文件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新世
2.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精神,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是学习的 主体、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 精神。
3.
面向各类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 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分层推进,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5.
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 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积极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 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6.
研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其特征是学生自己提岀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 问题。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组来自百度文库者与指导者,要让学生去“做科学”而不是靠教师“讲科学”,培养学生 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自主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
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也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利用计算机强有 力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强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各门学科知识,培养学 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应尽可能考虑与其他学科教学内 容的有机结合。
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 与传递的过程中,在相互的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觉信息文化、增强信息 意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合格公民。
2.
信息技术课程应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 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 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3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起点水平及个性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 计,提供通过课程内容自我延伸或拓展的空间,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到充分 发挥。
4.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开发智力,同时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动机、 兴趣、情感、意志等)。知情结合,知情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打破“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开放意识。紧密联系生产、科 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进行教学,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体现“面向现代 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
化的具体、明确的规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使师生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 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的行动方向。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评价,起着提纲挈领、纲 举目张的作用。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分析学生认识水平、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所学
内容的心理认同程度为基础,确定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把握目标间的隶属关系。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