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2、存天理、去人欲 “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 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人虽有意于为善, 亦是非礼。无人欲即皆天理。” “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 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欲之害人也,人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 而不知,则至于灭天理而不知反。” “人心不能不交感万物,亦难为使之不思 虑,若欲免此,为是心有主,如何为主?敬 而已矣。” “敬”即是经常集中注意力,时时警惕自 己,克服一切不符合道德原则的杂念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1)“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肯定人有天 赋的知识,这是认识的前提 (2)怎样来认识天赋的知识呢?回答是“致 知在格物”,即通过认识事物之理,来唤醒 心中之理 (3)通过日积月累,就会“豁然贯通”,于 是“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 大用无不明”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2、“致知”与“用静” 二程:“涵养须用静,进学在致知。” 朱熹:“学者工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 此二事互相发,能穷理则居敬工夫日益进, 能居敬则穷理工夫日益密。” “涵养中自有穷理工夫,穷其所养之理; 穷理中自有涵养工夫,养其所穷之理。”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2)理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原则 “礼即理也” “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 理。” (3)理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致,便是天理。” “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 为尧存,不为桀亡。”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2、理气关系 (1)事物是由气构成的 “万物之始皆气化。” “物生者,气聚也;物死者,气散也。”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一、程颢、程颐的哲学思想
程颢(公元1032-1085),北宋人。 程颐(公元1033-1107),程颢之弟。 二程提出了以“理”为中心观念的思想 体系,为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二程的 主要著作,后人编为《二程全书》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一)天理观
理,又称“天理”,二程说;“吾学虽有 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1、理的含义 (1)理是天地万物的普遍原则 “万物皆是一个天理” “凡眼前皆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 以热,水之所以凉。”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2)理在气先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非阴阳也。所以一 阴一阳,道也。” “离了阴阳更无道,所以阴阳者是道也。 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 者。” “有理则有气”,“有理而后有象”, “道则自然生万物”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二)人性论
1、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 “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 二之则不是。” “凡言性处,须看他立意如何。且如言, ‘人性善’,性之本也。‘生之谓性’,论 其所禀也。孔子言‘性相近’,若论其本, 岂可言相近?论其所禀也。”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3、存天理去人欲 “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 欲。”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 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 天理灭,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二程、朱熹提出的“存天理,去人欲”, 一方面,束缚了人们正常的物质欲望的满足, 阻碍了社会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对于引 导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都是天所命,禀得精英之气便为圣为贤, 便是得理之全,得理之正。禀得清明者便英 爽,禀得敦厚者便温和,禀得清高者便贵, 禀得丰厚者便富,禀得久长者便寿,禀得衰 颓薄浊者,便为愚不肖,为贫,为贱,为夭。 天有那气生一个人出来,便有许多物随他 来。”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2、“道心”、“人心”说 二程说:“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 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朱熹继承和发挥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心” 就是人的知觉,“心”有两种知觉活动: “道心是知觉得道理底,人心是知觉得声色 臭味底。”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孟子言人性善,是也,虽荀、扬亦不知性。 孟子所以独出诸儒者,以能明性也。性无不 善,而有不善者,才也。性即是理。理,则 自尧、舜至于涂人一也。才禀于气。气有清 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 天命之性:人性中“理”的因素,其无不 善 气质之性:人性中“气”的因素,其有善 有恶
“未有天地之先,必竟也只是理,有此理, 便有此天地。”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 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有父子之理。”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3、理与太极 “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太极只是个极好至善的道理。”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实造化之枢纽, 品汇之根柢也。”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如何?曰:然。 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 节也。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 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三)认识论
1、格物致知 “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 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 “格,至也。物,事也。事皆有理,至其 理,乃格物也。” “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 矣。”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二、朱熹的哲学思想
朱熹(公元1130-1200),南宋人。 他自称继承了由二程恢复的孔孟的“道 统”,吸取“北宋五子”以及道、释各 家的思想资料,建立了庞大的理论体系, 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主要著作有《四书 集注》、《朱子语类》等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一)理气论
1、“理”是产生一切事物的根本,“气”是 构成万物的具体材料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 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 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 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二)人性论
1、天地之性,气质之性 “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言;论气质之性, 则理与气杂而言之。” 朱熹把“理”比喻为宝珠,说:“禀气之 清者为圣为贤,如宝珠在清冷水中;禀气之 浊者为愚为不肖,如宝珠在浊水中。”
ຫໍສະໝຸດ Baidu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天之生此人,无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理, 亦何尝有不善?但欲生此物,必须有气,然 后此物有以聚而成质。而气之为物,有清浊 昏明之不同。禀其清明之气而无物欲之累, 则为圣;禀其清而未纯全,则未免微有物欲 之累,而能克以去之,则为贤;禀其昏浊之 气,又为物欲之所蔽而不能去,则为愚为不 肖。”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三)认识论
1、格物致知 朱熹对二程提出的“格物致知”说作了全 面的发挥,他说: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 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 知有未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 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 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 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 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2、理在气先 “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 下者,自形而上下言,岂无先后?” “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 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各在一处,然不害二物 之各为一物也。若在形上看,则虽未有物而 已有物之理,然亦但有其理而已,未尝实有 是物也。”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只是这一个心,知觉从耳目之欲上去,便 是人心;知觉从义理上去,便是道心。” “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 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 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 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朱熹认为,上智不能无人心,下愚不能无 道心;圣人也有饥食渴饮之心,小人也不失 恻隐之心。差别在于:圣贤“必使道心常为 一心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则危者安,微 者著”,行动便合乎“天理”了。小人“于 性命之理不明,而专为形气所使,则流于人 欲矣。”流于“人欲”便是恶。他说:“饮 食,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 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 理也。” “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 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须是集众理,然后脱然自有悟处。”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2、知先行后 “须是识在所行之先,譬如行路须得光 照。” “故人力行,先须要知。譬如人欲往京师, 必知是出哪门,行哪路,然后可往。如不知, 虽有欲行之心,其将何之?”
二程、朱熹的哲学思想
3、知行关系 “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 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夫泛论知行之理而就一事之中以论之, 则知之为先,行之为后,无可疑者。”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 知之益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