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自然概况

合集下载

云南省的自然灾害

云南省的自然灾害

云南省的自然灾害一、云南省的自然环境概况云南省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位于东经97°31′-106°12′,北纬21°08′-29°15′之间。

云南省是高原山地省区,全省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4%,河谷盆地仅占6%,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属副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呈垂直变化异常明显。

全省年平均气温17.2℃,年温差一般10~12℃。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但季节和地域上的分配极不均匀,一年中84.2%的雨量集中在5-10月的雨季,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地带全年无霜。

此外,云南省境内有大小河流600余条,干流总长度达5000多公里,分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珠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均由地势高的滇西北顺势而下。

同时,云南省也是国内着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区,受大断裂影响,湖泊多呈南北向分布,以断陷型构造湖居多。

二、云南省易发生的自然灾害1、地质灾害(地震)云南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带东侧,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以强度大、频度高、灾害重、分布广而着称,是我国破坏性地震频繁发生,地震灾害特别严重的省份之一。

云南省129个县市区都处于6度以上的地震烈度设防区,其中7-9度烈度设防的有116个,占全省总面积的84%。

1998年至2008年,云南省发生的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达到320多次。

由于地震频繁,震灾严重,所以云南省的反震减灾工作十分繁重。

2、地貌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云南地貌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貌复杂,全省地面坡度大于25度的占39.3%,滇西北与滇东北地区约占6O ~9O%全省降水总量年均约1100毫米,其中6、7、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5 ~65%. 山多、坡陡、降雨集中,加上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和断块差异运动等十分强烈,决定了云南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与多发的地区,同时,地震对引发地质灾害也起重要作用。

云南基本情况

云南基本情况

云南省省情一、概况云南省,简称云或滇。

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八名。

东与广西和贵州省毗邻,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与西藏相连,西部与缅甸,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共有陆地边境线4061公里。

北回归线从本省南部的普洱、红河、文山等州市境内横穿而过。

人口数量排名为第十二名,占全国人口3.36%。

丽江古城三江并流和石林是云南省拥有的世界遗产,其中三江并流是中国唯一一项符合世界自然遗产全部四条标准的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金沙江(长江上游)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这三条大江在中国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穿过横断山脉高大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中幽深的峡谷,并行奔流数百千米而不交汇的自然奇观。

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

二、行政区划云南省设有地级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8个。

其下管辖的市辖区12个、县级市9个、县7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9个。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三、自然资源云南省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和“药材之乡“的美誉。

全国162种自然矿产中,云南目前已发现可用矿产150余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93%,其中保储量的潜在价值可达3万亿元。

按潜在价值计,燃料矿产约占40%,金属矿产占7.3%,非金属矿产约占52.7%。

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92种,矿产地2700处。

在保有储量矿产中,有13%的矿种居全国前列,2/3的矿种在长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占重要位置,其中居全国第一的矿种有锌、铅、锡、镉、铟、铊、蓝石棉等。

植物: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而且还有许多古老、衍生、特有的以及从国外引种的植物。

在全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8万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还多。

航拍中国第三季云南知识点

航拍中国第三季云南知识点

航拍中国第三季云南知识点第三季云南知识点一、云南概况1、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拥有超过50个少数民族,其中最著名的是壮族、傈僳族、傣族、景颇族和彝族;2、云南的地形特点是:地势复杂、水系发育、山脉纵横;3、云南的自然资源丰富,有矿产、森林、农业、渔业、畜牧等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和旅游休闲中心;4、云南是中国最繁华的旅游地,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九乡烟雨、维卡尔聚会、陶博、锡城新文化等,名胜古迹有香格里拉、丽江、西双版纳、大理、泸沽湖等;5、云南的气候温和,也是中国最多的温带气候区,植被繁茂,被誉为“四季花开的大花园”,有“物之乡”之称。

二、云南文化1、云南历史之悠久,古人曾经建立过多个统治中心,溃及现今云南大部分地区,形成了多元文化,文化丰富多彩;2、云南的民间艺术文化相当丰富,有九乡烟雨、剪纸、木瓜小农、马蹄花、铜鼓、木偶戏城歌舞等传统民间艺术;3、云南著名的文化遗产包括大理太和山行宫建筑群、金匮纳实贡文化遗址、梅里雪山文化、西双版纳蒲塔佛教建筑、陶博等;4、云南有独特的中国现代文化,可以继续追溯到20世纪初,此时此刻正在进行民族复兴运动,现代文化有华夏文化、民族文化等等;5、云南民俗文化十分多,有纸马大活动、社会节庆、民间节日等,在云南恍若仙境,令人流连忘返、难忘今宵。

三、云南旅游1、云南的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气候、地貌、建筑及文化,被称为“东方夏威夷”;2、云南旅游城市有香格里拉、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泸沽湖等;3、云南乡村旅游众多,也拥有纳西族传统民居、彝族夯棚饭山、平谷藏族等;4、云南是一处著名逃离名城游玩的好地方,有九曲云村、牛店湾等;5、云南民俗节庆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有村寨对唱民歌、龙舞、纸马大会、维卡尔聚会等等。

云南地理自然地域分异自然灾害与环境

云南地理自然地域分异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八章自然地域分异、自然灾害与环境一、自然地域分异热量、气温、水分条件的成因;是构成云南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地域分异的区域独特性的最主要的背景..另外云南处于几个主要自然地理区域热带与亚热带;亚欧大陆、南亚次大陆与中南半岛;东亚季风与南亚热带季风之间的结合位置;使云南内部差异加大;过渡性明显..云南自然地域分异极其复杂;带中有区、地域不连贯、空间范围小、狭长等;划分中难以取舍等..云南省自然地域分异方案——综合自然区划分区系统:1.热带北缘地带云南南部热带北缘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砖红壤地带1.1滇西、滇西南山间盆地地区1.2滇东南中山河谷地区2.亚热带南部地带云南高原亚热带南部季风林常绿阔叶林砖红壤性红壤地带2.1滇西南中山山原地区2.2滇东南岩溶高原山原地区3.亚热带北部地带云南高原亚热带北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红壤地带3.1滇东高原地区3.2滇西横断山脉地区4.亚热带东北部地带云南东北部山原湿性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地带4.1滇东北中山山原河谷地区5.寒温高原地带青藏高原东南缘针叶林暗棕壤地带5.1滇西北高山高原区5.2中甸、德钦高山高原区二、自然灾害1、灾害特征云南的地质、地形、气候等是成灾的背景环境..受南下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全省总体上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极易形成单点暴雨、风雹等强对流天气;进而导致严重的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风雹等自然灾害..同时;云南地处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新构造与现代构造运动强烈;导致地震灾害频繁发生..这种极其复杂的地形、气候特征和特殊的地质构造;使云南成为一个典型的多灾省份..纵观云南50年的自然灾害史;云南的自然灾害呈现出 5个明显特征即:灾害种类多、空间分布广、发生频率高、危害强度大和抗灾救灾工作难度大..一是灾害种类多..除台风和海啸外;其余各类灾种都曾在云南出现..干旱、洪涝、风雹、雪灾、低温冷冻、地震、泥石流骨坡、病虫害等灾害都频繁发生..在各灾种中;尤以干旱、地震、泥石流滑坡对云南危害最大..二是灾害分布广..根据前面的地震分布图可知..云南全省均处于6度以上的地震烈度设防区;其中;7—9烈度设防区面积占84%;全省基本找不到不发生5级地震的安全地带..由于地质构造松疏;加之山高谷深;泥石流滑坡灾害分布广泛;原有 129座县城中;有 41座受到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危害;1986年以来已有 7 座因此而撤销县制或易地搬迁..三是灾害发生频率高..据省地震局提供的数据;仅1970—2003年的30多年间;全省共发生里氏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25次、7级以上大地震8次;地震灾害发生频率之高为我国大陆所罕见..云南国土面积占全国的 4%;而地震释放的能量则占全国的30%..由于无雨就旱、有雨则涝;干旱、洪涝、泥石流滑坡、病虫害、低温冷冻、风雹等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四是灾害强度大..云南自然灾害中重特大灾害居多;每年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多年统计;地震造成的损失和死亡人数云南占全国的一半;泥石流滑坡造成的损失云南也居全国首位..五是抗灾救灾难度大..受制于交通和地形;一旦成灾;道路即毁;可通达性差等..2、云南省主要自然灾害旱灾:云南发生频度最高、影响面最广、成灾面积最大的自然灾害..洪涝灾害:低温冻害:冰雹:2015年8月12日昭通市昭阳区守望乡、布嘎乡发生特大冰雹灾害;已造成6000多户2万多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3000多亩..2016年2月10日18点05分;强降雨加冰雹的极端天气突袭昆明阿子营;导致烤烟受灾5202亩;蔬菜受灾1483亩;玉米受灾3025亩;直接经济损失1960万元..2016年4月22日下午;沧源县境内出现持续雷阵雨天气现象;并伴有冰雹;冰雹如鸡蛋般大小;多数民房琉璃瓦粉碎性坠落;家具、电器损坏严重;造成该县5700余人受灾;农作物和房屋不同程度受损;经济损失970余万元..地震:由于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影响;地震灾害频发;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泥石流:云南省是全国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省山地较多;地形陡峻;降水集中;在植被破坏严重的地区;泥石流频繁发生..昆明市东川区也是全国闻名的“泥石流博物馆”;早期这里因为大规模不科学地开采铜矿;再加上气候、地形等原因影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频发地段;泥石流现象比较典型..滑坡:农业生物灾害:森林火灾:作业:发生在近三四年的各种自然灾害;分析其空间、时间特点三、环境与生态问题云南省经济较为落后;自然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森林质量有待提高云南省是全国三大林区之一;境内的森林是长江、珠江、澜沧江、红河等重要河流的主要水源涵养林;对防治山地灾害、调节和稳定河流的水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从50年代后期起;云南成了国家和地方主要的木材输出省;仅仅20多年的时间;森林覆盖率从50%以上下降到24.9%;活立木蓄积从14亿立方米以上减少到9.1亿立方米..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带来了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省委省政府启动一系列措施;使森林资源数量上升;森林覆盖率又提高到49.91%;但由于造林树种林种较为单一;森林资源总体质量有待提高..云南的规划是在55%以上..2、生物多样性减少云南省自然环境条件复杂;陆地生态系统包括了除热带荒漠和红树林以外的所有类型..多年来;由于森林的大面积破坏和草场的过度放牧;陆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收到了较大的威胁;其中最为显着的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面积50年代初期有105.5万公顷;80年代初期下降到55.1万公顷;平均以每年1.5万公顷的速度递减..热带雨林面积的不断缩小;使得热带雨林功能降低和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森林的砍伐和大量人为活动造成的生境破坏;使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总量下降..犀鸟、长臂猿、懒猴等已经很少见;滇西北一带的红豆杉;由于其药用价值;已经成了“濒危”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兰花;由于过度开采;资源量急剧下降..据统计;云南的399种鱼类中;大概有1/3的种类日趋减少或濒临绝迹;约有88种脊椎动物濒危;占全省脊椎动物总数的10.8%;高于国家7.7%的比例;生存受到威胁的高等植物至少有500种..3、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全省湖泊以有机污染为主;部分湖泊富营养化突出..湖泊的富营养化;导致高等水生生物种类组成日趋单一化;浮游生物种类的数量逐年增加;使水生生态系统失衡、水生生物多样性破坏;水华暴发频繁;特有土着鱼种及敏感植物种群逐年减少;有的甚至灭绝..4、自然灾害频繁云南省复杂的地质条件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全省有较大规模的活动断裂38条;其中深大断裂有红河、小江和澜沧江、怒江等断裂带..深大断裂强烈活动形成宽大的岩石破碎带;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造就了丰富的物质来源..雨季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4.2%..大量集中的降水;加之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在土壤表面有效覆盖少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山体土壤被冲刷;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水动力条件.. 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云南自然灾害的多样性;有洪水漫溢造成淹没两岸河谷阶地的洪水灾害;有因暴雨引起的山洪及触发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有因河道防洪标准低;洪水泛滥或堤防溃决造成的严重危害;有的坝区因引洪能力不足;造成的洪涝灾害;也有因洪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灾害等..5、农村面源污染加剧云南省地处边疆省区;农业生产技术和土地生产力低下;农药、化肥和农用地膜等农用化学品使用量大..农药、化肥和农用地膜的使用在促进农业增产;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农田生态失衡;农业有害生物猖獗危害;使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下降;而且妨碍了蔬菜“绿色”品牌创立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来自农村的面源污染使全省六大将河水系、湖泊、水库以及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面源污染负荷逐年增加;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6、人为破坏严重云南省矿产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开采生态恢复管理滞后;造成了矿区植被破坏和土壤、水源、空气污染;弃渣等堆放占地及水土流失造成了地质灾害的隐患和斜坡稳定性下降;使本来就很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一步加剧..由于治理恢复的速率远远落后于矿区破坏动物速率;矿区生态环境、地质环境整体呈恶化趋势..近年来;公路、水电建设项目较多;发展较快;一些项目的生态保护措施未得到有效落实;监督管理不到位;致使大量植被被毁;水土流失加剧;加大了对建设区生态环境的破坏..7、土地退化加速云南省是多山省区;土壤较为贫瘠;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省已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达14.13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6.9%..全省年土壤侵蚀总量5.1亿吨;平均侵蚀亩数1340吨/平方公里.年;年均侵蚀深1毫米..云南省又是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对维系云南省、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建设极为重要..随着人口增加;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由于山高坡陡;农业生产技术落后;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贫困山区陷入开垦——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化——再开垦的恶性循环..石漠化是土地退化的问题之一..云南省34.91%的国土是对石漠化敏感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除滇西北地区外;石漠化敏感地区同时又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特别是在镇雄、彝良、西畴、富宁、广南、砚山6县;人多地少;土地垦殖强度大;多度的土地垦殖和土地利用不当极易带来严重的石漠化..目前;这些地区的石漠化已严重地威胁着区域的生态安全及人民的生产生活..全省天然草原面积2.29亿亩可利用面积1.78亿亩;建植人工草地777万亩;退耕还草425万亩;就整体来讲;草原石漠化、退化现象日趋严重;草原生态恶化的现状和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云南省省情

云南省省情

云南省省情一、地理概况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

云南省地处北纬21°8′40″至29°15′7″、东经97°31′53″至106°11′47″之间,东临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界越南,西连缅甸,北与西藏自治区、四川省接壤。

全省总面积为39.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4.1%。

云南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地和高原主导地势。

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著名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最高峰为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

二、气候特点云南省气候附有南亚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的特点。

气候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雨水充沛,冬季相对较干燥。

全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

云南气候地域差异明显,东部多雨,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而西部则相对干燥,年平均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下。

这种地理气候条件给云南的土壤和生态带来了丰富的资源。

三、人口和民族截至2020年底,云南省常住人口超过5700万人。

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有25个少数民族,占全省人口的36.7%。

云南省的主要民族包括汉族、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景颇族、傈僳族等。

不同少数民族之间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和传统,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

四、经济发展云南省是中国的重要经济省份之一。

近年来,云南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云南省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农业是云南省的基础产业,以稻米、玉米、烟草、茶叶等为主要农作物,同时养殖业也很发达。

工业方面,云南省的有色金属、煤炭、能源、化工等行业具有竞争力。

云南省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锌、铅、锡、铁等。

服务业在云南省的经济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旅游业。

云南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悠久的古镇而吸引着大量游客。

五、旅游资源云南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丽江古城、大理洱海、香格里拉、玉龙雪山、三江并流、石林等。

云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850字

云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850字

云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850字云南省气候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被誉为植物王国。

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植物类型都有分布,古老的、衍生的、外来的植物种类和类群很多。

在全国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占60%以上,列入国家一、二、三级重点保护和发展的树种有150多种。

在云南,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在6~8℃以上。

年温差一般为10~15℃,但阴雨天气温较低。

一天的温度变化是早凉,午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

云南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mm,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mm以上。

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

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的西侧,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稀少。

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潮湿闷热,降水充沛。

降水量最多是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

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

云南无霜期长。

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以及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约250天;较寒冷的昭通和迪庆达210~220天。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分属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丽江市和红河州;其中滇池、程海和泸沽湖属长江水系,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和阳宗海属珠江水系,洱海属澜沧江水系。

云南全省分三个梯层,滇西北徳钦、香格里拉县一带为第一梯层,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南部、东南和西南部为第三梯层,平均每公里递降6米。

盆地和高原台地,西南地区俗称“坝子”。

云南也是一个很大的地质博物馆。

云南的人们都很热情好客,有一定的旅游吸引力,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有属于他们独特的云南文化,有一定历史时期的积累,那里还有文化古迹和科学活动场所。

云南旅游地理

云南旅游地理
1、昆明 昆明为云南省会, 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 城。是省政治、经济、 文化、科技、交通中 心,昆明位于云南省 中部,东经102°10′ 至 103°40′,北纬 24°23′至26°33′
2、曲靖 素有“滇黔锁钥”、 “云南咽喉”之称的 曲靖位于云南省东北 部,东与贵州省、广 西壮族自治区毗邻, 南与文山州、红河州 接壤,西与昆明市、 东川市连接,北靠昭 通地区和贵州毕节地 区,是边疆中的内地。
自然地理
1、气候特点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 原,地理位置特殊, 地形地貌复杂,所以 气候也很复杂。主要 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 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 气候,全省大部分地 区冬暖夏凉,四季如 春的气候特征。
2、地质地貌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 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 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 是云贵高原。最高峰是西 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 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 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 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 海拔仅有76.4米。 整个云 南西北高、东南低,有 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 原、丘陵占10%,仅有不 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 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 竟然 超过98%。
2、伊斯兰教 回族穆斯林几乎 遍布云南全境, 共约62万余人, 清真寺810处。每 个回族村庄高高 耸立的邦克楼是 云南醒目的景观 之一。
3、基督教
云南省可统计的基督 教徒约53万余人,合法宗 教场所2050处。信奉基督 教的主要有:西北部怒江 州的傈僳族以及怒族、独 龙族;东北部昭通市、武 定县等地的苗族以及彝族; 西南部中缅边境的德宏州 的景颇族;普洱市澜沧县 (有著名的糯福教堂)的 拉祜族和佤族。
5、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西 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 个自治州。西双版纳,古 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 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 土”,这里以神奇的热带 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 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 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每 年的泼水节于4月中旬举 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 游客参与。

云南省基本概况

云南省基本概况

云南省基本概况云南省简称滇或云。

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以地处云岭以南得省名;又因东部在战国时为滇国辖地,而简称滇。

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1°08' ~29°15',东经97°31'~106°11'之间,东西相距885公里,南北相距910公里,北回归线从南部通过。

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与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4060公里。

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相连,北部与四川省和重庆市为邻,西北紧靠西藏那自治区。

云南是连接东南亚与亚洲腹地的枢纽和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云南泸沽湖风景[面积]39.4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4.1%。

[人口]2003年末全省总人口4375.6万人。

[民族]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

主要民族有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景颇、纳西、瑶、独龙、阿昌、水、佤等。

其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壮族、傣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多、分布广的省份之一。

[行政区划]云南省下辖5个地级市,3个地区,8个自治州,9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80个县,29个自治县。

[省会]昆明。

[主要城市]昆明、大理、曲靖、昭通、玉溪、个旧、思茅、景洪、保山、楚雄、瑞丽等。

[地形]省内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1500米,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4%,山间盆地零星散布其中。

地势西北高东南部低,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高山深谷相间,省内最高峰为梅里雪山的卡里博峰(6740米)。

东南部为低山和丘陵。

怒山、高黎贡山、玉龙雪山、云岭山、乌蒙山等为本省主要山脉。

[水文]省内600多条河流分属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南盘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全省有40多个天然湖泊,较为著名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沽湖等。

[气候]本省地处亚热带、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冬夏温差不大,干湿两季分明。

气候随海拔高度不同而呈明显的垂直差异。

云南省植物群落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植物群落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植物群落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植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

下面将简要介绍云南省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概况。

1. 植物物种多样性
云南省因其地理位置和多样的气候条件而拥有丰富的植物物种。

据统计,云南省境内的植物物种超过2万种,占到全国总数的六分
之一左右。

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特有植物种类,以及一些稀有和濒临
灭绝的植物。

2. 植物群落类型
云南省的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涵盖了森林、草甸、湿地、高山
草甸等多种生态系统。

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在不同地理区域形成了独
特的植被景观,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

3. 自然保护区
云南省设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旨在保护和维护本地区丰富的植物群落多样性。

这些自然保护区涵盖了各种植物群落类型,为植物的繁衍和保护提供了有利条件。

4. 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
云南省的植物群落多样性不仅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保护可以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经济来源。

云南省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概况如上所述。

通过保护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群落,我们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云南概况及省情

云南概况及省情

云南概况: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是一块正待开发的宝地,有着极其美好的发展前景。

〔一〕自然资源丰富云南总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4300多万,资源总量居全国第6位,人均资源拥有量是我国平均水平的2倍。

资源优势突出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气候。

云南具有我国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的各种气候类型。

地处云南最南端的西双版纳,属热带北部边缘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分,热量充足;地处滇中的昆明,则是全国著名的春城,有“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美誉;地处云南最北端的迪庆州香格里拉一带,属北温带山地季风气候,气温垂直差异明显。

二是生物。

由于多样性的气候和环境,云南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地区的多种生物资源种类,高等动物、植物和花卉的种类皆占我国的一半左右,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药材之乡”和“生物资源基因库”。

三是旅游。

云南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拥有除海洋旅游资源以外的其他各种旅游资源,较好地实现了秀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完美融合。

主要风景名胜有60多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3%,其中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有丽江大研古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有滇西北“三江并流”风景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有石林、大理、西双版纳、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宜良九乡、建水等10余处。

四是水能。

云南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或上游流域区,如珠江就发源于云南曲靖市的马雄山。

云南有6大水系,由于山高谷深,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

如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都具备建设大型梯级电站的条件。

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04亿千瓦,可开发量9700多万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0.5%,居全国第2位。

五是矿产。

云南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经济价值高。

拥有量居我国西部省区第3位,已探明储量的92种矿产中,有35种储量居全国前5位,尤其是有色金属和磷矿储量丰富,铅矿、锌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近年来云南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也已跃居全国第1位。

云南省主要自然水域信息资料

云南省主要自然水域信息资料

云南省主要自然水域信息资料云南江河纵横,水系十分复杂。

全省大小河流共60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180条,多为入海河流的上游。

它们集水面积遍于全省,分别属于六大水系:金沙江-长江,南盘江-珠江,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独龙江、大盈江、瑞丽江-伊洛瓦底江,;分别注入三海和三湾:东海、南海、安达曼海,北部湾、莫踏马湾、孟加拉湾;归到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六大水系中,除南盘江-珠江,元江-红河的源头在云南境内,其余均为过境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

六大水系中,南盘江-珠江,金沙江-长江为国内河流,独龙江、大盈江、瑞丽江-伊洛瓦底江和怒江、澜沧江、元江是国际河流,分别流经老、缅、泰、柬、越等国入海。

如此复杂的水组合是其他省区所没有的。

云南江河的另一特点是其流向由北向南,与国内多数江河由西向东的流向不同。

现将六大水系简述如下。

金沙江-长江:金沙江为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岷江口,全长2308公里。

因盛产金沙故名金沙江,古代又称丽水。

金沙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中段,经德钦县进入云南流于横断山区,而后进入滇中高原、滇东北与四川西南山地之间,最后从水富县流入四川境内,自宜宾以下称长江。

金沙江在云南境内长1560公里,流域面积10.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8.6%,是云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沿江形成众多的以江河景观为主体的风景区,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个。

一是,“三江并流”即金沙江与澜沧江、怒江共同在滇西横断山区内相互逼近、并行南下的极为壮丽的景观。

“三江并流”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二是,“金沙劈流”。

江水切穿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形成坡陡谷深的大峡谷——“虎跳峡”。

峡谷长16公里,从江面至两岸雪山蜂顶高差达30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之一。

三是长江第一湾。

它位于丽江县石鼓乡,在这里北来江水受岩石阻挡,掉头急转向东北,形成V形大湾,江面宽阔,适于渡江,相传诸葛亮“五月渡泸”、忽必烈“革囊以济”都是以此为渡口。

云南宣威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解读

云南宣威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解读

云南宣威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解读云南宣威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境,是一个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独特之地。

该保护区面积广大,山岳起伏,河流纵横,生物多样性丰富。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众多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形成了一个生态宝库。

一、地理环境宣威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宣威市境内,地处滇池高原与滇西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气候多样。

保护区内山峰连绵,河流纵横,地形复杂多变,这为各类生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条件。

二、物种多样性宣威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重要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之一。

这里栖息着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金丝猴、云豹、大熊猫等。

其中,金丝猴是宣威自然保护区的代表性物种,珍贵程度可与中国的大熊猫媲美。

此外,保护区还分布着丰富多样的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群落。

三、植被类型宣威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多样,覆盖面积广阔。

其中,落叶阔叶林、松树林和竹林是主要的植被类型。

保护区内的植物种类众多,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多个层次。

这些植被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食物、栖息地和遮蔽物。

四、生态保护措施宣威自然保护区制定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以维护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并保护濒危物种。

该保护区建立了严格的管护制度,加强了对非法狩猎、盗伐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保护区也注重生态旅游的开发,通过提供生态游览线路和解说服务,让更多的人了解宣威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从而促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尊重。

五、生态意义宣威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对维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具备积极影响。

这里的物种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态完整性以及调节气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而丰富多样的植被则起到固土保水、净化空气和改善气候的作用。

结语作为一个自然保护区,宣威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宝贵的生物资源吸引了众多人们的关注。

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需要我们的呵护,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投入到保护和修复自然的行动中。

02-2云南地理概况

02-2云南地理概况
澜沧江—湄公河
东方多瑙河 旅游资源最集中 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澜沧江跨国开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云南主要河流景观:澜沧江
版纳河段
思茅港、景洪港 孔雀羽翎橄榄坝
澜沧江景观
云南主要河流景观:怒江
怒 江 怒江得名原因 旅游资源: 奇峰怪石 飞瀑热泉 动植物景观 少数民族风情
石月亮: 傈僳族人心目中的亚哈巴
军用飞机飞过月亮山
2.主要的河流景观
金沙江 澜沧江 怒江 红河 南盘江 伊洛瓦底江
(1)金沙江
万里长江第一湾
石鼓—虎跳峡 诸葛亮五月渡泸、 红二方面军渡江 地质地貌水文奇观
金沙江景观
石鼓“长江第一湾”
金沙江景观
金沙江虎跳峡
云南主要河流景观:金沙江
小江泥石流
金沙江支流 小江断裂带 泥石流博物馆 大自然奇观
云南主要河流景观:澜沧江
云南的湖泊大多数分布在高原的分水岭地带, 湖面海拔达1500米以上,最高达4200米,主要为 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属外流吞吐湖。这些湖泊 含盐度低,为淡水湖。
(2)湖泊分布不均匀
滇东高原的湖泊 大且多,占全省总数 的2/3,全省面积大 于10平方千米的湖泊 有11个,滇东有8个。
(3)以构造湖为主
1.温泉
昆明有“温泉城”之誉,洱源有“热水城”之 称,腾冲有“地热城”的美名。其它著名的温泉有, 安宁温泉、下关温泉、云县小定西沸泉、龙陵巴腊 掌温泉等。
云南泉景观:温泉
怒江澡塘会:温烫的泉水从石缝里潺潺流出, 傈僳人尽情地享受这份大自然赐予的惬意
云南泉景观:冷泉
云南冷泉众多,犹如星罗棋布般地点缀在这块 红土地上。著名的有昆明黑龙潭、安宁三潮圣水和 珍珠泉、昭通大龙洞和葡萄井、丽江黑龙潭等

乡土地理云南地理完整版PPT课件

乡土地理云南地理完整版PPT课件

傣族服饰、饮食和歌舞 表演特色
泼水节对傣族文化和社 会的影响
彝族火把节传统习俗体验
01
02
03
04
彝族火把节的传说和历史渊源
节日期间的火把制作和点燃仪 式
彝族服饰、饮食和歌舞表演特 色
火把节对彝族文化和社会的影 响
白族三月街民族盛会掠影
白族三月街的历史和传统意义 白族服饰、饮食和歌舞表演特色
节日期间的商贸交流和娱乐活动 三月街对白族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语言文字传承
语言多样性
云南各民族拥有自己的语 言,部分民族还有文字。
语言传承
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本民族语言,同时学习和 使用汉语。
文字发展
部分民族的文字在历史长 河中不断发展演变,如纳 西族的东巴文字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01
云南拥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傣族孔雀
下辖16个州市,包括昆明、曲靖、玉 溪、保山、昭通、丽江、普洱、临沧8 个地级市,以及楚雄、红河、文山、西 双版纳、大理、德宏、怒江、迪庆8个
自治州。
气候特点与分布
气候类型多样,包括北热带、南亚热 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 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7个气候类型。
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全 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以 上。
高原风光探秘
带领游客领略香格里拉高原的壮美风光,包括雪山、草原、湖泊等 自然景观,以及藏式民居、寺庙等人文景观。
香格里拉的旅游意义
阐述香格里拉在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及对 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积极作用。
04
云南特色美食介绍
过桥米线传说及制作工艺
过桥米线的传说

云南省自然旅游资源

云南省自然旅游资源

云南省自然旅游资源
分析地区:云南省
一.地质旅游资源
云南石林地质公园(云南石林地质公园是一个以石林地貌景观为主的岩溶地质公
园);三江并流(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肩在崇山峻岭中奔流);
虎跳峡(虎跳峡,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

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原丽江纳西族自
治县)龙蟠乡东北);大理地热国(大理地热国建在洱源茈碧湖畔的九气台,集温泉文化、民族文化、体育文化等为一体,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可同时容纳1万多
人泡温泉,有亚洲最大的露天温泉之称。


二.地貌旅游资源
河(Mekong River))金沙江(水流湍急,向东南奔腾直下,至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附近突然转向东北,形成著名的虎跳峡,虎跳峡两岸山岭与江面高差达2,500∼3,000公尺,是世界最深峡谷之一。

))
四.生物旅游资源
西双版纳有很多稀有动物,如亚洲象、印度虎、云豹、小灵猫、懒猴和白颊长臂猿。

五.植物旅游资源
云南八大名花:山茶、玉兰、百合、杜鹃花、报春花、龙胆系、绿绒蒿、木兰。

西双版纳:凤凰花、橡胶、独树成林、活化石—树蕨
旅游管理3A班周乐慧
学号:201201339
序号:35
)。

云南奇山异水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云南奇山异水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云南奇山异水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片山水交错的神奇之地。

这里拥有着世界上最美的自然景观之一,令人惊叹不已。

从高耸入云的雪山到蜿蜒曲折的江河,再到奇特的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云南的自然之美是无与伦比的。

1. 雨崩--壮丽的山势之美云南的大部分地区都位于高海拔地带,山势险峻,群山连绵。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雨崩了。

雨崩是指在降雨频繁的季节,由于水土流失和地质条件等原因,山体由上至下发生大片滑坡的自然现象。

虽然听起来有些可怕,但这种自然现象却呈现出一种壮丽的美感。

2. 大理洱海--湖光山色的诗意世界大理洱海是云南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

湖水清澈见底,湖周围群山环抱,美不胜收。

在湖边散步时,你会被湖光山色迷醉,仿佛置身仙境。

不仅如此,湖中的岛屿还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岛屿——鸡足山,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3. 石林--大自然的奇迹位于昆明的石林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这里有成千上万根石柱耸立,宛如一片迷宫。

石林是由岩溶地质作用形成的,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和水侵蚀,形成了这些独特的石柱。

在这里漫步,仿佛置身于仙境中。

石林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地质公园,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4. 虎跳峡--壮美的峡谷风光虎跳峡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位于长江第一湾。

这里的峡谷景色非常壮观,陡峭的悬崖和湍急的江水令人叹为观止。

而且,这里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特别是金丝猴的栖息地。

这里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也是摄影师的最爱。

5. 香格里拉--蓝天碧草的桃花源香格里拉是云南隐居着的一个宗教和文化圣地,被誉为“人间诗意之地”。

这里的自然景观如画,高山、湖泊、草原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而且,这里还有独特多样的植被和动物,是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

云南奇山异水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奇迹般的魅力。

云南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是一个独特多样的生态系统的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概况地理位置云南省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全境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9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

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连。

从整个位置看,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邻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正好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云南省与邻国的边界线总长为4060余公里;共有8个边境州市、25个边境县市,13个国家一类口岸、7个国家二类口岸,20多条出境公路。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3国直接接壤,16个民族与境外相同民族在国境线两侧居住。

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国相距不远。

澜沧江从云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泰、老、柬、越等国,被称为“东方多瑙河”。

2000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曾从四川经云南,通达缅甸、印度、中亚和阿拉伯地区以及西方国家,1世纪初的“马援故道”则从滇南入越南,通达南海,在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起过重要作用。

地形地貌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

地形一般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系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地形表现为波状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部在3000~4000米;在西南部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800~1000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是云南省主要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全省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着地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

全省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怒山山脉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米。

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公里,高低相差达6000多米。

云南的地貌有五个特征:一是高原呈波涛状。

全省相对平缓的地区只占总面积的10%左右,大面积的土地高低参差,纵横起伏,但在一定范围内又有起伏和缓的高原面。

二是高山峡谷相间。

这在滇西北尤为突出。

滇西北是云南主要山脉的策源地,形成著名的滇西纵谷区。

高黎贡山为缅甸伊洛瓦底江的上游恩梅开江与缅甸萨尔温江的上游怒江的分水岭,怒山为怒江与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的分水岭,云岭自德钦至大理为澜沧江与长江上游金沙江的分水岭,各江强烈下切,形成了极其雄伟壮观的山川骈列、高山峡谷相间的地貌形态。

其中的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和金沙江峡谷,气势磅礴,山岭和峡谷的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

怒江峡谷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大峡谷之一。

金沙江虎跳涧峡谷,在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两侧山岭矗立于江面之上,相对高差达3000余米,也是世界著名峡谷之一。

横亘于澜沧江上的西当铁索桥,海拔达1980米,从桥面至江边的卡格博峰顶端,直线距离大约12公里,高差达4760米。

在三大峡谷中,谷底是亚热带干燥气候,酷热如暑,山腰则清爽宜人,山顶却终年冰雪覆盖,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

三是全省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分三大阶梯递降。

滇西北德钦、香格里拉一带是地势最高的第一级梯层,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南部、东南和西南部为第三梯层,平均每公里递降6米。

在这三个大的转折地势中,每一梯层内的地形地貌都十分复杂,高原面上不仅有丘状高原面、分割高原面,以及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而且还有巍然耸立的巨大山体和深切的河谷,这种分割层次同从北到南的三级梯层相结合,纵横交织,把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四是断陷盆地星罗棋布。

盆地及高原台地,在云南习称“坝子”。

在云南,山坝交错的情况随处可见。

坝子地势平坦,且常有河流蜿蜒其中,是城镇所在地及农业生产发达地区。

全省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坝子共有1442个,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49个,面积最大的是陆良坝子。

五是山川湖泊纵横。

云南不仅山多,河流湖泊也多,构成了山岭纵横、水系交织、河谷渊深、湖泊棋布的特点。

天然湖泊分布在滇中高原盆区较多,属高海拔的淡水湖泊,像颗颗明珠点缀在高原上,显得格外瑰丽晶莹。

云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但由于盆地、河谷、丘陵,低山、中山、高山,山原、高原相间分布,各类地貌之间条件差异很大,类型多而复杂。

全省土地面积,按地形看,山地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坝子(盆地、河谷)仅占6%。

山川河流云南南北走向的山脉地形孕育了六大江河水系,即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

六大水系中,按入海的位置可分为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水系。

除长江和珠江外,其余4条均属国际河流。

云南是我国国际河流最多的省份。

云南省大小河流众多,境内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08条(含金沙江、南盘江、红河、澜沧江、怒江、独龙江6条干流),其中有47条省际河流和37条国际河流。

流域面积在100~500平方公里之间河流有720条,其中一级支流176条,二级支流322条,三级支流183条,四级支流29条,五级支流4条,六级支流4条,封闭湖泊2个;在501~1000平方公里之间的河流有80条,其中一级支流21条,二级支流39条,三级支流17条,四级支流2条,封闭湖泊1个;在1001~5000平方公里之间的河流有83条,其中干流1条(独龙江),一级支流38条,二级支流39条,三级支流4条,五级支流1条;在5001~10000平方公里之间河流有15条,一级支流14条,二级支流1条;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条,即金沙江、普渡河、横江、牛栏江、南盘江、红河、李仙江、澜沧江、黑惠江、怒江。

长江(金沙江)流域位于云南北部,是六大流域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金沙江古称丽水,是长江干流的上游,自古以盛产金沙而得名,其源流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中段,上游叫通天河,从青海玉树县巴塘河口至四川宜宾岷江口一段叫金沙江,全长2308公里;宜宾以下称长江。

金沙江自川、藏交界处入云南,在省内河长1560公里。

金沙江南流至丽江石鼓突然折向北去,形成了著名的“长江第一湾”。

江水切穿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著名的“虎跳涧”峡谷就在两山之间,水如万马奔腾,空谷雷鸣,声传数里之外。

江水再自北向南流而转东,进入滇中高原、滇东北与四川西南山地之间,最后由水富县入四川省。

珠江流域按水系分为南盘江、北盘江、右江三个区。

南盘江为珠江主源,发源于曲靖市马雄山南麓。

支流北盘江发源于马雄山北麓,有“南北同源”之说。

南盘江干流流经曲靖、玉溪两市和红河、文山两州,在罗平县入广西,和北盘江汇合后称红水河。

南盘江在云南境内长677公里。

自然资源云南是中国自然地理条件极其复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

矿产资源富聚,生物资源种类繁多,能源资源丰富,林地可开发潜力大。

据2007年土地更新调查数据统计,全省耕地总资源为607.24万公顷,其中常用耕地为419.69万公顷,临时性耕地为187.55万公顷(其中25°以上的陡坡耕地79.94万公顷);林地2424.8万公顷。

由于山地高且多,坝子小而少,坡度大,高差悬殊,直接影响到水、热因素的再分配和土壤的形成发育。

土地资源的这一构成,形成了复杂的土地类型。

优势矿产资源(一)能源矿产云南的能源矿产为煤炭和较少量油页岩,基本没有油气。

煤炭资源具有区位优势,是云南开发利用的主要矿产之一。

截至2007年底,全省有上表矿区357处,保有资源储量271.07亿吨,居全国第7位,具有成煤期多、煤类齐全、煤质好、分布不均衡的特点。

主要分布于曲靖市、昭通市和红河州。

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保山市、丽江市也有少量分布。

(二)黑色金属矿产云南已查明的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钛、铬、钒5种,具有矿床类型比较简单、矿产地分布集中的特点。

1.铁矿。

全省有上表矿区112处,保有资源储量35.69亿吨,居全国第5位。

主要分布于澜沧、安宁、峨山、新平、禄丰、武定、石屏、腾冲、景洪、彝良、维西等县市。

2.锰矿。

全省有上表矿区24处,保有资源储量9215.71万吨,居全国第3位。

主要分布于砚山、建水、石屏、鹤庆、勐海等县。

(三)有色金属矿产云南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具有面广点多、矿种齐全、品位较富、共伴生有益组分多、综合利用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已查明的矿产有铜、铅、锌、锡、钨、镍、钴、铋、锑、钼、铝等13种。

1.铜矿。

铜矿是云南的优势矿种,全省有上表矿区174处,保有资源储量1043.13万吨,居全国第3位。

主要分布于昆明、玉溪、红河、楚雄、普洱、迪庆、大理等州市。

2.铅锌矿。

铅锌矿是云南优势矿种,具有资源储量大、资源富集集中、矿石品位较富、分布面广、可供综合利用的有益元素较多的特点。

全省有铅矿上表矿区112处,保有资源储量708.53万吨,居全国第1位;锌矿上表矿区数106处,保有资源储量1969.84万吨,居全国第1位。

铅锌矿在全省都有不同程度分布,主要分布于曲靖、楚雄、红河、怒江、昭通、文山、保山、普洱等州市。

3.锡矿。

锡矿是云南的优势矿种,资源丰富,综合利用程度高,“个旧锡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其规模和产量在国际、国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全省有锡矿上表矿区69处,保有资源储量104.86万吨,居全国第1位。

主要分布于个旧、马关、腾冲、梁河等县市。

4.铝土矿。

铝土矿是云南的又一优势矿种,全省有上表矿区29处,保有资源储量9735.10万吨,居全国第5位。

具有储量规模大、品位高、品级好、易开采的特点。

主要分布于文山州的丘北、麻栗坡、西畴、砚山和文山等县。

(四)贵金属矿产云南贵金属矿产矿种齐全,资源潜力大,已查明的贵金属矿产有金、银和铂族的铂、钯、锇、铱、钌、铑等8种。

1.金矿。

金矿分布较广,分为独立金矿、砂金、伴生金矿。

全省有金矿上表矿区69处,保有资源储量363.40吨,居全国第4位。

其中独立金矿42处、砂金矿9处、伴生金矿18处,保有资源储量分别为220.72吨、4.97吨、137.71吨。

独立金矿主要分布于普洱、大理、红河、文山等州市。

2.银矿。

银矿主要分布于红河、文山、普洱、怒江、迪庆、大理等州市。

全省有银矿上表矿区99处,保有资源储量14056吨,居全国第3位。

多与铅、锌、铜、锡等有色金属矿产共伴生,一般为综合回收利用。

(五)稀有、稀土、分散元素金属矿产已查明的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产有铌、钽、独居石、锆、锶、锗、镓、铟、铊、镉、硒、碲等13种,除铌、钽、锶、锆英石、独居石矿外,其余均为有色金属矿产中的共伴生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