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 总线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量总线性能的重要指标—总线带宽
总线带宽:总线本身所能达到的最高传输速率,单位:兆字节 每秒(MB/s)。实际带宽会受到总线布线长度、总线驱动器/接收 器性能、连接在总线上的模块数等因素的影响
【例1】(1)某总线在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4个字节的数据, 假设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总线时钟周期,总线时钟频率为 33MHz,则总线带宽是多少? (2)如果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 64位数据,总线时钟频率升为66MHz,则总线带宽是多少?
接 口
I/O接口模块框图 一个标准接口可能连接一个设备,也可能连接多个设备
系统总线接口 外部设备接口
数据线
数据寄存器 状态/控制寄存器
外设 接口逻辑
地址线 控制线 I/O地址译码 与控制
外设 接口逻辑
数据 状态 控制
数据 状态 控制
4. 典型接口具备的功能:
(1).控制--接口靠指令信息控制外围设备的动作 (2).缓冲--接口在外围设备和其他部件之间用作一个缓冲器,以 补偿各种设备在速度上的差异 (3).状态--接口监视外围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保存状态信息,供CPU 询问外围设备时进行分析之用
[解 ]
(1)设总线带宽用Dr表示,总线时钟周期用T=1/f表示,一个总 线周期传送的数据量用D表示,根据定义可得 Dr = D/T = D×1/T = D×f =4B×33×106/s=132MB/s (2)64位=8B, Dr= D×f =8B×66×106/s=528MB/s
6.1.2 总线的连接方式
6.3.2 分布式仲裁
特点:不需要中央仲裁器,每个潜在的主方功能模块都有自己 的仲裁号和仲裁器 仲裁原则:以优先级仲裁策略为基础 仲裁过程:仲裁总线上保留的是获胜者的仲裁号
中央 处理器
设备接口 0
3
设备接口 1 1
设备接口 2 N
6.4 总线的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6.4.1 总线的定时
总线的一次信息传送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请求总线 (2)总线仲裁 (3)寻址(目的地址) (4)信息传送 (5) 状态返回(或错误报告) 定时:事件出现在总线上的时序关系,分为同步和异步
优点:总线周期长度可变,允许快速和慢速的功能模块都能连 接到同一总线上,但这以增加总线的复杂性和成本为代价
【例3】 某CPU采用集中式仲裁方式,使用独立请求与菊花链查 询相结合的二维总线控制结构。每一对请求线BRi和授权线BGi组 成一对菊花链查询电路。每一根请求线可以被若干个传输速率接 近的设备共享。当这些设备要求传送时通过BRi线向仲裁器发出 请求,对应的BGi线则串行查询每个设备,从而确定哪个设备享 有总线控制权。请分析说明该总线仲裁时序图
目录
6.3.1 集中式仲裁
——中央仲裁器;每个模块有两条线:总线请求信号线BR和总 线授权信号线BG 单处理器系统总线中,总线仲裁器又称总线控制器,是 CPU的一部分 1. 链式查询方式 实现方法:总线授权信号BG串行地从一个I/O接口传送到下 一个I/O接口 链式查询的结构及仲裁的过程 特点:离中央仲裁器最近的设备具有最高优先级 优点: 总线授权线少;容易扩充设备 缺点: 对询问链的电路故障很敏感;查询链的优先级固定
单处理器系统的总线分类: (1)内部总线 (2)系统总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I/O总线
目录
1.总线的特性
物理特性:指总线的物理连接方式
功能特性:描述总线中每一根线的功能,如: 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宽度的含义;控制总线(CB) 电气特性:定义每一根线上信号的传递方向及有效电平范围; 输入(IN) 输出(OUT)方向的定义;符合TTL逻辑电平定义
(4).转换--接口可以完成任何要求的数据转换,如并-串转换或 串-并转换
(5).整理--接口可以完成一些特别的功能,如在需要时可修改字 计数器或当前内存地址寄存器 (6).程序中断--每当外围设备向CPU请求某种动作时,接口即发生 一个中断请求信号到CPU
5. 适配器的两面性——必有的两个接口: 一是和系统总线的接口,CPU和I/O接口模块的数据交换一定 是并行方式
2. 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 每个设备接口有一个设备地址判别电路 结构及查询过程——BR、BS、设备地址 优点:优先级的设置比较灵活——计数可以从“0”开始;也 可以从中止点开始;或由程序设定计数初值 缺点: 线多,如果有2n个设备,则需n根计数输出线
3. 独立请求方式——当代总线标准普遍采用 每个共享总线的设备均有一对信号——BRi和BGi 结构及仲裁过程 优点:响应时间快;对优先次序的控制相当灵活——可调整 优先级次序或屏蔽某个设备的请求 缺点:线更多
单总线特点:结构简单,容易扩充
若干逻辑部件共用单一的总线,因此,总线为分时工作状态
单总线结构的操作——取指令、传送数据、I/O操作、DMA
2. 多总线结构 单总线的问题:所有的高速设备和低速设备都挂在同一个总线 上,且总线只能分时工作,使信息传送的效率降低
多总线:在CPU、主存、I/O之间互联采用多条总线;CPU和 Cache之间采用高速的CPU总线,主存连在系统总线上;一些 高速I/O连在高速总线上;串行设备连在扩充总线上;CPU总 线、系统总线和高速总线通过桥彼此相连;高速总线通过扩充 总线接口与扩充总线相连 桥:实质上是一种具有缓冲、转换、控制功能的逻辑电路 优点:多总线结构体现了高速、中速、低速设备连接到不同的 总线上同时工作,以提高总线的效率和吞吐量,而且处理器结 构的变化不影响高速总线
位顺序:先低位、后高位 位时间:由同步脉冲来体现
对收发器的要求:发送器,有拆卸功能,即并-串转换 接收器,有装配功能,即串-并转换
主要优点:省线,适合远距离的信息传送
目录
2.并行传送
特点:每一个数据位用一根传输线,以电位高、低方式传输 主要优点:速度快,适合近距离的传输
3.分时传送 分时传送有两种概念 (1)总线复用方式——某个传输线上既传送地址信息,又传送 数据信息。为此必须划分时间片,以便在不同的时间间隔中完 成传送地址和传送数据的任务 (2)共享总线的部件分时使用总线
6.1.3 总线的内部结构
1. 早期总线的内部结构 存储器 模块 锁存器
驱动门
输入设备 接口
输出设备 接口
CPU
是处理器芯片引脚的延伸,是处理器与I/O设备适配器的通 道——数据线、地址线 、控制线 不足:①CPU是总线上惟一主控者,后期加了DMAC ②总线结构紧密与CPU相关,通用性较差
2. 当代流行的总线内部结构
适配器(接口)的概念
单机系统的总线结构: 1. 单总线结构
2. 多总线结构
1.单总线结构 使用单一的系统总线连接CPU、主存和I/O设备
系统总线
CPU
主存
设备 适配器
设备 适配器
此时要求连接到总线上的逻辑部件必须高速运行,以便在 某些设备需要使用总线时能迅速获得总线控制权;而当不再使 用总线时,能迅速放弃总线控制权
总线结构框图
(2) PCI总线: 用于连接高速的I/O设备模块
——32(或64位)的同步总线,数据/地址线分时复用;总线时钟 频率为33.3MHz,总线带宽是132MB/s;采用集中式仲裁方式; 通过“桥”芯片,与CPU总线、ISA总线相接;主板上一般有3 个PCI总线扩充槽
(3) ISA总线: 用于与低速I/O设备连接;支持7个DMA通道和15 级可屏蔽硬件中断;ISA总线控制逻辑还通过主板上的片级总线 与实时钟/日历、ROM、键盘和鼠标控制器(8042微处理器)等 芯片相连接;主板上一般留有3—4个ISA总线扩充槽 CPU总线、PCI总线、ISA总线通过两个“桥”芯片连成整体 桥芯片的作用——信号速度缓冲、电平转换和控制协议的转换; 南桥、北桥 pentium个人机的核心逻辑芯片组,简称PCI芯片组——包括主 存控制器和cache控制器芯片、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
Pentium机的总线结构分为三层:CPU总线、 PCI总线和ISA总线
CPU
北 桥
PCI
南 桥
ISA
6.2 总线接口
6.2.1 信息传送方式
信息的编码:二进制数 用电位的高、低表示 信息的表示:常用的两种 用脉冲的有、无表示 信息的传输方式:串行传送、并行传送和分时传送 系统总线上传送的信息采用并行传送方式 1.串行传送 特点:传输线:一根; 信息的表示:脉冲
6.2.2 总线接口的基本概念
1. I/O接口(适配器):指CPU、主存和外围设备之间通过系统总 线进行连接的标准化逻辑部件 2. 接口的作用:在它动态连接的两个部件间起“转换器”的作 用 3. 接口与CPU和外设的连接:外围设备本身带有自己的设备控 制器
地址线 CPU 控制线 数据线 设 备 控 外围 制 设备 器
CPU-Cache 模块 存储器 模块 I/O 适配器 总线 控制器
数据传送总线(数据线、地址线、控制线) 仲裁总线 中断和同步总线 公用线
标准总线追求的目标:与结构、CPU、技术无关,并满足包括多 个CPU在内的主控者环境需求
6.1.4 总线结构实例
1. 分层次多总线结构的特点: 使速度相近的设备模块使用同一类总线;速度差异较大的设备 模块使用不同速度的总线
时间特性:定义了每根线在什么时间有效,规定了总线上各信 号有效的时序关系
2.总线的标准化
总线标准化的目的:各产商生产的相同功能部件,可相互兼容 常用的标准总线:ISA、EISA、VESA、PCI
ISA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工业标准结构
EISA (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 Association)视频电子标准协会 PCI (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围部件互连
6.3 总线的仲裁
连接到总线上的功能模块的两种形态:
如:CPU模块;存储器模块 主动
被动
主方可启动一个总线周期;从方只能响应主方的请求
每次总线操作,只能有一个主方;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从方
总线仲裁部件——以某种方式选择一个主设备作为总线的下 一次主方 仲裁的依据:公平策略——多处理器系统中各CPU模块的请 求;优先级策略—— I/O模块请求 仲裁的方式:按总线仲裁电路的位置不同分类 集中式仲裁、分布式仲裁
1.同步定时 ——总线中包含时钟信号线,事件出现在总线上的时刻由总线 时钟信号确定;总线周期(时钟周期) 优点:由于采用了公共时钟,具有较高的传输频率 适用场合:总线长度较短、各功能模块存取时间比较接近 的情况
目录
2.异步定时
——建立在应答式或互锁机制基础上;不需要统一的共公时钟 信号,总线周期的长度可变
二是和外设的接口,适配器和外设的数据交换可能是并行方式, 也可能是串行方式——适配器分为串行数据接口和并行数据 接口两大类 【例2】 利用串行方式传送字符,每秒钟传送的比特(bit)位数常 称为波特率。假设数据传送速率是120个字符/秒,每一个字 符格式规定包含10个bit(起始位、停止位、8个数据位),问传 送的波特率是多少?每个bit占用的时间是多少? 【解】: 波特率为:10位×120/秒=1200波特 每个bit占用的时间Td是波特率的倒数: Td=1/1200=0.833ms
计算机组成原理
武汉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六章
总线系统
本章内容
6.1 总线的概念和结构形态 6.2 总线接口 6.3 总线的仲裁 6.4 总线的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6.5 HOST总线和PCI总线 6.6 InfiniBand标准
6.1 总线的概念和结构形态
6.1.1 总线的基本概念
总线(Bus) : 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互联机构,是多个系统功能部 件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通路 总线的作用: 借助总线连接,计算机在各系统功能部件之间实 现地址、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交换,并在争用资源 的基础上进行工作
2. pentium计算机主板的总线结构——三层次多总线 (1) CPU总线:也称CPU-存储器总线 ——64位数据线和32位地址线的同步总线 总线时钟频率为66.6MHz(或60MHz) 主存扩充容量以内存条形式插入主板有关插座来实现 CPU总线还接有L2级cache 主存控制器和cache控制器芯片管理CPU对主存和cache的存取 CPU是该总线的主控者,但必要时可放弃总线控制权 从传统的观点看,CPU总线可看成是CPU引脚信号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