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笋栽培技术
邓征宇 副教授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华南最著的几个栽培笋用竹种的简介
1、麻竹笋:又称甜竹,大叶乌竹
是珠江流域、福建、台湾最重要的笋用竹。 竹合轴丛生,高20-25米,横径10-20cm, 出笋期5-11月,以7-8月最盛。一般重1kg,
大的重3.5-4kg,产量高,可达10001500kg/mu。
3、母竹的选留和更新: 麻竹和大头典竹 4-6年生的母竹发笋能力最强。故在定植的当 年和第二年每丛竹共留健壮新竹7-8株,其余竹 笋割笋不留竹;第三、第四、第五年只割笋不留 竹;从第六年起,每丛竹子每年春季留3-4条新 母竹,其余竹笋全部采收,于当年冬季砍除3-4 条老竹。第七年选留3-4条新母竹,其余竹笋采 收,于当年冬季砍除3-4条老竹,完成母竹的一 次更新循环。 要使每个竹丛经常保持母竹7-8条。所谓“爷 孙不见面”。
③竹枝扦插:扦插竹枝以3-4月最适宜。 从2-3年生的竹竿上选生长健壮,隐芽饱满的主 枝,从基部砍下,并在第三节之上约2cm处剪断, 最上位的一节适当保留些枝叶以利光合作用。中 间一节上的侧枝留一节剪短,基部的侧枝全部剪 掉。剥除枝箨使芽眼露出,即可扦插。 在苗床以行距25-30cm开沟,按约15cm的株距 把竹枝斜埋,使芽眼朝向两侧。覆土后使最下一 节埋入土下3-6cm,露出最上一节的枝叶,然后 盖草淋水。扦插后约10天内要适当遮荫,并保持 土壤湿润。20天后施入一次速效N。经3-5个月 即可成苗。
四、竹笋的繁殖
竹类造林方法很多,竹子有有性繁殖和无 性繁殖两种。有性繁殖是用果实,无性繁 殖是用营养器官,如植株、竹鞭、竹竿、 竹枝等。
1、分篼法,即整株移栽
这是成活率高发笋量大而最保险的方法, 但因需挖取母竹,运输困难,且受种源限 制,成本较高,常不适于大面积造林。 (1)种竹选择:丛生竹要选生长期健壮, 枝叶茂盛,无病虫,竿基肥大充实,须根 发达的1-2年生幼龄竹做种竹。这种幼龄植 株一般着生在竹丛边缘。麻竹、绿竹、大 头典竹的种竹选用胸径3-5cm植株。
竹居主要地位。地下竹林枯荣,涉及地下竹鞭的
兴衰,所以,在竹林生长上必须保留足够数量的 健壮母竹,加强培育管理,改善土壤条件,提高
竹林的光合能力和养分积累,才能为竹笋生长提
供充裕的物质基础。
4、土壤:
土壤疏松深厚,有利于竹鞭和竹根的生长。 土壤粘重,空气容积减少,影响好气微生 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不利于竹鞭、竹根的 生长。 竹子最适宜的PH为4.5-7。
2、压条和扦插
麻竹、绿竹等的竹竿和枝条上的隐芽,在 适宜环境下能发芽和生根,长成竹苗。故 可采用压条和扦插繁殖。 (1)竹竿压条:在竹竿养分积累多,竹液 开始流动前进行压条繁殖。
一般在2-4月选1-2年生隐芽饱满的竹竿做压条。 从竹竿基部向外开挖一水平直沟,深、宽各1520cm,长度与竹竿相等。沟底填细土,施入腐 熟有机肥,与土拌匀。 在竹竿基部背面砍一缺口,深度达竹竿直径的 2/3,然后把竹竿朝开沟方向缓慢压倒。 留20节左右削去竹梢,保存最后一节的枝叶,以 利光合作用和养分、水分的输导。其余各节枝条 除留主枝1节和隐芽外,全部从基部剪掉。 再把竹竿压入沟内,覆土3-5cm,轻轻压实,露 出末端一节的枝叶,浇水盖草。 以后经常淋水,约经3个月,各节隐芽可发芽生 根。次年春挖起压条,逐节锯断成独立的竹苗。
复轴型 兼有单轴型和合轴型地下茎的繁殖特点。 既有地下做大距离横向生长的竹鞭,并从 鞭芽抽笋长竹,稀疏散生,又可从竿基芽 眼萌发成笋,发育成为丛的竹竿。如苦竹 属。
2、竹笋
竹笋是着生在地下茎上短缩肥大的芽,即 竹子的幼苗。它的外表包着坚韧的笋箨 (笋壳),内部有柔嫩的笋肉。竹笋内部 有许多横隔。竹的笋肉、横隔和笋箨的柔 嫩部分,可供食用。
5、大头典竹 此竹是吊丝球竹的变种,植株丛生,高可 达15米,径9-10cm,先端下垂,竿多少有 些呈“之”字形折曲,新竿节上披黑色毡 毛,节间长20-30cm,枝少,叶阔披针形。 笋头大,先端钝,一般重1500-2500克。 笋肉黄白色,节间分化不明显,近于实心, 肉质滑,含水量高,有的略带苦味。5月下 旬开始收获,6月上旬-9月中旬为盛期,10 月为末期。该种竹出笋略迟,采收年限较 短,产量1000-1250kg/mu。
(2)母竹挖掘 :挖掘时,从离植株25cm 处的外围开始,向内逐渐深挖,防止损伤 竿基的芽眼,尽量多留须根。在靠近老竹 的一侧,找到竹竿与老竹竿基的连接点, 用利斧从种株的竿柄处砍断,地上部留2-3 盘枝叶截断,减少水分蒸发,又便于运输。 特别要注意切勿劈裂切口。种竹挖取后若 不能及时栽植或需运输,则应放置在阴凉 避风的地方,适当浇水或用湿草捆扎竹蔸。
1、造林地点的选择: 丛生竹最宜在溪流沿岸造林,其次是平地和 缓坡地,不宜在山上造林。这是因为丛生竹种的 根系不一般比散生竹种的分布浅而范围小,耐旱 力弱,只能适应含水量较多的土壤。 2、种竹的定植: 采用整株定植的最好在早春移栽造林,也可 在雨季移栽。用竹苗造林的最好在雨季定植,由 于竹苗生活力强,在其他季节移栽也易成活。 麻竹一般在3~4月份发叶,5~10月份发笋,造 林最好在1~3月竹子“休眠”期进行。 每亩定植株数:麻竹为25-30株;绿竹为3040株;其他竹种基本上是在30株左右。
三、生态习性
1、温度:
每一种竹笋的生长,都有温度的“三基点”: 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在年平均温 度为12-22℃,1月平均温度为-2-10℃,极端最 低温度-20-2℃的地方,才有竹子分布。 因种类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有差异。 丛生竹要求年平均温度18-20℃以上,1月平 均温度要求在8-10℃,麻竹在气温降至0℃就要 受冻害,-5℃竹竿地下部分全部冻死,-7~-9℃ 地下部全部冻死。绿竹、箣竹比麻竹较耐低温。 竹笋春季生长的速度,主要受温度的制约, 气温高,竹笋生长快,反之则慢。
2、水分:
竹子适生区年降水量500-2000mm,散生 竹类所需降水量是1000-1400mm,生长最 盛;丛生竹类,如麻竹、绿竹、箣竹要求 降水量在1400mm以上。水分是主要的分 布限制因子。 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对丛生竹笋的生长影响 程度尤为重要。
3、养分
由于竹子生长期长,植株高大,产量高,因此需
3、箣竹笋: 箣竹合轴丛生,茎节 有箣。单笋重500克。 笋质较差,宜加工成
酸笋后食用。收获期
5-10月,以大暑前后
最盛。
4、吊丝丹竹:别名甜笋、
粉丹竹
此竹合轴丛生,高10米鲜笋重500-1500克, 早期笋近实心,含水量高,肉质嫩滑,无苦
味,品质优良。采笋期5-11月,以7-9月为
盛期收期,出笋早而多,采笋年限长。是供 夏季鲜食的优良竹笋,产量450-1000kg/mu。
定植方法: 定植穴深约30cm,施入腐熟有机肥1525kg,与土拌匀,后盖一层表土,然后把 种竹斜放入穴内,使竿基的两对大芽都倾 向水平位置,则发笋后长成的各新竹之间 距离较大。使上面竹竿的切口向上,灌入 稀泥浆以防竹竿干枯。种竹栽下后分层填 土踏实,使根与土密切接触。灌水后盖松 土,堆成馒头形以防积水烂蔸。 采用竹苗造林的,把竹苗带土挖起,移 入穴内,使根舒展,另肥土后压紧,灌水 盖土即可。
竿茎
是竹竿的地上部分,端正条直, 一般形圆中空有节,上部分枝 着生叶片。每节有两环:下环 为箨,又称鞘环,是竹箨脱落 后留下的环痕;上环为竿环, 是居间分生组织停止生长后留 下的环痕。两环之间为节内, 两节之间称为节间。相邻两节 间有一横隔,称为节隔。
竹枝:是竿茎上的 分枝 果实:竹的果实类 型较多,通常为颖 果,也有浆果、坚 果。正常情况下只 含1粒种子。
麻竹类(丛生竹类)包括麻竹、绿竹、大头典竹、 吊丝丹竹、吊丝球竹、箣竹等。都是丛生型的笋 用竹。它们产笋盛期在夏季,统称夏季竹笋。 丛生竹无明显的地下茎,丛生,产笋期较长,从 5-10月都可产笋,气候温暖年份可延至11月。丛 生竹笋的产量较高,如麻竹笋、大头典竹笋等一 般亩产量可达2000-3000kg,其中管理得好的麻 竹林亩产量可达5000kg以上。吊丝球竹、吊丝 丹竹亩产量也有500-1000kg。
3、播种育苗: 采用播种育苗,可在短期内繁育大量竹苗。 实生竹苗生活力强,可塑性大,不仅栽培 易成活,而且能适应不良的环境。我国毛 竹的北移到黄河流域,南移到广西中部栽 培,采用播种育苗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竹子种子秋季成熟后即能发芽,种子在贮 藏过程中易丧失发芽力。
五、丛生竹(麻竹)的栽培技术
2、绿竹笋
绿竹合轴丛生,竿高6-9米,径5-8cm,。常植于 河流两岸,房前屋后。
绿竹笋笋长约25cm,直径8cm,重约500克。笋肉 质柔软,脆嫩,纤维少,味甚鲜美。节腔分化不明 显,近实心。6月开始收获,7-8月为盛期,9月为 末期,为优良的鲜食夏季竹笋,产量500600kg/mu。
根据竹子地下茎分生繁殖特点和形态特征,
可分为下列三大类型 单轴型: 地下茎细长,横走地下,称为竹鞭。竹鞭有节, 节上生根,称为鞭根。每节着生一芽,交互排 列,有的芽抽成新鞭,在土壤中蔓延生长,有 的芽发育成笋,出土长成竹竿,稀疏散生,逐
渐发展成林。如刚竹属的毛竹。
合轴型 地下茎粗大短缩,工密根多,顶芽出土成 笋,长成竹竿。除少数竹种外,这种类型 的地下茎,不能在地下长距离蔓延生长, 顶芽抽笋长成的新竹一般都靠近老竿,形 成密集丛生的竹丛,竿基则堆集成群,如 麻竹、绿竹、吊丝丹竹等。
3、竹竿
竹竿是竹子的主体,分竿柄、 竿基和竿茎三部分。
竿柄:
是竹竿的最下部分,
与母竹的竿基或竹鞭
相连,细小,短缩, 不生根,由10多个节
组成,是竹子的地上
部分和地下部连接输
导的枢纽。
竿基:
是竹竿的入土生根部分,由数节 至10多节组成,节间短缩而粗大, 丛生竹种的竿基两侧有互生大型 芽4-10枚,可萌芽长竹。复轴型 的竹种大型芽数量较少,有2-6 枚,既可萌笋,也可抽鞭。散生 竹种的竿基一般没有大型芽或具 有少数发育不完全的大型芽。 竿基各节密集生根,形成单株独 立根系。
(2)竹竿扦插: ①整竿扦插:按做压条用的标准(1-2年 生),选定竹竿,从基部砍断,留20节左 右削去竹梢。每节枝条除留主枝1节和周围 侧芽外,其余全部剪掉。用整条竹竿作为 插材,平埋在苗床的沟中,与压条法同样 的处理。
②截段扦插:把竹竿照整竿扦插同样处理后,从 节间锯断成具有一节或两节的小段作为插材。保 持湿润。在扦插前用100ppmNAA或10ppmIAA, 浸12小时,可促进生根,提高成活率。 先在苗床中按行距25-30cm开水平沟,深宽各 10-14cm,然后在插材两端切口内塞满湿泥,双 节段的还要在两节之间凿一小孔,注水封泥。把 插材放入沟中。竹节埋入土下约3cm,轻轻压实 后淋水盖草。 截段扦插比整竿扦插的出苗率高,苗的生长较快, 一般经7-8个月的苗即可造林。而整竿扦插的苗 要经一年才可造林。
要消耗养分也大。竹笋形成的数量和质量,则取
决于竹林本身的生长状况和贮存的养分,养分充 足,可以较充分地供应竹笋生长的需要,笋芽的
萌发率高,笋出土多,生长旺盛,质量好。而在
土壤条件差,生长不良的竹林里,贮藏的养分少,
大部分竹笋缺乏营养而死亡。
在同一鞭段,当发笋数多时,常常靠近母竹的12个竹笋生长健壮,其余因养分不足而生长弱。
后期出土的竹笋,由于母竹所贮藏的养分消耗大,
生长衰弱而缓慢,甚至衰退死亡。 不合理的挖笋技术也会使发笋率降低,竹笋不及 时挖,消耗较多的养分,从而抑制后期笋的出土
与生长。留母过早,也会促使养分向留母的几株
上集中,从而抑制其他竹笋的萌发与生长。
总之,营养物质对竹笋生长甚为重要。竹鞭、竹
笋、母竹是互相联系、互通营养的有机体,而母
二、笋用竹的形态特征
1、地下茎
竹子的地下茎是竹类植物在土壤中横向生 长的茎(称为竹鞭)有明显的节,节上生 根,节侧有芽,可以萌发成为新地下茎或 发笋出土成竹。 地下茎是主茎,竹竿是分枝。 一片竹林或一个竹丛,其地上分生许多竹 竿,而地下则互相连接,都起源于同一个 或少数几个主茎。
邓征宇 副教授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华南最著的几个栽培笋用竹种的简介
1、麻竹笋:又称甜竹,大叶乌竹
是珠江流域、福建、台湾最重要的笋用竹。 竹合轴丛生,高20-25米,横径10-20cm, 出笋期5-11月,以7-8月最盛。一般重1kg,
大的重3.5-4kg,产量高,可达10001500kg/mu。
3、母竹的选留和更新: 麻竹和大头典竹 4-6年生的母竹发笋能力最强。故在定植的当 年和第二年每丛竹共留健壮新竹7-8株,其余竹 笋割笋不留竹;第三、第四、第五年只割笋不留 竹;从第六年起,每丛竹子每年春季留3-4条新 母竹,其余竹笋全部采收,于当年冬季砍除3-4 条老竹。第七年选留3-4条新母竹,其余竹笋采 收,于当年冬季砍除3-4条老竹,完成母竹的一 次更新循环。 要使每个竹丛经常保持母竹7-8条。所谓“爷 孙不见面”。
③竹枝扦插:扦插竹枝以3-4月最适宜。 从2-3年生的竹竿上选生长健壮,隐芽饱满的主 枝,从基部砍下,并在第三节之上约2cm处剪断, 最上位的一节适当保留些枝叶以利光合作用。中 间一节上的侧枝留一节剪短,基部的侧枝全部剪 掉。剥除枝箨使芽眼露出,即可扦插。 在苗床以行距25-30cm开沟,按约15cm的株距 把竹枝斜埋,使芽眼朝向两侧。覆土后使最下一 节埋入土下3-6cm,露出最上一节的枝叶,然后 盖草淋水。扦插后约10天内要适当遮荫,并保持 土壤湿润。20天后施入一次速效N。经3-5个月 即可成苗。
四、竹笋的繁殖
竹类造林方法很多,竹子有有性繁殖和无 性繁殖两种。有性繁殖是用果实,无性繁 殖是用营养器官,如植株、竹鞭、竹竿、 竹枝等。
1、分篼法,即整株移栽
这是成活率高发笋量大而最保险的方法, 但因需挖取母竹,运输困难,且受种源限 制,成本较高,常不适于大面积造林。 (1)种竹选择:丛生竹要选生长期健壮, 枝叶茂盛,无病虫,竿基肥大充实,须根 发达的1-2年生幼龄竹做种竹。这种幼龄植 株一般着生在竹丛边缘。麻竹、绿竹、大 头典竹的种竹选用胸径3-5cm植株。
竹居主要地位。地下竹林枯荣,涉及地下竹鞭的
兴衰,所以,在竹林生长上必须保留足够数量的 健壮母竹,加强培育管理,改善土壤条件,提高
竹林的光合能力和养分积累,才能为竹笋生长提
供充裕的物质基础。
4、土壤:
土壤疏松深厚,有利于竹鞭和竹根的生长。 土壤粘重,空气容积减少,影响好气微生 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不利于竹鞭、竹根的 生长。 竹子最适宜的PH为4.5-7。
2、压条和扦插
麻竹、绿竹等的竹竿和枝条上的隐芽,在 适宜环境下能发芽和生根,长成竹苗。故 可采用压条和扦插繁殖。 (1)竹竿压条:在竹竿养分积累多,竹液 开始流动前进行压条繁殖。
一般在2-4月选1-2年生隐芽饱满的竹竿做压条。 从竹竿基部向外开挖一水平直沟,深、宽各1520cm,长度与竹竿相等。沟底填细土,施入腐 熟有机肥,与土拌匀。 在竹竿基部背面砍一缺口,深度达竹竿直径的 2/3,然后把竹竿朝开沟方向缓慢压倒。 留20节左右削去竹梢,保存最后一节的枝叶,以 利光合作用和养分、水分的输导。其余各节枝条 除留主枝1节和隐芽外,全部从基部剪掉。 再把竹竿压入沟内,覆土3-5cm,轻轻压实,露 出末端一节的枝叶,浇水盖草。 以后经常淋水,约经3个月,各节隐芽可发芽生 根。次年春挖起压条,逐节锯断成独立的竹苗。
复轴型 兼有单轴型和合轴型地下茎的繁殖特点。 既有地下做大距离横向生长的竹鞭,并从 鞭芽抽笋长竹,稀疏散生,又可从竿基芽 眼萌发成笋,发育成为丛的竹竿。如苦竹 属。
2、竹笋
竹笋是着生在地下茎上短缩肥大的芽,即 竹子的幼苗。它的外表包着坚韧的笋箨 (笋壳),内部有柔嫩的笋肉。竹笋内部 有许多横隔。竹的笋肉、横隔和笋箨的柔 嫩部分,可供食用。
5、大头典竹 此竹是吊丝球竹的变种,植株丛生,高可 达15米,径9-10cm,先端下垂,竿多少有 些呈“之”字形折曲,新竿节上披黑色毡 毛,节间长20-30cm,枝少,叶阔披针形。 笋头大,先端钝,一般重1500-2500克。 笋肉黄白色,节间分化不明显,近于实心, 肉质滑,含水量高,有的略带苦味。5月下 旬开始收获,6月上旬-9月中旬为盛期,10 月为末期。该种竹出笋略迟,采收年限较 短,产量1000-1250kg/mu。
(2)母竹挖掘 :挖掘时,从离植株25cm 处的外围开始,向内逐渐深挖,防止损伤 竿基的芽眼,尽量多留须根。在靠近老竹 的一侧,找到竹竿与老竹竿基的连接点, 用利斧从种株的竿柄处砍断,地上部留2-3 盘枝叶截断,减少水分蒸发,又便于运输。 特别要注意切勿劈裂切口。种竹挖取后若 不能及时栽植或需运输,则应放置在阴凉 避风的地方,适当浇水或用湿草捆扎竹蔸。
1、造林地点的选择: 丛生竹最宜在溪流沿岸造林,其次是平地和 缓坡地,不宜在山上造林。这是因为丛生竹种的 根系不一般比散生竹种的分布浅而范围小,耐旱 力弱,只能适应含水量较多的土壤。 2、种竹的定植: 采用整株定植的最好在早春移栽造林,也可 在雨季移栽。用竹苗造林的最好在雨季定植,由 于竹苗生活力强,在其他季节移栽也易成活。 麻竹一般在3~4月份发叶,5~10月份发笋,造 林最好在1~3月竹子“休眠”期进行。 每亩定植株数:麻竹为25-30株;绿竹为3040株;其他竹种基本上是在30株左右。
三、生态习性
1、温度:
每一种竹笋的生长,都有温度的“三基点”: 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在年平均温 度为12-22℃,1月平均温度为-2-10℃,极端最 低温度-20-2℃的地方,才有竹子分布。 因种类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有差异。 丛生竹要求年平均温度18-20℃以上,1月平 均温度要求在8-10℃,麻竹在气温降至0℃就要 受冻害,-5℃竹竿地下部分全部冻死,-7~-9℃ 地下部全部冻死。绿竹、箣竹比麻竹较耐低温。 竹笋春季生长的速度,主要受温度的制约, 气温高,竹笋生长快,反之则慢。
2、水分:
竹子适生区年降水量500-2000mm,散生 竹类所需降水量是1000-1400mm,生长最 盛;丛生竹类,如麻竹、绿竹、箣竹要求 降水量在1400mm以上。水分是主要的分 布限制因子。 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对丛生竹笋的生长影响 程度尤为重要。
3、养分
由于竹子生长期长,植株高大,产量高,因此需
3、箣竹笋: 箣竹合轴丛生,茎节 有箣。单笋重500克。 笋质较差,宜加工成
酸笋后食用。收获期
5-10月,以大暑前后
最盛。
4、吊丝丹竹:别名甜笋、
粉丹竹
此竹合轴丛生,高10米鲜笋重500-1500克, 早期笋近实心,含水量高,肉质嫩滑,无苦
味,品质优良。采笋期5-11月,以7-9月为
盛期收期,出笋早而多,采笋年限长。是供 夏季鲜食的优良竹笋,产量450-1000kg/mu。
定植方法: 定植穴深约30cm,施入腐熟有机肥1525kg,与土拌匀,后盖一层表土,然后把 种竹斜放入穴内,使竿基的两对大芽都倾 向水平位置,则发笋后长成的各新竹之间 距离较大。使上面竹竿的切口向上,灌入 稀泥浆以防竹竿干枯。种竹栽下后分层填 土踏实,使根与土密切接触。灌水后盖松 土,堆成馒头形以防积水烂蔸。 采用竹苗造林的,把竹苗带土挖起,移 入穴内,使根舒展,另肥土后压紧,灌水 盖土即可。
竿茎
是竹竿的地上部分,端正条直, 一般形圆中空有节,上部分枝 着生叶片。每节有两环:下环 为箨,又称鞘环,是竹箨脱落 后留下的环痕;上环为竿环, 是居间分生组织停止生长后留 下的环痕。两环之间为节内, 两节之间称为节间。相邻两节 间有一横隔,称为节隔。
竹枝:是竿茎上的 分枝 果实:竹的果实类 型较多,通常为颖 果,也有浆果、坚 果。正常情况下只 含1粒种子。
麻竹类(丛生竹类)包括麻竹、绿竹、大头典竹、 吊丝丹竹、吊丝球竹、箣竹等。都是丛生型的笋 用竹。它们产笋盛期在夏季,统称夏季竹笋。 丛生竹无明显的地下茎,丛生,产笋期较长,从 5-10月都可产笋,气候温暖年份可延至11月。丛 生竹笋的产量较高,如麻竹笋、大头典竹笋等一 般亩产量可达2000-3000kg,其中管理得好的麻 竹林亩产量可达5000kg以上。吊丝球竹、吊丝 丹竹亩产量也有500-1000kg。
3、播种育苗: 采用播种育苗,可在短期内繁育大量竹苗。 实生竹苗生活力强,可塑性大,不仅栽培 易成活,而且能适应不良的环境。我国毛 竹的北移到黄河流域,南移到广西中部栽 培,采用播种育苗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竹子种子秋季成熟后即能发芽,种子在贮 藏过程中易丧失发芽力。
五、丛生竹(麻竹)的栽培技术
2、绿竹笋
绿竹合轴丛生,竿高6-9米,径5-8cm,。常植于 河流两岸,房前屋后。
绿竹笋笋长约25cm,直径8cm,重约500克。笋肉 质柔软,脆嫩,纤维少,味甚鲜美。节腔分化不明 显,近实心。6月开始收获,7-8月为盛期,9月为 末期,为优良的鲜食夏季竹笋,产量500600kg/mu。
根据竹子地下茎分生繁殖特点和形态特征,
可分为下列三大类型 单轴型: 地下茎细长,横走地下,称为竹鞭。竹鞭有节, 节上生根,称为鞭根。每节着生一芽,交互排 列,有的芽抽成新鞭,在土壤中蔓延生长,有 的芽发育成笋,出土长成竹竿,稀疏散生,逐
渐发展成林。如刚竹属的毛竹。
合轴型 地下茎粗大短缩,工密根多,顶芽出土成 笋,长成竹竿。除少数竹种外,这种类型 的地下茎,不能在地下长距离蔓延生长, 顶芽抽笋长成的新竹一般都靠近老竿,形 成密集丛生的竹丛,竿基则堆集成群,如 麻竹、绿竹、吊丝丹竹等。
3、竹竿
竹竿是竹子的主体,分竿柄、 竿基和竿茎三部分。
竿柄:
是竹竿的最下部分,
与母竹的竿基或竹鞭
相连,细小,短缩, 不生根,由10多个节
组成,是竹子的地上
部分和地下部连接输
导的枢纽。
竿基:
是竹竿的入土生根部分,由数节 至10多节组成,节间短缩而粗大, 丛生竹种的竿基两侧有互生大型 芽4-10枚,可萌芽长竹。复轴型 的竹种大型芽数量较少,有2-6 枚,既可萌笋,也可抽鞭。散生 竹种的竿基一般没有大型芽或具 有少数发育不完全的大型芽。 竿基各节密集生根,形成单株独 立根系。
(2)竹竿扦插: ①整竿扦插:按做压条用的标准(1-2年 生),选定竹竿,从基部砍断,留20节左 右削去竹梢。每节枝条除留主枝1节和周围 侧芽外,其余全部剪掉。用整条竹竿作为 插材,平埋在苗床的沟中,与压条法同样 的处理。
②截段扦插:把竹竿照整竿扦插同样处理后,从 节间锯断成具有一节或两节的小段作为插材。保 持湿润。在扦插前用100ppmNAA或10ppmIAA, 浸12小时,可促进生根,提高成活率。 先在苗床中按行距25-30cm开水平沟,深宽各 10-14cm,然后在插材两端切口内塞满湿泥,双 节段的还要在两节之间凿一小孔,注水封泥。把 插材放入沟中。竹节埋入土下约3cm,轻轻压实 后淋水盖草。 截段扦插比整竿扦插的出苗率高,苗的生长较快, 一般经7-8个月的苗即可造林。而整竿扦插的苗 要经一年才可造林。
要消耗养分也大。竹笋形成的数量和质量,则取
决于竹林本身的生长状况和贮存的养分,养分充 足,可以较充分地供应竹笋生长的需要,笋芽的
萌发率高,笋出土多,生长旺盛,质量好。而在
土壤条件差,生长不良的竹林里,贮藏的养分少,
大部分竹笋缺乏营养而死亡。
在同一鞭段,当发笋数多时,常常靠近母竹的12个竹笋生长健壮,其余因养分不足而生长弱。
后期出土的竹笋,由于母竹所贮藏的养分消耗大,
生长衰弱而缓慢,甚至衰退死亡。 不合理的挖笋技术也会使发笋率降低,竹笋不及 时挖,消耗较多的养分,从而抑制后期笋的出土
与生长。留母过早,也会促使养分向留母的几株
上集中,从而抑制其他竹笋的萌发与生长。
总之,营养物质对竹笋生长甚为重要。竹鞭、竹
笋、母竹是互相联系、互通营养的有机体,而母
二、笋用竹的形态特征
1、地下茎
竹子的地下茎是竹类植物在土壤中横向生 长的茎(称为竹鞭)有明显的节,节上生 根,节侧有芽,可以萌发成为新地下茎或 发笋出土成竹。 地下茎是主茎,竹竿是分枝。 一片竹林或一个竹丛,其地上分生许多竹 竿,而地下则互相连接,都起源于同一个 或少数几个主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