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园林景观总体规划概念设计——以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为例

合集下载

校园绿化景观改造工程方案

校园绿化景观改造工程方案

校园绿化景观改造工程方案一、总体规划校园绿化工程是指在校园内进行植被、地貌和水体等结构改造的工程,其目的是提升校园环境品质,丰富校园景观,改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

本方案定位于提升校园环境品质、改善校园景观和推动校园可持续发展。

1.1 总体目标本绿化工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改造校园绿化景观,提升校园环境品质,并构建绿色生态校园。

具体目标包括:(1)提升校园整体绿化覆盖率;(2)改善校园植被结构,丰富植物品种;(3)优化校园地貌景观,创造更加舒适的场所;(4)改善校园水体环境,提升校园水体生态功能;(5)推动校园可持续发展,提升校园品牌形象。

1.2 总体策略本工程的总体策略是以科学规划和生态理念为指导,立足于校园实际情况,注重改造效果和可持续性。

具体策略包括:(1)科学规划: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和校园调研,确定改造方案,确保改造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生态理念:注重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效益,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保护;(3)立足校园:根据校园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规划和改造,确保改造效果更加符合实际需求;(4)改造效果和可持续性:着重考虑改造后的效果和可持续性,确保改造后的效果稳定、长久。

1.3 阶段目标本工程的阶段目标是分阶段实施,逐步提升校园绿化景观,实现总体目标。

具体阶段目标包括:(1)植被提升阶段:提升校园植被覆盖率,改善植被结构;(2)地貌改造阶段:优化校园地貌景观,创造更加舒适的场所;(3)水体改善阶段:改善校园水体环境,提升校园水体生态功能;(4)品牌升级阶段:推动校园可持续发展,提升校园品牌形象。

二、具体方案2.1 植被提升方案在校园绿化工程中,植被提升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提升植被,可以改善校园环境、增加氧气含量、减少噪音、阻挡风沙等,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具体方案包括:(1)提升覆盖率:在校园内适度增加绿色植被,提升绿化覆盖率,改善视觉效果;(2)改善植被结构:引进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打造不同季节的景观,增加校园的生态氛围;(3)植被养护:加强植被的养护管理,保持植被的绿色和茂盛,提升植被的观赏性;(4)打造景观节点:在校园内打造各种景观节点,如草坪、花园、景观廊道等,增加校园的人文氛围。

基于开放建筑理念的高校科研实验中心设计——以山东建筑大学科研实验楼概念设计为例

基于开放建筑理念的高校科研实验中心设计——以山东建筑大学科研实验楼概念设计为例

基于开放建筑理念的高校科研实验中心设计——以山东建筑大学科研实验楼概念设计为例李东和;仝晖;李达【摘要】高校校园承载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习运动、生活休闲、交流活动等多重功能.高校科研实验中心属于实用功能型建筑,是科学研究的空间载体,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文章概述了国内外"开放建筑"的理论及其发展情况,通过对项目基地概况的调研分析及设计任务书的研究,结合历史文脉,以"方形庭院"、"轴线"、"开放建筑"、"对称+非对称布局"为设计理念,采用"模块化"的手法,对山东建筑大学的科研实验中心的建筑进行了概念设计;解决了"如何在原校园肌理的基础上使设计的建筑与原先的校园建筑相结合"和"如何解决传统科研实验建筑因没有采用开放建筑理论而使得建筑空间‘僵化'"的两个主要的建筑设计问题;从而营造一个具有强烈导向性与轴线感、朴素而内敛、丰富而多变的高品质科研实验开放建筑的空间环境.【期刊名称】《山东建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0)006【总页数】12页(P579-589,595)【关键词】高校科研实验中心;开放建筑;模块化;建筑设计【作者】李东和;仝晖;李达【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1;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08.2高校校园承载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习运动、生活休闲、交流活动等多重功能[1]。

高校科研实验建筑属于实用功能型建筑[2],具有先进复杂的技术设计、灵活的建筑空间设计、人性化的设计、环境可持续的设计等特点[3]。

它是科学研究的空间载体,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也是需要强大技术支持、较多资金投入的一类建筑[4]。

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景观生态学论文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专业:景观建筑设计1001班学生姓名:***学号:**********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摘要:选取沈阳建筑大学为研究区域,运用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对校区进行了景观结构的定性分析,并根据景观功能差异,进行了景观斑块分类,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校园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结构空间格局景观规划高校校园景观是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人类活动的改造重塑出的独特景观类型。

作为城市景观中一种独特的人工景观,校园景观独有的景观空间格局改变了原有的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人类系统成为景观中最主要的生态组合。

本文在对高校特有的景观结构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景观空间格局的定量分析,总结出高校校园景观中不同的景观类型内部以及景观类型之间的结构特征,并提出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1、校区概况沈阳建筑大学坐落于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辽宁省省会,历史文化名城──沈阳。

本校区位于沈阳浑南新区,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这是一个用水稻、作物和当地野草,用最经济的途径来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的案例,景观中应用了大量的水稻和庄稼,并通过旧材料的再利用,试图对庄稼、野草和校园做一个重新的认识。

2、校园景观设计特点1大量使用水稻和当地农作物作,和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为景观的基底,显现场地特色。

不但投资少,易于管理,而且形成独特的、经济而高产的校园田园景观。

收获的稻米——“建大金米”目前以被作为学校的礼品,赠送给到访者。

2便捷的路网体系。

遵从两点一线的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路,连接宿舍、食堂、教室和实验室,形成穿越于稻田和绿地及庭院中的便捷的路网。

3空间定位:重复的九个院落式建筑群,容易造成空间的迷失,景观设计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为此,应用自相似的分形原理,进行九个庭院的设计,使每个庭院成为空间定位的参照,使用者可以通过庭院的平面和内容,感知所在的位置。

浅谈园林植物文化意蕴的表达——以山东建筑大学校园为例

浅谈园林植物文化意蕴的表达——以山东建筑大学校园为例

2021年第08期现代园艺浅谈园林植物文化意蕴的表达———以山东建筑大学校园为例程晓荷,展茂筝(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济南250101)摘要:植物配置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美而丰富的表达植物所饱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通过分析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所体现的人格化、艺术化和象征化等各种艺术形式,挖掘园林植物的文化意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手法,具有较高的美学鉴赏意义和人文价值,可以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提供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支撑。

以山东建筑大学校园局部景观设计效果为例,分析园林植物在校园景观中的运用及文化意蕴的表达。

关键词:校园景观;园林植物;植物配置;文化意蕴校园景观是为师生提供休闲、学习、观赏的场所,山水骨架是园林规划的载体,植物是数量最多且面积最大的表达要素,合理而巧妙的植物配置可以提升校园景观丰富度,使校园富有生气。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除了注重植物的色彩、规格和组合搭配之外,更要彰显植物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赋予场地有意义的人文要素。

1园林植物的文化意蕴1.1人格化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植物拟人化的诗词常常出现,古人根据植物的自然属性赋予其人或事物的品性特征,从而抒情壮志。

常见如松柏,庄严古朴、不畏严寒,具有顽强、不朽的品格;竹子空心的特征象征谦卑,柔韧的品性;梅花傲雪绽放,象征坚韧、高洁的品质[1]。

而意境美是园林景观的又一崇高境界,意境美的营造虽无定法,但却有章可循。

有学者总结意境美的营造方式包括:一是托物言志,赋予植物以高尚的性情品质,将植物拟人化;二是借助人的五感系统,对植物的欣赏通感化,欣赏并理解景观饱含的深意;三是以植物为主题进行诗词书画、景点名称创作,该方法常与植物拟人化结合使用[2],可见植物的人格性与人文意蕴密不可分。

1.2文化性植物的文化性是指植物所具有的文化属性。

合理利用植物配置不同的园林景观,可以承载不同层次的文化内涵,传递历史文化的精神风采,引领师生的道德观、价值观。

学校新建建筑绿化建设方案

学校新建建筑绿化建设方案

学校新建建筑绿化建设方案学校新建建筑绿化建设方案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绿化建设作为城市美化的重要环节,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为了营造一个美丽宜人的校园环境,我校计划在新建建筑中进行绿化建设,既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需求,又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首先,在建筑的选址上我们将优先选择开阔的绿地,尽量减少树木的砍伐。

如果不得已需要砍伐树木,我们会在其他地方进行补种,以保持校园整体的绿色覆盖率。

同时,我们将在建筑周围选择一些适合种植的树木,如柳树、桃树、樱花树等,增加校园的绿化面积,提供阴凉的休息区域,为师生们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学习环境。

其次,在建筑设计上我们将充分考虑到绿化因素。

为了减少建筑的能耗,我们将选择透光性好的材料,如玻璃幕墙等,在充分利用阳光的同时,也为建筑提供了一个通风良好的环境。

此外,我们也将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合理地安排各个区域的绿化空间,如在健身房附近设置一片草坪,供学生们进行户外运动;在图书馆的周围种植一些花草树木,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宁静的阅读环境等等。

再次,我们将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实现建筑和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在建筑的屋顶设置雨水收集设施,通过雨水收集并进行处理后,用于浇灌植物和清洗建筑表面,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实现节水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将设置一些雨水花园,利用雨水间歇性的湿度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水分,减少对外部的水源需求,提高建筑绿化的可持续性。

最后,我们还计划在建筑内部开设一些室内绿化的空间。

比如在大厅的角落设置一个小型花坛,为来访的客人和学生们提供一个绿意盎然的视觉享受;在教室的窗户外面安装花架,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自然、舒适的学习环境等等。

这些室内绿化的空间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有助于学生们的学习和心情的愉悦。

综上所述,学校新建建筑绿化建设方案主要包括选择适宜的地块、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和开设室内绿化空间等方面。

校园绿化工程规划方案

校园绿化工程规划方案

校园绿化工程规划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中的绿地面积逐渐减少,空气质量下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作为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也要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工作,提升校园环境的品质,营造一个宜学宜居的环境,同时也符合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本文就校园绿化工程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以期为学校的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校园绿化现状我校原有的绿化面积较小,主要以草坪和几棵树木为主,有限的植被种类和布局单一,不仅难以满足师生的休闲需求,也不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而且,随着学校师生的增加,原有的绿化空间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对校园绿化进行改善和提升。

三、校园绿化工程规划方案1. 绿化区划依据校园现有分布情况,将校园划分为主要的绿化区、林荫道和花园区。

主要的绿化区位于校园中心,作为校园的核心绿地,并在各个校区范围内设置林荫道和花园区,以提供丰富的休闲活动空间。

2. 植被配置在绿化区内种植花卉、乔木和灌木,力求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绿化,丰富校园的植被类型和布局。

同时结合季节性植物,打造不同季节各具特色的景观,如春天樱花盛开,夏天绿荫蔽日,秋天金灿灿的落叶,冬天白雪皑皑。

3. 水系规划适当配置喷泉、小型水池和人工湖泊,使校园的水系更加丰富多彩,增加校园的水域景观,提高校园的环境品质。

同时结合校园节水管理,合理利用雨水、废水等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4. 设施布局在校园绿化的同时,也需要合理配置一些休闲设施,如凉亭、长椅、健身器材等,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和舒适体验。

特别是在林荫道和花园区域,可以设置多样化的休闲设施,创造更多的休闲场所。

5. 生态教育通过规划一些生态教育区域,如校园小农场、植物园和昆虫馆等,激发师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6. 可持续发展在绿化工程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植被的成长周期和空间需求,预留一定的生长空间,避免植物生长后相互竞争和过密情况,保证植被的良好生长状态。

校园边缘空间的层次性及边缘效应的创造方式

校园边缘空间的层次性及边缘效应的创造方式

校园边缘空间的层次性及边缘效应的创造方式浅析【摘要】高校校园空间规划的整体性是高校校园设计的关键。

“核心”和“边缘”的设计理应并重,但在实际规划设计中,高校边缘空间往往成为被忽略的对象。

文章尝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划分高校边缘空间,运用生态学中的边缘效应理论,探析创造校园各个层次边缘效应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边缘空间边缘效应引言大学城、大学新校区的规划建设是当今国内建筑界的热门话题,如何规划适合现代大学角色、概念和功能的校园成为业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万物皆有联系,一所新校园的诞生自然会与周边地区建立新的联系并相互影响。

此种联系的发生场所大多是在校园与城市的交界地带,即广义上人们所认为的高校边缘区,而联系产生的影响正是本文我们所要研究的边缘效应。

然而,校园空间包括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存在产生边缘效应的可能,在校园地块规划设计中,边缘效应思想的注入,将有利于高效使用土地,改善地块内整体环境和优化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因此研究校园空间里各层次空间的边缘效应对于指导大学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边缘效应的概念与其在城市、校园、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边缘效应理论源自生态学,动植物生态学家认为,“由于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edge effect)”系统科学告诉我们,存在就是整体。

在一个相互连结着的世界里,部分反映着整体,整体也反映着部分。

在城市、校园、建筑系统中,三者都是以一种大量输入输出能量、物质和信息系统的状态存在的,所以这一整体和部分的观点对与我们认识城市、校园、建筑三者的关系同样适用。

对于校园与城市而言,城市是整体,校园是部分,作为子系统的校园要与作为母系统的城市发生关系就必然具有城市属性。

根据生态学中的边缘效应原理,各系统间的这种能量、物质、信息关联都是通过他们之间的边缘产生的,因而对各系统间边缘的关注,就是对个系统整体性与联系性的关注。

东营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东营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东营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门小鹏;赵鹏;陈嘉璐;朱立武【摘要】生态城市理论框架下的城市生态园林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坚持生态园林道路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生态公园的建设是提高人们休闲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综合形象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必要途径.东营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和人本思想为指导,遵循功能性和艺术性原则,在充分利用了现状基址的条件下,运用了大量的乡土植物并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地拓展了植物的多样性,构建了生态文化综合展示区、生态保健区、生态保育区、生态田园观光区、湿地游览观光区、休闲娱乐区、体育健身区,形成“一环、两轴、八片区”的空间结构布局,营造了一个生态健全、还原自然、富有野趣的城市生态景观环境.【期刊名称】《山东建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1)003【总页数】8页(P289-296)【关键词】生态园林;生态公园;规划设计【作者】门小鹏;赵鹏;陈嘉璐;朱立武【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安徽合肥230031;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01;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01;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城市的发展对人类的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人口聚集发展的主流,也是全球人文环境格局形成与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力[1]。

然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也对城市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和压力。

作为缓解全球生态危机的重要对策之一,生态城市理论自诞生伊始,就受到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3]。

生态城市理论框架下的城市生态园林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建立在生态学理论基础上的城市生态公园运用而生,城市生态公园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4]。

山东省东营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相关原理为指导,结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遵循功能和艺术性原则,充分利用了基址的原有条件。

在植物配置方面合理利用了当地的乡土树种,在此基础上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适度拓展了植物种群的多样性,构建了中心景观区、体育健身区、生态保育区、休闲娱乐区、生态保健区、湿地游览观光区、生态田园观光区、餐饮及综合服务区八大功能分区,开成“一环、两轴、八片区”的空间结构布局,营建了一个集生态示范教育、娱乐休闲、餐饮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生态公园。

学校创建园林式校园绿化美化规划方案

学校创建园林式校园绿化美化规划方案
道路标识
设置明显的道路标识,提高通行安全性,便于师生识别。
04
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前期准备
成立工作小组
组建由校领导、园艺专家、设计师等组成的工作 小组,负责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制定预算
根据规划方案,制定详细的预算,包括植物、建 材、人工等方面的费用。
ABCD
现场勘查
对校园进行实地勘查,了解现有绿化状况、地形 地貌、水源等条件,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园林小品设计
雕塑小品
根据校园文化特色,设计具有象征意义或艺术价 值的雕塑小品,提升校园文化氛围。
座椅、灯具
合理布置座椅、灯具等小品,满足师生学习、交 流、休憩的需求,同时兼具景观效果。
标识牌
设计简洁明了的标识牌,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引, 方便师生识别。
水景设计
静态水景
利用水池、水塘等形式,形成静谧的水景,增添校园的宁静氛围 。
节能环保
采用节水灌溉、环保材料等措施,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
效益评估
01
经济效益
通过节约用水、电费等措施,降低学校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02
环境效益
改善校园环境,提升学校形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03
社会效益
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优秀生源和社会关注。
06
预期效果与影响
环境改善

04
质量监控
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监控,确保 施工质量符合设计方案和相关标
准。
验收与维护阶段
验收
施工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资料整理
整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包括设计图纸、施工记录、验收 报告等,归档保存。

山东建筑大学校园造景分析

山东建筑大学校园造景分析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校园景园景点调查分析小组成员:调研地点:山东建筑大学园路园路设计:调研地段园路多为游步道(地段为雪山书院北侧和西侧道路),其线形根据地形的起伏规划,园路风格是自然式。

园路大多1到1.5米左右宽。

园路通过台阶解决高差问题,配以置石,植物等造景元素,使景色展现柔美有序,并富于韵律与层次,呈优美的动势。

适合游人观景速度较缓慢,舒适惬意。

园路铺装:主要是两种形式:混凝土材质,石块材质。

混凝土材质园路石块材质园路园路艺术手法:·障景:1、通过植物与曲线道路组合形成障景2、园路交叉处设置植物进行障景·借景:借香园路设置珍珠梅,蔷薇,合欢等植物,香气四溢。

应时而借:植物巧妙配置使得四季景观各有其美,各有其妙处。

·漏景:漫步圆路之上,可以通过树木间隙看到海草房前面小广场孩童追逐嬉戏,趣意盎然。

园路植物配置:·植物种类:1、园路植物配置与路相结合,通过植物视线遮挡,能分隔空间,起到障景、框景、漏景的作用,使园路有通幽之感。

2、园路与植物的配合,丰富景色,并使路面变得生机勃勃,而且路旁的植物可以改变土壤的水分和通气的状况,并能降低地表温度,对改善局部小气候有利,既给人美的享受,又能改善生态环境。

3、植物配置: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

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

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

4.综合运用孤植、丛植、群植、列植。

5.与置石结合。

此处运用了隔景的手法,运用树丛把两个不同意境的区域划分开来,半实半虚之间也令人对接下来要看到的景色产生好奇。

两侧茂密的灌木丛遮挡两侧视线,之流出小广场的一角,而走出岔路口后,建筑水体植物搭配合理的景色给人眼前一亮的豁然开朗之感。

在这一片空间中,雪山书苑建筑为主景,其余池塘、植物等均为配景,主景应容易被人发现和记忆,在这里采取了主景主体升高来突出主体的方法,相对的使视点降低,产生仰视观赏的效果,也令人对雪山书苑这一建筑印象更为深刻。

山东建筑大学风景园林学科——鲁敏教授

山东建筑大学风景园林学科——鲁敏教授
来利用自己的学术影响力ꎬ与国内多家知名园林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ꎬ为学科人才
培养搭建实践实训平台ꎬ为风景园林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ꎬ荣获了“ 山东省
第九届本科高等院校教学名师” 的称号ꎮ
近年来主持多项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教学课题ꎬ取得获奖成果 10 余项ꎻ撰写« 风景园林
生态应用设计»、«居住区绿地生态规划设计»、«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 风景园林规划
设的突出贡献ꎬ荣获了“ 全国优秀
环境科技工作者” 奖ꎮ
作为学校风景园林( 园林) 专业的创始人和风景园林学科的带头人ꎬ为学科建设倾注
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ꎮ 凝聚组建了师资力量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ꎬ并带领学科团队成功
申报了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和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学科学型硕士点和风景园林
硕士学位型硕士点ꎬ在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付出了辛勤劳动ꎬ取得了显著成效ꎻ多年
[2] 马蕊.园林绿地的主题与表达[ 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ꎬ2008.
[3] 鲁敏ꎬ程洁ꎬ赵雪莹ꎬ等.风景园林主景设计方法研究[ J] . 山东

[9] 鲁敏ꎬ李东和ꎬ刘大亮ꎬ等.风景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法[ M] .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ꎬ2017.
[10] 吕勤智ꎬ冯阿巧ꎬ刘美星. 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表达研
设计方法»、«环境生态学»等专著 7 部ꎬ主编了“ 十三五” 规划教材«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 和“十二五” 规划教材«园林绿化工程概预算» 等 5 部ꎻ曾先后
在«应用生态学报»、«中国园林»、«林业科学»、«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
术论文百余篇ꎮ 其中:EI 收录 11 篇ꎬCSSCI 收录 5 篇ꎬ2 篇被 CA(美国化学文摘)收录ꎮ

学校园林景观规划方案

学校园林景观规划方案

学校园林景观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学校园林景观规划成为了日益重要的问题。

一个美丽、宜居的校园,不仅能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本文将从学校园林规划的目标、原则和策略、功能区划等方面展开,探讨学校园林景观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目标:创造美丽、宜居的校园环境学校园林景观规划的目标是为师生创造一个美丽、宜居的校园环境。

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环境美的追求,更是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一个美丽的校园可以激发师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师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原则和策略:生态、可持续、人文学校园林景观规划的原则和策略应该是生态、可持续和人文的。

生态原则是指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倡导绿色建筑和环保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可持续原则是指校园规划设计应该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

人文原则是指要充分考虑人文因素,关注师生的需求和感受,打造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校园环境。

三、功能区划:学习区、活动区、休闲区、绿化区学校园林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功能区划。

学校园林应根据师生的需求和活动特点,合理划分学习区、活动区、休闲区和绿化区。

学习区应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配备现代化的学习设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活动区应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包括体育场、运动场、艺术中心等,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

休闲区可以设置花坛、草地、凉亭等,为师生提供放松心情的场所。

绿化区是学校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种植树木和花草来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

四、景观设计:多样化、有特色、有限度学校园林景观设计应该是多样化、有特色、有限度的。

多样化的景观可以满足不同师生的需求和审美情趣,丰富校园的景观特征。

有特色的景观可以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吸引优秀的师生和资源。

有限度的景观设计是指要适度控制景观的规模和数量,避免浪费资源和造成环境破坏。

大学校园绿化规划设计方案

大学校园绿化规划设计方案

【导语】绿化是很重要的,绿化对于我们⼈体是很有利的。

以下是整理的⼤学校园绿化规划设计⽅案,欢迎阅读!【篇⼀】⼤学校园绿化规划设计⽅案 ⼀、指导思想 为绿化、美化校园,为师⽣创建优美的⼯作学习环境,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宁静⽓氛,合理分配校园绿化美化分布,环境育⼈,关⼼师⽣⾝⼼健康,建造⼈与⾃然的和谐发展。

⼆、⽬标 全⼒将可绿化⾯积进⾏绿化,将精⼒放到新开辟出的新可绿化地带。

新增绿化带要和化格调⼀致,注重基础⼯作就是长期⼯作,抓基础要思长远,注重品种搭配,合理栽种,增加垂直绿化⾯积,建⽴完整的绿化体系。

将学校可利⽤的⼀切条件都挖掘出来,逐步发展、实施,完成规划任务与内容。

三、⼯作重点 1、从我班环境区的实际出发,以我校下发的《关于开展班级⽂化建设⽉活动》的通知为要求进⾏⼯作。

2、紧紧以建设标准为依据⼯作,⼯作中合情合理调⼯作重点,将绿化⼯作的规划任务得以完善。

四、规划设计原则 发挥环境区的特点,分块布局绿化,加强领导,⾼度重视,体现分布均衡,突出重点,尽可能的增加绿地⾯积,加⼤覆盖率,没有死⾓。

阶梯教室的东北⾓和东南⾓可绿化,由于地势阴暗,所以要栽种向阴植物。

五、绿化措施 1、学习⽂件,提⾼思想,统⼀认识。

结合班主任⼯作会议,先后传达学习了学校有关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的⽂件精神,及我校绿化⽅案内容。

认识到开展义务植树和搞好校园绿化,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意义,把植树和育⼈结合起来,激发师⽣责任感和积极性,⼈⼈动⼿、个个出⼒,植树栽花改造学校环境。

2、建⽴组织,加强领导。

根据上级要求,成⽴绿化领导⼩组,定期讨论研究绿化美化⼯作,规划设计绿化⽅案,使绿化⼯作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

组长:xx 副组长:xx、xx 负责⼈:xx、xx、xx、xx、xx 执⾏者:xx矿通、矿建全体同学 3、列⼊议事⽇程,落实措施。

定期把环境区绿化美化⼯作列⼊⼯作⽇程。

列⼊班会⼯作任务的会议内容,定期研究检查情况。

浅谈高校绿化植物配置

浅谈高校绿化植物配置

浅谈高校绿化植物配置——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芮立丁勇(山东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01)摘要: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高级建设人才的摇篮,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校园应当安排得美观,成为一个快意的场合,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地方”。

可见,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利于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而高校植物配置是高校校园环境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高校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进行讨论,并将结合山东建筑大学校园植物配置为例,并从不同功能区考虑针对该校今后的绿化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植物配置;配置原则;生态化;功能区;以人为本1.高校园林绿化植物配置1.1配置原则1)因地因时配置原则早在我国园林第一书《园冶》中就有提出:相地合宜,构物得体。

造园要因地制宜,植物配置也是。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根据高校所处的不同的地理位置,根据当地的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植物的生长习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的绿地性质等各种情况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和后期管理。

而因时制宜便是依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使植物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的原理,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使植物能在不同的季节形成不一样的景色。

2)多种树木相互兼顾的原则这是从景观生态多样性考虑,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才能使植物更好的生长。

要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就必须协调好多种植物之间的关系,要遵从相互兼顾的原则,从而达到互惠共生的目的。

因此在校园绿化时,要将各种花卉树木进行和谐的配置,从而提高校园绿化的质量。

3)以人为本,注重功能的原则校园植物的功能主要包括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

其中使用功能包括高校所具备的教育、交流、休闲以及聚集活动等方面,而观赏功能则是指合理建造的校园可以作为园林景观给人带来的视觉上的欣赏和艺术的美感。

因此,高校植物配置时除了要注意以人为本,尊重人的行为心理,满足师生的各种需求外,还要充分利用植物造景的艺术形式,显示高校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校园景观园林设计案例分析

校园景观园林设计案例分析

校园景观园林设计案例分析目录1. 案例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案例概况 (4)1.3 设计目标与理念 (5)1.4 场地分析 (6)2. 设计方案分析 (7)2.1 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8)2.1.1 教学区域 (9)2.1.2 休闲娱乐区域 (10)2.1.3 体育运动区域 (11)2.1.4 景观文化区域 (13)2.2 动线与人流组织 (14)2.2.1 主要动线设计 (15)2.2.2 人流疏导策略 (17)2.3 植物选择与搭配 (18)2.3.1 树木种植方案 (19)2.3.2 花草配置原则 (21)2.3.3 特色植物运用 (22)2.4 水系与水景设计 (23)2.4.1 水系布局与功能 (24)2.4.2 水景特色及营造 (26)2.5 硬质景观设计 (27)2.5.1 铺装材料及类型 (28)2.5.2 景观设施设计 (30)2.5.3 灯光设计 (31)3. 案例评价 (31)3.1 设计效果评价 (33)3.1.1 视觉效果 (34)3.1.2 功能性满足度 (35)3.1.3 生态效益 (36)3.2 创新点与借鉴意义 (38)3.3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38)4. 总结与展望 (40)1. 案例概述本案例分析以校园景观园林设计为例,该校园位于,占地面积约平方米。

该项目旨在通过重新规划和改造现有绿地空间,结合校园历史、文化和功能需求,创建一个宜人、生态健康、具有文化传承的标志性校园景观。

设计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加强了园林空间的功能分区,并利用绿色元素营造舒适、活泼的学习氛围。

运用场地优势:充分利用校园原有建筑布局、地形特点和历史遗存等,使其成为景观设计的基调;多元化功能分区:分为休闲、学习、活动、景观四大区域,满足师生多样化需求;生态环保理念:采用本地植物,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绿化带,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现代元素融合:设计融入校园文化元素和现代艺术元素,彰显独特地域文化气息。

新校区平面图及园林景观方案设计说明

新校区平面图及园林景观方案设计说明

道路说明红线是教学区域,包含图书馆、食堂、人文活动中心、教学楼、检验学院、影像学院、临床医学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学院;黄线是科研区域,包含基础部和科研楼;天蓝线是运动区域,包含体军部和400米标准操场;绿色线是学生住宿区域,包含宿舍区和专业运动场;深蓝线是环湖的内部道路;紫色线内部道路。

广场说明1、校前广场(需命名)2、亲水广场(需命名)3、文化广场(需命名)休息广场(需命名)一、规模和设计范围1、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33.33公顷(折合500亩),总建筑面积200000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185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人防面积9465平方米)。

项目主要由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三大功能区组成,建成后将容纳6000名学生。

2、项目地点:浙江省临安市锦南新城寺坞地块,北面离临安市中心2.5公里,南临杭徽高速。

校区三面环山,南临规划中的环城南路建成后直接与临安互通连接。

二、规划结构本地块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较为平整,因此整体考虑依山而建,以山为景,形成“千尺之势,百尺之形”在学校建筑设计中,兼顾地形和南面转角古桥遗址,通过规划,用“三区、两环、一轴线”的组织方式使整个建筑群联系在一起。

一轴:梳理景观体系及规划主线。

山地于校园保持较好的依存关系,绿化景观沿山谷而下,渗透至场地之中直至校园中心的景观湖面,我们将其命名为“广济湖”。

同时沿着中心山谷地,我们将北部水库的水流引入主湖面,然后顺应高差,通过湖面支流将多余水量汇集入沙欧河,使之成为校园内雨水排放及泄洪的主要方式。

两环:顺应山势及出入口位置生成校园内的两大环路串联三大功能片区。

外环宽10米供车辆通行,并通过景观步道与主要环路形成一个完整的校园路网。

内环宽7米作为步行环线设置,以最有效的方式将各教学组团连接在一起,同时充分利用中心湖面景观。

三区:即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各区块之间通过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进行衔接。

某建筑竖向设计相关分析

 某建筑竖向设计相关分析

某建筑竖向设计相关分析发表时间:2020-09-03T11:36:43.013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9期作者:孙斯楠[导读] 文章以坐落于济南的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设计为例摘要:文章以坐落于济南的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设计为例,对北方山地丘陵地区景观设计进行分析,通过竖向高差与空间层次结合布置,营造科学合理的校区环境。

并且分析整体建筑与地貌肌理相结合的建设风格。

在地块分层上分析其功能、色彩、场地的综合效果,对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的立体空间特性和植物景观的组合上进行分析。

此外,分析其对于山、水、道路、建筑之间的组合设计,对如何形成建筑物之间相互影响、呼应成景、功能多样且实用的建筑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景观设计;竖向设计;结构分析济南属于低山丘陵区,北临黄河,中部为山前平原带,南部是丘陵山区带。

是具有比较复杂的地貌的北方城市。

该建筑规划用地2400余亩,将竖向设计、景观设计、软景植物的选择统一结合,营造实用多样的休憩观赏和教学空间是设计目标。

1.选址场所的竖向分析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依山而建,空气清新,台地逐层抬高,与周围的山势能够相互协调,保留了山体的基本植物,各区块之间的高差相对较大,景观设计由于建筑体高度较高的原因要尽可能的减少空间上的压抑和不足;因此进行了软化和延续性处理,营造出了与周边大环境相协调的自然式舒缓景观2.关于山东建筑大学竖向分析的前期准备了解山东建筑大学施工现场环境、施工现场的地形走向及地貌特点,以确保能够全面了解关于校区施工建设现场植被覆盖的范围的选择的原因。

分析校区山地建筑施工现场水文和地质环境。

查阅山东建筑大学的相关资料,走进校区,做好水文地质环境现场取样工作,全面了解与新校区当前的地质、土层的走向、土壤的性质和土层厚度等。

分析新校区交通环境。

因山地建筑通常建设于土地较为贫瘠的山区,没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所以要对新校区的交通环境做好调查工作,便于更好地开展山地建筑的竖向设计分析实践工作3.总图竖向设计分析首先分析该校区山体的等高线走势,可以看到坡地和台地的相关数据是建筑过程中首先被确定下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a k i n g t h e n e w c a mp u s o f S h a n d o n g J i a n z h u Un i v e r s i t y a s a n e x a mp l e ,a n ly a s e s t h e s t a t u s o n t h e s i t e
化、 生态要求相结合 , 规划为“ 八 大功能分区及一 山、 六园 、 十二景 ” 的空间布局结构 , 从而营造一个生态化 、 园林 化、 人文化的和谐校 园环境 。 关键词 : 园林景观 ; 高校校 园; 规划设计
中 图分 类 号 : T U 9 8 4 文献标识码 : A
The u ni v e r s i t y c a m pu s l a nd s c a pe p l a n ni n g c o n c e pt d e s i g n:
( 1 . S c h o o l o f A r t s , S h a n d o n g J i a n z h u U n i v e r s i t y , J i n a n 2 5 0 1 0 1 , C h i n a ; 2 . S c h o o l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 U r b a n P l a n n i n g ,
第2 8卷 第 3期
2 01 3正
山 东 建 筑 大 学 学 报
J OURN AL OF S HAND ONG J I ANZ HU UN I VE RS NhomakorabeaI T Y
Vo 1 . 2 8 No . 3
6月
J u n .
2 01 3
文章 编号 : 1 6 7 3—7 6 4 4 ( 2 0 1 3 ) 0 3— 0 1 9 7— 0 7
Ta k i n g t h e n e w c a mp u s o f S h a n d o n g J i a n z h u Un i v e r s i t y a s a n e x a mp l e
Lu Mi n ,Ya n g P a n p a n , L i Do n g h e ,e t a 1 .
S h a n d o n g J i nz a h u U n i v e r s i t y , J i n a n 2 5 0 1 0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c t: Un i v e r s i t y c a mpu s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pa r t o f c i t y e n v i r o n me n t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t y,r e le f c t t h e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h e it r a n c e o f c a mpu s c u l t u r e pl a y s a n i mpo ta r n t r o l e i n c o n s t uc r t i ng h a r mo ni o u s c o e x i s t e n c e, a nd be a u t i f u l n a t u r l s a c e ne r y, p e o p l e,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me n t o f t h e c a mp us h a s a p r o f o u n d c u l t u r a l b a c k g r o u n d, h a v e b e c o me t he p r i ma r y g o a l o f
c a mp u s p l a n n i n g a n d c o n s t uc r t i o n . T h e c o n c e p t o f p l a n n i n g d e s i g n o f c a mp u s l a n d s c a p e 0 v e r a l l ——
___ _
同 校 校 园 园 林 景 观 总 体 规 划 概 念 设 计

I 一
以 山东 建 筑 大 学新 校 区为 例
鲁敏 , 杨 盼盼 , 李东和 , 王胜永
( 1 . 山东建筑大学 艺术 学院 , 山东 济南 2 5 0 1 0 1 ; 2 . 山东建筑大 学 建筑城规 学院 , 山东 济南 2 5 0 1 0 1 )
摘要: 高校校 园作 为城市环境 的重要组成部 分 , 对建 设生 态城市 , 体现地 域特 色 , 传 承校 园文 脉具有 重要作用 , 构建人 与 自然和谐共处 , 景色优美 ,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 的校 园生态 环境 , 已成为高校 校园规划建设 的首要 目标 。
高校校 园园林 景观总体规划概念设 计— —以山东建筑 大学新 校区为例 , 是在 对场地 环境现状 进行 分析 的基 础 上, 以校园文化为背景 , 以“ 承传 校园文脉 、 交融 学府 情景” 及“ 建设 生态校 园” 为设计 理念 , 将 历史文化 、 民俗 文
e n v i r o n me nt ,t a k e t h e c a mpu s c u l t u r e a s t h e b a c k g r o un d,d e s i g n i de a t o “i n h e it r c a mp u s c o n t e x t , b l e n d i n g l e a r ni n g s i t ua t i o n” a nd “t h e c o n s t uc r t i o n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c a mpu s ” i s s e t wi l l r e q u i r e t h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