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临全球化的挑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面临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化的涵义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的全球一体化的人类生活发展趋势,也指人类的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的全球意识。

在这里主要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主要是由于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文化领域的全球化。

一、多元文化对教师的挑战
全球化把人类的各种文化——不同种族、国家、民族地域的文化带进了地球村的各国角落的人的生活之中,从而形成了多元文化时代。

教师必须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

挑战一,教师必须要具有多元文化知识和对待多元文化的正确态度。

多元文化时代教师必须具有更加广博的有关人类的文化知识,了解不同种族、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习俗、宗教。

对多元文化无知无识,作为无知无能的教师,恐怕很难获得教学的职业。

多元文化对教师的挑战还在于:教师对待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师应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

教师作为以传播文化为专业的人,必须成为尊重各种文化的表率,肩负促进人类的和平,减少战争和排斥的使命。

为此必须把“民主、公正和社会正义、和平以及与我们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作为主导词,将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概念作为传播多元文化的指导思想和全球范围内的交往活动的基础。

挑战二,教师要有运用多元文化教育学生的能力。

在多元文化时代,教师的任务不能止于传授多元文化,而是要运用多元文化进行思想和智慧的启蒙。

对教师来说,最困难的挑战将是如何运用多元文化教育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问题。

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就是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在复杂思想指导下完成的,对教师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具有指导作用。

莫兰认为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首先不是教多元文化知识,而是要从对“什么是认识”的认识开展,避免认识中的错误。

“在教育中需要引入和发展关于人类认识的大脑、精神的、文化的特质的研究,关于它的过程和类型的研究,关于使它冒着犯下错误或发生幻觉的风险的心理和文化的倾向的研
究。

”①教师应致力于进行“恰切的认识的原则”的教学:“在其背景、复杂性、整体中把握对象的认识的模式。

”②“有必要教授有关的方法使得受教育者能够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中掌握部分和整体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③多元文化时代从事教师职业,不具备思想水平和能力,不能从认识方法的高度进行教学,就很多赢得学生的尊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上对各国教育部长们发出了建议:“加强教师在多变世界中的作用之教育”④建议书提出:“全球化正在影响着经济、文化和信息、各种关系的国际化以及不断增强的个人流动,而通讯媒体的彻底革命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世界中计算机化的大规模出现,对教育系统既显示出挑战又提供了机会。

”⑤建议书认为:“确信教师是发生在所有各级各类学校和课堂中并通过所有教育渠道进行教育变革的关键活动者;意识到在迅速变革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帮助和指导学习者吸收知识,而且能使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特性,并对他人和其他文化表示宽容和开放以及能进行终身学习,从而使他们能满怀信心地面对未来。

”⑥要求教师发挥新的作用:“教师的作用一方面是运用信息可以转化为知识的方法来安排信息,进行选择,并发展批判性才能;另一方面是传递文化,形成个人的和社会的关系,对他人友好,有利于共同生活,促进差异性和共同价值观的意识。

”⑦这是多元文化时代,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教师应该具有的职能。

二、多样价值对教师的挑战
多元文化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是多样的。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从两个方面认识多样价值对教师的挑战。

挑战一,面对多样价值矛盾与冲突的工作生态环境提升自身生存力。

从工作对象角度分析教师的工作生态环境。

根据樊浩教授主持的调查研究结
①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前言[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
②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前言[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
③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前言[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
④国际教育大会第43届会议建议文件.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G]//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赵中建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22.
⑤国际教育大会第43届会议建议文件.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G]//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赵中建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24.
⑥国际教育大会第43届会议建议文件.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G]//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赵中建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22-523.
⑦国际教育大会第43届会议建议文件.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G]//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赵中建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28.
果,目前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的精神状况的生命表现呈现为“二元体征”。

“所谓二元体征,就是在精神的生命构造方面,表现为两种截然相反的认知或判断的二元对峙,甚至二元对立,双方共存一个同一体中,形成当代中国伦理道德精神的矛盾体。

”①二元对立的具体表现是:对道德及其发展状况“基本满意”,对伦理关系却又“基本不满意”。

具体到青少年表现为知与行的二元对立:“当前青少年在道德认识上基本是良好的。

但是,凡涉及青少年的日常生活,需要他们做出现实努力的道德要求时,道德行为上就会出现偏差和欠缺。

具体表现为:他们认同责任感,却缺乏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有高社会价值取向,却没有良好的遵守社会公德习惯;有较好的集体的价值取向,但在行动上,重实惠、讲实利;认同诚信价值理念,但却考试作弊、弄虚作假;认同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的社会公德,但校园里长明灯、长流水以及乱仍、乱倒、乱张贴等有损社会公德的现象屡见不鲜。


②教师在工作中有责任对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进行管理。

但由于对校纪、法规甚至道德规范的价值认同难以达成共识,一旦进行干预,冲突随时爆发。

一旦学生出现异常情况,舆论多导向归咎教师。

产生的后果教师不可预知,为了避免风险,很多教师选择宁肯放任学生,也不敢认真管理和教育学生。

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放任学生所冒的是不作为的风险,作为不合格教师也有失业的风险。

教师职业日益复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和修养以提升生存能力。

从家长和社会角度认识教师工作生态环境。

学生教育并非学校教师可以独立完成,不能离开与家长的合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学生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在家庭中养成的,教师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合作。

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家庭伦理场最突出的问题是: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婚姻关系不稳定,性过度开放;代沟严重。

③该项目研究甚至给出结论:家庭和学校的伦理道德教育功能弱化甚至成为了污染源。

④关于职业伦理场的伦理道德状态研究结论是:把职业当手段,缺乏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上下级构成利益链,共同对社会不负责任,业主与员工关系不公正,剥削员工。

公共伦理场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冷漠;诚信缺乏,社会信用度低;干部腐败。

据此得出关于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的如下结
①樊浩.中国伦理道德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7.
②樊浩.中国伦理道德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71.
③樊浩.中国伦理道德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4.
④樊浩.中国伦理道德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5.
论:“过度的个人主义,责任感缺乏;实体工具化。

”①这就是我国教师的工作生态环境,有时教师的工作根本无法得到家长和社会和媒体舆论的支持,很多教师是在孤立无援的艰难困境中工作着。

教师不能等待或依靠外界别人为自己创造良好的教育工作生态环境,教师必须靠提升自己在这种生态环境中的生存力争取到自己的生存权力。

这种条件下教师面临的挑战,就是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与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应对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困难工作局面。

不但要挑战自己,还要挑战社会,用自己的坚强、勇敢坚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道德有理想有能力的人,为建设更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挑战二,肩负全球伦理道德教育使命面临提升自身道德文化智识的挑战。

首先,全球化给教师提出了全球伦理道德教育的艰难而神圣的使命。

1993年 月召开的第二次世界性宗教界领袖会议公开发表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这是宗教界针对全球伦理问题日益严重的现实问题,努力在多元民主和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为整个人类的道德事业而为非宗教本身的目的贡献的宣言。

自此人类开始了寻求全球伦理的努力,因为没有新的全球伦理,便没有新的全球秩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作为21世纪的教育使命提了出来。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在1996年发表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序言中,第一句话写的是:“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教育看来是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

”②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自觉肩负起了教育的新使命:“教育在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③“它的确是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的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人类可借其减少贫困、排拆、不理解、压迫、战争等现象。

”④雅克·德洛尔的序言题目是“教育:必要的乌托邦”⑤,表明这些教育领袖们对教师承担全球伦理道德教育使命的艰巨性与神圣性的充分意识。

全球化时代,教师必须肩负起全球伦理道德教育的使命。

人类的希望在于依靠教育通过教师培养具有全球人类共生意识和参与美好世界建设的世界公民
①樊浩.中国伦理道德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5.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国际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国际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国际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
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国际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
责任感。

教学是一种义务的场所,伦理实践的地点,教师的教学不应是仅关涉信息的传递,而应该成为义务的场所。

教师个体虽然平凡,但可以在教学场所通过践行民主与正义的伦理实践,担当全球伦理教育使命。

其次,教师肩负全球伦理教育使命教师必须拓展道德文化智识。

作为普通教师要肩负全球伦理道德教育的使命,必须具有全球伦理道德智识,才能胜任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思考社会问题并承担起责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作为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原则之一。

为此,联合国组织提出了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

“首先是逐步去发现他人;然后是在一生中从事一些共同的计划,这似乎是避免或解决潜在冲突的一种有效方法。

”①“发现他人”在日常教学中努力拓展国际视野,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认识地球撒谎那个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

认识他人必须首先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为此在教学中尽可能创造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养成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对教师来说目前最要紧的是加强自身的多元价值伦理道德文化智识涵养。

智识框架可依据我国学者万俊人教授所著《寻求普世伦理》。

寻求“普世伦理”的思想路径是采取“多元文化的多元视景”,对人类的道德谱系进行伦理学类型分析,然后进行整合。

教师可以通过人类的信念伦理、规范伦理、美德伦理和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传统的了解,理解要实现“人类性的道德共识、道德态度和价值关切”②如何可能的问题。

“普世伦理”概念包括三层含义③:第一层,建立在人类社会之公共理性基础上的普遍伦理。

因此,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人类普遍性,而不是个人的或人格性的美德伦理。

具有多元文化传统的交际性,是世界性道德呼吁,是一种人类性的道德共识、道德态度和价值关切。

第二层,普世伦理承诺的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问题或日常生活世界的淑世伦理问题。

它是最基本最起码的,而不是最优化最理想化的。

最后一层,跨文化跨地域的人们可以在其特定生活条件下共同认可和践履的公度性道德。

教师要把握“融合视野内的普世伦理”,能对学生“道德人权的权利与义务”教育,指导学生按照“伦理正义”理念下的自由、平等、宽容”做人做事。

教师要对什么是平等政治、经济伦理和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国际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②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7.
③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7-29.
文化对话有基本的概念。

然而目前我国教师的知识体系中,全球人类伦理道德文化方面的教养特别是关于宗教方面的知识是空缺的。

按照埃德加·莫兰的构想,教师应该能教授以下几种知识①:教授人类地位、教授地球本征、教师相互理解、教授人类的伦理学。

要达到能够教授这些知识的高度,教师不仅要有知识,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

这种挑战对于普通教师来说甚至是难以达到的和力不胜任的。

先天不足的智识能力,要靠教师后天填补,谈何容易?!因此,更艰巨的挑战是挑战自己。

①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前言[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