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演进与趋势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行為學的差異
人事管理時期
人事管理的成立背景:
– 俄國大革命等勞動運動的強大影響力 – 1920年代,美國大規模產業資本建立
生產成本增加、 半熟練•不熟練勞工工作效率下降、 員工組織承諾的低落
人事管理的主要內容:
– 員工代表制、利潤分配制、員工福利制度、僱用管 理及工作分析等
3. 所謂有效率地構成「職務-員工」單位,即指 維持前三者之間的平衡關係。
(1)適合概念:W. D . Scott (1923)
貢獻:以個別勞動者的視野,來研究如何提高 「未達到自我最高生產力水準勞工(與Taylor 相同)」的生產力,獲致排除「阻礙適合」要 因之結論。
應用制度:
– 確立人事部門的地位及職權範圍。 – 各種員工個人生涯追蹤輔導工具(工作申請書,工
人格的發揮或發展是個人或社會生活中的究極目的。 參與原理:藉著建立勞方與資方,或管理者與直接被
管理者之間的共識,來解決勞資對立,進而促進勞資 協調的對立調整原則。 目的統合原理:組織目標和組織成員的目標達成一致 時,能於組織成員之間塑造出企業共同體(sense of corporate unity)的情感。
(2)人格概念:O. Tead(1918)
應用制度:
– 並無特殊的具體制度 – 但強調諸制度應與員工的工作興趣,善意(good
will),工作倫理,組織承諾,協調精神與生產力有 關聯。
貢獻:
– 發現工作倫理問題應從組織全體目標與成員個人層 次目標的一致(調和)著手。
界限:
– 對人格(即心理層面)的尊重或滿足,並不可能解 決僱用安全,工時長短等具體經濟性的問題。
人事管理時期的主要理論:
(1)適合概念:W. D . Scott (1923) 、 (2)人格概念:O. Tead(1918)、
(3)不適應概念:G. S. Watkins(1923) 、 (4)勞資共同經營概念:D. L. Hoopimgarner(1925) 、
(5)善意概念:J. R. Commons(1920年代)。
其中,工時是否過長的指標為:月平均加班45小時以 上者,其死亡原因與業務關聯性逐漸增強。發病前1個 月內加班達100小時,或2至6個月內每月平均加班80小 時者,其死亡原因可判斷與業務間有強烈關聯。
二.人力資源管理的歷史演進
人事管理(Personnel Administration)時期 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時期
作說明書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人格概念:O. Tead(1918)
問題意識:於提高生產力的同時,闡明「員工 對工作的興趣」,「自發性同意」,「積極的 協調」三者所構成的諸原理與原則,藉以探求 企業中規定員工行為的諸力方向。
基本前提: 1.認為人事管理諸原理可以單獨成立,可與生
產手段的所有權問題分開討論。 2.基本人性觀是認為,員工都「重視創造性衝
的基礎。
一.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二)經營管理上的重要性 保持組織內部人才流通, 及各單位權限間的平衡。
一.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三)社會發展上的重要性
1. 尊重員工3L生活,健全社會發展。 2. 減少長時間工作
–預防過勞死、過勞自殺(憂鬱症)的發生 –提高家庭生育子女的意願
1. 尊重員工3L生活,健全社會發展。
動,為滿足此衝動,能自發性地採取行動」。
(2)人格概念內涵:O. Tead(1918)
人格(personality)有2個意義:
– 其一是指「個人態度的集合體」, – 其二是「將上述態度,有意識地朝向已明確規範的方向組織
者」。 – 嚴格來說,人格可定義為「一個人為達成自己的目標,而給
予諸力的共同作用體的一個名稱」。
人力資源管理的歷史演進與意義
一.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二.人力資源管理的歷史演進 三.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對象 四.人力資源管理的定義與內容 五.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架構 六.人力資源管理的三項主要機能 七.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趨勢
一.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一)經營戰略上的重要性 吸引優秀人才,奠定知識經濟發展
工作只是人3L生活(Work Life, Family Life and Social Life)中的一部份,若不 能於保持這3者的平衡,小則破壞家庭和 諧,大則影響幼兒教育,動搖國本。
真正的幸福來源
– 金錢足夠就好 – 社會支持
2. 預防過勞死的發生:
大阪,名糖運輸,卡車司機西原道保先生(享年46歲), 於配送牛奶途中急性心肌梗塞死亡。致死原因為,發病 前6個月內平均每月加班80小時以上,獲勞災認定 (1999.12.19) 。
過勞死/過勞自殺判定指標
過勞死對象疾病為:腦,心臟血管疾病,如腦溢血, 腦血管梗塞,網膜下出血或狹心症,心停止,心臟性 猝死等。過勞自殺則是指因過重業務負擔導致勞工罹 患憂鬱症,並因此自殺者。
致死原因為長時間的過重業務。
評價期間約為發病前6個月內。
業務是否過重的判定指標:工作時間,不規則排班, 輪班與夜勤,工作環境,常伴隨有精神性壓力的業務 等。
山梨縣,精細零件製造商「ニスカ」 ,橫內慎吾(享年 26歲),出向期間急性心不全死亡。致死原因為,發病 前6個月內幾乎每晚都有深夜緊急業務聯絡,且平均每月 加班100小時以上,獲勞災認定(1999.12.27) 。
東京,光文社,女性雜誌編輯脇山達 (享年25歲),急 性心不全死亡。第一件裁量勞動制適用者之勞災認定 (2000.10.15)。
(1)適合概念:W. D . Scott(1923)
問題意識:藉與人力相關諸要素的適合度 來提高生產力。
概念內涵:
1. 為提高勞動生產力,需能有效率地構成「職 務-員工」單位。
2. 此「職務-員工」單位係由員工能力(capacity), 興趣(interest)及機會(opportunity)構成。
(3)不適應概念:G. S. Watkins(1928)
問題意識:
– 認為勞資爭議或員工有意識的作業疏失(soldering) 等產業不安問題是經濟體制上極重要的問題,需要 加以了解,並尋求解決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