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教你快速读懂古诗词
九年级古诗上册知识点
![九年级古诗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3a2321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7.png)
九年级古诗上册知识点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九年级学生,了解九年级古诗上册的知识点对于学习古诗、提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九年级古诗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古诗的特点、常见的古诗体裁以及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古诗的特点:1. 五言绝句:古诗中最常见的体裁,每句五个字,一般由四句组成。
五言绝句的优美韵律和简练的表达方式,使其成为古代文人雅致情感的最佳写作形式。
2. 七言绝句:与五言绝句类似,每句七个字,由四句组成。
七言绝句多用于写景抒怀等题材,也有一些篇幅较长的叙事作品采用这种形式。
3. 诗人注重意境和修辞手法:古诗追求的是意境的传达,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二、常见的古诗体裁:1. 田园诗:以田园生活为题材,描绘农村景致、农事劳作和农民的生活,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2. 赋菊:古代文人多以赋菊形式表达对菊花的赞美,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和借喻,寄托着诗人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
3. 秋日诗:以秋天的景色和季节变迁为题材,描绘秋日的景色、农事和人们的思绪,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和对岁月流转的感叹。
4. 绝句和律诗:绝句是四行的诗,常用五言或七言体裁。
律诗是一种特殊的七言绝句,要求每句用字和平仄的要求都非常严格。
三、常见的修辞手法:1. 比喻:运用比喻手法,将一个事物和另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比较,以达到更加生动形象的描绘效果。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使其具有生命和情感。
3. 夸张:通过夸大物体的特征或情感的表达,以产生强烈的效果和震撼力。
4. 换位:诗人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以达到更好地表达自己情感和与读者共鸣的效果。
通过了解九年级古诗上册的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魅力和艺术特点。
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能够培养对美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的瑰宝。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0c74a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c.png)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是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帮助你读懂古诗的方法:
1. 了解诗人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等,有助于理解其诗歌的内涵和主题。
2. 理解诗歌主题:古诗主题广泛,包括山水、友情、离别、爱情、政治等。
理解诗歌主题,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旨。
3. 解读诗歌语言:古诗语言简练、含蓄,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需要仔细解读诗歌语言,理解其深层含义。
4. 体会诗歌意境:古诗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等,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需要用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其美的力量。
5. 关注诗歌结构:古诗结构严谨,往往遵循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关注诗歌结构,有助于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美感。
6. 结合注释和典故:很多古诗涉及到历史典故和背景知识,需要结合注释和典故来理解。
这有助于深入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
7. 多读多背:读古诗需要多读多背,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培养对古诗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8. 借助工具书:遇到生僻字词或典故时,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阅相关解释和用途。
总之,读懂古诗需要不断积累和努力。
通过了解诗人背景、理解诗歌主题、解读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关注诗歌结构、结合注释和典故以及多读多背等方法,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如何读懂古诗词
![如何读懂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077f277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0.png)
如何读懂古诗词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悦、空改变词性的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暗、肥、老炼字!绿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思考: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1、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2、“咽”指呜咽,“冷”指阴冷。
3、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4、“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二)还原语序!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正确语序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炼意!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鱼舟。
(“正序”应为:竹喧浣女归, 莲动鱼舟下。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正序”应为:内容季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请说说下面诗歌标题的作用。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请说说下面诗歌标题的作用。
题李世南画扇李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
理解古诗词的方法有哪些
![理解古诗词的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a753df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6e.png)
理解古诗词的方法有哪些1、阅读法:通过阅读古诗词,仔细理解其中的意思,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要结合上下文,多次阅读,留意一些细节,抓住古诗词的主旨,从中深入挖掘出历史、文化、习俗等内容。
2、联想法:联想法是研究古诗词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从古诗词中特定的语言、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出发,运用联想的方法去推测古诗词的深层内涵。
3、翻译法:翻译古诗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古诗词的语言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所涉及的信息。
4、古典文学研究法:古典文学研究法是深入研究古诗词的重要方法,要了解古代文学创作的历史背景,从诗词的创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出处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反映的历史社会现实。
5、文学评论法:文学评论法是从审美的角度去深入分析古诗词的重要方法,从词句的艺术性、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分析,从而揭示古诗词的内在美感及它所蕴含的信息。
6、历史文化研究法:历史文化研究法也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要研究其中涉及的历史文化内容,从而理解古诗词中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
7、对比法:对比法是从比较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
可以将同一个作者的不同诗句、不同作者的同一诗句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不同的文学手法,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8、社会学研究法:社会学研究法也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要研究其中涉及的社会现实,从而理解古诗词中反映的社会现实。
9、心理学研究法:心理学研究法也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要研究其中涉及的人物心理,从而理解古诗词中反映的心理状态。
10、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是从语言结构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
要仔细分析古诗词的语法结构,发现古诗词的表达特点,从而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d71da5a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b.png)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一、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1、注意诗的题目。
2、抓住关键词(句)4、注意诗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不同。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同样一件事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会是很长的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而诗歌却只用几个字。
如“高楼聊眺望”,若是写散文,会先交代某年月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样的高楼,然后再写极目眺望远处的情景,而诗句只有5个字。
诗歌语言也富于跳跃性,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作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访者与童子的三番问答,至少要用六句话来写,但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四句二十个字。
这就在句与句之间留下了空白,要我们读者去想象补充。
5、注意诗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
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
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解读诗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蕴含于“山”“水”中的情意。
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
对这些常见意象应作为读诗常识把握好。
常见意象一般具有的约定性的涵义。
但这些常见意象有时在诗人笔下还会有非约定性的涵义,同时,诗中更多的是诗人即兴描绘的意象,其涵义也不具有约定性,这些都需要从具体作品中去感受把握。
6、注意诗的最后两句。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
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杜甫有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
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7、诗歌中常用比喻,尤其是暗喻、借喻用起来不露痕迹,要注意识别暗喻与明喻不同,其表现形式是比与被比的对象它们之间没有比喻词,而是用“是”、“为”、“当”、“化”等词连接。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4b75125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a.png)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读懂古诗词并非易事。
那么,怎样才能快速读懂古诗词呢?首先,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常识。
这包括诗词的体裁、格律、押韵等方面。
比如,律诗通常每句五字或七字,偶数句押韵;绝句的篇幅相对较短;词则有不同的词牌,每个词牌都有特定的格律要求。
了解这些基本规则,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时更好地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其次,要熟悉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意象是诗词中用来寄托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具体事物。
比如,月亮常常象征着团圆、思念;梅花代表着坚韧、高洁;杨柳则有离别之意。
当我们在诗词中看到这些意象时,就能更快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再者,掌握诗词的创作背景至关重要。
每一首诗词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所处的时代环境,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比如,杜甫的诗作很多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这与他所处的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阅读古诗词时,要注意诗词中的关键字词。
这些字词往往是理解整首诗词的关键。
有时候,一个字的理解偏差可能会导致对整首诗的误解。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极为精妙,形象地描绘出春天到来时江南草木葱茏的景象。
另外,要学会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
通过分析这些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生动地感受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展现出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多读多背经典的古诗词也是提高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我们能够培养语感,熟悉古人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在阅读新的古诗词时能够更快地进入状态。
在阅读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逐句逐字地去理解和品味。
可以先大致了解诗词的意思,然后再深入探究每一句的含义和情感。
同时,要善于联想和想象,将诗词中描绘的画面在脑海中呈现出来,这样能够更真切地感受诗词的魅力。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1a486b1e5f0e7cd184253667.png)
二、把诗歌当做诗歌读
古诗词又不等同于一般的文言文,它是一 种很特殊的文学体裁,由于受格律的限制, 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省略 句。诗歌又是想象的产物,没有想象没有诗 歌;不会想象,难懂诗歌。
(1)句式倒装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请背诵下列两首诗,并谈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 在心头.
【例四】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孔雀东南飞》中的“适”字意义较多,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始适还家门”中的 “适”就可作“出嫁”讲,而“处分适兄 意”中的“适”就只能当作“适合”讲, “适得府君书”中的“适”是“刚刚”的 意思。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地把握。
(3)词类活用
在古诗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如“春风又 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形容词活用作动 词。在其他诗中我们也可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另外,词的双关义。在李商隐的《无题》中,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丝”谐音双关“思”, 是说我的情思像春蚕吐丝那样,一直到死才可 完结。 刘禹锡的《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字不就是双关吗?
2.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word完整版)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
![(word完整版)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f5c1654bc77da26925c5b0ff.png)
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欣赏古代诗歌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心灵的净化和心境的提升。
那么有没有能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读懂一首古诗词的方法呢?,可以从以下七方面入手:一、抓“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代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视标题,尤其要重视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题中“闻笛”二字,杜甫的《春夜喜雨》诗题中的“喜”字。
二、抓“作者”“文如其人”,“诗言志”。
每首诗词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和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
因此,要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词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三、抓“意象”古诗词中,作者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这些客观物象我们称为“意象”,它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
作者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
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抓住意象的特点,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读懂古诗 -教学课件
![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读懂古诗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b416c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7.png)
第二讲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读懂古诗
栏目一 入门第1课 栏目二 入门第2课
栏目导引
诗歌鉴赏一向是考生最头疼、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 读不懂。由于时代的久远,文词的迥异,学生很难理解古人表述的内容,更 难体会诗人在面对这个世界时的独特感受。本讲两节 “入门课”拟从诗歌 常识和诗歌题材两个方面进行讲解,帮助考生读懂古诗。
返回
入门第1课
入门第 1 课 3 角度切入赏古诗
一、由诗歌基本知识切入
诗歌分类
结构章法
基本特点
唐以前的诗,又称古诗、
①前后内容是对应
古风,句式大体整齐,有
一致的,如乐景对
古 代
古
一定节奏韵律,但在句数、
乐情,哀景对哀情。
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 以自然段 诗 ② 前 后 内 容 是 相
诗 歌
诗
体 诗
景对哀情。②前
代 叫填词,填词所选的调子叫词 气氛,主句
词
词媚 后内容是相关、
诗 牌。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 写景,尾句
相反、相衬的,
歌 牌下另标题目。基本分为婉约 过渡。下阕
形成虚实相衬
派、豪放派两大类。
抒情
的关系,如乐景
衬哀情等。
返回
①前后内容是对应
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宋、小 令 有 单 阕
返回
答案: 正常语序为:“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 这首诗里主要是写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非同寻常——稻 米是被鹦鹉偏爱啄食的香稻,梧桐乃凤凰栖息的碧梧。(意思是:即使是剩下 的香稻粒,也是鹦鹉偏爱吃的,即使碧梧枝老,也是凤凰所栖的。)诗句与原 意句均为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的律句(注意:“啄”为古入声字, 所以为仄声)。但老杜偏不遵循常规,而是将原属宾语位置上的“香稻粒”与 “碧梧枝”,硬是拆开来变成分属主、宾位置的词语,遂使诗句在一种拗折 的韵味中,透露出崎崛不平的情味来。由于语序的颠倒,词性的变通,使诗 增强了语势,像兀立于高岩石罅的奇松,勃然生动,桀骜不群。
诗歌鉴赏——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课件
![诗歌鉴赏——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58d49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f.png)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参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尾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 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 起二绝句》)
【201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明]金 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下列诗句中寓有相同情感的两句 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唐·罗隐 《寄南城韦逸 人》
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 台·西湖春感》
C.莫嗟韦曲花无赖,留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 士》
悱之情,而王维抒发的却是因“好道”而归隐,享受“兴来每独往”的悠 闲自在自得其乐之情;②面对“白发”“水穷处”同样的迟暮困窘之境, 带给孟浩然的感觉是“催人老”的感慨,年华逝去的感伤之情,带给王维 的却是“”的洒脱。截然不同的感受,体现出二人内心迥然相异的感情。
14. (3分)A 15. (3分)B 16. (6分)
16.刘诗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 项是(3分)
A.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C.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唐庚《春日郊外》)
D.万壑有声含晚簌,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禹偁《村行》)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学会解读古诗词的方法与技巧
![学会解读古诗词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583bc2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a.png)
学会解读古诗词的方法与技巧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又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然而,由于其古文体和意象的隐晦性,常常让人们感到难以理解和把握。
要想真正欣赏古诗词的美,就必须学会解读其内涵和意境。
下面将介绍一些学会解读古诗词的方法与技巧。
一、了解背景和作者首先,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背景对于解读其意义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古诗词常常与特定的历史事件、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等相关联。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把握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古诗词通常遵循固定的结构和韵律规则,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牌等。
在解读古诗词时,要注意把握其结构和韵律,分析每个字句的位置、节奏和重音,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三、理解古诗词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古诗词常常使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通过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比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夏日南亭怀辛大》中写道:“江城如画里,烟雨朦胧,水天一色。
”这里的“江城如画里”和“水天一色”都是意象的应用,通过这些意象的表达,传递了作者对夏日江城的美丽和宁静的感受。
四、注意古诗词的词义和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常使用古文体特有的词义和修辞手法。
有些词语在古代的意义与现代有所差异,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其含义。
同时,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对仗等也是古诗词常用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这些手法,可以更好地解读古诗词中的意义和情感。
五、注重古诗词的情感和哲思古诗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通过仔细品味其中的情感表达,可以领略古代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有爱情、离别、思乡、壮志难酬等多种情感。
通过深入理解其中的情感和哲思,读者可以更好地欣赏古诗词的艺术价值。
六、多读多练,不断积累学会解读古诗词需要时间和积累。
多读古诗词,尤其是经典之作,结合不同背景的阅读解释和研究,不断扩展知识面和视野。
“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37789e70c281e53a5802ff92.png)
方法一:读标题
诗歌题目
可知的信息
旅夜抒怀(杜甫)
表明时间、背景
琵琶行 (白居易)
表明诗歌体裁
咏柳 (贺知章)
表明写作对象 暗示写作手法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概括写作内容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 书愤 征人怨 春夜喜雨
揭示地点 诗歌类别
表明情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读标题
为什么要读标题?标题有哪些作用呢?
1、概括诗歌内容。 2、交代写作缘由。 3、奠定诗歌情感基调。 4、交代诗歌类型,表明诗歌体裁。 5、表明写作对象,暗示写作手法。
练习: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①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仕于隋, 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思考:最后两句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诗中“故乡篱下菊”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由此不难看出诗中 流露出了诗人和陶渊明一样厌弃官场、归隐田 园的情怀。
问题:你认为作者在诗中对李白表现出怎样的感情?
方法四:读意象
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融入诗人
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领悟“意象”中的寓意,就能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象与情感
月
亮
思乡 、思亲;人生的园满、 缺憾;幽静、美好
杨
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这首表世人达了皆欲作杀者,对吾意李独白怜的才。同情、 担忧和思敏念捷诗,千抒首发,飘了零自酒己一杯对。李白怀 [注才]不这首遇诗的写匡于山感客居慨读成书,都处初并期,,期头杜白待甫好此李时归辗白来转。结得悉束李白飘已在 流 零匡放山夜生:郎活指途李中后白获少释,时,回读遂书有到的感大而四匡作川山。(来今世四人。川:北指统部治)集。团中的人。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495025202d276a201292e7c.png)
古诗词鉴赏•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
•古诗分类: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
(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马致远、崔颢、苏轼、)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
(曹操、李白、韩愈、)写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
(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古诗读懂最简单三个步骤
![古诗读懂最简单三个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8d79ca9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0.png)
古诗读懂最简单三个步骤稿子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怎么读懂古诗,其实很简单,就三个步骤哦!第一步,了解背景。
每首古诗都有它诞生的时代和作者的经历,就像一个人的成长故事。
比如说李白的《静夜思》,咱们得知道李白当时在异乡漂泊,思念家乡,这样再读这首诗,就能感受到他那种深深的孤独和对家的眷恋啦。
第二步,读懂字词。
古诗里的字词有时候和咱们现在说的不太一样,可别迷糊哟!像“停车坐爱枫林晚”里的“坐”,可不是咱们平常坐椅子的“坐”,而是“因为”的意思。
把这些关键的字词搞明白,整首诗的意思就能清晰不少。
第三步,感受情感。
古诗都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开心、悲伤、愤怒、思念……各种各样。
像杜甫的《春望》,从诗里能体会到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只要咱们按照这三步来,古诗就不再是那让人头疼的“天书”啦,而是能和咱们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没那么难啦?稿子二嘿,小伙伴们!今天来给大家分享读懂古诗最简单的三个步骤,准备好小耳朵听哟!第一步呢,就是大声朗读。
别小看这一招,读着读着,古诗的韵味就出来啦。
就像唱歌一样,有了旋律,感觉就来了。
而且读多了,那些生僻的字呀,拗口的句子呀,也变得顺溜了。
第二步,发挥想象。
古诗里的画面可美啦,咱们要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呈现出来。
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想象一下两只可爱的小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枝头欢快歌唱的样子,是不是特别生动?第三步,联系生活。
古诗虽然是古代的东西,但里面的情感和咱们现在是相通的。
比如相思之情,咱们在离开家人朋友的时候也会有呀。
这样一联系,就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心情啦。
这三个步骤是不是挺简单的?快去试试,说不定你会发现古诗的世界超级有趣哟!好啦,今天就说到这儿,祝大家读诗愉快!。
初中古诗阅读技巧及方法
![初中古诗阅读技巧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b27e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9.png)
初中古诗阅读技巧及方法
初中古诗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以下是一些阅读技巧及方法:
1. 理解古诗的意境:读诗时,要试着想象诗中描述的场景和情境,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理解古诗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借代等,这些手法有助于理解诗意。
3. 注意字词的含义:古诗中有些字词可能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其特殊含义。
4. 熟记常见典故:古诗中常引用历史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有助于理解诗意。
5. 反复阅读:通过反复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情感。
6. 参考注释和译文:如果有注释和译文,要参考,这有助于理解古诗。
7. 多做练习:通过做练习题,可以检验自己掌握的情况,也可以提升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总之,理解古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练习。
可以多读、多记、多思考,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速记及高效记忆方法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速记及高效记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3f35a45f0e7cd1842536e4.png)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速记及高效记忆方法初中语文名言名句:一、哲理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二、生活情趣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4、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三、读书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8、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10、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初三语文古诗知识点
![初三语文古诗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b5183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7d.png)
初三语⽂古诗知识点实际上,语⽂学科同其它学科⼀样,有⾃⾝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
下⾯是⼩编给⼤家整理的⼀些初三语⽂的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初三上学期语⽂古诗知识点(⼀)《使⾄塞上》⼀、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盛唐诗⼈,其中诗画成就。
苏轼称其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最终官⾄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与孟浩然齐名,称“王孟”。
晚年诚奉佛,世⼈称“诗佛”。
⼆、内容理解:1、这⾸诗从形式(格律)上看是五⾔律诗,从内容上看是边塞诗。
押an韵。
2、为什么说这是⼀⾸边塞诗?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可从诗题“使⾄塞上”,诗句中“边,属国,居延,汉塞,胡天,⼤漠,萧关,都护,燕然”等词语看出这是⼀⾸边塞诗。
3、⾸联中“单车”⼀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诗⼈于定景之中流露失意情绪。
4、颔联中写诗⼈奉命出使边塞慰军,为什么却以“征蓬”“归雁”⾃⽐?谈谈你的理解(或说说表达诗⼈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以此⾃⽐,说⾃⼰像随风⽽去的蓬草⼀样出使汉塞,像北飞的⼤雁⼀样进⼊胡天。
既是实写,⼜是⽐喻,表达了诗⼈被排挤出朝廷后幽微难⾔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5、颈联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试从富有表现⼒的词语上加以赏析。
“⼤”写边疆沙漠的浩瀚⽆边;“孤”写景物的单调;“直”表现了⼤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给⼈以亲切温暖⽽⼜苍茫的感觉。
这四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然之景,⽽且巧妙融⼊了诗⼈的孤寂之情。
6、⽤⾃⼰的话,描绘颈联所展⽰的景象。
⼀望⽆际⽩茫茫的⼤漠之中,⼀缕青⾊的孤烟袅袅升起,直⼊蓝天;绵延的黄河上接天空,下流远⽅,通红的落⽇洒下余晖。
7、“⼤漠孤烟直,长河落⽇圆”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长”⼀“直”⼀“圆”,展现在我们⾯前的恰似⼏何图形的天地,⼤⽓浩瀚⽽沉寂壮美,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特风光,画⾯开阔,意境雄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趣导入: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往往失分严重。
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不能调动相关知识关联分析,读不懂古诗词,自然不能正确答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快速读懂一首诗词。
1. 学会快速读懂诗词的方法,初步鉴赏浅易古诗词。
2. 提升中考古诗词答题能力。
中考古诗词无论考查什么,读懂一首诗歌是基础和关键,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究读懂古诗词的方法和路径。
一、看题目,抓题眼题目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读一首诗歌,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那么,关注标题我们能得到什么重要信息呢?1. 关注标题能准确把握诗歌内容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观书有感(其一)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这首诗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解析:如果仅就诗句来看,要理解其思想内容,难得其要领,而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抒发观书后的感想。
“观书”与“方塘”有什么关系呢?经进一步分析,就可以明白,诗人是将方塘喻为明镜,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能达到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答:这首诗意在告诉人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2. 关注标题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例如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怜悯、同情的意思。
从题目可以读出悯农、怜民的思想感情,即对农民艰苦生活的同情;对官府赋税徭役的繁重,对残酷剥削农民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强烈不满。
3. 关注标题能准确理清诗歌思路。
例如王维的《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首联”起得突兀,统帅全诗)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承句”写发现猎物,铺垫和蓄势)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转句扣主旨,写猎罢归营)回头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合句结题,点睛收题意深远)4. 关注标题能快速把握诗歌题材。
有些题目一眼便可以看出诗歌的题材。
例如,《送魏二》就是一首送别诗,《使至塞上》则是一首边塞诗。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只有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
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
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我们阅读诗歌时,注意到了这首诗歌的注释,这是对诗歌写作背景的说明。
根据我们前面的了解,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
所以,根据注释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可推知,此时诗人生活暂时安定,心情应当是愉悦闲适的。
然后我们结合诗句中的景色特点——明丽而闲适(江山丽,花草香,燕子衔泥筑巢,鸳鸯闲睡沙滩),就能概括出诗人的情感了。
答: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三、看作者,抓身世背景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了解作者身世和写作背景。
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霜叶红了,有人赞美“红于二月花”,有人却伤心地觉得“总是离人泪”。
因此,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
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关于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问:“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有什么深刻含义?解析:在课内我们学过陆游的诗,对陆游的生平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
知道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诗人,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
了解了这个,就可以知道,诗人是以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境况自喻。
答:这两句是写词人不屑跟排挤他的官僚们争夺荣华,也不怕投降派的妒恨和打击。
四、看诗眼,抓关键信息“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
抓住全诗的“诗眼”,就能迅速捕捉到全诗的最佳信息,并能由点及面,理清诗词的脉络情节,帮助你更好欣赏古诗。
诗眼大致呈现以下几个特征:1.“诗眼”一般是最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态度倾向的字。
这种词语一般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如陆游《书愤》中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空”字就是这联的“诗眼”,一个“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爱国热忱却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惆怅与悲愤,读之令人扼腕,既照应诗题《书愤》,又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愤懑之情。
2.“诗眼”一般是着力最多而最为精工、最凝练传神、富于情趣的字。
也就是我们最常说的“炼字”,往往是一些动词或者活用为动词的词语,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
如宋祁《木兰花》“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字,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蜂飞蝶舞的盎然生机之景凝练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王国维赞“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3.“诗眼”一般是最能笼罩全句、全联甚至全篇氛围的字。
比如一些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词语。
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解析:通过读标题,我们抓住了一个“喜”字,四联诗句,诗人紧扣诗题的“喜”字,对春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
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个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的春色。
这样,我们通过“喜”字基本锁定了诗人的感情基调,再结合具体的诗句加以分析,就能概括出诗歌的感情了。
答: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五、看意象,抓特定含义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
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解读诗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蕴含于“山”“水”中的情意。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意象的特征,分析其身上寄托的情感。
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问:如何理解“杨花”的含义?解析:这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诗作。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本身漂泊不定,而诗人又用“落尽”一词说其状态。
结合子规哀婉凄切的啼鸣,我们知道这个杨花,除了点明了时令,也包含着飘零之感,渲染了离别之恨。
答:“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飘零离散,诗的首句通过描写落尽的杨花,渲染了离别、伤感的气氛。
六、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古诗很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典故有正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文;反用则是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意义。
例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问:结尾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解析:羡鱼:语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
答:运用了“临渊羡鱼”的典故,闲坐观看别人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钓鱼成功。
表达了作者想进入政界为国效力,希望能得到别人引荐,表达了自己对政治的热爱和希望。
七、看尾句,注意诗歌情感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
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诗人常常在结尾时点明中心或主题,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解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意思是: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我们回答这句话为什么能引起共鸣,还需要结合这句话背后包含的情感来作答。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答: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总之,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
(答题时间:30分钟)1.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的(1)(2)两小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炼字角度,赏析诗中的“观”字。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所展现的画面。
2.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的(1)(2)两小题。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的(1)(2)两小题。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各有怎样不同的形态?4.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的(1)(2)两小题。
秋江(宋)道潜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