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如何转向生态建筑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现代建筑如何转向生态建筑
摘要:本文首先对现代建筑和生态建筑进行概述,然后阐述了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最后提出了发展生态建筑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建筑,生态建筑,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现代建筑
1现代建筑的特征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但一些基本的共同特征如下:
a强调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
b 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性;
c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d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反对装饰;
e发展建筑美学,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现代理筑的发展
现代建筑以格罗皮乌斯及其同事在包豪斯的教学和设计实践为
标志,并以勒·柯布西耶在法国的建筑活动为另一标志,在德国、法国、荷兰乃至俄国,先锋派们的建筑设计实验导致各种现代建筑成果层出不穷,1925年前后,现代建筑运动已达到蓬勃发展的势头,并经此席卷整个欧洲,同时逐渐影响世界各地,包括当时亚洲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一一中国。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20世纪50年代一60年代达到高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国际风格”的出现为现代主义提供了理论,他们“开拓机器生产时代的新的创造潜能,怀有对机器的热忱”。强调功能决定形式、不讲民族特色、个性特征,力求纯粹、反对装饰,这种国际语言逐渐推向理性、标准化,使现代主义最终走向了极端。自60年代后,根源于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不断兴起,相继出现诸如:单纯反对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复古的新古典主义;充分坦露结构,显示多种机电设备的本来形状的高技术派;和理性、情感的结合、抽象和历史的结合的理性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等建筑思潮。
二、生态建筑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i)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著名的“生态建筑”的新理念。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是难以为继的。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生态建筑是一个宽泛概念。狭义上说,它专指符合生态学原理、与环境良好的建筑;广义上说,它不仅是生态学思维与城市建筑学相结合的产物,还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广阔视野。其主要内涵包括
三个方面:减少对自然资源包括能源的消耗,能较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负面影响;构造适合人类健康、舒适生活的生存和居住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生态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生态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
三、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
1建筑全过程的资源与能源消耗
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新建200000hm2建筑,现有的4410000hm2 hm2建筑,绝大部分属于高耗能建筑。据欧洲建筑师协会测算,建筑在整个过程中的能耗占全部能源的50%。如建筑用的水泥,从石灰石矿的开采,到石灰石烧制成水泥,水泥运输至生产厂家制成商品混凝土或成品建材,再应用于建筑施工,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建筑建成之后,建筑的使用运行和建筑最后的废弃处理,都需要耗能。除此之外,建筑消耗了50%的水资源,40%的原材料,并要对80%的农地减少量负责。同时,50%的空气污染、42%的温室气体效应、50%水污染和48%的固体废物均来自于建筑。无论是能源、物质消耗,还是污染的产生都与建筑息息相关。
2我国生态建筑的理论与实践
从总体来讲,我国生态建筑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计划重点资助课题。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
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新世纪中的工作准则。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随即启动了生态建筑技术研究,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2002年底,在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奥组委支持下,由清华大学牵头并联合有关单位,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针对我国具体情况,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建立了科学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形成了绿色建筑定两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全过程控制的观点和与之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实施指南。
四、我国发展生态建筑的对策
1加大生态环境观的教育,提高生态意识
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建筑首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近年来,我国重视加强发展生态建筑的国际文流与合作,加强了发展生态建筑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发展生态建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除了坚持不懈地对社会大众加强环境概念、地球资源有限性、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宣传外,还要加强建筑师“以环境为中心”的认识,重视开展生态建筑科研工作。
2建立健全发展生态建筑的政策法规
在制定政策方面,国外的很多经验对我国有借鉴意义,例如为了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量,德国政府和社会采取的措施多种多样,其中国家银行系统为绿色建筑提供低息货款,资助节能技术的应用;
建立针对明确目标群组(如业主,建筑师,开发商)的宣传信息和咨询系统;通过宣传咨询使大众接受采用新型的节能技术等就是这些的具体表现。当前,我国要加快建立健全发展生态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建立有效的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行政监管体系。
3大力发展节能建筑
建筑节能必须重视提高建筑的热工性能,减少热损失。城市生态住区规划设计应从建筑朝向、外墙面积、墙体热工性能、窗户密闭性能、南向窗户面积大小等方面作出认真的规划和设计。我国已加大了发展节能建筑的力度,发展节能建筑,一是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功能;二是新建建筑必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三是推出既有建
筑节能改造的政策,突出抓好政府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四是合理调整能源结构,推广应用新型和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风能、地缘热泵、水源热泵等的应用;五是搞好城镇供热体制和供热方式的改革;六是改进提高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
五、结语
可持续发展和能源保护必将深入到建筑设计的核心。建筑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已变得和传统的要素,如功能、空间、形式等同样重要,而且将会影响到建筑最后的形象。从现代建筑到生态建筑,再到建设生态城市,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实际上是“生态重建(ecological rebuilding)”、“生态重构(ecological restructure )”的过程,即对现有城乡的物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