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3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节孝文帝的改革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3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节孝文帝

的改革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

1.制定官吏俸禄制

(1)原因:北魏前期吏治腐败,贪污现象严重。

(2)内容:规定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按级别发放,各级官吏不得征收自筹。

(3)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吏治。

2.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1)目的:为了遏制豪族隐匿户口,增加小农数量。

(2)作用:加强了国家对地方基层的控制,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

4.改革朝廷礼仪和社会风俗

加速了鲜卑和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深度点拨] 冯太后的改革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冯太后在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教材整理2 孝文帝亲政与迁都洛阳

1.孝文帝亲政: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亲政。

2.迁都洛阳

(1)原因

①平城地处边塞,气候寒冷干旱,农业生产条件差。

②位置偏北,交通不便,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③保守势力强大,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汉文化。

(2)过程:以讨伐江南齐国为名,设计迁都。

(3)意义

①便于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②有利于对汉文化的学习和吸收,从而为深入开展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深度点拨] 如何认识孝文帝的迁都

孝文帝迁都,实质上是一场是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斗争。以孝文帝为首的改革派,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迁都洛阳,这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的关键性行动,为后来的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基础。

教材整理3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迁都前

(1)推行汉制:进行官制和礼制改革。

(2)继续推行均田制。

(3)改革传统的官员考核办法。

2.迁都后

(1)重点:改革鲜卑原有的风俗习惯,推行汉制。

(2)内容

[深度点拨] 如何认识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孝文帝崇尚汉族文化,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提高了鲜卑族的文化水准,是西北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史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高祖采取了什么策略?

【提示】事件: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策略:继续南征和迁都洛阳二者必选其一。

(2)根据史料二,归纳北魏迁都的过程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过程:由盛乐迁至平城,再迁至洛阳。

特点:不断南迁。

原因:北方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外来威胁严重;中原先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吸引;统治中原地区的需要。

【史论拓展】孝文帝迁都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

(1)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2)为了解决都城粮食供应的严重匮乏问题。

(3)为了避开来自北方柔然族的侵扰。

(4)为了摆脱平城地区鲜卑贵族盘根错节的势力网,削弱他们对政治的影响力。

(5)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改革鲜卑旧俗,深化改革,使北魏王朝以华夏正统姿态雄踞中原,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2.意义

为孝文帝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政治统治秩序的稳定,为民族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北魏政权进一

步封建化的有力保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二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规范解答】第(1)问,作用主要从移风易俗角度分析;原因从社会习俗改革需求、对汉文化的仰慕等方面归结。第(2)问,根据材料“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来进行总结。

【答案】(1)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

(2)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

1.公元484年,北魏帝国掀起一场反腐风暴,郡长官因贪污被处

死的有四十余人……。这一举措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 ) A.推行均田制B.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C.新的租调制D.设立三长制

【解析】公元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俸禄制,同时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这些措施使吏治有所好转。

【答案】B

2.“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孝文帝改革中能改变这种状况的是( )

①均田制②三长制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在旧的宗主督护制下农民的悲惨生活,①②③均有助于改善这种状况,④是重要的汉化政策,和题干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故选C项。

【答案】C

3.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出现了一批“冬则居南,夏则居北”的候鸟般的“雁臣”,这种现象说明( )

①部分鲜卑贵族对迁都存在对立情绪②鲜卑族人与故乡的联系难以彻底割断③孝文帝通过局部的让步来保证全局④迁都因为多数人的反对最终宣告失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决心并未因保守贵族的反对而动摇,最终取得成功,因此④表述有误,排除,故选A项。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