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①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 1 ng② [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 e o② [村居]词题。

③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 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 [翁媪]老翁、老妇。

⑤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1 我会写: 宿: 住宿寄宿 宿舍 宿敌 风餐露宿 徐: 徐徐徐缓 徐步 清风徐 来 不疾不徐 篱: 丙. 篱笆 竹篱茅舍 寄人篱 下W Uo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 U宿舍xi口一宿xi u星宿剥:b o剥削b a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疏(疏远)蔬(蔬菜)茅(茅屋)矛(矛盾)篱(篱笆)离(离开)蜻(蜻蜓)晴(晴朗)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4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

4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

4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四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古诗三首》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清平乐·村居》。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们能够领略到古代诗人笔下田园生活的美好,感受不同的诗歌体裁、韵律和意境,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一、《宿新市徐公店》1.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风格独特,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为“诚斋体”。

2. 生字词- “篱”:lí,篱笆,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 “疏”:shū,稀疏,在这里指篱笆稀疏。

- “径”:jìng,小路。

- “未”:wèi,没有。

3. 多音字- “宿”:- sù,住宿,如“宿新市徐公店”;- xiǔ,一宿,用于计算夜,如“住了一宿”;- xiù,星宿,天上的星斗,如“二十八宿”。

4. 重点字词解释- “篱落疏疏一径深”:-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的样子。

径:小路。

这句诗的意思是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 “树头新绿未成阴”:- 新绿:新长出的嫩叶。

阴:树荫。

这句诗是说树枝上才发出新的绿芽,还没有形成树荫。

- “儿童急走追黄蝶”:- 急走:奔跑。

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

这句诗描绘了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菜花:油菜花。

因为油菜花是黄色的,蝴蝶也是黄色的,蝴蝶飞进油菜花丛中就找不到了。

5. 全文译文-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边的树上新长出的嫩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儿童们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了一片金黄的油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6.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乡村田园风光图。

四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四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四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课文、日积月累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1)新市:地名。

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一说在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

(2)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3)篱落:篱笆。

(4)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

(5)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

深,深远。

(6)头:树枝头。

(7)未成阴: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

阴:树叶茂盛浓密。

(8)急走:奔跑着、快追。

走,是跑的意思。

(9)黄蝶:黄颜色的蝴蝶。

(10)无处:没有地方。

(11)寻:寻找。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小路旁边的树上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1)兴,读xìng 杂兴,随兴写的诗,(2)蛱蝶,蝴蝶的一种。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1)清平乐(yuè):词牌名。

(2)村居:题目。

(3)茅檐:茅屋的屋檐。

(4)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5)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6)翁媪(ǎo):老翁、老妇。

(7)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8)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9)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10)卧:趴。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二首诗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二首诗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二首诗《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一、衍生注释:1. “篱落”:篱笆。

2. “疏疏”:稀疏的样子。

3. “径”:小路。

4. “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这里说“未成阴”,是指新叶还没有长得很茂密。

5. “急走”:奔跑、快跑。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乡村田园风光画卷。

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勾勒出乡村里一条小路通向远方,篱笆稀稀疏疏,树上的花已经飘落,还未形成浓密的树荫,给人一种简洁、质朴的感觉。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把镜头转向了天真活泼的儿童。

他们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一下子飞进了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这一画面充满了童趣,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儿童的活泼灵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整个画面动静结合,色彩鲜明,黄色的蝴蝶、白色的菜花相互映衬,充满了生机与趣味。

三、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为“诚斋体”。

四、运用片段:我和小伙伴们去乡下奶奶家玩。

那地方就像杨万里笔下的“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的场景。

奶奶家的小院,周围是稀疏的篱笆,一条小路弯弯曲曲通向远处。

路边的树上花朵刚刚飘落,还没有茂密的树叶遮挡阳光。

我们就像诗中的儿童一样,看到一只漂亮的蝴蝶,便兴奋地追着它跑。

那蝴蝶就如同故意逗我们玩,“飞入菜花无处寻”,钻进了大片的油菜花丛里,怎么也找不到了。

哈哈,那一瞬间,我真正感受到了这首诗描绘的乐趣。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一、衍生注释: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 “肥”:这里指杏子长得饱满硕大。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今天,我们学习了五年级下册的第一课《古诗三首》。

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清平乐·村居》。

通过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丰富情感。

1、《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住宿新市徐公店时所见到的景象。

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诗人用“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让我仿佛看到了那稀疏的篱笆和枝头初绽的花朵。

同时,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展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追逐嬉戏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乐趣。

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以田园为背景,描绘了四季变换中的景色和农事活动。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将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耘、秋天的收获和冬天的休养生息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诗中的“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让我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和田园的美丽。

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3、《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画卷。

词中通过描写茅屋、小溪、青草等自然元素,以及翁媪、儿女等人物形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词中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清新与宁静。

同时,词中也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我不仅欣赏到了古代诗人的才华和文学魅力,还深刻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这些古诗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激发了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用心去感受和体验这个世界。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生字词组词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生字词组词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生字词组词在四年级下册的古诗学习中,生字词的掌握是理解古诗内涵、感受诗歌魅力的基础。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这三首古诗中的生字词,并进行组词,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记忆。

第一首古诗是《宿新市徐公店》。

其中的生字有“宿”“徐”“篱”“疏”。

“宿”这个字,常见的组词有“住宿”“宿舍”“宿营”。

当我们说“住宿”时,就是指在外过夜睡觉的意思;“宿舍”则是专门供人居住的房间;“宿营”通常是指军队在野外住宿。

“徐”字,组词如“徐徐”“徐缓”“徐步”。

“徐徐”形容慢慢地,比如“国旗徐徐升起”;“徐缓”表示缓慢的意思;“徐步”就是慢慢地走。

“篱”可以组成“篱笆”“篱墙”“篱落”。

“篱笆”是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围墙;“篱墙”也是围墙的一种;“篱落”则指的是篱笆旁边。

“疏”常见的组词有“疏忽”“疏散”“疏通”。

“疏忽”指粗心大意,没有留意;“疏散”是把集中的人或东西分散开;“疏通”则是清除阻塞,使通畅。

第二首古诗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生字有“杂”“稀”“蜻”“蜓”。

“杂”能组成“杂乱”“杂事”“杂技”。

“杂乱”形容东西多而乱;“杂事”就是各种各样的事务;“杂技”是一种表演艺术。

“稀”的组词有“稀少”“稀疏”“稀客”。

“稀少”表示数量少;“稀疏”指间隔大、不紧密;“稀客”则是指不常来的客人。

“蜻”和“蜓”通常一起组成“蜻蜓”。

最后一首古诗是《清平乐·村居》,生字有“锄”“剥”。

“锄”可以组词为“锄头”“锄草”“锄地”。

“锄头”是一种农具;“锄草”和“锄地”都是用锄头进行的劳作。

“剥”这个字是多音字,读“bāo”时,组词“剥皮”“剥壳”;读“bō”时,组词“剥削”“剥夺”。

同学们,掌握好这些生字词的组词,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古诗、提高语文素养都非常有帮助。

希望大家能够多读多写,熟练运用这些生字词,让我们在古诗的世界里畅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大家还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来加深印象。

宿新市徐公店全诗意思翻译赏析

宿新市徐公店全诗意思翻译赏析

宿新市徐公店全诗意思翻译赏析宿新市徐公店全诗意思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相信大家都接触过文言文的赏析、翻译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宿新市徐公店全诗意思翻译赏析、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宿新市徐公店全诗意思翻译赏析 1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南宋大诗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

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

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他作诗25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意思是:忽然,有个孩子从小路上追着一只蝴蝶急匆匆地跑来,转眼间,蝴蝶翩翩飞进了菜花丛里。

小家伙找啊,找啊,在一片黄菜花中,怎么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里了!赏析一杨万里一生写诗两万多首,其中有大量的写景诗。

他的诗清新风趣,构思巧妙,语言通俗,自成一家,在当时与陆游等人齐名。

本诗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绝句。

诗题暗示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诗人住宿在位于浙江省德清县的新市镇,一个姓徐的人家开设的客店的时候,看到一片盛开黄色鲜花的油菜田野。

那里跑着高兴的儿童。

他们在追扑黄色的蝴蝶。

黄色蝴蝶飞进黄色的油菜花中,孩子们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黄花,再也找不到蝴蝶了。

诗人用简捷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歌颂了大好的祖国山河。

赏析二成阴: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

“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

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多音字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多音字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多音字《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一、衍生注释:1. 宿:住宿,这里指投宿。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2.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的样子。

径:小路。

3. 阴:树荫。

这里指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4. 急走:奔跑。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图。

前两句描写了乡村的景色,稀疏的篱笆,一条幽深的小路,树上新长出的绿叶还未形成浓密的树荫,写出了乡村的宁静与自然。

后两句把镜头转向了儿童,儿童们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蝴蝶却飞进菜花地里找不到了。

这一画面充满了童趣,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在菜花间嬉戏的场景。

诗人用简洁的笔触,将乡村的景和儿童的趣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清新、活泼的感觉。

三、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浅近明白,被称为“诚斋体”。

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去乡下的奶奶家,那场景就像杨万里笔下的《宿新市徐公店》一样。

我沿着小路走,小路两边的篱笆稀稀疏疏的,旁边的树上嫩绿的叶子还没长成能遮阴的大树冠呢。

突然,我看到邻家的小孩子们在那里嬉闹,就像诗中的儿童一样,追着一只黄色的蝴蝶跑。

那蝴蝶飞进了油菜花地里,孩子们怎么找也找不到了,真是有趣极了。

这画面就像是从诗里走出来的一样,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乐趣。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一、衍生注释:1.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2. 肥:指果肉肥厚。

3. 麦花:荞麦花。

4. 日长:夏天日长。

篱落:篱笆。

5. 蛱蝶:蝴蝶的一种。

二、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梅子变得金黄,杏子长得饱满,荞麦花雪白,油菜花稀疏,诗人通过对这几种典型的农作物和果实的描写,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及翻译赏析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及翻译赏析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及翻译赏析《宿新市徐公店》原文及翻译赏析《宿新市徐公店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宿新市徐公店宋朝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新绿一作:花落)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注释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急走:奔跑。

走,跑的意思。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

“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

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

“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

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创作背景这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这组诗当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

彼时杨万里正任江东转运副使,任所是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年级下册第一课 古诗三首

年级下册第一课 古诗三首

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宿新市徐公店》。

以下是这三首诗的原文及内容分析:1.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问,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诗的大意是: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诗人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的颜色和季候特征;后两句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侧面写出农民劳作的忙碌。

2.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的大意是: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带着微醉的神态,亲热地用吴地的方言在一起聊天。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全词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静和美好的氛围。

它描绘了一个五口之家:老两口、大儿子、二儿子和小儿子。

他们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事情,体现出乡村生活的平静和安宁。

3.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的大意是: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上的新芽刚刚抽出,还没有形成树荫。

儿童们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这是一幅农村的风景画。

其中的人物和动物都栩栩如生:篱笆、小路、绿树、黄蝶、儿童等。

而这一切都呈现在春末夏初的田园中。

儿童们兴奋地追逐黄蝶,但当黄蝶飞入菜花时,却无法再找到它了。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翻译赏析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翻译赏析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翻译赏析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翻译赏析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是杨万里的代表作,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赞美了祖国的山河的美丽。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欢迎阅读!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赏析一这首诗是描写农村早春风光的,诗人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别有情趣。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

“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

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

“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

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赏析二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快乐,天真的背景。

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及注释译文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及注释译文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及注释译文
《宿新市徐公店》①
作者:宋·杨万里
篱落②疏疏③一径④深⑤,
树头⑥花落⑦未⑧成阴⑨。

儿童急走⑩追黄蝶⑾,
飞入菜花无处⑿寻⒀。

注释
①留住新市徐公店。

②篱落:篱笆。

③疏疏:稀稀疏疏。

④一径:一条小的路。

⑤深:深远。

⑥树头:树枝头上。

⑦花落:花落下。

⑧未:没有。

⑨阴:树叶茂盛浓密。

⑩急走:奔跑着、快追。

⑾黄蝶:黄颜色的蝴蝶。

⑿无处:没有地方。

⒀寻:寻找。

译文
在稀稀疏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树叶稀疏还不茂密,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捕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一片金灿灿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古诗三首四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古诗三首四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部编版古诗三首四年级下册课堂笔记《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一、《宿新市徐公店》1. 作者简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2. 诗句解析-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诗意: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枝上长出了新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了乡村的静态景物。

“篱落疏疏”描绘出篱笆稀疏的样子,“一径深”表现出小路的幽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说明树叶还不茂密,暗示了季节是初春。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蝴蝶飞入菜花地里再也找不到了。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了乡村的动态景物。

“儿童急走追黄蝶”生动地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和对蝴蝶的喜爱。

“飞入菜花无处寻”富有童趣,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中,颜色相近,难以分辨,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3.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田园风光的描写,展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1. 作者简介-范成大,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南宋名臣、文学家。

2. 诗句解析-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诗意: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梅子和杏子的成熟,麦花和菜花的生长状态,展现了乡村的丰收景象。

-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白天长了,篱笆旁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在飞舞。

-赏析:这两句诗从侧面烘托了初夏农事的繁忙。

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所以篱笆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在自由自在地飞舞。

3. 主题思想-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和农民的劳动生活,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三、《清平乐·村居》1. 作者简介-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课文原文及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课文原文及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课文原文及赏析
《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1.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赏析
这三首古诗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生活,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游园不值》一诗,诗人以游园未遂为题材,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盎然的情趣。

诗人用苍苔、柴扉、红杏等意象,描绘了一个恬静而充满生机的春日景象,而“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

《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描绘了春天农村的景色和儿童的天真活泼。

篱笆、小径、落花、黄蝶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农村画卷。

而儿童追逐黄蝶的情景,更是充满了童真童趣。

《四时田园杂兴》一诗,则表现了农村四季的风光和农民的劳动生活。

金黄的梅子、肥硕的杏子、雪白的麦花、稀疏的菜花等意象,勾勒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农村图景。

而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也展示了农民辛勤劳动的精神风貌。

这三首古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宿新市徐公店诗翻译

宿新市徐公店诗翻译

宿新市徐公店诗翻译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翻译: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边的树上花已凋落,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没有形成树阴。

一个孩子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菜花丛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前二句写农村景色,是静态描写;后二句写儿童和蝴蝶,是动态描写。

这首诗除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外,还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杨万里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赏析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赏析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赏析《宿新市徐公店二首》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

第一首诗通过写酒楼、柳条上的春光,清明节村歌社舞的乡土风俗,抒写了作者虽客居他乡却依然闲适的心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古诗赏析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译文及注释译文一在稀稀疏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树叶稀疏还不茂密,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捕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一片金灿灿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译文二暮春四月,已是春末夏初、鸟语花香之时,我怎么抵制得了春天美好的诱惑!沐着晚风,踏着春光欣然前往乡村。

当最后一抹晚霞落山时,终于来到了山村--新市。

哦,累了,就在这家徐公开的店住下吧! 第二天凌晨,阵阵清脆的鸟鸣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映入眼帘的是那通向远方的小径和小径两边稀稀落落的篱笆以及远远近近那金灿灿的油菜花。

我情不自禁地走出小屋踏上小径悠闲地漫起步来。

曾经兴旺一时的桃花、杏花早已凋落。

而路旁的几株杨树,每一个树枝上都吐着嫩绿的新叶,叶上晶莹的露珠儿在清晨的阳光下熠熠闪光;那边的柳树垂下的无数条绿丝绦在柔和的春风中飘荡;鸟儿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曲;小草摇晃着脑袋,好像是在跳春之舞……啊!真是令人陶醉。

菜园里那盛开的油菜花,正尽情舒展着粉嫩嫩的.花瓣,迎着阳光拂着春风,好不热闹!突然,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像强磁力的吸铁石把我的目光吸了过去。

原来是一群可爱的顽童正在捕蝶。

这时,有一只蝴蝶落在了菜花上,一个小女孩蹑手蹑脚地走近它,闪电般地抓住了它。

那个女孩拿着蝴蝶在同伴面前炫耀着,由于兴奋过度,她的手一松,机灵的蝴蝶哧溜飞走了。

等女孩反应过来,蝴蝶早已飞入菜花丛找不到了。

她弯下身子在花丛中仔细寻找着蝴蝶,她找啊,找啊,怎么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里了。

注释宿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

四年级下册第一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宿人日记

四年级下册第一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宿人日记

四年级下册第一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宿人日记宿新市徐公店古诗三首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这三首诗分别描写了他宿旅途中所体验到的美好景色和心情状态,这些景色和情感充斥于他的笔墨之间,使得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的情感世界。

下面,我将结合这三首诗来描述宿人的日记,希望可以为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一、《宿新市徐公店》宿人的日记:今夜宿徐公店,徐公帐前旧班行。

东风微动竹林外,桃花湖畔水如天。

这首诗描绘了宿人在徐公店的入夜时的感受和体验。

宿人的日记可以如下写作:今夜我在徐公店住宿,徐公帐前旧班行。

夜风轻轻吹动着竹林,我从帐篷里探头向外看去,发现桃花湖岸边的水面十分清澈,宛如天空一般皎洁,映照出美丽的夜景。

让人忘却了一切烦恼,这一刻似乎整个世界都变得宁静美好起来。

二、《宿洛口亭侍御古》宿人的日记:寒竹笼江月,空城夜泪多。

羊公碑字徧,马踏鸡鸣过。

这首诗描述了宿人在洛口亭所看到的江月和空城的场景,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悲凉、伤感以及对历史的怀念感。

宿人的日记可以这样写:今夜我在洛口亭住宿,寒竹笼江月,江水静静的流淌,随着月色而波光粼粼。

顺着河岸边的道路,我来到了空城旁,心中既感叹于其宏伟壮观之余,也不禁萌生出一丝悲凉之感。

一根柱子上刻着“羊公碑字”,让我再次读到历史的痕迹和繁华的过往。

城中的铁骑如风驰骋,马蹄声激荡着空旷的寂静,唤醒了远古岁月的记忆。

此时此刻,我感到仓皇失措,仿佛此生都无法超越时空的限制,回到那个辉煌的年代。

三、《夜泊牛渚怀古》宿人的日记: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神女,十年梦一场。

这首诗主要描写宿人在牛渚西江夜宿所看到的青天和美丽的江景,以及他对前世今生的感慨和怀念。

宿人的日记可以这样写:今夜我在牛渚西江夜宿,眺望着远处的青天,突然心中涌起了一股深深的思念之情。

我不禁想起了一位神女,她曾给了我生命里最美好的梦。

就在这浪漫而静谧的夜里,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夜晚,登上了舟船,向着江中仙女的方向望去,我的内心充满了期盼和敬仰。

四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一、衍生注释:1. 宿新市徐公店:住宿在新市姓徐的人家开设的旅店里。

新市,地名。

2. 篱落:篱笆。

3. 疏疏:稀疏的样子。

4. 径:小路。

5. 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这里指树的枝叶还未长得茂盛浓密。

6. 急走:奔跑。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乡村田园风光图。

前两句通过描写稀疏的篱笆和深远的小路,还有枝头新绿未形成浓荫的树,勾勒出乡村的宁静和质朴。

后两句特别有趣,写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可蝴蝶飞入菜花地里就找不到了。

这画面充满了生机与童趣,把儿童天真活泼的样子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在菜花地里四处寻找蝴蝶的孩子,那股执着又可爱的劲儿,真让人忍俊不禁。

三、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浅近明白,富有幽默情趣。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去乡下的奶奶家玩。

那乡下的景色就像杨万里诗里写的“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一样,小路弯弯的,篱笆稀稀疏疏。

突然,一只黄色的蝴蝶飞了过来,就像画里飞出来的一样。

小伙伴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就像诗中的儿童一样“急走追黄蝶”,可是蝴蝶飞进了油菜花地里,就像消失了一样,真的是“飞入菜花无处寻”。

大家找了半天没找到,虽然有点失落,可那一瞬间的快乐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里。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原文: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一、衍生注释: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 肥:指果肉肥厚。

3. 麦花:荞麦花。

4. 蛱蝶:蝴蝶的一种。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初夏的田园景色。

诗的前两句,诗人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设计日期使用日期
设计者学科语文第课时/章·节总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板块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
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2)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
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
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3.看图引入,知晓作者。

(1)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片,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色。

(2)师引导: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谁能背诵给大
家听?
(3)师引导了解作者: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4.揭题并板书诗题,学习诗题中的生字。

(1)师引导:杨万里是我们熟悉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他的
脚步,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2)板书诗题:宿新市徐公店。

(3)学习“宿、徐”。

①师指名认读“宿、徐”,相机正音。

(“宿”读平舌音)
②师指导书写“宿”:上下结构;上面的“宀”要包住下面的
“亻”和“百”;下半部分的“亻”窄一些。

(4)解析题目意思。

①师引导:你在哪里见过“宿、徐”这2个字?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5.指导读诗题。

(1)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意思读出诗题的正确节奏。

(2)师指名读。

板块二看图初读,了解大意
1.故事引导,感受诗意。

(1)师引导: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客房,在徐公店附近漫步,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

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诗句读正确。

(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生字。

(3)朗读诗句,学习读写“篱、疏”。

①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疏”读“shū”。

②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篱、疏”。

2.初读课文,了解景物。

(1)师引导: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诗人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请在诗句中做上记号。

再看看
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

(2)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3)示例:诗句中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菜花”“儿童”
“黄蝶”“径”。

(4)师引导看插图,指导理解“篱落”“树头”。

(5)引导理解“径”。

①师引导:我们学过的《山行》中有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回顾一下,这里的“径”是什么意思?
师引导:“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径”也是小路的意思。

3.生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

板块三吟吟诵诵,渐入意境
1.联系诗句,想象画面。

(1)师引导: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请联系诗句大胆地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

在说之前,同学们可以想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诗中所提到的景物。

课件出示:
()的篱落()的小径()的儿童
()的蝴蝶()的菜花()的树
2.诵读诗句,理解诗意。

生诵读诗句。

师引导:诗句中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谁来说一说?(提示:借助注释引导生理解“疏疏”;联系诗句“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无处寻”中的“无”,可引导生回想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泉眼无声惜细流”等诗句中“无”的意思来理解)
3.想象诗的意境。

(1)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2)示例: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幽深的小径,小径旁的树上刚刚长出来的叶子还没有形成树荫。

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相机板书:儿童追黄蝶菜花)(3)创设情境朗读。

①师指导: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会有什么感受呢?
②生大胆想象交流。

师相机引导生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感受最深的诗句。

③配乐读诗。

师: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诵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件播放古筝曲)
板块四创编故事,默写古诗
1.展开想象,根据诗意创编故事。

(1)师引导:虽然这首诗只有28个字,但它描绘的不止一个画面。

想象一下那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黄蝶停停歇歇的情境,孩子的想法与做法,然后说给大家听听。

(2)四人小组编故事,互相评议;全班交流。

2.课堂小结。

师:一首诗,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是一幅和谐的画卷。

像杨万里这样热爱田园生活的古代诗人还有很多很多,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习。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