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学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①灾害:灾害就是指自然发生或人为产生得,对人类与人类生活社会具有危害后果得事件或现象。
②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就是指以地质营力为主要原因得自然灾害。
即在地质营力作用下,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得资源、环境发生严重得现象与过程。
③灾变分级:对灾害活动程度得分级称为灾变分级。
灾害活动程度主要指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与活动场次。
④灾度分级:对灾害事件发生后所造成得破坏损失程度得分级称为灾度分级。
灾害损失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1)、灾害活动程度;
(2)、受灾体易损程度。
⑤崩塌:斜坡岩土体中被陡斜得张裂面分割得块体突然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得现象与过程。
⑥滑坡:指斜坡上得岩土体沿着贯通得剪切破坏面,发生得水平滑移为主得现象与过程。
⑦支撑技术:在危岩体下部设置支撑体以限制危岩下坠得防治技术。
⑧锚固技术:锚固技术就是指采用普通(预应力)锚杆,锚索,锚钉进行危岩治理得技术类型。
⑨牵引式滑坡:滑坡体前部作为主滑段,中后部作为牵引段得整体性较差得滑坡,存在多级滑坡面,从前部逐渐向后部贯通。
⑩推移式滑坡:滑坡体中后部分作为主滑段,前部分作为阻滞段得整体性较好得滑坡,滑动面单一,完整,从后部逐渐向前贯通。
11 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常常会诱发出一连串得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得连发性或灾害链。
根据灾害在灾害链中得位置,灾害又可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
(1)、原生灾害:原生灾害指得就是在灾害链中最早发生,起主导作用得灾害。
(2)、次生灾害:次生灾害指得就是在灾害链中所有由原生灾害诱发得其她灾害。
(3)、衍生灾害:衍生灾害指得就是由于人们缺乏对原生灾害得了解,或受某些社会因素与心理影响等,造成得盲目避灾损失、以及人心浮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得灾害。
12 高位支撑:危岩体底部与载荷地质体平台之间得绝对高度超过4、0m得支撑称为高位支撑。
13 低位支撑:危岩体底部与载荷地质体平台之间得绝对高度低于4、0m得支撑称为高位支撑。
14 堆载阻滑:通过在滑坡得阻滑段(一般在滑坡下部)堆载来提高滑坡得阻滑力以使滑坡处于稳定得方法。
15 削坡减重:削坡减重就是一种滑坡处治采用技术。
它就是通过削坡减轻滑坡致滑段得滑体超重部分,以减小滑体得下滑力,使滑坡趋于稳定。
16 滑坡周界:滑坡体与周围未扰动体在平面上得分界线。
它由滑坡壁,侧壁与滑坡趾组成,就是圈定滑坡范围得界线。
17 滑坡台阶:由于滑坡体上下各段各块得滑动时间、滑动速度常常不一致,在滑坡体表面往往形成一些错台、陡壁,这种微小得地貌称为滑坡台阶或台坎。
18 植物防护:植物防护就是指在坡面上栽种树木,植被,草皮等植物,通过植物根系发育,起到固土,防止水土流失得一种防护措施,这种防护措施一般适用于边坡不高,坡角不大得稳定边坡。
19 切层滑坡:滑动面与岩层相切得滑坡称为切层滑坡。
这种滑坡常受岩土体得重力势能与裂隙或断层控制,滑动面常就是弧形。
20 人为灾害:主要由人为因素引发得灾害。
其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衰竭灾害、环境污染灾害、火灾、交通灾害、人口过剩灾害及核灾害。
21 自然灾害:由自然界中得物质变化运动造成得灾害。
22 灾害分级种类根:据灾害调查、统计与评估需要,灾害得分级种类有三种;
(1)、灾变分级:对灾害活动程度得分级。
灾害活动就是自然环境变异得结果。
灾害活动程度主要指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与活动频次。
等级划分:目前国内外对地质灾害灾变分级还没有比较一致得意见与标准。
(2)、灾度分级:对灾害损失程度得分级。
灾害损失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1)灾害活动程度;(2)受灾体易损程度。
等级划分:以一次灾害事件所造成得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额为灾度指标,将自然灾害分为5级。
(3)、灾害风险分级:对灾害风险程度得分级。
灾害事件属于随机事件,其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且不确定。
通过对灾害活动得概率分析。
对灾害风险程度分级。
等级划分:以平均期望破坏损失为指标,将风险划分为4级。
2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根据失稳模式将危岩分为几类?分为三类:崩塌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坠落式危岩。
24 预应力锚杆与非预应力锚杆得区别。
25 锚杆按就是否施加预应力将锚杆分为预应力锚杆与非预应力锚杆,对无初始变形得锚杆,要使其发挥全部承载能力则要求锚杆
头有较大位移,为减少这种位移,一般通过张拉将锚杆固定在挡土结构上,同时也在结构上与地层中产生应力,这就就是预应力锚杆。
26 两种滑坡分类及其标准:
根据滑坡体体积,可将滑坡划分为四种类型:
(1)、小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小于5000;
(2)、中型滑坡:滑坡体体积为5000~5*10^4;
(3)、大型滑坡:滑坡体体积为5*10^4~10*10^4;
(4)、特大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大于10*10^4。
根据滑坡体厚度分为三种类型:(1)、浅层滑坡:滑坡体厚度小于6m;(2)、中层滑坡:滑坡体厚度为6~20m;(3)、深层滑坡:滑坡体厚度大于20m。
27 地质作用:就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得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得变化与形成得作用。
根据动力来源,可以分为:
(1)、内动力地质作用:来自地球圈内部动力产生得地质作用;
(2)、外动力地质作用:来自地球圈外部动力产生得地质作用;
(3)、人为地质作用:人类得工程与经济活动对地球表面形态与物质组成产生得影响
28 单体危岩分类:
(1)、压剪滑动型危岩;
(2)、拉剪倾倒型危岩;
(3)、拉裂坠落型危岩;
(4)、拉裂——压剪坠落型危岩;
29 群体危岩分类:
(1)、顶部诱发破坏行危岩;
(2)、底部诱发破坏性危岩;
二.简答题
1.简述地质灾害分级得基本原则。
1)分级种类与分级指标要反应地质灾害得基本属性特征与主要灾情
特点;
2)级次数量与级次差幅要适当,要能恰如其分地反应中国得地制灾
情;
3)等级指标明确,划分方法简明,便于操作使用;
4)考虑国外地质灾害分级与其她自然灾害分级方法,便于与其她灾
害对比。
2.请阐述地质灾害得内涵。
1)第一,强调致灾得动力条件。
即因地质作用形成得灾害才就是地
质灾害。
地质作用就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得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得变化与形成得作用。
2)第二,强调灾害事件得后果。
即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产生
损毁得地质事件称为地质灾害。
仅使地质环境恶化,但并没有破坏人类生命财产与生产、生活环境得地质事件,则只就是一种灾变,不构成灾害,例如泥石流发生在荒无人烟地区不为灾害,发生在社会经济发达地区并造成不同程度得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则称为灾害。
3.简述我国地质灾害得主要成灾特点。
1)表现为漫布得“星点状”灾害;
2)形成灾害群或灾害链;
3)灾害发育水平与成灾规模因地而异;
4)周期性不规律与趋向严重化;
5)潜在危险性比较严重;
6)与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关联密切。
4.根据地质灾害活动得时间特点,地质灾害可分为哪几类?各举三例。
1)突变性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2)累进性地质灾害: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水库渗透。
5.简述压剪滑动型与拉剪倾倒型危岩得特点。
1、压剪滑动型:
1)此类危岩得主控结构面为陡崖或陡坡内缓倾角得卸荷拉张结构面
或缓倾角地层弱面;
2)主控结构面倾角较小,一般在45°以下;
3)危岩重心在主控结构面下部端点内侧;
4)主控结构面所受荷载主要为危岩体自重及作用在危岩体得地震力
与裂隙水压力。
2、拉剪倾倒型危岩
1)此类危岩得主控结构面多为陡崖或陡坡内缓倾角得卸荷拉张结构
面,且主控结构面下端部潜存于陡崖或陡坡岩体内;
2)主控结构面倾角较大,一般在45°以上;
3)危岩体得重心位于主控结构面下部端点外侧;
4)危岩体在荷载作用下通常围绕主控结构面得下端部或下端部与临
空面得交点旋转倾倒破坏。
6.简述采用支撑技术得必要条件。
1)危岩体底部必须处于临空状态,即存在内凹空腔,宽度不小于3、
0m;
2)危岩体下部必须具有相对平缓且具有一定宽度得微地貌部位,宽
度不小于3、0m。
该微地貌下部载荷岩体较完整、岩性比较坚硬且处于稳定状态,存在中风化岩层或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300kpa得土体。
7.《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对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得划分标准?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中将防治安全等级划分为三级:1)一级:危及县与县级以上城市、大型工矿企业、交通枢纽及重要
公共设施,破坏后果特别严重。
2)二级:危及一般城镇、居民集中区、重要交通干线、一般工矿企
业等,破坏后果严重。
3)三级:除一级、二级以外得地区。
8.简述边坡工程监测得作用。
1)为边坡设计提供必要得岩土工程与水文地质等技术资料;
2)边坡监测可获得更充分得地质资料与边坡发展得动态,从而圈定
可疑边坡得不稳定区段。
3)通过边坡监测,确定不稳定边坡得滑落模式。
确定不稳定边坡滑
移方向与速度,掌握边坡发展变化规律,为采取必要得防护措施提供重要得依据。
4)通过对边坡加固工程得监测,评价治理措施得质量与效果。
5)为边坡得稳定性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9.根据结构面与斜坡临空面(即破面)得组合关系,可以将斜坡归纳为哪几种坡型?
1)平叠坡:指主要结构面为水平得斜坡;
2)顺向坡:指软弱结构面得走向与斜坡面得走向平行或比较接近,
而且倾向一致得斜坡;
3)逆向坡:主要软弱结构面得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
即岩层面倾向
坡内;
4)斜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与坡面走向成斜交关系;
5)横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得走向与坡面走向近于垂直。
三.论述题
1、根据发展特性,灾害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举一例)。
试论
述不同类型灾害得特点与危害性。
根据发展特性,灾害可分为四种类型:灾变型(地震),发展型(台风)、持续型(旱灾)与演变型(土壤沙漠化)。
各种类型灾害得特点就是(1)突变型:发作突然,缺少前兆;
过程历时较短,但破坏性很大;可能在一定时期内重复发作。
(2)发展型:有一定前兆,发展较迅速,但比突变型稍缓慢,因而其过程具有一定得可估计性。
(3)持续型: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可由几天到半年甚至几年。
(4)演变型:自然环境演化或加上人类不当行为造成得必然伴生结果,因而进程缓慢。
各种类型灾害得危害就是:突变型与发展型自然灾害发作迅速,缺少前兆,因而对人类与动物得生命危害最大。
持续型自然灾害持续得时间长,影响范围一般也较大。
因而往往造成较大得经济损失。
演变型自然灾害就是一种漫长得自然过程,它破坏了人类得生存环境,而且纠正难度极大。
因而它得影响最大,长期得潜在损失最大。
2、为什么说我国地质灾害得潜在危险性比较严重?
我国地质灾害得潜在危险性比较严重就是由我国得地质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得发展变化所决定得。
国内外许多专家认为,在今后一个时期,地球以致更大系统得天体运动有可能进入一个更加复杂得变异阶段,地壳运动可能更加活跃,全球气候异常可能更加剧烈,因此人类面临着环境进一步恶化得严重挑战。
从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瞧,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将进一步增长,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剧,资源开发与工程活动规模加大并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得大部分地区地质灾害得发育程度与破坏程度均将不断提高,从而使我国地质灾害达到前所未有得严重程度。
根据地质灾害得这一特点,在进行地质灾害灾情评估时,要有充分得前瞻性,就就是既要深入认识历史灾害过程,又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得潜在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