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话题复习 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人称比较自由,可以深入人物内心, 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但它缺乏亲切感,有一定的距离。契诃夫的 《万卡》就采用了第三人称,但里面人物的信 和内心独白是第一人称。既利于交代背景,也 有利于抒发感情,令人心酸落泪。
第二人称“你”既拉近叙述者和人物的距 离,又有别于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别有一种 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叙述的顺序文章从“夏天”到“秋天”按照时 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叙述的语言由原文“从此那磨房里面的磨倌就见 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 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黑沉沉的,园里, 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可知,文章注重场景的 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②通过 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 缓。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整理——主题
三、主题
小说必有主题,宽泛意义的主题称为 “母题”。有时材料比作家想要表达的 更有思想。
写作目的不外两种:讲故事和讲 道理。 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主张 “形象大于思想”,小说的主要功能是 叙事而不是说理,小说通过形象将“理” 蕴涵其中。
小说通过客观描绘、隐喻、象征 暗示出主题,因此主题就有多种可能。
1、从“只言片语”、“一举一动”来认识人物
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常常借助于语言、行动、外貌 和心理等描写方法,鉴赏人物形象,一定要抓住 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内 心活动,深入细致的加以分析。尤其是在篇幅短 小的阅读语段,作品中人物的“只言片语”、 “一举一动”、不易察觉的神情、细微的内心波 澜,都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具体呈现;对深入鉴赏 人物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
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
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
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2016年浙江卷22题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区别联系
小说主要是叙述故事,小说既然要叙述故事,就一 定有一个叙述角度的选择和确定问题。所谓的叙述 角度,就是故事由谁讲的,即故事所发生的事是谁 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想到的。叙述人称是作者的 观察点、立足点,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是 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 问题。但叙述角度又可以通过叙述人称来反映,第 一人称,往往是有限视角,第三人称叙述一般是无 限的(全知)视角。两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017年浙江卷第20题。(8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Baidu Nhomakorabea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也同
“锸”。铁锹。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
自然环境的功能: ①如果场景在小说的开头,给全篇“定调” ②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 ③引导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衬托 (铺垫) ④烘托或暗示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⑤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很可能是作为象征,深 化、暗示、揭示主旨。
环境、场面描写的功能: ①交代或创设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 征、社会风貌等; ②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背景; 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④渲染或营造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境; ⑤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整理——人物
古典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化;现代小说中 的人物:类型化。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是具 体的,尽管他的性格中蕴涵着人类的普遍 特性,但确实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性格鲜 明的人。而现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越来越 模糊,甚至连人物的外貌面目都没有,留 下的只是“心理的真实”,这个人物是一 群人的缩影,甚至是人类的缩影。如《沙 之书》《骑桶者》。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 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沉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 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复习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整理——叙述
一、叙述之一
叙述角度:小说要有一个讲述的人,即故 事由谁来讲。叙述可以分为全知视角(上 帝俯瞰)和有限视角(凡人目光)。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整理——叙述
叙述之二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 者的距离,便于抒情。但在叙述上会受限制。 (《墙上的斑点》叙述者是我,但是全知视角)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整理——场景
二、场景
场景是小说最小的构成因素,有 大小场景之分。就是我们常说的“场 面描写”,不同于环境描写,是以人 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 事件和环境组成。是生活的横截面。
场景作用:(1)给全篇定调; (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 引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和为后 文铺垫)(4)揭示人物性格;(5) 作为象征,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例题2019年浙江卷12题: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首先厘清小说叙述的几个元素:叙述的人称,叙述 的角度,叙述的顺序,叙述的语言。
叙述的人称由原文“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 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可知,文章运用 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
叙述的角度由原文“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 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有的时候, 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 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 都敲打掉了”可知,文章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 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