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合成地震记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2
地震剖面给出h 的是时间
3
!
时变子波 合成 地震剖面 记录
GM SP RT
AC
测井资料给出了h 地层埋深和层速度!
4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h
5
合成地震记录制造流程
h
6
大古67井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
Ed底 Es3底 Ek底
首先对时 间域的子 波进行时 深转换, 以得到深 度域的子 波,然后 利用与深 度域的反 射系数褶 积,求得 合成记录。
AVO效应
RT AC
?
h
13
尖灭砂体在地震记录和合成记录上的响应示意图
~~
~~
~~
地震记录
h
合成地震记录
14
改进合成地震纪录的质量 从以上层位匹配流程中可以看出,声波 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来源不同,在实际应用 中往往会出现两者难以较好的匹配的现象, 这就需要对其中之一反复修改。在地震资料 出站后,仅仅为了标定一个层位,不可能再 进行资料的再处理,要使两者较好的匹配, 只有从合成记录的制作过程出发,对流程中 每一个需要注意的焦点环节问题反复考虑, 合理修改。
2、合成地震记录
h
1
合成地震记录史话:
始于褶积模型的概念,Norman Ricker 1940年, 1953年的经典著作中雏形。褶积模型和CVL的出 现,1950年Peterson用声波测井曲线和一套光电模 型装置首次实现了合成地震记录,示波仪显示, 令人鼓舞。其后,随着数字革命的开始,进行数 字运算。
漂移前后合成记录h与地震剖面的对比 21
·声波测井曲线的环境校正 ----泥 浆 浸 泡 对 泥 岩 测 井 速 度 的
影响 18
h
22
h
23
h
24
下 泥 岩 层 段 : 泥 岩 厚 度 93m(2847- 2958m), 平 均 测 井 速 度 3000m/s, 岩 芯 测 试 平 均 速 度 4050m/s,
辛克子波
源自文库
2f4s2ifn 2 4t(f4t)2f1s2ifn 2 1 t(f1t)
fb=1.20fp
N=3
fb=1.12fp
N=4
N2fp/ 带宽约1.5OCT
fb=0.7f4
带宽任调
CGG
2(6t2fp20.5)e6t2fp2
fb=fp
与经典Ricker极为相
似,只是显频等于主 频。
h
34
统计法提取子波
有所估计,有所预计
了解地震剖面的类型,2D,3D,叠加或偏移,
波场类型,频率,井位,反射面貌,断层,要有
良好的反射,剖面质量较好,可能的子波估计,
排列长度,处理流程
测井曲线,AC,SP,井径,电阻率,感应等,
仪器类型,所关心的层位有没有界面,测井曲线
的编辑、取值、异常剔除、异常标记
处理模块
前人的经验
(1)测井曲线的调整 (2)采样 (3)褶积模型
微电极 声波时差 微电极
声波时差
Μs/M
Μs/M
0
2ΩM 300
200 0 2 4 ΩM 400
300
微电极
0 2 4 ΩM
声波时差
Μs/M
400
300
拐点
(a)
(b)
(c)
图5-13 不同厚度地层的声波速度测井曲线
h
20
Y120井漂移曲线 声波测井曲线
△ T= △ H /△ V = 93/3000-93/4050=0.008s =8ms
上 泥 岩 层 段 : 泥 岩 厚 度 132m(2670- 2820m), 平 均 测 井 速 度 2960m/s, 岩 芯 测 试 平 均 速 度 4050m/s,
△ T= △ H /△ V =132/2960-132/4050-2960 =0.012s =12ms
h
7
时深曲线
地质 分层
声波曲线
反射系数 地震子波 合成记录 地震子波 合成记录 地震剖面
正极性
负极性
自然电位
地质 分层
h
8
单井标定—确定井中测量的地层与地震反射的对应关系
官11
Es1
h
T2 T3 T4
T6 T6’
9
具体制作和使用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1)制作前
目的,合成地震记录要作什么用,目的层范围
极性
h
35
合成地震记录的应用陷阱分析
合成地震记录一般都不是从地表作起 的,其本身也就很难与地震剖面完全吻 合,且在使用时在大致的层段用相位对比 的方法,选择较为吻合的方案,这样就可 能使解释落入陷阱。可用平均分析方法和 层序或突变性界面的波形对比方法识别陷 阱。
h
36
初步解释结果(陷阱)
正确的解释方案
h
30
如果考虑密度变化,其反射系数 k = (4198× 2.21- 4297× 2.53) /
(4198× 2.21+4297× 2.53) =- 0.08
密度对反射系数影响率: ( -0.08- -0.012)/-0.08=85%
h
31
由此可见,密度对合成记录的影 响程度非常显著。
据此,我们可以在灰岩和砂岩速 度接近时,利用二者的密度差异进行 层位的区分与标定。
h
17
3个关键参数: 声波 密度 子波
h
18
声波测井曲线的漂移校正 在 输 入 计 算 机 之 前 ,首 先 参 考 其 他 测 井曲线对声波曲线进行编辑解释,以消 除明显的畸变影响或对可能的畸变范围 有所预见。如果有检查炮资料,用检查 炮方法来调整声波测井曲线是一种好方 法。
h
19
改进的措施:
h
29
史 111 井在 3467m 存在一个波阻抗界 面,上为泥灰岩,下为细砂岩,岩芯实验 测定物理参数为:泥灰岩速度 4297m/s , 密度 2.53;细砂岩速度 4198m/s ,密度 2.21。
如果不考虑密度变化,其反射系数 k =(4198ρ-4297ρ) / (4198ρ +4297ρ) = -0.012
h
25
校正后
h
26
密度对总反射系数的影响
在合成地震纪录的制作过程中往往不太 注意密度对反射系数的影响,只是由声波转 换而成,实际上反射系数由两者共同决定 的。在某些情况下,密度的影响是显著的。
h
27
史 南 地 区 史 105 井 在 沙 三 中 浊 积 岩 发 育 层 段 , 于 3269m 存 在 一 个 波 阻 抗 界 面 , 上为泥岩,下为砂岩,岩芯实验测定物理 参 数 为 : 泥 岩 速 度 3747m/s , 密 度 2.30; 砂 岩 速 度 5159m/s , 密 度 2.61。
h
32
子波的选取
理论子波
子 波 时变子波
统计子波
井旁地震道提取子波
原始子波
h
33
常见的几种零相位子波
名称
解析式
经典雷克子波
1 2 ( fp t)2e fp t)2
波形
频谱形状
fp
与量频关系
备注
fb=1.28fp
Ricker(1953)
带宽约1.5OCT
雷克脉冲
e2t2 sin2(fpt2)
合成地震记录的检验分析:用平均速度分析方法和层 序分析方法来检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的正确与否。平均 速度方法是先作出不同解释方案的平均速度分布图,然 后与已知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识别陷阱。层序波形分析 法是先确定测区内有代表性、地质含义清楚的反射界面 的波形特征,在解释合成地震记录时以该界面的波形为 对比依据。
h
42
h
43
车407VSPLOG与地震剖面对比图
h
44
h
Y50-01井合成地震记录 解释分析 37
1初步解释方案(陷阱)
m/s
2700
平 均 2600 速 度 2500
(
) 2400 2300 2500
3000
方案(a)的 方案(b)的
3500 深度(m)
3平均速度分布图
2正确解释方案
4.Q补偿剖面上的合成
h
地震记录解释 38
解决特殊地质问题
h
39
h
15
实际上合成记录制作流程是一个相当 复杂,每个参数的选择和提取都需要仔细斟 酌,制作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测井资料的真实 性,同时也要分析地震资料在处理过程中所 用的处理方法,只有这样,两者才能更好地 匹配。任何一个参数的失真,都会严重影响 合成记录制作的质量。
h
16
精细合成地震记录:参考其他测井信息对声波测井曲 线进行层状模型解释;用检查炮数据调整声波测井曲线; 选择与地震剖面相适应的褶积模型(包括反射系数和地震 子波两个方面)。
h
10
(2)在制作过程中 采样率 初始 T0 V0 B 褶积模型 算子选择,算子长度,频率,类型,相位 放大显示 波形分析 极性
(3)制作后--怎样用好合成地震记录
用途
评价
陷阱分析
波形分析
h
11
(4)使用时 地质 测井 合成地震记录 地震 剖面 地质信息
原则: 放大一倍做波形分析 钻井、地质资料要加上 波形相关分析,卡住主要层位 作陷阱分析 反馈检验
h
12
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相关性因素分析
• 与地震剖面有关的: • 野外方法 • 处理过程,叠加、偏
移、滤波、反褶积等 • 与合成记录有关的: • 井的,泥浆,井斜 • 测井的 • 褶积模型,反射系数、
地震子波 • 两者对比: • 频率一速度弥散效应 • 传播路径一各向异性
效应 • 分 辨 率 CDP 叠 加 与
如果不考虑密度变化,ρ为定数,其 反射系数
k = (5159ρ - 3747ρ ) / (5159ρ +3747 ρ ) = 0.16
h
28
如果考虑密度变化,其反射系数 k = (5159× 2.61- 3747× 2.30) /
(5159× 2.61+3747× 2.30) = 0.22
密度对反射系数影响率: (0.22- 0.16)/0.22=27%
S1井气砂层改为含水砂岩和泥岩时 地震响应及与地震剖面的比较
h
40
VSP资料应用
h
41
垂直地震剖面法基本概念
垂直地震剖面是相对于地面地震剖面而言的,它 是在井中观测地震波场,将井下检波仪置于深井中不 同深度记录地面震源所产生的地震信号。
常规地震资料的纵向刻度是以时间(秒或毫秒)
为单位的,即说是时间域的资料,要用于指导勘探 开发得转换到空间域,即需要进行时间-深度转换, 这也常常是解释中的基本问题和难题,而由于VSP 方法是在井下测量,其观测资料中同时具有时间和 深度信息,因此在地震解释中VSP资料有独特的作 用,可用VSP平均速度和VSOLOG进行地质层位的 识别和标定。另外利用VSP对井孔附近的地层和构 造的细节变化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