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有德有才重点用,有德无才培育用,无德无才弃之用。这代表了很多企业的用人理念”。不久前,在第四届全国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表彰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这样说。要想做好“事”,先要做好“人”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共识,但怎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搞好德育,却是多年来职教德育面临的难题之一。校园文化作为学校隐性德育的主渠道,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往往被严重忽视。特别是当前中职教育正处于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招生人数不断增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庞大的学生队伍入校后,许多条件限制了教育的质量,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应该引起每一所学校的高度重视。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依据和科学对策。
一、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中职学校的教育对象在随着教育格局的变化而变化。当前,中职生综合素质的普遍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中考的失败者,选择职校也许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要教育好这样的一群学生,学生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诚然,现在每所中职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但是都片面地把学生管理理解为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制止教育、惩罚教育。这种理解和做法,只能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只有通过疏导和环境的熏陶,才能让学生在接受各种教育后自觉地把握行为准则,才能使教育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学生管理达到不管而治的最佳效果。在这种疏导和环境的熏陶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成长。
中职生都处在15-18岁的青春躁动期,此时,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探求欲是最强烈的,无论是有益或有害的新事物,他们都会不计后果地去尝试一番。他们不会听取任何劝告,教师的任何说服教育都显得十分苍白无力,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但是,在这种的教育对象中却隐藏着大量渴望参与管理、展示自我才能的激情,这种激情在校园里必然需要通过一个平台展现出来,这个平台便是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模式。只有把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准则教育等内容贯穿在中职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校园才会成为学生们的一方乐土,教育的矛盾才会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自然化解,才能创建乐教乐学的和谐校园。因此,作为中职生日常教育的一个载体,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决不能缺失。
二、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已成为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虽然在专业设置和课堂教学上,职业教育工作者已取得了共识,但校园文化建设却远远滞后,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当前,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
方面:
1、效仿传统普教,缺乏职教特色。
放眼当今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其薄弱环节就是未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没有凸显“职业性”。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各不相同,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以有利于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由于职业学校创建较晚,校园文化建设往往脱离不了传统的普教痕迹,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如果与咄咄逼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和商业文化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明显逊色。
2、脱离市场办学,缺乏职教特色。
综观目前的中职校园文化现状,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脱离市场办学,忽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中职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最密切,像中职教育的教学过程离不开企业一样,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不应该闭门造车式地疏远企业。因此,中职校园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必须广泛了解市场文化,与市场文化融合。这样的中职校园文化才是完整的、有特色的、系统的。所以,要以中职校园文化的一般规律为平台,构建一种具有中职特色、立体结构的校园文化。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上述不足,其实质是我们的教育观念、方式、手段落后于现代社会要求的具体反映。它们削弱了现代素质教育的力度,冲淡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拉大了学生接受社会现实的心理距离,不利于学生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中等职业学校要建成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目标所要求的校园文化,就需要科学设计和精心营造。
三、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解决思路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进而提升办学特色,已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时代主旋律,体现中职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贯穿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创建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一)突出“中职性”,构建中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中职学校定位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来开展,所有的校园文化活动都要体现“中职”的特点。
1、物质文化要有“中职”的特色基调。
物质文化是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是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及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来陶冶和净化学生的。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在兴建校园,有的似乎在比谁的大门气势恢弘、比谁的大楼雄伟壮观、比谁的校园别致优美…...。对中职学校来说,我们不必要求有漂亮的大楼,但必须有现代化的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材料等。这是中职校园文化的特色基调和物质基础。
2、制度文化要有“中职”的行为规范。
“中职”的行为规范是指针对校园文化环境下所建立的一套必须共同遵守的制度和标准。包括校纪校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不但要有文化内涵,更要体现“中职性”,一切围绕学生的“高技能”“应用型”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同时,为了实训操作安全、规范,要把操作规范和要求张贴在实验室、车间、实训场。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用行为提高实践能力。要在完善、系统的制度下形成浓郁的制度文化来教育、熏陶和规范师生的言行。
3、行为文化要有“中职”的活动特点。
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它具有广泛的娱乐和审美功能。学校的师生活动和学生的社团活动都要具有鲜明的中职特色,都要围绕“高技能”“高素质”开展一系列职业实践活动、科技作品制作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等。比如:经常举办一些“专业技能大赛”、“模拟岗位练兵”、“艺术作品展示”等具有专业特色的、能促进学生技艺和技能提高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
4、精神文化要有“中职”的理想追求。
它表现为学校多年积累、沉淀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中职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次体现。当前中职学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市场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成才意识、技能意识和效益意识的培育。要根据市场和社会要求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校训思想,要通过经常性的系列知识讲座、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技能竞赛,培育师生文化心理,增强师生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引导、教育师生为共同的理想和事业努力追求。
(二)围绕“市场性”,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
中职学校无论是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还是学生就业,都要以市场为导向,用市场来调节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供求,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市场是中职学校的发展平台,是“晴雨表”和“指挥棒”。所以,中职学校既要了解市场现实的需求和状况,又要研究市场的发展规律和方向,以此来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合乎企业要求的毕业生。这样,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必须以“市场”为其导向,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与市场紧密结合,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提供浓厚文化氛围和精神动力,将新理念融汇进学校精神文化,使之成为全体成员的共同观念,共创校园精神。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精神的创建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职校的专业特点,把学生的职业定向、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其基本内容应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拼搏竞争精神、以人为本精神等。中等职业学校应结合职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基于学校传统、时代要求及服务社会的行业不同,形成既具有学校特色,又富有时代特征的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