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素养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素养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美术课程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质,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美术课程的美育功能,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优化教学效果,该文作者开展了基于审美素养提升的小学美术教育体系的相关研究,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素养提升的目标和主要方法,阐述新时代对美术教师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以期通过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学生的全面与长期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审美素养;小学美术;教育策略

新课标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美术教学在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成为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需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采用突出主体体验、激发学生灵感的审美教学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探索出基于审美素养提升的小学美术教学新模式。

一、审美素养的基本内涵和与审美教育现状

审美是对具体事物或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与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审美素养则是一种能力,通常指人们具备的审美理想、审美经验、审美情趣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表现。审美素养不仅包括对美的认知、欣

赏,而且包括人们对审美文化的鉴别和创造能力。具体到审美能力教育,从广义上说,审美教育指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的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从狭义上说,审美教育是通过一些艺术手段,结合具体的工具对人们开展相关教育。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育模式下,目前部分学校遵循以“教师示范—学生临摹—教师指导—教师评讲”为主的教学方式,以致部分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不大,对美术作业抱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创作的作品往往空洞和雷同。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将个人审美倾向强加于学生,难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美术教学其实是一种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训练和熏陶的审美素养培养过程,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和创作环境,让学生捕捉内心感受,并通过画作予以充分释放和表达,进而让审美教育成为一种享受。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素养提升的主要目标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明确提出美术课程是学校开展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素养提升应当达到以下几个主要目标。1.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康审美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尚处在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应该多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美术教师要培养他们爱护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景与希望。

艺术源于生活,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应当感受到现实中的真、善、美,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做到表达发自肺腑、创作源于内心。学生将真情实感融入作品创作,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素养自然会得到提升。2.发现传统文化之美,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美术与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形态一样,是一种传递思想、表达情感的文化行为。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美术是丰富而生动的载体,可以让学生近距离领略艺术之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得到了新的延伸与发展,学生应早早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树立文化自信,从美育的角度完善自我。无论他们未来会从事什么职业,过什么样的生活,文化自信与文化审美能力都能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具备形象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阶段,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美术学科更为具体、直观和鲜明。美术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工具和合适的环境,基于审美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个性、发散思维,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形成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三、基于审美素养提升的小学美术教育体系建构

审美素养的提升,有赖于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教学方法。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小学美术学科的审美特点,将以往的美术教学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探索出基于审美素养提升的小学美术教育体系。1.观察比较法。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真实的课堂。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完善的个性和价值观,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其个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观察比较法一般适合在低、中年级的美术教学课堂上使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设置主题的框架下,带领学生观察生活,领略自然之美,感受色彩的魅力,分辨生活中平时容易忽视的各种事物的造型,使学生从情感的角度产生共鸣,让学生的艺术创作有据可依、创作思维更加活跃。教师尤其要注意从观察目标、观察方法和总结三个角度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首先,明确观察对象和主要目的。教师要清楚本节课的主题是什么,要观察什么,从哪些方面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按层次、按顺序开展观察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言传身教,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如:在观察植物时,教师要选择相应的花期和视角,引导学生关注其色彩变化和情感共鸣;在观察一些艺术作品时,教师则要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内涵,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同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最后,在观察结束时,教师要善于总结,积累经验,以便为下一次的观察活动打下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

审美能力。2.习作练习法。习作写生法是美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在完成观察教学后,学生获取了大量信息并产生了表达的念头,随即就应当开展习作练习活动。以往的习作练习,往往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并没有太多自己的情感与观念,只需要按照教师的示范画一画。这样的练习难以达到美术创作的基本目的,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小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自己的观察,往往只能简单地感受到整体形状、色彩的特征,对整体与局部、写生对象与外在环境、复杂的结构关系等不够了解,更缺乏理性的思考与分析。因此,学生的观察不是简单观看,学生应当积极地思考。在习作练习中,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让学生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逻辑和思维模式,结合具体的案例加以提炼、概括、发散,让学生获得细致、全面的信息,并开展相应的创作活动。3.符号概括审美法。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从认知的角度看,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六大维度,即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难度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提升。符号概括审美法是在前述观察法、习作法的基础之上开展的审美创新活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掌握一定的创作技法。在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已经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符号的概括创作活动。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符号和现代网络符号的种类繁多,有基本的植物符号、动物符号、标志符号,也有各类表情包、自制GIF 图案等。有的符号很简单,可以直接使用;有的符号较为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