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钢板在变形区内的流动规律及平面形状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厚板轧

制变形理论及钢板平面形状控制

1.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1.1 中厚板轧制变形理论

中厚板轧制变形是一种不均匀变形。不均匀变形理论认为,沿轧件断面高度方向上的变形、应力和金属流动分布都是不均匀的,如图1所示。其主要内容为:

(1) 沿轧件断面高度方向上的变形、应力和流动速度分布都是不均匀;

(2) 在几何变形区内,在轧件与轧辊接触表面上,不但有相对滑动,而且还有粘着。所谓粘着系指轧件与轧辊间无相对滑动;(前滑现象是轧件出口速度大于轧辊在该处的线速度)

(3) 变形不但发生在几何变形区内,而且也产生在几何变形区以外,其变形分布都是不均匀的。这样就把轧制变形区分成变形过渡区、前滑区、后滑区和粘着区,见图1;

(4) 在粘着区内有一个临界面,在这个面上金属的流动速度分布均匀,并且等于该处轧辊的水平速度。

1-按不均匀变形理论金属流动速度和应力分布(h l />0.5-1.0时,)

金属流动速度分布:1-表面层金属流动速度;2-中心层金属流动速度;3-平均流动速度;4-后外端金属流动速度;5-后变形过渡区金属流动速度;6-后滑区金属流动速度;7-临界面金属流动速度;8-前滑区金属流动速度;9-前变形过渡区金属

流动速度;10-前外端金属流动速度。

应力分布: +拉应力,—压应力;1-后外端;2-入辊处;3-临界面;4-出辊处;5-前外端。

图2沿轧件断面高度上变形分布 图3- 轧制变形区(h l />0.8)

1-表面层;2-中心层;3-均匀变形 1—易变形区;11—难变形区(粘着区);111—自由变形区

A-A ——入辊平面;B-B ——出辊平面

A .由图2可看出,在接触弧开始处靠近接触表面单元体的变形,比轧件中心层单元本变形要大。这不仅说明沿轧件断面高度方向上的变形分布不均匀,而且还说明表面层的金属流动速度比中心层的要快。

B .图2中曲线l 与曲线2的交点是临界面的位置,在这个面上金属变形和流动速度是均匀的。在临界面的右边,即出辊方向,出现了相反现象。轧件中心层单元体的变形比表面层的要大,中心层金局流动速度比表面层的要快。

C .在接触弧的中间部分,曲线上有一段很长的平行于横坐标轴的线段,这说明在轧件与轧辊相接触

的表面上确实存在着粘着区。

D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入辊前和出辊后轧件表面层和中心层都发生变形,这充分说明了在外端和几何变形区之间有变形过渡区,在这个区域内变形和流动速度也是不均匀的。

1.2 沿轧件断面高度方向上的变形不均匀分布与变形区形状系数的关系

1. 当变形区形状系数h l />0.5-1.0时,即轧件断面高度相对于接触弧长度不太大时.压缩变形完全深入到轧件内部,形成中心层变形比表面层变形要大;

粗轧阶段,包括精轧前几道次,大压下量深入到轧件内部,可以改善晶粒尺寸。

2. 当变形区形状系数h l /<0.5-1.0时,随着变形区形状系数的减小,外端对变形过程影响变得更为突出,压缩变形不能深入到轧件内部,只限于表面层附近的区域;此时表面层的变形比中心层要大,金属流动速度和应力分布都不均匀,如图2所示。

在精轧阶段最后几道次,因为压下量小,温度低,变形深入不到内部。

图4-h l /<0.5-1.0时金属流动速度与应力分布 (a )金属流动速度分布:1、6外端;2、5-变形过渡区;3-后滑区;4-前滑区

(b )应力分布:A-A 入辊平面;B-B 出辊平面

1.3. 沿轧件宽度方向上的流动规律

根据最小阻力定律,由于变形区受纵向和横向的摩擦阻力2σ、3σ的作用(见图3),大致可把轧制变形区分成四个部分;即ADB 及CGE 和ADGC 及BDGE 四个部分,ADB 及CGE 区域内的金属沿横向流动增加宽展,面ADGC 及BDGE 区域内的金属沿纵向流动增加延伸。

a. 外端对变形区金属流动分布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前后外端对变形区产生张应力。

b. 另一方面由于变形区的长度l 小于宽度b ,故延伸大于宽展,在纵向延伸区中心部分的金属只有延伸而无宽展,因而使其延伸大于两侧,结果在两侧引起张应力。这两种张应力引起的应力以AB σ表示,它与延伸阻力3σ方向相反,削弱了延伸阻力,引起形成宽展的区域ADB 及CGE 收缩为adb 和cge 。事实证明,张应力的存在引起宽展下降,甚至在宽度方向上发生收缩产生所谓“负宽展”(连轧中均存在)。在轧件头部张应力较小,使得宽展较大。

c. 沿轧件高度方向金属横向变形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一般情况下接触表面由于摩擦力的阻碍,使表面的宽度小于中心层,因而轧件侧面呈单鼓形。当h l /小于0.5时,轧件变形不能渗透到整个断面高度,因而轧件侧表面呈双鼓形,在粗轧机上可以观察到这种现象。

所以济钢,因为粗轧的压下量小,变形深入不到内部,使得轧件侧面呈双鼓形。

图5 轧件在变形区的横向流动

2.轧制过程的横变形——宽展

定义:沿横向移动的体积所引起的轧件宽度的变化称为宽展。在习惯上,通常将轧件宽度方向线尺寸的变化,即绝对宽展直接称为宽展。

2.1 宽展分类

在不同轧制条件下,坯料在轧制过程中的宽展形式不同。根据金属沿横向流动的自由程度,宽展可分为:自由宽展、限制宽展和强迫宽展。

(1)自由宽展

材料在轧制过程中,被压下的体积往横向流动时,具有沿垂直于轧制方向朝两侧自由流动的可能性,此时不受其金属流动除受接触摩擦的影响外,不受其他任何的阻碍和限制,如孔型侧壁、立辊,结果明显地表现出轧件宽度上线尺寸的增加。这种情况为自由宽展。如平辊上轧制矩形断面轧件,以及宽度有很大富裕的扁平孔型内轧制。板带轧制,展宽表现为自由宽展,中厚板轧制亦是。在开轧阶段,有30-40%体积用于宽展,到较薄时,宽展很少。

(2)限制宽展

金属横向流动,除了受接触摩擦的影响外,还承受孔型侧壁的限制作用。

(3)强迫宽展

金属横向流动不仅不受任何阻碍,且有强烈的推动作用,使轧件宽度产生附加的增长,此时产生的宽展为强迫宽展。如凸型孔型中轧制。

2.2 宽展沿轧件横断面高度上的分布

由于轧辊与轧件的接触表面上存在着摩擦,以及变形区几何形状和尺寸的不同,因此沿接触表面上金属质点的流动轨迹与接触面附近的区域和远离的区域是不同的。它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滑动宽展1B ∆、翻平宽展2B ∆和鼓形宽展3B ∆,如图3所示。

(1) 滑动宽展:变形金属在与轧辊的接触面产生相对滑动所增加的宽展量,以1B ∆宽展后轧件由此轧件达到的宽度为:

11B B B H ∆+=

(2 ) 翻平宽展是由于接触摩擦阻力的作用,使轧件侧面的金属,在变形过程中翻转到接触表面上。使轧件的宽度增加,增加的量以2B ∆表示,加上这部分展宽的量之后轧件的宽度为;

211B B B B H ∆+∆+=

(3) 鼓形宽展是轧件侧面变成鼓形而造成的展宽量,用3B ∆表示,此时轧件的最大宽度为:

321B B B B b H ∆+∆+∆+=

显然,轧件的总展宽量为:321B B B B ∆+∆+∆=∆

通常理论上所说的宽展及计算的宽展是指将轧制后轧件的横断面化为同厚度的矩形之后,其宽度与轧制前轧坯宽度之差,即H h B B B -=∆

因此,轧后宽度是一个为便于工程计算而采用的理想值。

滑动宽展1B ∆、翻平宽展2B ∆和鼓形宽展3B ∆的数值,依赖于摩擦系数和变形区的几何参数的变化。它们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但至今定量的规律尚未掌握。只能依赖实验和初步的理论分析了解它们之间的一些定性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