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所关注的,因为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
频爆发造成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危机感与对食品本身质量的不信任。
所以本文从科
学的角度探究针对食品的理化检验相关技术要点,质量控制过程进行分析,为人
们吃上放心食品打好科学基础。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验;作用;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7-0242-01
食品理化检验涉及人身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所以其检验过程必须做到细心谨慎,从技术层面划分,它就涵盖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3个主要阶段,在这其中质量控制将起到重大作用,应该基于科学角度优化检验技术过程,做到
面面俱到。
1.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概述
食品理化检验的关键就在于最大程度上提高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这是因
为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它一定会受到诸多内外在因素的制约影响,在操作方法、环
境与技术能力发挥上受到限制。
这就需要技术工作人员在保证设备参数标准的同
时提高自身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做到设备仪器与人工双准,符合设备质量要求标准,确保检测高质量。
当然,在检测之前也要对所检测对象样品进行事前分析,
初步做好质量控制工作,然后进入食品卫生理化检验过程中和过程后的质量控制,循序渐进中保证检验高质量,并注意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弊端问题。
总而
言之,食品理化检验的每一步都要做到认真、细致、科学、合理,为最终收获正
确的检测结果做好层层铺垫。
从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的基本作用来看,它应该充分考虑检验过程中可能存在
的人为因素与设备因素,这些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偏颇,所以说,食品卫生理化
检验中是存在质量控制相应评价标准的,在满足该评价标准的基础之上确保检验
质量控制,获得高准确性的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成果。
当然,在整个检验过程中更
要注重质量控制,保证检查过程始终处于安全状态[1]。
2.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相关技术要点
正规的食品理化检验操作流程相对复杂,所设计技术要点较多,针对整个操
作流程的质量控制还划分为操作前、中、后3个核心部分,下文将一一列举研究
分析。
2.1 食品理化检验操作前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主要围绕基础质量、实验环境以及检验仪器等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展开。
首先是基础质量,基础质量是食品理化检验所有内容质量控制的大前提条件,它
是对所有内容质量控制的综述,包括对人、环境以及设备相关事宜事物的质量控制,像检验操作技术、检验操作工具等等都包括在内。
具体到事物就要首先提到
针对实验环境的操作前质量控制。
实验室环境是整个食品理化检验操作的关键,
它需要合理调整实验环境布局,按照检验相关要求提出适合于检验过程的检验环境,保证检验有序性。
当然,也要杜绝一切干扰检验过程的不良因素,基本上就
是要确保检验过程的洁净安全,严格按照检验工作的基本要求来调整实验室内的
温度与湿度。
对设备仪器的检验不容忽视,首先要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合理调整设备
仪器的灵敏度与精确度,保证其测量精度在标准要求范围内。
当然,也要做到定
期检验排查仪器设备问题,根据设备需要进行针对性养护,特别是某些高精密仪
器设备例如原子吸收、天平等等要保证在有效使用期内使用,做好对设备使用记
录与精确度变化记录,以便于每次使用设备仪器都能保证其处于最佳状态。
食品理化检验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净实验用具,比如滴定管、容量瓶、玻璃量器、移液管等等都要在通过合格检验并清洗干净后才能投入使用。
如此操作是为
了避免交叉污染情况出现,也保证实验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最后对于实验用水也
有要求,食品理化检验的实验用水有3级,一般用于实验的为2级水或1级水,
它是通过离子交换或重蒸馏交换得来的,具有较高纯净度,可保证实验检测结果
高准确性[2]。
2.2 食品理化检验操作中的质量控制
在食品理化检验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物品的称量、溶液的配置以
及检验分析相关内容。
首先看物品称量,要选择天平仪器测量固体样品,并将称
量好的固体样品转移到玻璃容器与容量瓶中,也可选择烧杯来代替称量瓶,这样
就能够更容易保存固体样品,也更容易加热固体样品使其被快速溶解掉。
在溶液配置方面,需要做到准确称量试剂,参照相关规定实现标准溶液配置,控制实验中的称量误差应该在1%以内。
称量结束后再使用滴定方法对浓度进行
标定配制。
在配制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保证配制好的溶液在有效使用
期内使用,如果发现溶液已经出现沉淀现象则表示其配制时间过长,需要重新配
制标定再用于实验。
另外,溶液配制容器要做到与溶液性质匹配。
2.3 食品理化检验操作后的质量控制
在食品理化检验操作后的质量控制一定要基于空白实验、有证标样与加标回
收率测定展开,即利用空白实验进行生成对照,将其中某些影响实验结构的被测
物体因素排除出去,提高加标回收率。
具体方法就是将一定量的物质添加到样品
当中进行对照实验,首先以对照组作为参照物,仔细观察所测定物质的回收率变化,当加标回收率达到95%以上最终到100%时如果没有出现任何异常表示测定
成功,质量控制有效。
再一点就是对平行样品的滴定与测定,该测定过程中一定
要将随机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做到反复多次测定相同样品,确保平行样品测
定结果不超过允许范围。
而在滴定过程中,则要保证不能出现速度过快或过慢的
滴定滴速,尽量保证滴速始终处于一致。
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滴速,必然会导致实
验结果准确性受到影响,出现较大误差,需要加以注意[3]。
有证标样的应用是目
前最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之一,但尽量保证基质一致。
3.小结
客观讲,当前国内的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还存在缺乏检验标准统一性,国
内的农药和食品添加剂过多导致食品安全隐患重重。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
该加以重视,一方面不断完善食品理化检验指标,完善技术方法,多多引入国际
上的先进检验方法,缩小自身与发达国家差距。
再一方面就是强化检验过程中的
质量控制相关技术要点,严格遵照质量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内容,并做到合理把控
各个工作环节,全面提高国内的食品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翟红雷.食品理化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J].食品安全导刊,2017(24):38.
[2]马宝华.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探究[J].饮食保健,2018(3):273-274.
[3]安娜.质量控制措施在食品理化检验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
2017(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