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休克药介绍PPT课件(27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可视粘膜色淡或苍白;四肢、耳尖发冷;心跳加 快、心音增强;股内侧、胸下出汗;少尿;精神不安或稍沉 郁。
治则为补液、扩容、纠酸,不必用扩血管药。
中期——微循环扩张期(淤滞性缺氧期)
微动脉持续收缩→动-静脉短路开放→毛细血管灌注不足, 组织缺血缺氧→ 酸性产物CO2、乳酸 堆积→酸中毒
肥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胺、缓激肽等 →
感染性、中毒性休克(败血性休克)
临
——细菌、霉菌及毒素引起
床
上 休 克
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 ——大出血、烧伤及体液丢失引起
的 分 类
神经原性休克 ——手术、外伤、麻醉等引起
及
心源性休克
引 起
——严重心力衰竭、急性心肌炎、心包积液等引起
原 因
过敏性休克 ——应用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品引起
各种休克的共有临床表现:
可视粘膜先苍白后发绀 末梢皮温降低、四肢湿冷 脉细弱 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尿少或尿闭 头晕、乏力、烦燥不安、精神沉郁、昏迷
甚至抽搐
2、微循环
微循环是体内许多功能单位(如肾单位、肝小叶等)的血液 循环,对维持机体内环境具重要作用。组织细胞通过微循环 进行物质交换,摄取营养和释放代谢和分解产物。微循环发 生障碍,则将引起重要器官的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
毛细血管前扩约肌、微动脉等舒张,大量毛细血管开放 微静脉对酸性产物及舒血管物质耐受,仍处收缩状态
→血液淤滞在毛细血管网
血管通透性增加
→
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回心血量更少,组 织水肿、血液粘稠、易凝
促进微循环灌注不足→休克恶化
临床表现:可视粘膜发绀;皮温下降;血压下降;心跳快而 弱;酸中毒;尿更少甚至无尿;精神沉郁、反应迟钝甚至昏 迷。 治则为补液、扩容、纠酸,防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微循环血流障碍是休克发生、发展的主要关键。
微循环模式图
3、休克的发生与发展
抢救休克的关键在于改善微循环。根据体表微循环如眼结膜、 口腔粘膜等微循环的舒缩、血流情况及色泽判断休克分期。 正确判断休克分期,对临床治疗十分重要。
早期——微循环收缩期(缺血缺氧期)
因素刺激→儿茶酚胺大量释放→皮肤、腹腔的微血管收缩→ 微循环环痉挛→ 毛细血管灌注不足→ 重要器官缺血缺氧, 心排出量减少。
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
心得安、心得宁
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
抗休克药介绍(PPT27页)
血管活性药物的抗休克作用比较
药名
NE 间羟胺
异丙 多巴胺 酚苄明 酚妥拉明 阿托品 山莨菪碱 皮质激素
对受体作用
a
b
其他
+++
++
+
对心脏作用
收缩力
心输 出量
心率
小动脉 张力
+
0,-
+,-
+++
+
Baidu Nhomakorabea
± 0,- ++
抗休克药介绍(PPT27页)
1、扩血管药
1)b-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 2)a-受体阻滞药 酚苄明、酚妥拉明 3)抗胆碱药 阿托品、山莨菪碱 适用指征:可视粘膜苍白、四肢发冷、脉压低、少尿、无 尿等。
2、缩血管药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间羟胺 适应指征:输液扩容不足时,为维持血压保证重要器官血 液供应,可用间羟胺肌注或小剂量NE静滴;使用扩容、纠 酸、强心和扩血管药未见好转反而恶化,可用间羟胺或小 剂量NE;已使用扩血管药但血压仍低或不稳,脉无力,可 使用间羟胺或小剂量NE;微动脉扩张所致血压下降,如过 敏性休克、药物中毒、麻醉所致的低血压等。
0 +++
+++ +++ +++
-
+
+ 多巴受体
+
+
+
-
--
+
+
+
-
-
+
+
+
-
胆碱受体
+
+
+
-
胆碱受体
+
+
+
-
+
+
-
外周 收缩压/ 肾血 阻力 舒张压 流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用 时间
短
中 短 短 持久 短 持久 中 中
抗休克药介绍(PPT27页)
抗休克药
一、休克的概念及病生 二、血管活性药物 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四、抗凝及抗纤溶药 五、休克的综合治疗
1、休克的定义
休克(Shock)是人体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是 在不同致病因素,如感染、失血、脱水、创伤、 过敏等刺激下,体内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有效 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微循环灌注不足,从而引 起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及至重要器官 损害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症。
已成为难治性休克。治则为抗凝、溶血栓,配合抗酸、扩容 等。出现DIC,先用肝素,发生出血性倾向时,则用抗纤溶 剂。
二、血管活性药物
能调节血管舒缩功能的药物。根据其对血管的作用 可分为:
主要作用点
拟似(兴奋药)
阻滞(抑制药)
a-受体 b-受体 血管平滑肌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间羟胺
酚妥拉明、酚苄明、氯丙嗪
抗休克药介绍(PPT27页)
抗休克药介绍(PPT27页)
三、皮质激素类药物
发挥缓和内毒素对细胞损伤、稳定溶酶体膜以减少 缓激肽、组胺等致休克物质释放、促进乳酸转化为 糖元防止堆积、阻断a-受体解除微动脉痉挛等联合 作用。 可用于各型休克。主要是中毒性休克,其次是过敏 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
抗休克药介绍(PPT27页)
抗休克药介绍(PPT27页)
四、抗凝及抗纤溶药
DIC防治也是休克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早期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防止DIC的发生,已发生 DIC可使用: 1)肝素 阻止凝血,预防血栓形成。使用前需纠正 酸中毒。 2)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 防止继发性纤溶。 临床上不能确定促凝物质是否进入血液,可先用肝 素,再用抗纤溶药
晚期——微循环衰竭期(DIC和组织坏死期)
微血管扩张、血流停滞、血液酸化 → 造成(DIC)→
细菌毒素或组织损伤释放促凝物质
毛细血管内广泛存在微血栓,血流阻断→ 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发生坏死→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 各种器官出血倾向 DIC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临床表现:血压急剧下降或不能测出;脉细手不能触感;心 音低钝、心率快(急性心衰);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肾 衰);进行性呼吸困难(肺衰);出血性倾向、贫血、黄疸; 病畜昏迷或抽搐。化验可见尿液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 血尿素氮及血钾增高;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元活性降低;纤 维蛋白含量降低,纤溶酶活性提高等。
微循环构成:
微动脉(以a-受体占优势)、后微动脉(中间小动脉)、毛 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动 -静脉吻合支 (以b-受体占优势)。
微动脉和无神经支配的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主要受 体液活性物质调节,如Ad、NE、血管紧张素II使其收缩;局 部血管活性物质和组织代谢产物如组胺、缓激肽、乳酸、丙 酮酸、CO2等使其舒张。
治则为补液、扩容、纠酸,不必用扩血管药。
中期——微循环扩张期(淤滞性缺氧期)
微动脉持续收缩→动-静脉短路开放→毛细血管灌注不足, 组织缺血缺氧→ 酸性产物CO2、乳酸 堆积→酸中毒
肥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胺、缓激肽等 →
感染性、中毒性休克(败血性休克)
临
——细菌、霉菌及毒素引起
床
上 休 克
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 ——大出血、烧伤及体液丢失引起
的 分 类
神经原性休克 ——手术、外伤、麻醉等引起
及
心源性休克
引 起
——严重心力衰竭、急性心肌炎、心包积液等引起
原 因
过敏性休克 ——应用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品引起
各种休克的共有临床表现:
可视粘膜先苍白后发绀 末梢皮温降低、四肢湿冷 脉细弱 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尿少或尿闭 头晕、乏力、烦燥不安、精神沉郁、昏迷
甚至抽搐
2、微循环
微循环是体内许多功能单位(如肾单位、肝小叶等)的血液 循环,对维持机体内环境具重要作用。组织细胞通过微循环 进行物质交换,摄取营养和释放代谢和分解产物。微循环发 生障碍,则将引起重要器官的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
毛细血管前扩约肌、微动脉等舒张,大量毛细血管开放 微静脉对酸性产物及舒血管物质耐受,仍处收缩状态
→血液淤滞在毛细血管网
血管通透性增加
→
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回心血量更少,组 织水肿、血液粘稠、易凝
促进微循环灌注不足→休克恶化
临床表现:可视粘膜发绀;皮温下降;血压下降;心跳快而 弱;酸中毒;尿更少甚至无尿;精神沉郁、反应迟钝甚至昏 迷。 治则为补液、扩容、纠酸,防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微循环血流障碍是休克发生、发展的主要关键。
微循环模式图
3、休克的发生与发展
抢救休克的关键在于改善微循环。根据体表微循环如眼结膜、 口腔粘膜等微循环的舒缩、血流情况及色泽判断休克分期。 正确判断休克分期,对临床治疗十分重要。
早期——微循环收缩期(缺血缺氧期)
因素刺激→儿茶酚胺大量释放→皮肤、腹腔的微血管收缩→ 微循环环痉挛→ 毛细血管灌注不足→ 重要器官缺血缺氧, 心排出量减少。
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
心得安、心得宁
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
抗休克药介绍(PPT27页)
血管活性药物的抗休克作用比较
药名
NE 间羟胺
异丙 多巴胺 酚苄明 酚妥拉明 阿托品 山莨菪碱 皮质激素
对受体作用
a
b
其他
+++
++
+
对心脏作用
收缩力
心输 出量
心率
小动脉 张力
+
0,-
+,-
+++
+
Baidu Nhomakorabea
± 0,- ++
抗休克药介绍(PPT27页)
1、扩血管药
1)b-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 2)a-受体阻滞药 酚苄明、酚妥拉明 3)抗胆碱药 阿托品、山莨菪碱 适用指征:可视粘膜苍白、四肢发冷、脉压低、少尿、无 尿等。
2、缩血管药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间羟胺 适应指征:输液扩容不足时,为维持血压保证重要器官血 液供应,可用间羟胺肌注或小剂量NE静滴;使用扩容、纠 酸、强心和扩血管药未见好转反而恶化,可用间羟胺或小 剂量NE;已使用扩血管药但血压仍低或不稳,脉无力,可 使用间羟胺或小剂量NE;微动脉扩张所致血压下降,如过 敏性休克、药物中毒、麻醉所致的低血压等。
0 +++
+++ +++ +++
-
+
+ 多巴受体
+
+
+
-
--
+
+
+
-
-
+
+
+
-
胆碱受体
+
+
+
-
胆碱受体
+
+
+
-
+
+
-
外周 收缩压/ 肾血 阻力 舒张压 流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用 时间
短
中 短 短 持久 短 持久 中 中
抗休克药介绍(PPT27页)
抗休克药
一、休克的概念及病生 二、血管活性药物 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四、抗凝及抗纤溶药 五、休克的综合治疗
1、休克的定义
休克(Shock)是人体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是 在不同致病因素,如感染、失血、脱水、创伤、 过敏等刺激下,体内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有效 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微循环灌注不足,从而引 起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及至重要器官 损害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症。
已成为难治性休克。治则为抗凝、溶血栓,配合抗酸、扩容 等。出现DIC,先用肝素,发生出血性倾向时,则用抗纤溶 剂。
二、血管活性药物
能调节血管舒缩功能的药物。根据其对血管的作用 可分为:
主要作用点
拟似(兴奋药)
阻滞(抑制药)
a-受体 b-受体 血管平滑肌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间羟胺
酚妥拉明、酚苄明、氯丙嗪
抗休克药介绍(PPT27页)
抗休克药介绍(PPT27页)
三、皮质激素类药物
发挥缓和内毒素对细胞损伤、稳定溶酶体膜以减少 缓激肽、组胺等致休克物质释放、促进乳酸转化为 糖元防止堆积、阻断a-受体解除微动脉痉挛等联合 作用。 可用于各型休克。主要是中毒性休克,其次是过敏 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
抗休克药介绍(PPT27页)
抗休克药介绍(PPT27页)
四、抗凝及抗纤溶药
DIC防治也是休克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早期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防止DIC的发生,已发生 DIC可使用: 1)肝素 阻止凝血,预防血栓形成。使用前需纠正 酸中毒。 2)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 防止继发性纤溶。 临床上不能确定促凝物质是否进入血液,可先用肝 素,再用抗纤溶药
晚期——微循环衰竭期(DIC和组织坏死期)
微血管扩张、血流停滞、血液酸化 → 造成(DIC)→
细菌毒素或组织损伤释放促凝物质
毛细血管内广泛存在微血栓,血流阻断→ 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发生坏死→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 各种器官出血倾向 DIC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临床表现:血压急剧下降或不能测出;脉细手不能触感;心 音低钝、心率快(急性心衰);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肾 衰);进行性呼吸困难(肺衰);出血性倾向、贫血、黄疸; 病畜昏迷或抽搐。化验可见尿液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 血尿素氮及血钾增高;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元活性降低;纤 维蛋白含量降低,纤溶酶活性提高等。
微循环构成:
微动脉(以a-受体占优势)、后微动脉(中间小动脉)、毛 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动 -静脉吻合支 (以b-受体占优势)。
微动脉和无神经支配的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主要受 体液活性物质调节,如Ad、NE、血管紧张素II使其收缩;局 部血管活性物质和组织代谢产物如组胺、缓激肽、乳酸、丙 酮酸、CO2等使其舒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