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抗体检测

丙肝抗体检测
丙肝抗体检测

丙肝抗体检测

什么是丙肝抗体检测

1、丙肝抗体是由于人体免疫细胞对丙肝病毒感染所做出的反应而产生的。抗体在血液中循环而且经常性检测到存在。丙肝抗体检验就是通过检验丙肝抗体的存在,来确定之前病毒的存在,而不是检验病毒本身。

2、丙肝抗体对身体没有任何的保护作用,如果丙肝抗体呈阳性,并不一定就代表患有了丙肝。是否患有丙肝的判断依据是血液中是否含有丙肝病毒,所以丙肝抗体呈阳性的患者不要过于担心,可以进一步的检查来加以确定。

3、丙肝通过母婴垂直方式进行传播,被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主要是在新生儿出生或者哺乳期将丙肝病毒传染给孩子。而目前随着医学的进步,丙肝的母婴阻断措施日渐完善,通过垂直方式传播丙肝的机会越来越小。

4、丙肝抗体检测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丙肝病毒。在丙肝抗体检查中丙肝抗体是阴性,说明患者目前没有感染丙肝病毒。丙肝抗体是阳性,说明曾经感染过丙肝病毒,目前体内可能还存在病毒。

丙肝抗体检测阴性

1、丙肝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与乙肝具有着很多相同点有着很多不同点。丙肝抗体其正常值是1000,如果丙肝抗体的值大于1000,预示着丙肝抗体已呈阳性,从而丙肝抗体阳性也说明了丙肝病毒的出现。丙肝不同于其它的疾病,因此,丙肝患者应时刻提高警惕,以防病情发生恶化。

2、丙肝抗体阴性一般是指没有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相对于丙肝抗体阴性,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的血中含有丙型肝炎病毒,具有传染性,其丙型肝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输丙肝抗体阴性者的血。

3、我们对丙肝抗体阴性也要有所了解,以便更好的预防丙肝。肝病专家介绍说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初期,患者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在5-12周的潜伏期后,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病人会出现食欲差、疲倦、黄疸等症状;而大部分的患者却没有任何感觉。而且,感染后大约要经过二十年左右才会出现肝硬化。因此,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感染。

4、对于丙肝抗体阴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感染上,最重要的办法是查看血液中是否有病毒。病人在急性感染后的数天内,血清中会出现病毒RNA,并且在产生抗体前一直会存在几个月,所以通过检查病毒抗原或病毒RNA可以帮助早期诊断。

5、目前用的试剂是利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所产生的病毒蛋白做成的,所以,并不能直接检查。而且,由于血液中的丙型肝炎数量相当少,有时甚至测不出。这并不表示没有丙型肝炎了,只是代表病毒当时的活性很低。

丙肝抗体检测阳性

丙肝抗体阳性也分为假阳性和弱阳性:

1、丙肝抗体假阳性

丙肝抗体假阳性,丙肝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丙肝抗体阳性一般表示是慢性丙肝患者。但丙肝抗体有一定假阳性率,出现丙肝抗体假阳性不代表是慢性或急性丙肝患者。丙肝抗体假阳性结果主要是多种纤维蛋白原对试剂的影响所造成的。如果丙肝抗体阳性同时丙肝病毒HCV—RNA阳性那就表示丙肝患者,但丙肝病毒HCV—RNA阴性却不能完全排除丙肝,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病情发展来确定病症。

2、丙肝抗体弱阳性

丙肝抗体弱阳性可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虽然检查出来丙肝抗体呈弱阳性,但并不代表身体感染上了丙肝病毒,此时需要结合其他一些检查,如HCV-RNA检查,来准确地判断有无丙肝病毒存在,这样才能判断出身体有无感染丙肝病毒。

(2)丙肝已经被治好,但显示丙肝抗体呈弱阳性的情况,此种情况是因为感染过丙肝,丙肝抗体并没有彻底消失,在做丙肝检查时,发现丙肝抗体呈弱阳性,这是丙肝病毒存在过的情况,是过去,但并不是现在。

(3)被检查者已经感染上了丙肝病毒,但抗体呈弱阳性,这时说明患者体内的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

丙肝抗体检测准确吗

丙肝抗体检测准确吗?丙肝抗体检测有没有感染丙肝病毒是需要抽血的,而且丙肝检查要空腹进行,以免血液成分改变,影响到检查结果,造成误诊,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丙肝检查对于医院的设备和技术水品有一定要求,因此丙肝患者最好选择大型正规的肝病专科医院进行,正规的医院才更专业,检测设备更先进,操作技术也更熟练,更能够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如何进行丙肝抗体检测

1、HCV-RNA测试

(1)定性:这是最灵敏的测试,很容易就可以检测到病毒是否存在于血液中。检测的结果要么是阳性(指病毒存在)要么是阴性(指未检测到有病毒)

(2)定量:这个测试是衡量存在于血液中的病毒总量(也称病毒载量)。检测的结果是有多少个“拷贝”。

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这是最基础的免疫学检测,也是比较便宜的一种。但是该方法无法说明感染是新发的(处于急性期)还是长期的(慢性的),仰或已经治愈了。抗体检测有时候会有“假阴性”(本来受到感染,但没检测出来)和“假阳性”(本来没有受到感染,但抗体却是阳性)的存在,因而应该根据病情和结合其他检测综合判定。

3、丙型肝炎病毒检查。这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检查血液中是否有病毒的存在。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结果比较客观,但价格也较贵。它不仅仅可以知道是否有丙型肝炎病毒,还可以测定病毒的含量,从而提供病情和治疗效果的依据。

(1)这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检查血液中是否有病毒的存在。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结果比较客观,但价格也较贵。它不仅仅可以知道是否有丙型肝炎病毒,还可以测定病毒的含量,从而提供病情和治疗效果的依据。

(2)检测的时间:在病人在感染的初期,有70%的人血液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呈阳性;而在三个月后,阳性率则达到90%。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大部分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在感染后1至2周内,便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病毒的存在,因而PCR 法(直接检测病毒含量)也可以在这个时间后进行。

丙肝抗体检测费用

1、丙肝抗体检测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检查,并且丙肝抗体检测是临床上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进行丙肝抗体检测可以更准确的了解病情。那么丙肝抗体检测需要多少钱呢?

2、由于每个人感染了丙肝病毒的程度不同,因此丙肝患者的病情发展也是不同的,在检查时,由于医院不同,检查的项目,检查的方法,采用的仪器、试剂不同,检查的费用也是不同的,因此丙肝抗体检测费用,应依据实际检查项目以及医院的实际收费标准为依据。

3、丙肝抗体检测,一般分丙肝抗体检查和丙肝病毒RNA检查这两种,一般情况下,丙肝抗体检查的准确性比丙肝病毒RNA检测低一些,因此价格也会便宜一些,大致在20元左右,而丙肝病毒RNA检测的价格在一百元左右。

丙肝抗体检测注意事项

1、进行丙肝抗体检测前要注意饮食

丙肝患者在进行丙肝抗体检测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饮食最好选择一些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千万不要喝酒,对于那些辛辣刺激性食物要严格禁止,以免增加肝脏的负担,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从而有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2、丙肝抗体检测前不能服药

在进行丙肝抗体检测前不能服用任何药物,因为任何药物进入人体后,都需要经过肝脏的代谢解毒,如果检查前还服药的话,很有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从而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丙肝抗体检测前要空腹

在进行丙肝抗体检测前,一定要保证提前八小时空腹,不能进食任何食物,水也要少喝。否则很有可能会影响于检查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患者的具体病情。

丙肝检测操作规程

4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胶体金法)检测作业指导书 1.检测目的 定性检测人全血、血清或血浆样本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 )抗体。 2.测定原理 采用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反应原理及胶体金标记免疫层级分析技术,试剂含有预先固定于膜上检测区(T )的包被用HCV 重组抗原。 3. 标本要求 1. 试剂适用于检测全血、血清或血浆样本,检测时应使用未溶血的样本。 2. 样本应收集于清洁、干燥的容器中,可采用肝素、EDTA 或柠檬酸三钠作为抗凝剂。 3. 样本收集后应尽可能马上使用,不可再室温长时间存放。血清血浆样本可在2-8℃冷藏存放一周,长期保存需冷冻于-20℃。冷藏或冷冻样本应在检测前恢复到室温并充分混均,样本禁止反复冻融。 4.试剂 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 5.操作步骤 5.1 使用前将试剂板和血清/血浆标本恢复至室温。从原包装铝箔袋中取出试剂盒(注意:在扣开铝箔前应先恢复至室温),在1小时内应尽快地使用。 5.2将试剂置于干净平坦的台面上,用25ul 吸管垂直滴加2滴(约50ul )于加样孔(S )内,随后加入1滴缓冲液(约30ul )。 5.3加样后立刻开始计时等待红色条带的出现,在15分钟时读取测试结果。20分钟后读取的结果无效。 6. 结果判定 6.1 阳性(+):两条紫红色条带出现。一条位于检测区(T )内,另一条位于质控区(C )。 6.2 阴性(-):近质控区(C )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在检测区(T )内务紫红色条带出现。 6.3 无效(×):质控区(C )未出现紫红色条带,标本不正确操作过程或试剂已变质损坏。 标题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胶体金法)检测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MY2019002 版本号:第一版 页 数:2 编写日期:2018.01.09 编写人: 审核生效日期:2018.01.22 审核人:王立宁

乙肝检查结果对照表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代表被乙肝病毒感染。(病毒数量) 2、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或抗-HBs)阳性:代表机体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能够杀灭乙肝病毒。(对病毒的抗体) 3、乙肝e抗原(HBeAg)阳性:代表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病毒复制性强弱) 4、乙肝e抗体(HBeAb或抗HBe)阳性:代表病毒复制相对减少,传染性弱。(同上)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或抗HBc)阳性:代表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已经痊愈。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乙肝两对半)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意义 + - - - - 急性HBV感染潜伏期 + - + - - 急性肝炎早期,传染性强 + - + - + 急性或慢性感染传染性强 + - - + + 急性或慢性感染后期传染性低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HBV携带者 + + + - +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 + + + + 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常见) ②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程(少见) - + - - + HBV感染,恢复期 - - - + + ①HBV感染已过 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 + - + + HBV感染恢复期 - + - - - ①注射疫苗后

②遥远的过去感染 ③假阳性

乙肝“两对半”化验结果对照表 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最常用的血清学标志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及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共5项指标,故称“乙肝两对半”,其作用有三:1.判断有无HBV感染;2.判断HBV感染者传染性的大小;3.作为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及疗效判断的依据之一,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结果及意义。 模式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诊断结果临床意义 1 +- + -+ “大三阳” 表明有HBV感染且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2 +- - + + “小三阳” 表明有HBV感染但病毒复制相对静止,传染性相对较弱 3 +- - - + 恢复初期表明有HBV感染但病毒复制相对静止,传染性相对较弱 4 - + - - + 恢复后期表明曾感染过HBV,但已产生保护性抗体,不具有传染性,也不需注射乙肝疫苗 5 - - - - + 恢复后期表明曾经感染过HBV 6 - + - - - 完全恢复表明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若未注射乙肝疫苗,则表明曾经感染过HBV,现已产生保护性抗体,不具有传染性,也不需要再注射乙肝疫苗。 说明:“乙肝两对半”仅反映HBV感染及复制情况并不能完全反映病情轻重,如“大三阳”病情不一定重,而“小三阳”病情不一轻。若要判断乙肝病情的轻重,除要检查“乙肝两对半”外,还应结合肝功能试验、肝纤维化指标及B超、CT表现才能准确判断当前病情。另外,若要更准确地判断HBV的复制状态及病人的传染性,还应做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定量检查。 这个也可以看一下。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 【检验目的】 定性测定人血清(浆)中的HCV抗体,用于临床术前的初筛查检测。 【实验原理】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胶体金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玻璃纤维素膜上预包被金标鼠抗人IgG抗体(anti-IgG Ab),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和对照线处分别包被丙肝混合抗原(Core、NS3、NS4、NS5)和人IgG抗体。检测阳性样本时,血清样本中HCV-Ab与胶体金标记鼠抗人IgG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由于层析作用复合物沿纸条向前移动,经过检测线时与预包被的抗原结合形成“Atenti-IgG Ab-HCV Ab-HCV Ag”夹心物而凝聚显色游离金标鼠抗人IgG 抗体则在对照线处与人IgG抗体结合而富集显色。阴性标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15分钟内观察结果即可。 【样本要求】 1、采集静脉血样本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并避免样品溶血。 2、如果血清和血浆样品收集后 7天内检测,样品须放在0-4C保存;大于7天必须-20C—下冷冻保存。 3、常规抗凝剂不影响实验结果。 4、溶血、粘稠及高指标本不适于本试剂。含特殊物质的标本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稳定, 在检测前须清除。 5、在标本中加0.1%NaN3不影响实验结果。 【试验方法】 测试条: 1、将待测标本从储存条件下取出,平衡至室温并编号。 2、将胶体金试纸条从包装盒中取出,打开铝箔包装袋,平置于台面上。 3、用塑料滴管加1滴(10卩)样本血清或血浆,加到试纸条指示箭头下端的加样处。 4、随即滴加2滴样本稀释液(约100^)1。 5、加样后,阳性标本可在1~15分钟内检出,建议15分钟后在最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测试卡: 1、将待测标本从储存条件下取出,平衡至室温并编号。 2、将胶体金测试卡从包装盒中取出,打开铝箔包装袋,平置于台面上。 3、用塑料滴管加1滴样本血清或血浆,加到测试卡上的 S孔。 4、随即滴加2滴(约100 ^)1样本稀释液到测试卡上的 D孔。 5、加样后,阳性标本可在1~15分钟内检出,建议15分钟后在最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判断】 阳性:试纸条/试卡在检测区和对照区位置出现两条紫红色条带。 阴性:试纸条/试卡只在对照线位置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失效:对照区(C)未出现紫红色条带,表明不正确的操作过程或试剂盒已变质 损坏。在此情况下,应再次仔细阅读说明书,并用新的试纸条/试卡重新测试。

丙型肝炎病毒IgG抗体定量测定

一、目的:规范丙型肝炎病毒IgG抗体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丙型肝炎病毒IgG 抗体测定的结果准确有效。 二、适用范围:在AutoLumo A2000化学发光检测仪上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 IgG抗体。 三、临床意义 丙型肝炎是一种广泛流行的病毒性疾病,据 WHO调查,全世界估计有1.7 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HCV),在不同的国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统计是在 0.5%~20%,我国一般人群抗 HCV阳性率为3.2%。而急性丙型肝炎绝大多数都会形成有慢性感染的过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1,2]。 丙型肝炎的诊断有赖于 HCV抗体的血清学检定及病毒学检测。HCV抗体阳性代表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应答,一般在感染 1~2月后出现抗体,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的区别在于 HCV核心 IgG量的差异,慢性病人的 IgG抗体水平比急性的要高些,并且通常有更长的免疫活性。通过自然恢复或经治疗清除病毒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IgG会在几年之后消失或低于检测下限而无法检出[3]。临床上也应注意到一些血液透析、免疫功能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现抗-HCV假阳性,可以采用抗-HCV RIBA或HCV RNA检测确认,有助于确诊这些患者是否合并感染HCV。 四、方法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间接法原理进行检测。以HCV抗原包被磁微粒,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G制备酶结合物,通过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催化发光底物发出光子,发光强度与HCV IgG抗体的含量成正比。 五、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5. 1. 采用正确医用技术收集血清样本(详见标准血液标本前处理流程)。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说明书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 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 【包装规格】 条型单人份:50人份/盒;板型单人份:40人份/盒。 【预期用途】 本产品用于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样本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 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很小的.具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是主要引起非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据文献报道,90%以上非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和25%以上急性散发性肝炎均为HCV感染所致,且35-50%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发展为慢性肝炎,与肝癌的发生相关。HCV主要传播通过血源传播,此外还可以其他方式如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家庭日常接触和性传播等。 【检验原理】 本试剂采用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反应原理及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分析技术,试剂含有被预先固定于膜上检测区(T)的包被用HCV重组抗原。 检测时,样本滴入试剂加样处于预包被的胶体金颗粒结合的标记用HCV重组抗原反应。然后,混合物再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如是阳性,标记用HCV重组抗原金标粒子在层析过程中先于样本中的HCV重组抗体结合,随后结合物会被固定在膜上的包被用HCV重组抗原结合,在检测区内(T)会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这条带是包被用HCV重组抗原-HCV抗体-标记用HCV重组抗原金标粒子的复合物在膜上结合形成的。如是阴性,则检测区内(T)将没有紫红色条带。无论HCV抗体是否存在于样本血样中,一条紫红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内(C).质控区内(C)所显现的紫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样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内控标准。 【主要组成成分】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包被用HCV重组抗原,标记用HCV重组抗原。羊抗鼠IgG,硝酸纤维素膜,玻璃纤维; 缓冲液:成份为氯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25ul吸管 检测记录表 各组份的包装数量如下: 说明:不同批号试剂中各组份不能够互换使用,以免产生错误结果。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08)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08)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 2缩略语 HCV: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 抗-HCV:抗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体 HCV RNA: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EI.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IA:酶免疫检测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B超:腹部超声显像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MRI:磁共振成像 3诊断依据 3.1流行病学史

3.1.1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 3.1.2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3.1.3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3.1.4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 3.2临床表现 3.2.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3.2.1.1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1.2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疽。 3.2.1.3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 3.2.1.4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3.2.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3.2.2.1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2.2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 3.2.2.3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3.2.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3.2.3.1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3.2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3.2.3.3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 3.3实验室检查 3.3.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升高。 3.3.2血清抗-HCV阳性。 3.3.3血清HCV RNA阳性。 3.4组织病理学检查 3.4.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可有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等多种病变,其组织学特征包括:a)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病变,即单个核细胞浸润于肝窦中,形成串珠状; b)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 c)胆管损伤伴汇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甚至有淋巴滤泡形成; d)常见界面性炎症。

乙肝五项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即乙肝五项,是确诊和了解乙肝(又称B型肝炎)病情的重要依据。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 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正常情况下五项指标全部阴性或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其中乙肝两对半检查中的“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是了解乙肝(又称B型肝炎)病情最为重要的综合性指标。 一、乙肝两对半(包括了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HBV(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产生的蛋白释放入血导致相应的血清标志物,主要有三对,即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 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 或HBcAb),但核心抗原在血清中一般不易检出,仅其余两对半在血液中可检测出。 1、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的简要临床意义 2、乙肝五项各指标的常见变化与简要临床意义:

以上简单罗列了感染乙肝(B型肝炎)病毒后两对半的常见的一些表现形式,针对个体,可能仍存在其它不同的表现组合,或在转归中。所以碰到不典型的组合,不必担心,建议过段时间再次复检,一般不典型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3、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大三阳、小三阳以及部分指标的临床意义及对策

(1)乙肝大三阳(乙肝五项135阳性)--是指两对半检查中,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为阳性。乙肝大三阳,说明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这类患者体内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宫颈分泌液都可有传染性,如果同时有转氨酶增高者,首先就应注意隔离,在家庭内患者的碗筷等餐具可单独与家人分开,定期消毒。 ★ 专家对策:患者应到专科医院就诊采用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症降酶保肝措施。建议做肝功能和肝B超检查。如果都正常,不要乱治疗,定期每半年做一次肝功能和肝B超检查。可以服用中草药,比较安全有效,服用中草药调节肝脏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增强肝的抵抗力,阻止肝脏纤维化。抗HBV-免疫疗法辩证治疗“大三阳”>>> (2)乙肝小三阳(乙肝五项145阳性)--是指在乙肝(又称B型肝炎)的“两对半”检查的五项指标中,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乙肝小三阳通常是由“乙肝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 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 专家对策:乙肝小三阳(乙肝五项145阳性)应检查HBV-DNA及肝功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果HBV-DNA(+)且肝功能异常,说明病毒复制,传染性强,应该采取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如果HBV-DNA(-)且肝功能、B 超及AFP等均长期正常,则说明病毒已复制不活跃,传染性很低,所以已无需隔离与治疗。乙肝小三阳全面解析>>> (3)乙肝五项(2、5项为阳性),其余阴性。既往感染,急性HBV感染已恢复。其中第二项阳性说明已经产生抗体,不用打疫苗。第五项阳性只提示曾被乙肝病毒感染过,现已恢复。 ★ 专家对策:这种情况患者不需要治疗,只要保持好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做好定期复查即可。 (4)乙肝五项(2、4、5项为阳性),其余阴性。2、4、5阳性表示的意思是:1、急性乙肝感染恢复期;2、既往感染过乙肝;3、注射乙肝疫苗等产生了表面抗体。第二项HBsAb、第五项HBcAb阳性是既往感染并产生抗体的证明,因第四项HBeAb可存在较长时间才被清除,固常可出现2、4、5阳性。 ★ 专家对策:此时是感染乙肝(B型肝炎)病毒以后的恢复期,虽然已经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对乙肝也已经有了免疫力,但是还是必须了解自身表面抗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定量检测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定量检测 1.检验目的 检测HBsAb主要是用于监测乙型肝炎疫苗是否有效,HBsAb的出现表明机体具有针对乙肝病毒感染的免疫力和抵抗乙肝病毒的侵入,同时定量检测HBsAb还可以观察急性乙肝恢复的动态情况以及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往是否暴露接触过乙肝病毒)。 2.方法原理 采用了美国雅培公司的专利技术——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即以rHBsAg包被微粒子(M-Ag)与标本中的HBsAb形成M-Ag-Ab 复合物,当复合物被转移到纤维杯上时,微粒子就不可逆地结合到纤维杯表面的玻璃纤维上,加入生物素化HBsAg(Ag-B)形成M-Ag-Ab-Ag-B复合物,再与加入的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生物素抗体结合,洗去未结合的游离物质,加入底物——四甲基伞形酮磷酸盐,碱性磷酸酶脱去底物的磷酸基而发出荧光,通过MEIA光路元件检测而得到定量结果。 3.性能指标 MEIA定量检测HBsAb在0.00-1000mIU/m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不精密度CVs为3-8%,检出限>0.1mIU/ml,灵敏度0.1mIU/ml。 4.标本收集 4.1标本类型:静脉血或动脉血的血清或血浆标本均可作为检测标本(抗凝剂可用肝素钠、枸橼酸钠、ACD、CPDA-1或EDTA,抗凝剂的质量应符合化试药品要求——化学纯或分析纯,使用的比例以厂家推荐为准);其他体液如尿液、唾液、精液、羊水、胸水、腹水、乳汁等体液可以作为检测标本,但加热灭活的血清和血库的库存血则不宜作为检测标本。

4.2标本留取:以空腹为宜,收到标本后最好立即离心留取血清或血浆(凝固血应待其充分凝固后收集血清),不能有残留的红细胞、纤维蛋白丝,使用肝素治疗的病人宜在肝素治疗前抽血。4.3标本保存:留取的标本最好在3小时内检测,不能立即检测的应放臵于2-8℃最长达14天(可以含有凝块但要密闭以防蒸发),或者-10℃最长达14天(不能反复冻融也不能含有凝块和红细胞)。 4.4标本容器:盛放标本的容器必须为洁净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玻璃试管、一次性的不同规格的塑料离心管 4.5标本外送:如涉及到需要外送的标本,必须以规定的容器(0.5ml塑料离心管)存放并密封,并根据邮寄规则和要求进行包装,运送时还要放入冰袋(2-8℃)或干冰(-10℃)由专人运送至指定地点指定接收人。 4.6拒收标本:凡与4.1-4.5所述内容不符的标本,检验人员应向临床或就诊者说明拒收标本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或建议。 5.分析系统 5.1分析仪器:为美国雅培公司提供的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仪器校准请参见仪器操作规程。 5.2分析试剂:为美国雅培公司提供的配套的HBsA b试剂盒,规格为100test/盒,2-8℃贮存,有效期6个月;在效期内使用试剂。 5.3定标试剂:为美国雅培公司提供的配套的HBsAb试剂盒中所附带,2-8℃贮存,有效期6个月;每换一次不同批号试剂均应进行重新定标。 5.4质控试剂:为美国雅培公司提供的配套的质控品,分为高、低二个浓度,2-8℃贮存,有效期6个月;每天随常规工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主要由血液/体液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亿人感染HCV。在我国健康人群抗HCV阳性率为%~%,约3800万人。由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宿主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机体免疫往往难以有效清除病毒,致使约 50%~80%HCV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20%~30%将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1%~4%发展成为肝细胞癌症。 一、基因组特征: 丙型肝炎病毒呈球形颗粒,直径约为50nm,有一脂质包膜。基因组为单链正链RNA,链长月。整个基因组只有一个ORF,编码一条由3010~3033个氨基酸组成的聚蛋白前体,该蛋白前体在病毒蛋白酶和宿主信号肽酶作用下,裂解为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如图所示) 在HCV基因组中,5’端有一个长度和序列非常稳定的非编码区(UTR),由341个核苷酸组成,形成4个二级结构域,为病毒复制和翻译所必需。此区是整个基因组中最保守的区域,所以常常选择该区域的基因序列作为基因扩增的靶序列,这样可以检测出目前已知的所有HCV基因型。3’端UTR包括3个结构域:靠近5’端为基因型特异的多变区(不同基因型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较大;相同基因型之间核苷酸序列比较保守);居中部分为一个多聚U区域(poly U),含有50~62个核苷酸,对病毒RNA复制至关重要,但不同基因型的HCV的多聚U区域长度不等;3’端尾部为高度保守的发夹样结构,称为X-tail。通过定点突变破坏这一结构会导致RNA病毒复制的显著降低,说明该区域对RNA病毒有效复制同样重要。5’端和3’端UTR之间是一个ORF并且分成9个区域:核心区→E1区→NS1/E2区→NS2区→NS3区→NS4a区→NS4b区→NS5a区→NS5b区。其中NS5b区域在不同型HCV中同源性较低,可作为HCV分型依据。 二、分类 急性丙型肝炎——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

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丙型肝炎,仅需要做三项检查

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丙型肝炎,仅需要做三项检查(科普支持:湖南肝病医院https://www.360docs.net/doc/ab14289491.html,/) 你是否出现了暴瘦的现象,你是否感到身体不适,你是不是经常感到头痛,头晕眼花和脱水?丙肝主要经血液传播,并且更易慢性化,系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经血源性传播,比如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 一般的丙肝表现比较轻,慢性丙肝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可有肝大和轻度触痛触痛,可有轻度脾大。部分慢性丙肝病例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严重时丙肝症状明显,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常伴肝病面容、肝掌、痴、脾大,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 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丙肝病毒感染与乙肝病毒感染相比,更易慢性化。约40%~50%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展成为慢性肝炎,25%发展成为肝硬化,余为自限性经过。急性丙型肝炎发展成慢性者多为无黄疸型,ALT长期波动不降,血清抗-HCV持续高滴度阳性。因此,临床上应注意观察ALT及抗-HCV的变化。 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丙型肝炎,仅需要做三项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109/L,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

2、尿常规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肝炎的简易有效方法,同时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时以原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红素为主。深度黄疸或发热患者,尿中除胆红素阳性外,还可出现蛋白质、红、白细胞或管型。 3、肝功能检查 包括血清酶测定、血清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依据)。 如果你最近一段时间里,你感到你浑身没劲、吃饭想吐、腹痛腹胀、皮肤发黄、体重突然减轻等情况,那么就赶紧到医院做一下检查吧,湖南肝病医院根据国家卫生部要求,积极开展肝病普查活动,针对不同类型的肝病病人都能提供设备齐全的肝病检查设备和医疗服务环境,你通过网络咨询或电话咨询,就能立即获得免费检查的名额,这个机会就在眼前,请你把握住吧。【在线值班医生https://www.360docs.net/doc/ab14289491.html,/zixunyuyue/】 为了你的健康,为了家人的幸福,请关注健康,关爱自己!

测定乙肝抗体滴度的临床意义

测定乙肝抗体滴度的临床意义 乙肝抗体指的是乙肝保护性抗体,即乙肝表面抗体,而乙肝抗体滴度指的是乙肝表面抗体的浓度。当乙肝表面抗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够更有效的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病毒的入侵。 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一般有两种途径: 1、曾经感染的乙肝病毒,但是由于自身的免疫功能强大,消灭了乙型肝炎病毒并且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 2、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的。所以在打完乙肝疫苗后检查乙肝抗体滴度主要是看其浓度,乙肝抗体滴度的值越大,那就说明患者抵御乙肝病毒的能力越强。 抗体滴度的正常值 一般情况下,乙肝抗体滴度的正常值为10mIU/ml,当乙肝抗体滴度大于这数值时,乙肝表面抗体便能够有效的保护人体。一旦乙肝抗体滴度小于此数值时,乙肝表面抗体的保护能力减弱,此时,一旦患者接触到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者与携带乙肝病毒的患者亲密接触时,便有感染乙肝的可能。这个时候,最好还是要到医院注射一支乙肝疫苗加强针,以增强保护力。 测定抗体滴度注意事项 乙肝抗体滴度会随之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的,乙肝抗体的维持时间,根据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来决定的,大多数患者的乙肝抗体能够维持长达5年之久,但有的患者仅能够维持2-3年,因此为了避免感染乙

肝,患者最好在2-3年后到医院做一个检查。 1、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IU/ml,最好在6个月后复测1次; 2、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为101~1000mIU/ml时,应于第一次注射后1~2年内复测乙肝表面抗体; 3、乙肝抗体滴度在1001~10000mIU/ml时,应于2~4年内复测; 4、乙肝抗体滴度大于10000mIU/ml时,可以在4~6年内复测; 5、乙肝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段办法进行。 判断方法 乙肝抗体滴度可以通过乙肝标志物定量检测来获得,那么乙肝抗体滴度怎么看呢?在化验单上可以显示的是乙肝抗体滴度,通过查看滴度就可以判断滴度的大小。可以有效保护人体不受病毒感染的最小值是10mIU/mL,当检测结果显示乙肝抗体滴度小于10mIU/mL说明滴度比较低,还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如果大于10mIU/mL,说明可以有效的保护人体不受感染。 当注射乙肝疫苗后,大部分人都会产生乙肝抗体,并且滴度相对较高,但还有些人产生的滴度比较低,甚至不产生抗体。所以注射乙肝疫苗以后,不要万事大吉,要到医院检查乙肝抗体的滴度。但是滴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专家建议在注射乙肝疫苗3-5年内应到医院再注射一次乙肝疫苗,特别是新生儿。

丙型肝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_尹秀华

丙型肝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尹秀华 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301800 关键词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我国平均感染率为3.2%。北方稍高,约为4.6%,南方为2.6%~2.9%,感染人数估计有3 700万。受感染的母亲传播给婴儿的发生率为5%。丙肝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多数患者可以演变为慢性丙型肝炎,其中20%左右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10年内有大约30%发展为终末期肝病,并且HCV感染与原发肝癌有较密切关系。随着医学检测方法的不断进展,丙肝检测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丙肝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从胶体金法、ELISA法(丙肝抗体检测)、丙肝抗原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的诊断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目前临床对丙型肝炎的诊断仍是以临床症状结合抗-HCV抗体、HCV-RNA等实验室指标为临床诊断依据。 关键词 CV 抗-HCV 胶体金 HCV-RNA ELISA RT-PCR 中图分类号:R5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85(2013)02-0171-03 丙型肝炎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丙型肝炎属。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读码框(ORF),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膜蛋白分布于病毒表面,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均为HCV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1]。丙型肝炎呈世界性分布。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丙型肝炎的病原体,其致病机制主要是通过病理性免疫应答导致肝细胞损伤,它还有诱发原发性肝癌的可能[2]。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约为3%,每年新发HCV病例约315万例[3],而高度慢性化是该病的最大特征[4]。因此,控制HCV感染的形势十分严峻,而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防控HCV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最为有效的手段。目前临床对丙型肝炎的诊断仍是以临床症状结合抗-HCV抗体、HCV-RNA等实验室指标为临床诊断依据。现将HCV感染实验室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1 HCV的胶体金法检测 胶体金法快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从1989年诞生至今,已被广泛应用于免疫检测的各个领域,具有简便、快速、标本用量少、不需仪器设备等优点。它采用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及免疫层析技术。对于S/CO(标本的测定值与临界值之间的比值)值较低的抗HCV血清标本特异性低而易造成阴性结果。但是其有效性仍然值得肯定,其特异性、敏感性基本均达到ELISA水平,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5]。它在急诊及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已在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医学检验得到广泛应用,可作为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重要手段。金标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观察直观、省时的检测抗-HCV的方法。虽然临床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可能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以及试 剂自身原因造成,但金标法仍可作为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比较适合的方法推广应用,对于早期发现、预防和控制丙型肝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6]。 2 ELISA法检测丙肝抗体 目前我国最常使用的检测丙肝抗体的方法就是ELISA法。它具有简单、快速、方便的特点,但对灰区结果判读的可靠性通常较差。ELISA试剂为筛检试剂,存在一定数量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在HCV流行率低的人群中,如无偿献血者抗-HCVELISA试剂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都一直比较突出[7,8]。ELISA在检测过程中影响因素诸多如类风湿因子、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标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干扰、用于固相包被的HCV基因工程抗原不纯等均可造成假阳性结果[9]。在检测过程中影响因素也很多如加样时间过长、检验速度过快、洗板等均可造成假阳性结果[10]。目前国产和进口HCV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各批次试剂的国家生物制品质量检定结果比较其灵敏度、阴性符合率、阳性符合率结果相似,难分优劣,均达到国家标准。国产试剂实验操作相对简单,物流周期短,有效期长,价格合理,更适合于临床[11]。丙肝抗体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高,是目前医院输血前/术前血检中检测丙肝的主要方法,在日常输血前/术前常规检测中,ELISA法检测丙肝抗体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的应用将替代常规温育法,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具有加速抗原抗体反应的作用,在缩短工作时间的基础上,可以提高ELISA检测的灵敏度,有利于临床“灰区”标本结果的正确判读,对临床正确、快速诊断,避免漏诊有很大的积极意义[12]。 3 HIV核心抗原检测 HCV主要的抗原有C、E1、E2、NS2、NS3、Ns4、NS5等,其中核心抗原(cAg)是由HCV基因组中保守部位编码而来,该抗原的相关研究是近年 1 7 1

乙肝抗原抗体检查是什么

乙肝抗原抗体检查是什么 我们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乙肝,就要去医院进行乙肝抗原抗体检查,那么到底乙肝抗原抗体检查是什么呢?对此,云南新华肝病医院青光枝主任作出了详细解答。 云南新华肝病医院青主任指出,临床上运用最广泛的乙肝抗原抗体检查,就是我们常听说的乙肝两对半检查,是我国最常用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查。具体乙肝抗原抗体检查有五项: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以下对其检查意义进行分别介绍: 一、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常伴随乙肝病毒而存在,因此是感染乙肝的标志。 二、乙肝表面抗体: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通常乙肝表面抗体作为中和性抗体标志,判断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 三、乙肝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核心抗原的亚成分,当核心抗原裂解时,乙肝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临床检查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四、乙肝e抗体: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是,是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需注意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 五、乙肝核心抗体:检测乙肝核心抗体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

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因此作为病毒感染的标志之一。 以上就是肝病专家青主任对“乙肝抗原抗体检查”的详细解答,最后青主任提醒,在进行乙肝抗原抗体检查的时候,一定要到正规的肝病医院,才能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云南新华肝病医院位于昆明市北市区金实小区南门小庄立交桥旁,是云南省重点三甲肝病医院,已有20多年的专业治肝历史,医院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和专业的专家团队,能保证每一位到诊的患者,都得到有效的治疗,是检查和治疗的首选!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是什么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是什么 在生活中有很多疾病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很大,特别是肝炎,肝炎对人们的危害特别大,如果肝炎不好好治疗,那么肝硬化的几率就大了,而肝硬化恶化成为肝癌的几率就更大了,所以面对这个肝炎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及时做治疗,肝炎的类型有很多种,有种肝炎叫做丙型肝炎,那么这个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是什么很多人不知道,下面我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丙肝病毒抗体呈现阳性的话,说明感染了丙肝病毒。丙肝病毒抗体呈阴性,那证明是健康的。所以做丙肝病毒抗体的检查是相当重要的,能够正确的判断出是否有丙肝病症的出现。 丙肝抗体是由于人体免疫细胞对丙肝病毒感染所做出的反 应而产生的,抗体在血液中循环而且可以检测到存在。丙肝抗体检验就是通过检验丙肝抗体的存在,来确定丙肝病毒的存在,而不是检验病毒本身 能否及时有效的检查出丙肝抗体的存在,是关乎到患者能否好转的关键,因此患者在做检查时,一定要选择准确率高的检查技术,可以一次性准确的检查出患者的体内是否有丙肝病毒的存

在,极大的增加了丙肝患者好转的几率。 一旦查出丙肝抗体阳性,只能说明曾经感染过,但是现在体内是否还有病毒,则需要进行 HCV-RNA的测试。HCV-RNA是探测血液中丙肝病毒的实际存在情况。这是一个很灵敏的测试,可以在感染两星期内检测到病毒。因此患者一定要定期的到医院做检查,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可以间隔3个月或者半年检查一次,如果病情严重就需哟经常的检查。 HCV-RNA是表示体内感染HCV的直接指标,因其较丙型肝炎抗体出现早,故是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和判断传染性的一项有用的指标,一旦HCV-RNA呈阳性状况就一定是丙肝病毒感染了。 对于丙肝病毒抗体有了初步的认识了,最后肝病专家提醒,如果被诊断出丙肝,就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不要对此病忽视了。因为丙肝不积极的及时的治疗,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因为在丙肝的患者中百分之20的人会转化为肝硬化,所以对于丙肝的治疗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体内有这个肝炎的抗体,那么我们就不容易患上这样的疾病,抗体对人们来说是很好的,虽然说有抗体,但是要检查抗体是阳性还是阴性,这个也代表不同的抗体,对人们的保护力也

实验室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及结果报告指南

实验室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及结果报告指南 检测丙型肝炎抗体试验于1990年在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首次注册,自那时起,新版的此类试验和其他FDA批准的抗一HCV试验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断和无症状病人的筛检。 CDC建议对于被认为具有HCV感染血清学证据的人,如其只是抗一HCV筛检阳性的话,应由更为特异的血清学试验(如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或核酸试验证实。然而。对于抗一HCV的检测,大多数实验室只根据筛检的阳性结果报告为阳性,而不用更为特异的血清学和核酸试验对这些结果加以证实,除非送检医师要求。 实验室不开展旁证试验的原因很多,包括缺乏实验标准、对筛检和旁证试验的开展及结果解释缺乏理解、以及其高额费用。在建议的抗-HCV检测程序中包括了使用筛检阳性是s/co比值(signal-to-cut-0ff)。以减少需要旁证试验标本的数量和提供更可靠地反映受检者真实抗体状态的检测结果。 现有的抗一HCV筛检法:在美国使用的经FDA注册或批准的抗一HCV筛检试剂盒包括三种免疫法:二种酶免疫法(HCV EIA 2.0、HCV ELISA 3.0)和一种加强的化学发光免疫法(CLA)。所有这些免疫法都使用HCV一编码重组抗原。 现有的旁证试验:旁证试验包括一种血清学抗一HCV试验和检测HCV RNA的核酸试验(NA Ts)。在美国唯一经FDA注册的抗一HCV 的旁证试验是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此方法既使用HCV一编码重组抗原,也使用合成肽。因其是一种血清学试验,可用抗一HCV

筛检试验中使用的同一血清和血浆标本进行此项试验。 FDA批准的用于HCV RNA定性检测的诊断性NA Ts。运用逆转录酶链反应(TR一PCR)扩增技术,包括AMPLICOR丙肝病毒(HCV)试验(2.0版)和COBASAMPLICOR丙肝病毒试验(2.0版)。运用这两种试验检测HCV RNA要求按适合NA T的方式收集、处理血清和血浆标本,并在具有专项设施的实验室进行。 筛检免疫法试验结果:抗一HCV检测包括最初的免疫法筛检。解释抗一HCV免疫法的阳性反应结果标准以临床研究数据为基础。对于HCV EIA2.0、HCV ELISA3.0而言。呈阳性反应的标本分丽组进行再检。如果每组试验都呈阳性反应,标本即被认为双阳性,即筛检阳性。对于QA8而言,只要其中一份标本具有阳性反应即可认为筛检阳性,不需要重检。 HCV EIA2.0和HCV ELISA3.0特异性在99%以上。然而。在低感染率人群中,高达99%的特异性也不能保证理想的阳性检测结果。在抗一HVC流行率<10%的免疫活性人群中,HCV EIA2.0和HCV ELISA3.0的假阳性率平均约为35%(15%一60%)。在免疫抑制人群中(如血液透析病人),假阳性率平均约为15%。基于这个原因,不能仅仅依靠抗一HCV筛检阳性结果判断一个人已经感染HCV。更为确切地说,筛检阳性结果应由一项更具特异性的旁证试验证实。. 血清学旁证实验结果: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砌队)这种高特异性的抗一HCV旁证试验运用于检测筛检阳性标本,检测结果解释为阳性j阴性和不确定。RIBA阳性结果解释为抗一HCV阳性,虽然抗一

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胶体金法SOP)标准操作程序

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胶体金法SOP) 测定标准操作程序 编写者:宿金涛 日期:2012年3月1日 一.原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技术、将五个诊断意义相关的试剂通过一个包装组合在一起,同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检测,在不影响各自性能的情况下,便于客户的储存和使用。 HBsAg检测试剂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试剂含有被事先固定于膜上测试区(T)的抗体。 测试时,标本滴入试剂加样处,标本与预包被的胶体金颗粒结合的抗HBsAg抗体反应。然后,混合物随之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如是阳性,胶体金抗体在层析过程中先于标本中的HBsAg结合,随后家何物会被固定在膜上的抗HBsAg抗体结合,在测试区内(T)会出现一条紫红色带。这条带是HBsAg抗体-HBsAg-HBsAg抗体金标粒子的复合物在膜上结合形成的。如是阴性,则测试区内(T )将没有紫红色带。无论HBsAg是否存在于标本中,一条紫红色带都会出现在指控内(C)。质控区内(C)所显现的紫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标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的内控标准。 HBsAb检测试剂双抗原夹心法,试剂含有被事先固定于膜上测试区(T)的乙肝表面抗体。 测试时,标本滴入试剂加样处,标本与预包被的胶体金颗粒结合的HBsAg反应。然后,混合物随之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如是阳性,胶体金抗体在层析过程中先于标本中的HBsAg结合,随后结合物会被固定在膜上的HBsAg抗体结合,在测试区内(T)会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这条带是HBsAg-HBsAb-HBsAg金标粒子的复合物在膜上结合形成的。如果阴性,则测试区内(T)将没有紫红色条带。无论HBsAg是否存在于标本中,一条紫红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内(C)。质控区内(C)所显现的紫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标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的内控标准。 HBeAg检测试剂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试剂含有被事先固定于膜上测试区(T)的乙肝e抗体。 测试时,标本滴入试剂加样处,标本与预包被的胶体金颗粒结合的HBeAg抗体反应。然后,混合物随之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如是阳性,胶体金抗体在层析过程中先于标本中的HBeAg结合,随后结合物会被固定在膜上的HBeAg抗体结合,在测试区内(T)会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这条带是HBeAg抗体-HBeAg-HBeAg抗体金标粒子的复合物在膜上结合形成的。如果阴性,则测试区内(T)将没有紫红色条带。无论HBeAg抗体是否存在于标本中,一条紫红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内(C)。质控区内(C)所显现的 紫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标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的内控标准。 HBeAb,HBcAb检测试剂才有竞争抑制法,试剂含有被事先固定于膜上测试区(T)的抗体。 测试时,血清或血浆标本滴入试剂加样处,随之标本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如标 本中含有相应的抗体,贝U同膜上测试区(T)的抗体竞争与预包被在金标粒子的相应抗体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